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一单元测试
云海
《白鹭》的作者是谁?请介绍一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一,是继鲁迅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主要作品有诗歌《天上的街市》。
关
卡
一
了解作者
《落花生》的作者是谁?请介绍一下。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
文学成就:抗日小说《铁鱼的鳃》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
《桂花雨》的作者是谁?请介绍一下。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人,当代作家。1949年赴台湾,被誉为“台湾文
坛上闪亮的恒星”。
文学成就:作品30余种,有些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作品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主要作品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
《珍珠鸟》的作者是谁?请介绍一下。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艺术家。
文学成就: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散文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中篇小说集《斗寒图》。
名言:向人类极限挑战的精神比得到金牌意义更大。
先读全文,然后思考:第一自然段写出了白鹭的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概括出了白鹭美在“精巧”的特点,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关
卡
一
我问你答,感知内容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本文要展示白鹭的美,为什么要写到白鹤、朱鹭和苍鹭呢?
作者用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作对比,用“太大而嫌生硬”“大了一些且太不寻常”凸显“不适宜”,表达对白鹭的偏爱。
在别人和作者眼中,白鹭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别人:美中不足,不会唱歌。作者:是一首歌。作者先否定别人认为白鹭“美中不足”的观点,紧接着又进一步否定自己觉得“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的观点,强调“白鹭实在是一首歌的独特感受”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分别从白鹭颜色的和谐、身段的优美,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等几个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寓情于物
关于白鹭的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日啭黄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等内容。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笔墨,为什么?
课文主要借花生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叙述上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中心。
想一想: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有何异同?父亲说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要说它们呢?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不同点是果实的外表和长的位置不一样。父亲把它们放在一起作比较,是想强调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特点。
反复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边读边思考:父亲让同学们用意何在 文章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父亲引导孩子们谈花生,目的是论人生借助对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赞美,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这种借助具体事例说理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落花生的特点与人的品质有哪些相似之处
落花生的特点与人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等品质有相似之处。
【事情发展顺序】
课文借助落花生讲出感悟,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不空洞说教,可以使要表达的感情有所依附,生动形象,容易引发读者共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蜡烛的特点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人。
荷花的特点是出淤泥而不染,可以用来比喻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的人。
小草的特点是生命力顽强,可以用来比喻不屈不挠的人。
歌颂奉献精神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还有哪些像落花生一样的人?
【农民,环卫工人,教师,战士,警察】等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眼中的桂花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思考: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眼中的桂花树样子笨笨的满树的叶子花小而不易见
作者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研读第4 6自然段思考: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出“摇花乐”的情景,然后说给大家听。再结合具体词语说一说“摇花前”和“摇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情景:大人摇、孩子喊,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粘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
“摇花”前:从“总是缠着”问,可以看出“我”的急切盼望的心情。
“摇花”时:从“使劲”摇、“喊着”等可以看出“我”的快乐心情。
(2)课文的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都有“浸”字,这两个“浸”字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这两个“浸”字的含义不一样。第4自然段中的“浸”字表示桂花花香浓郁,人们沉浸在花香中。而第6自然段中的“浸”字则说明桂花的香气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空间的约束,永远甜在人们的心里,也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甜美。
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从“桂花一开”“盛开的时候”“摇落以后”和“过年时”等词语可以看出人们“全年”的生活都与桂花有关,桂花的香气已不受季节的影响,香甜四季;“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胡家老爷”“毛家老婆婆”等叙述都说明浸在花香里的不止作者一家,而是“整个村子”。所以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的桂花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
其实杭州的桂花才是真正的香飘十里。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味,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与桂花有关的诗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作者是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的。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朴素的话语,传递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小家伙”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的称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家伙”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像父亲称呼自己的儿女一样称呼小珍珠鸟,表现出他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从中受到的启发。
作用: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理解:信赖,是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基础。因为信赖能产生爱、温暖和包容。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却趴在主人的肩上熟睡。不是因为它改变了天性,而是因为作者对它的真情消除了它的戒备之心。
启发: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应彼此信赖。
关于信赖的名句;
信赖,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所有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的信赖之中。
关
卡
三
字词汇总
适宜 白鹤 生硬 镜匣 恩惠 精巧
配合 身段 寻常 忘却 孤独 悠然
黄昏 嫌弃 朱红 镶嵌 框定 哨位
韵味 播种 浇水 吩咐 榨油 爱慕
体面 深夜 半亩 亭子 矮小 交谈
懂得 糕饼 茶叶 桂花 美中不足
神气十足 不动声色 缠绕 沉浸
外婆 箩筐 捡起 木兰花 香飘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