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6 铜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6 铜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7 09:3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铜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据《本草纲目》记载:“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这里的“铜青”是指(  )
A.   B.   C.   D.
2.下列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锈
B. 无水遇水蒸气变蓝,可用于检验水
C. 是黑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
D. 铜为变价金属,与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
3.氧化亚铜()主要用于制造船底防污漆。已知经高温灼烧生成,与发生反应:。现将经高温灼烧后的样品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得到混合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时稳定性:
B. 样品与酸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如果溶液中出现蓝色,说明已分解
D. 若有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
4.部分含铜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可与硫单质反应生成(盐)
B. ()可与水反应得到()
C. 新制的()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D. 可存在的循环转化关系
5.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完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 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的生成
C. 将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固体
D. 将表面有铜绿的铜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6.用探究、性质,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的配位能力:
B. 为无色
C. 氧化性:
D. 探究过程未发生反应:
7.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中红色钧瓷的发色剂为。取等量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实验如下:
试管 操作及现象
甲 滴加过量,砖红色沉淀转化为另一沉淀,溶液呈浅蓝色;滴加浓硝酸,沉淀消失
乙 滴加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静置后变深蓝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甲中新生成的沉淀为
B. 试管甲中沉淀的变化均体现的氧化性
C. 试管乙可证明与形成无色配合物
D. 上述实验表明为两性氧化物
8.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下列有关铜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铜与浓硝酸反应:
B. 铜绿与稀盐酸反应:
C. 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D. 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9.铜是人类祖先最早应用的金属,工业上生产铜的主要方法为火法冶炼,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制印刷电路板:
B. 电解精炼铜阳极反应:
C. 生产粗铜:高温
D. 青铜器产生铜绿:
10.以低品铜矿(主要含、)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 “调”的目的是除去
C. “除锰”时用,锰渣中可能含
D. “还原”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某炼铁废渣中含大量及少量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此为原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焙烧时每消耗需
B. 焙烧后的废气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 滤渣主要含铁的氧化物
D. 加热可直接制得固体
12.氧化亚铜(Cu2O)主要用于制造船底防污漆。已知CuO经高温灼烧生成Cu2O,Cu2O与H+发生反应:Cu2O+2H+Cu+Cu2++H2O。现将经高温灼烧后的CuO样品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得到混合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时稳定性:Cu2O<CuO
B.样品与酸反应中Cu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如果溶液中出现蓝色,说明CuO已分解
D.若有14.4 g Cu2O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0.2NA
13.某小组探究溶液和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为:混合后立即产生棕黄色沉淀,3 min后变为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棕黄色沉淀可能为
B. 白色沉淀为,滴加浓氨水后先溶解得无色溶液,露置后变蓝
C. 反应中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 若将换为,无法制备棕黄色沉淀
14.部分氧化的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共,经处理后得滤渣(),灼烧后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阳离子为、
B. 样品中铁元素质量为
C. 样品中的质量为
D. 生成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1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铜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属于铜的单质
B. 铜合金的熔点高于纯铜,硬度低于纯铜
C. 储氢合金可用于解决氢能的储存和运输问题
D. 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主要来自于元素形成的氧化膜
1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粉中的: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
B. 除去溶液中的:加入过量,过滤
C. 除去中的: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D. 除去溶液中的:加入过量,加热
17.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并制备,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浸铜”时需足量以溶解所有铜屑
B. “浸铜”反应:
C. “脱氯”反应:
D. 脱氯液电解时阳极可得到
18.下列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工业应用错误的是(  )
A. 粗铜电解精炼时,阴极得到精铜
B. 利用与石灰乳制波尔多液,可杀灭植物病毒
C. 铜可用于制作导线,利用其良好的导电性
D. 高温下用焦炭还原可制备纯铜,反应为高温
二、非选择题
19.铜器久置表面会生成绿色固体铜绿,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进行探究:
(1)取铜绿加热,A中绿色固体变黑色,B中无水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铜绿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2)取加热后的黑色固体溶于稀硫酸,溶液变蓝,插入铁丝后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黑色固体为________。
(3)若铜绿是纯净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步骤(2)中铁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实验装置最后连接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
(6)若将B、C装置对调,(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20.某学习小组利用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及其氧化物)生产胆矾的流程如下:
(1)“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
(2)“碱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酸溶”时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试剂(调节)可以是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实溶液中是将氧化为:________。
21.以生物浸出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回收铁和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1)的生物浸出原理如下图,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浸出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2)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
(3)反萃取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用平衡式表示)。
(4)检验滤液中的试剂为________。
22.某小组探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及铜的氧化物组成: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中(甲图),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装置(含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_。
(2)铜与过量在稀硫酸中反应(乙图),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
(3)用足量处理反应后的溶液得沉淀(铜的氧化物),加热分解为黑色氧化物,若,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取粗品与过量酸性反应,用滴定,消耗,则粗品中的相对含量为________(已知:,)。
一、单选题
1. D
2. C
3. B
4. B
5. D
6. A
7. C
8. A
9. C
10. D
11. B
12. B
13. D
14. C
15. C
16. B
17. C
18. D
二、非选择题
19.
(1)
(2)
(3)
(4)
(5)防止空气中的,干扰实验结果
(6)不能;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确定铜绿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20.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2)
(3)
(4)等合理答案)
(5)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另取一份溶液,加入足量溶液(或其他抑制剂),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证明是将氧化为
21.
(1);温度过高会导致细菌失活
(2);过滤
(3)稀硫酸;
(4)溶液(或硫氰化钾溶液)
22.
(1)分液漏斗;吸收氮氧化物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
(3)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