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义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 《圣经》:“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朗读课文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疏通文意,解读文本明确:
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
一、义和富贵(1、3、4则)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又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研讨分析,明确重点章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1则【注释】
(1)富:财富。?
(2)通假字:而,通“如”,如果(3) 虽:即使
(4)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5)执鞭之士:
?? 【译文】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是否“可求”。选文第1则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等等。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义。【评析】
?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孔子认为财富“可求”与“不可求”的关键是什么?
是否合乎道义 3【原文】? 子曰:“饭(1)疏食饮水,曲(2)肱而(3)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基础知识】?
(1)饭,名词作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饭。 ?(2)曲,形容词作动词,使弯曲。
肱,音gōng,上臂,泛指胳膊。
曲肱,即弯着胳膊。
(3)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想一想,孔子的哪个弟子多次被孔子称赞?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再次表明孔子的价值取向
现在社会上一些贪官落马,就是因为得了不义之财,自已挥霍,并为子孙聚敛财富。最终换来了牢狱之灾,悔之晚矣!
林则徐曾经说过: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毁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第4 则【译文】?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成就君子之名,根基在于培植仁德。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
义中取利1、3、4则的《论语》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
1、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
2、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道义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不富不贵不义的事,我们能不能做?
我们不是圣人,但是我们不能做为富不仁、为富不义的事;富贵不义的事,我们更不能做。 逐利不能抛弃道义与良知 小结:
这三则主要是谈义与富贵的问题,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但前提必须符合道义;他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他乐于在贫困中享受道义;他指出,人们都不会甘愿过贫困流离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布置作业:
优化探究第五课1、3、4则相关习题。认真完成,扎实掌握所学知识。二、义与君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8、10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1)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2)”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3)也。夫子时(4)然后(5)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6)然乎?”? 【基础知识】
(1) 状语后置
(2)主谓倒装?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
(3)以:介词,把 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过错?(4)时:名词作状语,在适当的时候
(5)然后:这样/以后
(6)岂:语气副词,表反问【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
公明贾回答说:“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即告诉您这话的人弄错了)。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他的妻子劝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5【原文】?
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之知(2) ,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3)之以礼乐(4) ,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5)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6)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成年人。
(5)必然:一定,这样?通假字:(2)知:通“智”,聪明? (3)文:名词作动词,修饰
? (6) 要:通“约”,贫困
文言句式:(4)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麽多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考虑看得清清楚楚,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脸色考虑温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冤仇,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义。” 6【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天下惟禽兽无思。【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其中有几个关键词组要弄清楚。“无適”(dí)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適”是专主的意思。“无莫”就是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莫”字表示劝诫,意思是不要、不可、不能。“义之与比”就是与义并列,也就是一切按照义的规定去做;“比”本是并列、紧靠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但有一点,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原则是不可背离的,在不背离原则的前提下,行动也是具有一定自由开展的空间的。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9【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1) ,闻义不能徙(2)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
(2)徙:音xǐ,迁移,改变。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译文】?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情不能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啊。” 知圣人之忧,便知圣人之乐。【评析】
?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这四则主要讲“义与君子(人格)”的问题,重点阐述人格完善。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君子要九思,要加强道德修养。 他指出君子要明白“义然后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之与比”,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小结身边事一位女士在银行取款后忘记拿卡,结果被别人取走了壹万多元人民币,她选择报警,警察很快就破获此案。将贪钱财者惩之于法。
见到掉在地上的财物,人通常会有三种选择。一是视而不理;二是据占为已有;三是寻找失主并还给他
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诸如蒙骗应聘者的报名费;在电话里假扮银行、公安、电信公务员,欺骗你的银行账号密码,然后套取现金;在街上谎称拾到外币以假乱真要求分成;甚至明抢暗盗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不义之财 8【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1)乎?”子曰:“君子义以为(2)上。君子(3)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4)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问:“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三、“义”和“勇” 【基础知识】?
词类活用(1)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文言句式:(2)“君子义以为上”,宾语前置
古今异义词:(3)(4)君子/小人:执政者/平民10【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祖先的鬼、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正义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
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2)谄:音chǎn ,谄媚、阿谀。?(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 第十一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候选人事迹公示
北京市
1.朱克岳、孙书长、张扬、李龙、孙杨群体
朱克岳,男,汉族,1990年9月生;孙书长,男,汉族,1962年9月生;张扬,男,汉族,1984年7月生;李龙,男,汉族,1988年3月生;孙杨,男,汉族,1990年5月生。5人均为北京长发顺达汽配服务中心员工。
2009年12月26日14时29分许,一腰缠“雷管”的男子冲进中国工商银行翠微路支行增光路分理处二层营业大厅,劫持一名女顾客后,扬言有炸弹并威胁银行工作人员交出7万元现金。当其拿到现金准备逃离时,正在营业厅门外修车的孙书长发现这一情况立即打电话报警,并带领员工朱克岳、张扬、李龙、孙杨追赶。在某小学门前,孙书长等和赶来的民警、群众围住犯罪嫌疑人,嫌疑人威胁要引爆“雷管”,朱克岳出脚将其踹倒在地,孙书长、张扬、李龙、孙杨和民警等乘机上前将其制服。
天津市
2.李云龙,男,汉族,1967年8月生,天津市蓟县渔阳镇农家大锅台饭店经理。
2010年10月28日17时30分许,李云龙从天津市区驾车回蓟县途中,发现一越野车与轿车相撞,伤亡严重。现场两辆车正在漏油,随时有起火爆炸的危险。李云龙见状,立即停车上前救人。他先后从车内救出4名伤员并将其抱离现场至高速护栏外。李云龙又去检查被越野车甩在公路上的5个人,发现其中一人身受重伤,便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在救援队员赶到后,事故现场得到及时控制,全身沾满血迹的李云龙才悄悄离开现场。
2011年6月,李云龙协助配合公安机关搜寻并抓获抢劫犯罪嫌疑人,由此警方成功破获6起抢劫抢夺案,8名嫌疑人被刑拘。【评析】
?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总结:
本章谈论的是关于“义”的思考,“义之与比”“义以为上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应当见义而为。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也就是说,具有仁义德性的人,必定有勇。勇于什么呢?勇于仁,勇于义。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因为有些所谓勇者,只是勇于做坏事,为非作歹,或者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所以孔子强调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只是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只有把义与勇相融相合,统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与勇的关系其实像马车与马车夫,马车可以跑得飞快,但没有车夫掌握方向就会迷路,义是勇的方向。 1·由以上这三点:义与富贵,义与君子,义与勇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富贵的取得要符合道义,对于君子人格的完善也要按照道义的要求来办事,对于勇敢,不能只勇而无义,否则就会出乱,出盗。
2·义,是一种道德,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义则是通过礼来实现。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它们都是实现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全文总结联系社会现象明星代言虚假广告 道义法律责任何在? 因代言10个虚假广告,侯耀华被戏称为“侯药华”。
郭德纲的以“迅速抹平大肚子”广告语的“藏秘排油茶”的违法广告
成龙与“北方汽车专修学校”
陈鲁豫与“诺亚舟学习机”广告语 “门门高分上名校”、“内容好,成绩当然好”不科学的保证 .
张铁林、范伟、王刚代言的u88、3158、28招商等三家招商网站涉嫌加盟骗局 双肩的冻及不上它们的痛,请不要穿毛皮。
上海市许多地铁站里的反皮草公益广告 孙俪拍摄拒绝皮草公益广告
齐耳短发背着一对洁白的翅膀的她以怀抱一只可爱的小兔子的造型来配合“化身天使,拒绝皮草”的公益广告主题。 姚明做公益广告劝停喝鱼翅汤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讨论:是生计重要还是道德重要 《青年报》2006年6月22日B13版报道,邹云翔2004年被评为“中华食雕九大赚钱名刀”,并先后被评为“中国烹饪雕刻大师”、“中华厨神”,可现在一个大厨师彻底被各大酒店拒之门外,原因是他拒烹野味。
拓展提升 一个厨师要与传统的习惯和人性的贪婪去较量,看上去有点“自不量力”,引来很多人的嘲笑,认为他太傻。
他也认识到:只有溶到社会中去才有更大的作为
办食雕学习班,教授烹饪理念、知识、技巧
组织弟子宣传以各种方式“拒烹野味”
号召其他饭店厨师加入“拒烹野味”活动
发起百万厨师参与全国“拒烹野味”签名活动
……
有一颗“拒烹野味”的公德心,人品可敬!
毅然走上“拒烹野味”的道路,勇气可嘉!
坚持初衷不改,行为积极有效,做法可赞!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题思路之一: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在今天,这依然是一种极富现实意义的思想。这里有一个很近的例子。2002年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相继爆发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先后几十个省份报告有疫情,数以千计的人染病入院,有的甚至被疫病夺去了生命。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掀起了抗击“非典”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然而就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乘机大发不义之财。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义利观,为牟取财利而罔顾道义,不择手段。假如他们像孔子说的那样“见得思义”“见利思义”,像卫国大夫公叔文子那样“义然后取”……,就不会这样草菅人命了。参考译文:
?
1.见到正义不去做(或义所宜为却不为),这是没有勇气。
?
2.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或主张。
?
3.他人的才德,是丘陵。
?
4.孔子说:“(他)是隐士。”
?
5.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