【九上历史新考向情景题分层练习】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历史新考向情景题分层练习】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5 11:02:3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九上历史新考向情景题分层练习】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主题情境 制定埃及旅游攻略 黄沙中的雄伟建筑诉说文明史话。某
班同学据此开展“制定埃及旅游攻略”兴趣学习活动,通过规划古埃及文明旅游路线,感受人类早期文明的恢宏气象。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1.(教材地图改编)为更好地规划路线,小方同学收集了以下尼罗河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尼罗河为古埃及文明的诞生提供了 ( )
古代埃及示意图 尼罗河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 区,每至雨季,尼罗河流域洪水猛涨,泛滥成灾。尼罗河的洪水还会携带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大量泥沙,这些泥沙要比埃及的泥沙肥沃。
A. 丰富的渔业资源 B. 安全稳定的屏障
C. 重要的贸易通道 D. 珍贵的水土条件
【答案】D
2. (教材插图改编)同学们选取了如下古埃及墓穴壁画丰富旅游攻略。这些壁画体现了古代埃及( B )
古埃及墓穴壁画—绚烂色彩绘就社会百态
A. 阶级压迫现象 B. 社会经济生活
C. 奴隶政治发展 D. 商业繁荣程度
3. (教材相关史事改编)下面是小方同学整理的古埃及科学文化成就简表,由此推断古埃及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A )
天文学 注意到天文现象与尼罗河涨水的关系,并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
医学 依照葬礼习俗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
数学 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需要经常测量尼罗河的水位及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此外,建筑等方面也需要计算,从而发展了数学。
A. 生产生活实践 B. 社会风俗先进
C. 地理位置优越 D. 观测设备精密
4. (黑白卷)(中考新考法·史实佐证)修建金字塔时,埃及人通过坡道运输巨石。斜坡的设计通过减小斜坡的角度并与人力的合理运用相结合,使巨石在平稳运输的同时节省人力。这一材料佐证了古埃及( B )
A. 统治集团的强大
B. 劳动人民的智慧
C. 建筑工程的宏伟
D. 社会经济的发达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5. (教材相关史事改编)同学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规律现象。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D )
自然现象 埃及人民的巧思创造
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 依据涨水规律制定了365天的太阳历。
尼罗河河水退去了,土地间的边界被冲垮。 需要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发展了数学。
A. 古埃及文明对后世贡献巨大 B. 古代文明有漫长的发展历程
C. 人类持之以恒地改造着世界 D. 生产实践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8考
1. (中考新考法·要素辨识)(教材地图改编)小历同学整理了如下内容。据此可知,他想了解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兴起的 ( )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 (约公元前3500—前539) 解读: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灌溉了两河流域沿岸的土地,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A. 原因 B. 过程 C. 特点 D. 影响
[此考法2024四川中考已考查]
【答案】A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13考
2. (教材人物扫描改编)某班举行“透过人物看历史 ”活动课,展示了如下人物名片,通过这一信息可以了解到该人物在位时期注重( A )
汉谟拉比 介绍词: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其在位期间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 自称“众神之王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发展社会经济
C. 完善法律法规 D. 提高行政效率
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78考
3.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对《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律条文进行了不完全统计,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 ( )
涉及方面 租赁 雇佣
条文数量 20 9
部分条文内容 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将收取其田的佃金。 倘自由民雇佣耕者,如此彼每年应给以八库鲁之谷。
涉及方面 交换、购买 借贷
条文数量 1 27
部分条文内容 倘自由民因购置奴婢而涉讼,如此诉讼仅由卖主负责。 倘塔木卡(指大商人)贷谷或银,定有利息,而监察人,则彼应丧失其所贷付之物。
A. 商业成为支柱产业 B.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C.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 社会财富分配均衡
【答案】C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4. 在某一堂历史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 A )
A. 多元的古代文明 B. 文字的发展演变
C. 中外文化的交流 D. 书法艺术的多彩
5.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处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4分)
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 ”,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
【答案】金字塔: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人对生死观念的重视,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们不仅展示了古埃及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工程技术,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的实物资料。(2分)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法律的重要实物证据。石柱上刻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这些条文规定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原则、刑罚制度等内容。是研究古巴比伦法律文明的重要实物史料。(2分)
第3课 古代印度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36考
1. (中考新考法·史料价值判断)(教材课前导言改编)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了解这一文明的发展状况,如下最可信的史料是( C )
A. 文学作品《罗摩衍那初探》
B. 史学著作《印度文化史》
C. 哈拉帕城市遗址
D. 玄奘翻译的印度佛经
[此考法2024山东中考已考查]
2. (教材相关史事、插图改编)依据如下图文资料,可以看出古代印度
( B )
摩亨佐·达罗遗址 从遗址上看,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A. 法治体系整齐完备 B. 已有较为先进的文明
C. 商业经济高度繁荣 D. 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
3. (教材正文改编)下图是史明辨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横线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C )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文化成就:________
A. 狮身人面像 B. 甲骨文
C. 梵文史诗 D. 楔形文字
知识点2 森严的种姓制度4考
4 . 一 材 多 设 问(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通过学习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1)图中①处的内容应是( A )
A. 种姓制度 B. 奴隶制度
C. 封建制度 D. 君主专制
(2)由示意图可知当时( B )
A. 统治阶级生活腐败 B. 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C. 君主拥有无限权力 D. 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知识点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1考
5. (教材问题思考改编)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等,壁画中头顶肉髻、长耳垂肩人物形象也体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特征。这体现了古代( A )
A. 文化的传播 B. 文化的创新
C. 经济的发展 D. 交通的畅通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6. (跨地理·文明地理环境)(教材课后活动改编)下表中的古代文明都位于北纬20 °—40 °之间,其原因在于这些区域均( A )
文明诞生的地理条件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
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梵文史诗、青铜器
A. 适宜发展农耕经济 B. 拥有天然良港
C. 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D. 海陆交通畅通
[此考法2024江苏、甘肃中考已考查]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主题情境 “史料寻踪”活动课 璀璨的爱琴海孕育了历史悠久的欧洲文明,迸发着人类智慧的曙光。某校师生共创“史料寻踪”活动课,一睹文明风貌,请你参与。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 1 希腊城邦22考(第1题)
知识点 2 雅典的民主政治39考(第2 、3题)
知识点 3 亚历山大帝国23考(第4题)
活动一 探寻希腊文明的兴起和扩张
1. (跨地理·地图解读)(教材地图改编)课堂上,某同学展示了如下地图。针对如下地图所示文明解读正确的是( B )
古代希腊示意图
A. 文明范围覆盖整个地中海 B. 港湾多易于开展海外贸易
C. 殖民活动围绕爱琴海展开 D. 盛行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2. (教材正文改编)“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公民大会作为雅典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 )
A. 主权在民 B. 轮番而治
C. 崇尚法治 D. 王在法下
3. (教材插图改编)根据同学们整理的如下图文史料可知,伯里克利这
一规定( C )
A. 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民主思想
B.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有利于保障公民参政议政权利
D. 扩大了雅典公民群体的范围
4.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查询史料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该示意图讲的应是( B )
A. 希腊文明的不断发展 B. 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C. 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 波斯帝国覆灭的影响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活动二 了解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5. (中考新考法·自拟观点)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史实。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2分,要求:观点明确)
政治 面对日益扩大的帝国,亚历山大来不及对当地的统治机构进行认真地改造,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马其顿—希腊的因素。所以,他的帝国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文化 马不停蹄的征服,使亚历山大来不及在文化上有所建树,但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必不可免……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此考法2024重庆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观点: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借鉴、交流。(2分)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1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28考
1. (中考新考法·示意图填充)(教材正文改编)某历史学习小组绘制了如下示意图,示意图中“△ ”处应该填写( D )
A. 罗马帝国 B. 罗马共和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城邦
[此考法2024山东中考已考查]
2. (教材正文改编)罗马共和国时期,决策权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中。经过长期斗争,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保民官,保民官有权否决对平民的不利决议。这一变化使( A )
A. 平民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B. 公民都能参与到城邦决策中
C. 罗马法进入到成文法时期
D. 奴隶主贵族的社会地位下降
3. (临考金卷)罗马原先通行习惯法,没有形成文字,贵族能够利用其对法律的解释权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迫害平民。为解决这一问题,罗马( D )
A. 建立津贴制度
B. 编撰《查士丁尼法典》
C. 发动对外战争
D.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知识点2 罗马帝国25考
主题情境 学习交流会 从蕞尔小邦到地中海霸主,古罗马的崛起
之路充满传奇。九年级(1)班同学以“罗马帝国发展史”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第4 、5题。
4.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展示了如下文字表格,表格内容可用来探究
( C )
表现 政治 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
经济 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社会 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过程 375年——被日耳曼人入侵 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A. 罗马城邦的兴盛 B. 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C. 罗马帝国的衰落 D. 罗马共和国的转型
5. (教材地图改编)交流会上,小风同学展示了如下图文信息。据此可知 ( )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元首制将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者手中,使罗马帝国能更有效地调动资源、制定战略和进行军事动员。
A. 政治稳定维护了罗马帝国的对外关系
B. 集权统治支持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C.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文化交融
D. 政治改革促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答案】B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6. (中考新考法·任选角度说明)根据以下思维导图呈现的信息,任举东西方文明各一个事例说明古代文明的多样性。(4分)
[此考法2024贵州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该地区气候温暖,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河水定期泛滥,为流经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同时优越的地理条件也限制了农耕文明的对外交流和扩张,因此社会相对封闭和保守;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海三面环海,拥有众多岛屿和港湾,这种地理环境为该地区的航海业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同时,古代希腊地区多山少平原,这促使古希腊人发展起了独特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体制。综上所述,东西方文明因地理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明,体现出古代文明的多样性。(4分)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主 题 情 境 文化长廊讲解活动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成就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某校举办“人文之光初绽”文化长廊讲解活动,以此探寻领略古典文化之美,请你参与,一同欣赏西方古代的文化成就。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 1 文学和雕塑21考(第1~2题)
知识点 2 建筑艺术25考(第3题)
知识点 3 哲学和法学、公历的起源36考(第4 、5题)
【板块一 文学、雕塑、建筑——熠熠生辉】
1. (教材正文改编)长廊展览牌处写着“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体现在神话、文学、艺术、哲学、法学、体育等各个方面…… ”某同学想要了解有关“文学 ”领域的内容,则他可以查阅( B )
A. 《十二铜表法》 B. 《荷马史诗》
C. 《摩诃婆罗多》 D. 《罗摩衍那》
2. (教材插图改编)同学们漫步长廊时,看到了希腊著名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其展现的人物张开的双臂如同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
来,将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古希腊( A )
A. 崇尚体育健美 B. 法学历史渊源
C. 推崇竞技体育 D. 建筑艺术高超
3. (跨美术·艺术鉴赏)(教材插图改编)长廊中放置了如下资料,从中可看出希腊建筑( C )
帕特农神庙遗址 讲解词:神庙在山花、陇间壁以及内部墙壁上,都布满以神话故事和庆典场面为题材的雕刻装饰,同时外立面的多立克柱间距也根据视觉上的远近而有所变化,突出立体感
A. 影响罗马建筑风格 B. 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C. 设计建造精妙绝伦 D. 借鉴东方建筑风格
[此考法2024青海中考已考查]
【板块二 哲学、法学——智慧之光】
4. (教材正文改编)下列人物言论都( D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A. 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 B. 认识到后天学习的价值
C. 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 D. 强调对个人自身的认知
5. (教材材料研读改编)同学们在长廊中看到了如下展览牌,这体现的
法律智慧是( A )
A. 公平平等
B. 分权制衡
C. 自由平等
D. 违法必究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6. 同学们在长廊中摘抄了部分资料,准备制作推荐卡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5分)
标题:古希腊罗马智慧之光
古希腊学者 推介词: (人名)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图片粘贴处__________ 推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示例推介词的横线。(1分)
【答案】亚里士多德。(1分)
(2)(中考新考法·仿写)请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所给示例的推介词,从《十二铜表法》和古罗马儒略历中任选一个补充于图片粘贴处并为其撰写推介词。(4分)
[此考法2024山东、贵州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一】古罗马儒略历。推介词: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儒略历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4分)
【示例二】《十二铜表法》。推介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4分)
学习活动设计1 制作世界古代文明
墙报 ·感受人类文明多元发展
观赏文明墙报,感受多样文明。九年级(3)班同学开展制作世界古代文明墙报的学习活动,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请你根据下面制作的墙报,一起进行学习吧。
1. (1)如果要为墙报一增添一则副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A )
A. 地理环境影响早期文明的发展
B. 世界古代文明成就众多、独特
C. 河流为早期文明诞生提供条件
D. 地中海是亚欧文明诞生的摇篮
(2)(跨地理·地理特征)根据墙报中的“ 图解 ”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特征的角度,分别对“亚非文明 ”“爱琴文明 ”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解读。(4分)
【答案】解读:亚非文明古国主要分布于大河流域,河流冲积地土壤肥沃,并为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水源。因此,亚非文明主要发展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2分)爱琴文明主要分布在希腊半岛,平原面积有限,不适宜发展农业,但海岸线曲折, 良港海湾众多,便于海上交通和贸易,因此,爱琴文明主要发展以海外贸易为主的经济模
式。(2分)
2. 请你根据墙报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 、图4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据此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价。(4分)
2. 请你根据墙报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 、图4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据此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价。(4分)
【答案】政治体制:图3 ,君主专制制度。(1分)图4 ,奴隶制民主政治。(1分)
评价: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并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规范社会秩序,为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奠定了政治基础,具有积极作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进一步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还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等,这一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具有进步性。但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力,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具有局限性。(2分)
3. 阅读墙报三,请你从文学作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予以解读。(4分)
【答案】历史信息:文学作品能够记录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1分)
解读:通过《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和《诗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摩诃婆罗多》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状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印度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荷马史诗》中的记录为我们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面貌提供了参考资料;《诗经》中许多内容创作取材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反映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由此可知,文学作品是反映和记录社会发展的镜子。它们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还揭示了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和规律。(3分)
4. (1)(中考新考法·仿写)请仿照如下示例,从上述文明成就中任选一个(示例除外),为其撰写一篇介绍词。(4分)
示例:帕特农神庙遗址。
介绍词: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中央的最高处,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神庙体态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也精细无比,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答案】【示例】《十二铜表法》。
介绍词: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4分)
(2)请你结合所学,任选墙报中“联系1 ”“联系2 ”进行简要阐述 。 (4分)
【答案】【示例一】联系1:《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两部法典均服务于奴隶制社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两者均以成文法的形式颁布,内容涉及债务、财产等方面,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规则与秩序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4分)
【示例二】联系2: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罗马大竞技场位于罗马,两者都承载了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辉煌历史。希腊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罗马大竞技场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亦使用廊柱作为支撑,在继承的基础上还作出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4分)
【墙报学习总结分享】
5. (中考新考法·撰写活动总结)通过参与上述四个墙报的展示学习,请你写出一篇活动总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4分)
【答案】活动总结:通过参与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早期文明的多样性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人民在文字、法制、政治、建筑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珍贵文化遗产。同时,不同地域文明间的交流、互动也促成了文化之林的繁荣。因此,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九上历史新考向情景题分层练习】
第1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主题情境 制定埃及旅游攻略 黄沙中的雄伟建筑诉说文明史话。某
班同学据此开展“制定埃及旅游攻略”兴趣学习活动,通过规划古埃及文明旅游路线,感受人类早期文明的恢宏气象。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1.(教材地图改编)为更好地规划路线,小方同学收集了以下尼罗河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尼罗河为古埃及文明的诞生提供了 ( )
古代埃及示意图 尼罗河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 区,每至雨季,尼罗河流域洪水猛涨,泛滥成灾。尼罗河的洪水还会携带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大量泥沙,这些泥沙要比埃及的泥沙肥沃。
A. 丰富的渔业资源 B. 安全稳定的屏障
C. 重要的贸易通道 D. 珍贵的水土条件
【答案】D
2. (教材插图改编)同学们选取了如下古埃及墓穴壁画丰富旅游攻略。这些壁画体现了古代埃及( B )
古埃及墓穴壁画—绚烂色彩绘就社会百态
A. 阶级压迫现象 B. 社会经济生活
C. 奴隶政治发展 D. 商业繁荣程度
3. (教材相关史事改编)下面是小方同学整理的古埃及科学文化成就简表,由此推断古埃及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A )
天文学 注意到天文现象与尼罗河涨水的关系,并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
医学 依照葬礼习俗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
数学 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需要经常测量尼罗河的水位及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此外,建筑等方面也需要计算,从而发展了数学。
A. 生产生活实践 B. 社会风俗先进
C. 地理位置优越 D. 观测设备精密
4. (黑白卷)(中考新考法·史实佐证)修建金字塔时,埃及人通过坡道运输巨石。斜坡的设计通过减小斜坡的角度并与人力的合理运用相结合,使巨石在平稳运输的同时节省人力。这一材料佐证了古埃及( B )
A. 统治集团的强大
B. 劳动人民的智慧
C. 建筑工程的宏伟
D. 社会经济的发达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5. (教材相关史事改编)同学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规律现象。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D )
自然现象 埃及人民的巧思创造
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 依据涨水规律制定了365天的太阳历。
尼罗河河水退去了,土地间的边界被冲垮。 需要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发展了数学。
A. 古埃及文明对后世贡献巨大 B. 古代文明有漫长的发展历程
C. 人类持之以恒地改造着世界 D. 生产实践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8考
1. (中考新考法·要素辨识)(教材地图改编)小历同学整理了如下内容。据此可知,他想了解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兴起的 ( )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 (约公元前3500—前539) 解读: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灌溉了两河流域沿岸的土地,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A. 原因 B. 过程 C. 特点 D. 影响
[此考法2024四川中考已考查]
【答案】A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13考
2. (教材人物扫描改编)某班举行“透过人物看历史 ”活动课,展示了如下人物名片,通过这一信息可以了解到该人物在位时期注重( A )
汉谟拉比 介绍词: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其在位期间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 自称“众神之王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发展社会经济
C. 完善法律法规 D. 提高行政效率
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78考
3.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对《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律条文进行了不完全统计,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 ( )
涉及方面 租赁 雇佣
条文数量 20 9
部分条文内容 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将收取其田的佃金。 倘自由民雇佣耕者,如此彼每年应给以八库鲁之谷。
涉及方面 交换、购买 借贷
条文数量 1 27
部分条文内容 倘自由民因购置奴婢而涉讼,如此诉讼仅由卖主负责。 倘塔木卡(指大商人)贷谷或银,定有利息,而监察人,则彼应丧失其所贷付之物。
A. 商业成为支柱产业 B.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C.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 社会财富分配均衡
【答案】C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4. 在某一堂历史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 A )
A. 多元的古代文明 B. 文字的发展演变
C. 中外文化的交流 D. 书法艺术的多彩
5.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处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4分)
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 ”,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
【答案】金字塔: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人对生死观念的重视,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们不仅展示了古埃及社会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工程技术,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的实物资料。(2分)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法律的重要实物证据。石柱上刻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这些条文规定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原则、刑罚制度等内容。是研究古巴比伦法律文明的重要实物史料。(2分)
第3课 古代印度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36考
1. (中考新考法·史料价值判断)(教材课前导言改编)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了解这一文明的发展状况,如下最可信的史料是( C )
A. 文学作品《罗摩衍那初探》
B. 史学著作《印度文化史》
C. 哈拉帕城市遗址
D. 玄奘翻译的印度佛经
[此考法2024山东中考已考查]
2. (教材相关史事、插图改编)依据如下图文资料,可以看出古代印度
( B )
摩亨佐·达罗遗址 从遗址上看,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A. 法治体系整齐完备 B. 已有较为先进的文明
C. 商业经济高度繁荣 D. 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
3. (教材正文改编)下图是史明辨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横线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C )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文化成就:________
A. 狮身人面像 B. 甲骨文
C. 梵文史诗 D. 楔形文字
知识点2 森严的种姓制度4考
4 . 一 材 多 设 问(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通过学习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1)图中①处的内容应是( A )
A. 种姓制度 B. 奴隶制度
C. 封建制度 D. 君主专制
(2)由示意图可知当时( B )
A. 统治阶级生活腐败 B. 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C. 君主拥有无限权力 D. 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知识点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1考
5. (教材问题思考改编)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等,壁画中头顶肉髻、长耳垂肩人物形象也体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特征。这体现了古代( A )
A. 文化的传播 B. 文化的创新
C. 经济的发展 D. 交通的畅通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6. (跨地理·文明地理环境)(教材课后活动改编)下表中的古代文明都位于北纬20 °—40 °之间,其原因在于这些区域均( A )
文明诞生的地理条件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
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梵文史诗、青铜器
A. 适宜发展农耕经济 B. 拥有天然良港
C. 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D. 海陆交通畅通
[此考法2024江苏、甘肃中考已考查]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主题情境 “史料寻踪”活动课 璀璨的爱琴海孕育了历史悠久的欧洲文明,迸发着人类智慧的曙光。某校师生共创“史料寻踪”活动课,一睹文明风貌,请你参与。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 1 希腊城邦22考(第1题)
知识点 2 雅典的民主政治39考(第2 、3题)
知识点 3 亚历山大帝国23考(第4题)
活动一 探寻希腊文明的兴起和扩张
1. (跨地理·地图解读)(教材地图改编)课堂上,某同学展示了如下地图。针对如下地图所示文明解读正确的是( B )
古代希腊示意图
A. 文明范围覆盖整个地中海 B. 港湾多易于开展海外贸易
C. 殖民活动围绕爱琴海展开 D. 盛行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2. (教材正文改编)“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公民大会作为雅典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 )
A. 主权在民 B. 轮番而治
C. 崇尚法治 D. 王在法下
3. (教材插图改编)根据同学们整理的如下图文史料可知,伯里克利这
一规定( C )
A. 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民主思想
B.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有利于保障公民参政议政权利
D. 扩大了雅典公民群体的范围
4.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查询史料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该示意图讲的应是( B )
A. 希腊文明的不断发展 B. 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C. 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 波斯帝国覆灭的影响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活动二 了解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5. (中考新考法·自拟观点)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史实。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2分,要求:观点明确)
政治 面对日益扩大的帝国,亚历山大来不及对当地的统治机构进行认真地改造,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马其顿—希腊的因素。所以,他的帝国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文化 马不停蹄的征服,使亚历山大来不及在文化上有所建树,但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必不可免……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此考法2024重庆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观点: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借鉴、交流。(2分)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1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28考
1. (中考新考法·示意图填充)(教材正文改编)某历史学习小组绘制了如下示意图,示意图中“△ ”处应该填写( D )
A. 罗马帝国 B. 罗马共和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城邦
[此考法2024山东中考已考查]
2. (教材正文改编)罗马共和国时期,决策权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中。经过长期斗争,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保民官,保民官有权否决对平民的不利决议。这一变化使( A )
A. 平民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B. 公民都能参与到城邦决策中
C. 罗马法进入到成文法时期
D. 奴隶主贵族的社会地位下降
3. (临考金卷)罗马原先通行习惯法,没有形成文字,贵族能够利用其对法律的解释权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迫害平民。为解决这一问题,罗马( D )
A. 建立津贴制度
B. 编撰《查士丁尼法典》
C. 发动对外战争
D.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知识点2 罗马帝国25考
主题情境 学习交流会 从蕞尔小邦到地中海霸主,古罗马的崛起
之路充满传奇。九年级(1)班同学以“罗马帝国发展史”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第4 、5题。
4.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展示了如下文字表格,表格内容可用来探究
( C )
表现 政治 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
经济 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社会 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过程 375年——被日耳曼人入侵 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A. 罗马城邦的兴盛 B. 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C. 罗马帝国的衰落 D. 罗马共和国的转型
5. (教材地图改编)交流会上,小风同学展示了如下图文信息。据此可知 ( )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元首制将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者手中,使罗马帝国能更有效地调动资源、制定战略和进行军事动员。
A. 政治稳定维护了罗马帝国的对外关系
B. 集权统治支持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C.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文化交融
D. 政治改革促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答案】B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6. (中考新考法·任选角度说明)根据以下思维导图呈现的信息,任举东西方文明各一个事例说明古代文明的多样性。(4分)
[此考法2024贵州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该地区气候温暖,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河水定期泛滥,为流经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同时优越的地理条件也限制了农耕文明的对外交流和扩张,因此社会相对封闭和保守;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海三面环海,拥有众多岛屿和港湾,这种地理环境为该地区的航海业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同时,古代希腊地区多山少平原,这促使古希腊人发展起了独特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体制。综上所述,东西方文明因地理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明,体现出古代文明的多样性。(4分)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主 题 情 境 文化长廊讲解活动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成就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某校举办“人文之光初绽”文化长廊讲解活动,以此探寻领略古典文化之美,请你参与,一同欣赏西方古代的文化成就。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知识点 1 文学和雕塑21考(第1~2题)
知识点 2 建筑艺术25考(第3题)
知识点 3 哲学和法学、公历的起源36考(第4 、5题)
【板块一 文学、雕塑、建筑——熠熠生辉】
1. (教材正文改编)长廊展览牌处写着“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体现在神话、文学、艺术、哲学、法学、体育等各个方面…… ”某同学想要了解有关“文学 ”领域的内容,则他可以查阅( B )
A. 《十二铜表法》 B. 《荷马史诗》
C. 《摩诃婆罗多》 D. 《罗摩衍那》
2. (教材插图改编)同学们漫步长廊时,看到了希腊著名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其展现的人物张开的双臂如同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
来,将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古希腊( A )
A. 崇尚体育健美 B. 法学历史渊源
C. 推崇竞技体育 D. 建筑艺术高超
3. (跨美术·艺术鉴赏)(教材插图改编)长廊中放置了如下资料,从中可看出希腊建筑( C )
帕特农神庙遗址 讲解词:神庙在山花、陇间壁以及内部墙壁上,都布满以神话故事和庆典场面为题材的雕刻装饰,同时外立面的多立克柱间距也根据视觉上的远近而有所变化,突出立体感
A. 影响罗马建筑风格 B. 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C. 设计建造精妙绝伦 D. 借鉴东方建筑风格
[此考法2024青海中考已考查]
【板块二 哲学、法学——智慧之光】
4. (教材正文改编)下列人物言论都( D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A. 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 B. 认识到后天学习的价值
C. 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 D. 强调对个人自身的认知
5. (教材材料研读改编)同学们在长廊中看到了如下展览牌,这体现的
法律智慧是( A )
A. 公平平等
B. 分权制衡
C. 自由平等
D. 违法必究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6. 同学们在长廊中摘抄了部分资料,准备制作推荐卡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5分)
标题:古希腊罗马智慧之光
古希腊学者 推介词: (人名)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图片粘贴处__________ 推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示例推介词的横线。(1分)
【答案】亚里士多德。(1分)
(2)(中考新考法·仿写)请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所给示例的推介词,从《十二铜表法》和古罗马儒略历中任选一个补充于图片粘贴处并为其撰写推介词。(4分)
[此考法2024山东、贵州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一】古罗马儒略历。推介词: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儒略历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4分)
【示例二】《十二铜表法》。推介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4分)
学习活动设计1 制作世界古代文明
墙报 ·感受人类文明多元发展
观赏文明墙报,感受多样文明。九年级(3)班同学开展制作世界古代文明墙报的学习活动,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请你根据下面制作的墙报,一起进行学习吧。
1. (1)如果要为墙报一增添一则副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A )
A. 地理环境影响早期文明的发展
B. 世界古代文明成就众多、独特
C. 河流为早期文明诞生提供条件
D. 地中海是亚欧文明诞生的摇篮
(2)(跨地理·地理特征)根据墙报中的“ 图解 ”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特征的角度,分别对“亚非文明 ”“爱琴文明 ”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解读。(4分)
【答案】解读:亚非文明古国主要分布于大河流域,河流冲积地土壤肥沃,并为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水源。因此,亚非文明主要发展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2分)爱琴文明主要分布在希腊半岛,平原面积有限,不适宜发展农业,但海岸线曲折, 良港海湾众多,便于海上交通和贸易,因此,爱琴文明主要发展以海外贸易为主的经济模
式。(2分)
2. 请你根据墙报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 、图4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据此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价。(4分)
2. 请你根据墙报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 、图4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据此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价。(4分)
【答案】政治体制:图3 ,君主专制制度。(1分)图4 ,奴隶制民主政治。(1分)
评价: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并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规范社会秩序,为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奠定了政治基础,具有积极作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进一步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还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等,这一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具有进步性。但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力,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具有局限性。(2分)
3. 阅读墙报三,请你从文学作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予以解读。(4分)
【答案】历史信息:文学作品能够记录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1分)
解读:通过《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和《诗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摩诃婆罗多》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状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印度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荷马史诗》中的记录为我们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面貌提供了参考资料;《诗经》中许多内容创作取材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反映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由此可知,文学作品是反映和记录社会发展的镜子。它们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还揭示了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和规律。(3分)
4. (1)(中考新考法·仿写)请仿照如下示例,从上述文明成就中任选一个(示例除外),为其撰写一篇介绍词。(4分)
示例:帕特农神庙遗址。
介绍词: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中央的最高处,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神庙体态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也精细无比,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答案】【示例】《十二铜表法》。
介绍词: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4分)
(2)请你结合所学,任选墙报中“联系1 ”“联系2 ”进行简要阐述 。 (4分)
【答案】【示例一】联系1:《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两部法典均服务于奴隶制社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两者均以成文法的形式颁布,内容涉及债务、财产等方面,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规则与秩序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4分)
【示例二】联系2: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罗马大竞技场位于罗马,两者都承载了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辉煌历史。希腊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罗马大竞技场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亦使用廊柱作为支撑,在继承的基础上还作出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4分)
【墙报学习总结分享】
5. (中考新考法·撰写活动总结)通过参与上述四个墙报的展示学习,请你写出一篇活动总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4分)
【答案】活动总结:通过参与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早期文明的多样性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人民在文字、法制、政治、建筑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珍贵文化遗产。同时,不同地域文明间的交流、互动也促成了文化之林的繁荣。因此,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8张PPT)
统编版 九上 历史
同步课件
统编九上历史新考向情景题分层练习讲解课件
九上历史考向情景题分层练习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一、二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知识点 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59考(第1~3题)
知识点 2 法老与金字塔35考(第4题)
1.(教材地图改编)为更好地规划路线,小方同学收集了以下尼罗河的
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尼罗河为古埃及文明的诞生提供了( D )
黄沙中的雄伟建筑诉说文明史话。某
班同学据此开展“制定埃及旅游攻略”兴趣学习活动,通过规划古埃及文
明旅游路线,感受人类早期文明的恢宏气象。
主题情境
制定埃及旅游攻略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尼罗河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
区,每至雨季,尼罗河流域洪水猛涨,泛
滥成灾。尼罗河的洪水还会携带来自埃塞
俄比亚高原的大量泥沙,这些泥沙要比埃
及的泥沙肥沃。
古代埃及示意图
A. 丰富的渔业资源 B. 安全稳定的屏障
C. 重要的贸易通道 D. 珍贵的水土条件
【答案】D
2. (教材插图改编)同学们选取了如下古埃及墓穴壁画丰富旅游攻略。
这些壁画体现了古代埃及( B )
古埃及墓穴壁画—绚烂色彩绘就社会百态
A. 阶级压迫现象 B. 社会经济生活
C. 奴隶政治发展 D. 商业繁荣程度
B
3. (教材相关史事改编)下面是小方同学整理的古埃及科学文化成就简
表,由此推断古埃及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
天文学   注意到天文现象与尼罗河涨水的关系,并据此制定了每年365
天的太阳历。
医学   依照葬礼习俗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
数学   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需要经常测量尼罗河的水位及丈量洪
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此外,建筑等方面也需要计算,从而发展
了数学。
A. 生产生活实践 B. 社会风俗先进
C. 地理位置优越 D. 观测设备精密
A
4. (黑白卷)(中考新考法·史实佐证)修建金字塔时,埃及人通过坡道
运输巨石。斜坡的设计通过减小斜坡的角度并与人力的合理运用相结合,
使巨石在平稳运输的同时节省人力。这一材料佐证了古埃及( B )
A. 统治集团的强大
B. 劳动人民的智慧
C. 建筑工程的宏伟
D. 社会经济的发达
B
5. (教材相关史事改编)同学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规律
现象。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自然现象 埃及人民的巧思创造
  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   依据涨水规律制定了365天的太阳历。
  尼罗河河水退去了,土地间的边界被冲垮。   需要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发展了数学。
A. 古埃及文明对后世贡献巨大 B. 古代文明有漫长的发展历程
C. 人类持之以恒地改造着世界 D. 生产实践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D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第一、二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8考
1. (中考新考法·要素辨识)(教材地图改编)小历同学整理了如下内容。据此可知,他想了解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兴起的(  )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 (约公元前3500—前539) 解读: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灌溉了两河流域沿岸的土地,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A. 原因 B. 过程 C. 特点 D. 影响
[此考法2024四川中考已考查]
【答案】A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13考
2. (教材人物扫描改编)某班举行“透过人物看历史”活动课,展示了
如下人物名片,通过这一信息可以了解到该人物在位时期注重( A )
汉谟拉比 介绍词: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其在位期间亲自掌管司
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
神之王”。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发展社会经济
C. 完善法律法规 D. 提高行政效率
A
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78考
3.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对《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律条文进行了不完
全统计,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 C )
涉及方面 租赁 雇佣
条文数量 20 9
部分条文内容   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将收取其田的佃金。   倘自由民雇佣耕者,如
此彼每年应给以八库鲁之谷。
涉及方面 交换、购买 借贷
条文数量 1 27
部分条文内容   倘自由民因购置奴婢而涉讼,如此诉讼仅由卖主负责。   倘塔木卡(指大商人)贷谷或银,定有利息,而监察人,则彼应丧失其所贷付之物。
A. 商业成为支柱产业 B.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C.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 社会财富分配均衡
【答案】C
4. 在某一堂历史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这节活
动课的主题是(  )
A. 多元的古代文明 B. 文字的发展演变
C. 中外文化的交流 D. 书法艺术的多彩
A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5.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
处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4分)
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
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
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
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
【答案】金字塔: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人对生死
观念的重视,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们不仅展示了古埃及社会的宗
教信仰、社会结构和工程技术,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的实
物资料。(2分)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研究古巴比伦王
国法律的重要实物证据。石柱上刻有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这些条文规定了
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原则、刑罚制度等内容。是研究古巴比伦法律文明的
重要实物史料。(2分)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二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知识点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36考
1. (中考新考法·史料价值判断)(教材课前导言改编)古代印度是人类
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要了解这一文明的发展状况,如下最可信的史料是(  )
A. 文学作品《罗摩衍那初探》
B. 史学著作《印度文化史》
C. 哈拉帕城市遗址
D. 玄奘翻译的印度佛经
[此考法2024山东中考已考查]
C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2. (教材相关史事、插图改编)依据如下图文资料,可以看出古代印度
( B )
摩亨佐·达罗遗址
  从遗址上看,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
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
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B
A. 法治体系整齐完备 B. 已有较为先进的文明
C. 商业经济高度繁荣 D. 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
3. (教材正文改编)下图是史明辨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横线处
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文化成就:________    
A. 狮身人面像 B. 甲骨文
C. 梵文史诗 D. 楔形文字
C
知识点2 森严的种姓制度4考
4.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通过学习绘制了如下示
意图。
一材多设问
(1)图中①处的内容应是(  )
A. 种姓制度 B. 奴隶制度
C. 封建制度 D. 君主专制
A
(2)由示意图可知当时( B )
A. 统治阶级生活腐败 B. 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C. 君主拥有无限权力 D. 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B
知识点3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1考
5. (教材问题思考改编)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观音菩萨的慈
悲形象等,壁画中头顶肉髻、长耳垂肩人物形象也体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
特征。这体现了古代(  )
A. 文化的传播 B. 文化的创新
C. 经济的发展 D. 交通的畅通
A
6. (跨地理·文明地理环境)(教材课后活动改编)下表中的古代文明都
位于北纬20°—40°之间,其原因在于这些区域均(  )
文明诞生的地理条件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
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梵文史诗、青铜器
A. 适宜发展农耕经济 B. 拥有天然良港
C. 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D. 海陆交通畅通
[此考法2024江苏、甘肃中考已考查]
A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第一、二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璀璨的爱琴海孕育了历史悠久的欧洲
文明,迸发着人类智慧的曙光。某校师生共创“史料寻踪”活动课,一睹
文明风貌,请你参与。
主题情境
“史料寻踪”活动课
知识点 1 希腊城邦22考(第1题)
知识点 2 雅典的民主政治39考(第2、3题)
知识点 3 亚历山大帝国23考(第4题)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1. (跨地理·地图解读)(教材地图改编)课堂上,某同学展示了如下地
图。针对如下地图所示文明解读正确的是(  )
古代希腊示意图
A. 文明范围覆盖整个地中海 B. 港湾多易于开展海外贸易
C. 殖民活动围绕爱琴海展开 D. 盛行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活动一 探寻希腊文明的兴起和扩张
B
2. (教材正文改编)“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公
民大会作为雅典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这体现了
雅典民主政治( A )
A. 主权在民 B. 轮番而治
C. 崇尚法治 D. 王在法下
A
3. (教材插图改编)根据同学们整理的如下图文史料可知,伯里克利这
一规定(  )
A. 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民主思想
B.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有利于保障公民参政议政权利
D. 扩大了雅典公民群体的范围
C
4.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查询史料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该
示意图讲的应是(  )
A. 希腊文明的不断发展 B. 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C. 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D. 波斯帝国覆灭的影响
B
活动二 了解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5. (中考新考法·自拟观点)活动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史实。据此并结
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2分,要求:观点明确)
政治   面对日益扩大的帝国,亚历山大来不及对当地的统治机构进
行认真地改造,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马其顿—希腊的
因素。所以,他的帝国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
因素的混合现象。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文化   马不停蹄的征服,使亚历山大来不及在文化上有所建树,但
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必不可免……远征军中
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
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此考法2024重庆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观点: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借鉴、交
流。(2分)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一、二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知识点1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28考
1. (中考新考法·示意图填充)(教材正文改编)某历史学习小组绘制了
如下示意图,示意图中“△”处应该填写(  )
A. 罗马帝国 B. 罗马共和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城邦
[此考法2024山东中考已考查]
D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2. (教材正文改编)罗马共和国时期,决策权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
手中。经过长期斗争,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保民官,保民官有权否
决对平民的不利决议。这一变化使(  )
A. 平民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B. 公民都能参与到城邦决策中
C. 罗马法进入到成文法时期
D. 奴隶主贵族的社会地位下降
A
3. (临考金卷)罗马原先通行习惯法,没有形成文字,贵族能够利用其
对法律的解释权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迫害平民。为解决这一
问题,罗马( D )
A. 建立津贴制度
B. 编撰《查士丁尼法典》
C. 发动对外战争
D.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D
知识点2 罗马帝国25考
从蕞尔小邦到地中海霸主,古罗马的崛起
之路充满传奇。九年级(1)班同学以“罗马帝国发展史”为主题开展学
习交流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第4、5题。
学习交流会
主题情境
4. (教材正文改编)某同学展示了如下文字表格,表格内容可用来探究
(  )
表现 政治 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
经济 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社会 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过程 375年——被日耳曼人入侵 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A. 罗马城邦的兴盛 B. 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C. 罗马帝国的衰落 D. 罗马共和国的转型
C
5. (教材地图改编)交流会上,小风同学展示了如下图文信息。据此可
知(  )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元首制将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者手中,使罗马帝国能更有效地调动资源、
制定战略和进行军事动员。
A. 政治稳定维护了罗马帝国的对外关系
B. 集权统治支持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C.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促进了文化交融
D. 政治改革促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答案】B
6. (中考新考法·任选角度说明)根据以下思维导图呈现的信息,任举东
西方文明各一个事例说明古代文明的多样性。(4分)
[此考法2024贵州中考已考查]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答案】【示例】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该地区气候温暖,地
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河水定期泛滥,为流经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
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和
中央集权的加强,同时优越的地理条件也限制了农耕文明的对外交流和扩
张,因此社会相对封闭和保守;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
海三面环海,拥有众多岛屿和港湾,这种地理环境为该地区的航海业和海
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同时,古代希腊地区多
山少平原,这促使古希腊人发展起了独特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体制。综
上所述,东西方文明因地理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明,体现出
古代文明的多样性。(4分)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一、二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成就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某校举办“人文之光初绽”文化长廊讲解活动,以此探寻领略古典文化之美,请你参与,一同欣赏西方古代的文化成就。
主题情境
文化长廊讲解活动
知识点 1 文学和雕塑21考(第1~2题)
知识点 2 建筑艺术25考(第3题)
知识点 3 哲学和法学、公历的起源36考(第4、5题)
基础题 教材改编练
【板块一 文学、雕塑、建筑——熠熠生辉】
1. (教材正文改编)长廊展览牌处写着“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体现在
神话、文学、艺术、哲学、法学、体育等各个方面……”某同学想要了解
有关“文学”领域的内容,则他可以查阅( B )
A. 《十二铜表法》 B. 《荷马史诗》
C. 《摩诃婆罗多》 D. 《罗摩衍那》
B
2. (教材插图改编)同学们漫步长廊时,看到了希腊著名雕塑作品《掷
铁饼者》,其展现的人物张开的双臂如同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弯
曲,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
来,将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古希腊
( A )
A. 崇尚体育健美 B. 法学历史渊源
C. 推崇竞技体育 D. 建筑艺术高超
A
3. (跨美术·艺术鉴赏)(教材插图改编)长廊中放置了如下资料,从中
可看出希腊建筑(  )
帕特农神庙 遗址 讲解词:神庙在山花、陇间壁以及内部墙壁上,都布满
以神话故事和庆典场面为题材的雕刻装饰,同时外立面
的多立克柱间距也根据视觉上的远近而有所变化,突出
立体感
A. 影响罗马建筑风格 B. 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C. 设计建造精妙绝伦 D. 借鉴东方建筑风格
[此考法2024青海中考已考查]
C
【板块二 哲学、法学——智慧之光】
4. (教材正文改编)下列人物言论都(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A. 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 B. 认识到后天学习的价值
C. 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 D. 强调对个人自身的认知
D
5. (教材材料研读改编)同学们在长廊中看到了如下展览牌,这体现的
法律智慧是( A )
A. 公平平等
B. 分权制衡
C. 自由平等
D. 违法必究
A
6. 同学们在长廊中摘抄了部分资料,准备制作推荐卡片,请你帮助他们
完成。(5分)
标题:古希腊罗马智慧之光 古希腊学者 推介词:       (人名)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
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
学科。
图片粘贴处 _____ 推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题 综合运用练
(2)(中考新考法·仿写)请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所给示例的推介词,从
《十二铜表法》和古罗马儒略历中任选一个补充于图片粘贴处并为其撰写
推介词。(4分)
[此考法2024山东、贵州中考已考查]
【答案】【示例一】古罗马儒略历。推介词: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
制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儒略历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
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4分)
【示例二】《十二铜表法》。推介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
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4分)
(1) 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示例推介词的横线。(1分)
【答案】亚里士多德。(1分)
学习活动设计1 制作世界古代文明
墙报·感受人类文明多元发展
观赏文明墙报,感受多样文明。九年级(3)班同学开展制作世界古代文明墙报的学习活动,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请你根据下面制作的墙报,一起进行学习吧。
1. (1)如果要为墙报一增添一则副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
A. 地理环境影响早期文明的发展
B. 世界古代文明成就众多、独特
C. 河流为早期文明诞生提供条件
D. 地中海是亚欧文明诞生的摇篮
A
(2)(跨地理·地理特征)根据墙报中的“图解”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地理特征的角度,分别对“亚非文明”“爱琴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进
行解读。(4分)
【答案】解读:亚非文明古国主要分布于大河流域,河流冲积地土壤肥
沃,并为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水源。因此,亚非文明
主要发展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2分)爱琴文明主要分布在希腊半
岛,平原面积有限,不适宜发展农业,但海岸线曲折,良港海湾众多,便
于海上交通和贸易,因此,爱琴文明主要发展以海外贸易为主的经济模
式。(2分)
2. 请你根据墙报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图4分别反映了怎样
的政治体制,并据此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价。(4分)
2. 请你根据墙报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图4分别反映了怎样
的政治体制,并据此分别对其进行简要评价。(4分)
【答案】政治体制:图3,君主专制制度。(1分)图4,奴隶制民主政
治。(1分)
评价: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
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并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规范社会秩
序,为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奠定了政治基础,具有积极作用。公元前5世
纪中后期,伯里克利进一步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他扩大了公民的
权利,还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等,这一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
到高峰,具有进步性。但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力,外邦人、奴
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具有局限性。(2分)
3. 阅读墙报三,请你从文学作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予以解读。(4分)
【答案】历史信息:文学作品能够记录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1分)
解读:通过《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和《诗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
到文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摩诃婆罗多》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
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状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印度社
会变迁的重要窗口;《荷马史诗》中的记录为我们了解早期古希腊社会面
貌提供了参考资料;《诗经》中许多内容创作取材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反映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由此可知,文学作品是反映和记
录社会发展的镜子。它们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还揭示
了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和规律。(3分)
4. (1)(中考新考法·仿写)请仿照如下示例,从上述文明成就中任选一
个(示例除外),为其撰写一篇介绍词。(4分)
示例:帕特农神庙遗址。
介绍词: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中央的最高处,是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神
庙体态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
加工也精细无比,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答案】【示例】《十二铜表法》。
介绍词: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4分)
(2)请你结合所学,任选墙报中“联系1”“联系2”进行简要阐
述。(4分)
【答案】【示例一】联系1:《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于古巴比伦王国时
期,《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两部法典均服务于奴隶制社
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两者均以成文法的形式颁布,内容涉及债务、财
产等方面,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规则与秩序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社会法制传
统源远流长。(4分)
【示例二】联系2: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罗马大竞技场位于罗马,
两者都承载了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辉煌历史。希腊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罗
马大竞技场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亦使用廊柱作为支撑,在继承的基础
上还作出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4分)
【墙报学习总结分享】
5. (中考新考法·撰写活动总结)通过参与上述四个墙报的展示学习,请
你写出一篇活动总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4分)
【答案】活动总结:通过参与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早期文明的多样性与
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人民在文字、法
制、政治、建筑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珍贵文化遗
产。同时,不同地域文明间的交流、互动也促成了文化之林的繁荣。因
此,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面向世界的
视野和胸怀。(4分)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