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第3课时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课件(共21张PPT) 2025-2026学年数学沪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2 第3课时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课件(共21张PPT) 2025-2026学年数学沪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7 10: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二章
课程讲授
课程导入
习题解析
课堂总结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三课时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前 言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并熟练地运用;(重点)
2.会准确地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难点)
A
B
C
C′
B′
A′
课程导入
问题1 有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3
3
5
5
不相似
问题2 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SSS),猜想可以添加什么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3
3
5
5
相似
课程导入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 △ABC和 △A′B′C′,使
∠A=∠A′, 量出 BC 及 B′C′ 的长,
它们的比值等于 k 吗?再量一量两个三角形另外的
两个角,你有什么发现?△ABC 与 △A′B′C′ 有何关
系?
两个三角形相似
改变 k 和∠A 的值的大小,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探索1: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1
如图,BC与DE 相交于点O.问:
(1) 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ABC∽△ADE?
(2) 当 AC:AE 满足什么条件时,△ABC∽△ADE?
解:
(1) ∵ ∠A=∠A
∴ 当∠B=∠D时,
△ABC∽△ADE.
(2) ∵ ∠A=∠A
∴ 当 AC:AE=AB:AD 时,
△ABC∽△ADE.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 ,∠A=∠A'.
求证:△ABC∽△A'B'C'
A
C
A'
B'
C'
E

AB
A'B'
=
AC
A'C'
B
D
证明:
在△ABC的边AB上,截取 AD=A'B',过点D作 DE∥ BC,交AC于点E,则△ADE∽△ABC

AB
AD
=
AC
AE
∵ AD=A'B'

AB
A'B'
=
AC
A'C'

AC
A'C'
=
AC
AE
∴ A'C'=AE
在△ADE与△A'B'C'中
AD=A'B'

AB
A'B'
=
AC
AE

∠A=∠A'
A'C'=AE
∴ △ADE≌△A'B'C'
∴ △ABC∽△A'B'C'
(SAS)
例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
B
C
A'
B'
C'

简记为: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
∵ 在△ABC和△A'B'C'中,
∠A=∠A’
∴△ABC∽△A'B'C'
AB
A'B'
=
AC
A'C'
,
利用该定理判定三角形相似时,必须注意是 两边及夹角,即相等的角必须是成比例的两边 的夹角否则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小结
课程讲授
注意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在△ABC中,∠A=48°,AB=1.5cm,AC=2cm;在△DEF中,∠E=48°,DE=2.8cm,EF=2.1cm.问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为什么
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步骤:
解:
相似.
理由如下:
∵ ∠A=∠E=48°,
AB
EF
=
1.5
2.1
= ,
5
7
AC
DE
=
2
2.8
=
5
7

AB
EF
=
AC
DE
∴ △ABC∽△DEF
① 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那个角;
② 再分别找出两个三角形中夹这个角的两条边,并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找出对应边;
③ 最后看两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两个三角形相似,否则不相似.
例3
注意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 AB,AC上,∠AED=∠B. 射线AG分别交线段DE,BC于点F,G,且 .
AD
AC
=
DF
CG
(1) 求证:△ADF∽△ACG;
AD
AC
=
1
2
(2) 若 ,求 的值.
AF
FG
(1)证明:
∵ ∠AED=∠B,
∠DAE=∠BAC
∴ ∠ADF=∠C
又 ∵
AD
AC
=
DF
CG
∴ △ADF∽△ACG
(2)解:
△ADF∽△ACG

AD
AC
=
AF
AG
又 ∵
AD
AC
=
1
2

AF
AG
=
1
2

AF
FG
=
1
例4
随堂小练习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1. 在 △ABC 和 △DEF 中,∠C =∠F=70°,AC = 3.5 cm,BC = 2.5 cm,DF =2.1 cm,EF =1.5 cm.
求证:△DEF∽△ABC.
A
C
B
F
E
D
证明:∵ AC = 3.5 cm,BC = 2.5 cm,
DF = 2.1 cm,EF = 1.5 cm,
又 ∵∠C =∠F = 70°,∴ △DEF ∽△ABC.

2. 如图,△ABC 与 △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AD=AE,AB=AC,∠DAB=∠CAE. 求证:△ABC ∽△ADE.
证明:
∵ △ABC 与 △ADE 是等腰三角形,
∴ AD =AE,AB = AC,

又 ∵∠DAB = ∠CAE,
∴ ∠DAB +∠BAE = ∠CAE +∠BAE,
即 ∠DAE =∠BAC,∴△ABC ∽ △ADE.
A
B
C
D
E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解:∵ AE=1.5,AC=2,
3. 如图,D,E分别是 △ABC 的边 AC,AB 上的点,AE=1.5,AC=2,BC=3,且 ,求 DE 的长.
A
C
B
E
D

又∵∠EAD=∠CAB,
∴ △ADE ∽△ABC,


提示:解题时要找准对应边.
习题解析
习题1
在Rt△ABC中,两直角边分别为3cm,4cm;在Rt△A'B'C'中,斜边为25cm,一条直角边为15cm.问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
解:
相似.
理由如下: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另一边的直角边为 20 cm.夹直角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在Rt△ABC和Rt△A'B'C'中,

3
15
=
4
20
∴ Rt△ABC∽Rt△A'B'C'
习题2
习题解析
如图,△ACD和△ABC相似需具备的条件是( )
A.
AC
CD
=
AB
BC
B.
CD
AD
=
BC
AC
C. AC2=AD·AB
D. CD2=AD·BD
C
习题解析
习题3
如图,在△ABC中,AB=16,AC=8,在AC上取一点D,使AD=5,如果在AB上取一点E,使△ADE和△ABC相似,求AE的长.
A
B
C
D
解:
① 如图,当AD和AC是对应边时,△ADE∽△ACB
E
A
B
C
D
E
AE
AB
=
AD
AC
∵ AB=16,AC=8,AD=5

AE
16
=
5
8
解得
AE=10
② 如图,当AD和AB是对应边时,
AE
AC
=
AD
AB
∵ AB=16,AC=8,AD=5

AE
8
=
5
16
解得
AE=
5
2


△ADE∽△ABC
习题解析
习题4
如图,在△ABC中,∠C=90°,BC=16cm,AC=12cm,点P从B出发沿BC以2cm/s的速度向C移动,点Q从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A移动,若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当为何值时,△CPQ与△CBA相似?
解:
① 当CP和CB是对应边时,△CPQ∽△CBA
CP
CB
=
CQ
CA

16-2t
16
=
t
12
解得
t=4.8
② 当CP和CA是对应边时,△CPQ∽△CAB
CP
CA
=
CQ
CB



16-2t
12
=
t
16
解得
t=
64
11
16
12
2t
t
16-2t
综上所述,当t=4.8秒或 秒时,△CPQ与△CBA相似.
64
11
习题解析
习题5
如图,已知:△ABC,△DCE,△FEG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边BC,CE,EG在同一直线上,且 AB= ,BC=1. 连接BF,分别交AC,DC,DE于点P,Q,R.
(1) 求证:△BFG∽△FEG; (2) 求BF的长.
(1) ∵△ABC、△DCE、△FEG 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AB= ,BC=1.
解:
∴ BG=3BC=3,
FG=AB= ,
GE=BC=1

BG
FG
=
3
= ,
FG
EG
=
1
=

BG
FG
=
FG
EG
(2) 由(1)知:△BFG∽△FEG

BG
FG
=
BF
EF
∵ FE=FG
∴ BF=BG=3
又∵ ∠G=∠G
∴ △BFG∽△FEG
习题解析
习题6
如图,D是△ABC内的一点,E是△ABC外一点,且 ∠1=∠2,∠3=∠4.
求证:(1) △ABD∽△CBE;
(2) △ABC∽△DBE.
证明:
(1) ∵ ∠1=∠2,∠3=∠4
∴ △ABD∽△CBE
(2) ∵ ∠1=∠2
∴ ∠1+∠DBC=∠2+∠DBC
∴ ∠ABC=∠DBE
∵ △ABD∽△CBE
AB
CB
=
BD
BE

AB
DB
=
BC
BE

∴△ABC∽△DBE
习题解析
习题7
如图,四边形ABCD,CDEF,EFGH均是正方形,且B,C,F,G在一直线上,连接AC,AF,AG.
(1) 求证:△ACF∽△GCA;(2) 求∠AFB+∠AGB 的度数.
解:
(1) ∵ 设正方形ABCD,DCFE,EFGH 的边长为 a.
∴ CF=a,AC= a ,CG=2a

AC
GC
=
2

CF
CA
=
1
=
2

AC
GC
=
CF
CA
又∵ ∠ACF=∠GCA
∴ △ACF∽△GCA
(2) 由(1)得:△ACF∽△GCA
∴ ∠FAC=∠AGB
∴ ∠AFB+∠AGB
= ∠AFB+∠FAC
= ∠ACB
= 45°
习题解析
习题8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BC上的点,且BP=3PC,Q是CD的中点.
求证:△ADQ∽△QCP
证明:
∵ BP=3PC
∴ CP=
BC
= CD
1
4
1
4
∵ Q是CD的中点
∴ CQ =
DQ
= CD
1
2
= AD
1
2

AD
CQ
=
DQ
CP
AD
AD
1
2
=2,
=
CD
1
4
=2
CD
1
2

AD
CQ
=
DQ
CP
又∵ ∠C=∠D=90°
∴ △ADQ∽△QCP
课程总结
小结
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长度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1、定义法
2、预备定理
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 2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