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或小数末尾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在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计算器上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购物吧,当购完物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我们应该付多少元,你们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算得那么快吗?
生:营业员可能使用计算器计算了。
师:你见过计算器吗?你能介绍一下计算器吗?
出示常用的计算器图片。
师:上面是两款常用的计算器,你知道计算器中有哪些按键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你会操作吗?
学生分组交流,试着用计算器计算一些题目,熟悉按键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复习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师:李芸去超市购物,给我们带回来一张购物清单。
出示教材52页例3情境图。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金额
铅笔 1支 0.80元/支 0.80元
电池 4节 6.00元/节 24.00元
文具盒 1个 15.40元/个 15.40元
书包 1个 44.70元/个 44.70元
面包 2个 3.00元/个 6.00元
师:从购物清单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她买了1支铅笔,单价是0.80元/支,买铅笔花了0.80元。
生2:她买了4节电池,单价是6.00元/节,买电池花了24.00元。
……
师:大家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去多少元吗?应该怎么计算呢?
生:李芸一共买了5种商品,应该把这5种商品的金额相加求和。
师:真棒!但是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的话会比较难算,做起来很烦琐。因此在生活中,有时遇到比较多个数的计算和大数目的计算时,我们常用计算器帮忙,这样就省事多了。
2.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计算器,试着算一算,然后相互交流。
师:在计算器上应怎样输入买铅笔的钱数?
生1:按照的次序按键。
生2:在计算器上依次按,末尾的“0”不按。
师追问:末尾“0”为什么可以不按,依据是什么?
生2:依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3: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教师带领学生验证以上三种输入方法。
师: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发现,刚才3名同学说得都对。其中,第3种方法是最简便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算器计算李芸一共用去多少元,然后交流反馈每个加数的按法以及计算的结果。
师:计算过程中,每个加数按键时末尾的“0”可以不按出,但是写得数时要写出两位小数,表示所花的钱。
学生交流操作感受。
师:刚才我们运用计算器计算出李芸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觉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总结: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按出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包括等号)。如果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或者小数的末尾是“0”,那么这些“0”可以省略不按。
3.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52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教师指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2.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3.完成练习九的第3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再利用规律直接写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大家在计算时请注意按键技巧。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九的第2,4题,以及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0.80+24.00+15.40+44.70+6.00=90.90(元)
100-90.90=9.10(元)
这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每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教学“0.80”的按键方法时,让学生经历自主按键的过程,比较得出最好的按键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本节课学生气氛活跃,很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