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授课人 陈昱媛
南亚、东亚与
美洲的文化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5课
印度泰姬陵

玛雅文字

马克思:
印度没有历史!
日本浮世绘

伯恩斯:
若未被殖民,美洲本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辜鸿铭:
日本文化是中国的附庸!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三、美洲:如果没有殖民者,美洲能独立
发展出高水平文化吗?
二、东亚:日本和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吗?
——文化产生的可能性
——文化多元的必然性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5课
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文化产生的可能性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一)宏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发展概况
印度的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而我们通常说的印度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入侵印度的侵略者的历史,印度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庞大帝国。——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思考一:马克思为什么这么说?印度真的没有历史吗?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一)宏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发展概况
笈多帝国
2世纪-4世纪初-500
324BC-
187BC
孔雀王朝
2500BC-
1750BC
哈拉帕文化时代
1500BC-
1000BC
吠陀时代
600BC-
400BC
列国时代
1206-
1526
德里
苏丹国
1526-
1857
莫卧儿
帝国
1858-
1947
英国
殖民
社会情况
文化成就
雅利安人
建立一系列
国家
佛教产生
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梨俱吠陀》
梵文
社会矛盾
尖锐
印度教兴起并确立为国教
印章文字
青铜时代
首个统一政权奴隶制国家
统一政权
中央集权
佛教兴盛
推行伊斯兰教
突厥人
所建立
传播
基督教
蒙古人
所建立
英国
殖民统治
印度有历史,并且是多样性、包容性的历史:印度文化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族群的文化交流融合;印度民族众多,各民族间也存在交流融合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二)微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宗教概况
宗教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
一系列国家,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佛教 背景: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主张: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印度教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
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思考二:印度宗教有何特点?宗教如何影响了印度的历史与文化?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二)微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宗教概况
(1)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
一系列国家,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思考二:印度宗教有何特点?宗教如何影响了印度的历史与文化?
掌管祭祀
地位最高
武士集团
地位次之
普通劳动者
少数富有商人
为前三等级服务
地位最低
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
种姓制度

维护种姓制度
和统治阶级特权!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二)微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宗教概况
(2) 佛教 背景: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主张: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思考二:印度宗教有何特点?宗教如何影响了印度的历史与文化?
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长阿含经》
有生皆苦,有念皆妄。灭尽无余,不受后有。 ——《劝发菩提心文》
麻痹人民,维护奴隶主特权!
众生平等
方式:抛弃欲望,忍耐顺从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二)微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宗教概况
(3) 印度教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
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思考二:印度宗教有何特点?宗教如何影响了印度的历史与文化?
等级制度
仍然不变!
保留种姓制度
提高首陀罗地位
吸收佛教教义
缓解社会矛盾,成为印度第一大宗教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二)微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宗教概况
宗教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
一系列国家,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佛教 背景: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主张: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印度教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
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思考二:印度宗教有何特点?宗教如何影响了印度的历史与文化?
等级性不变!
印度有历史,并且是等级性明显的历史:深受种姓制度影响,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等级特征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二)微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文艺数学概况
思考三:印度的文艺、数学有何成就?你能找到其中哪些共性?
文学 《梨俱吠陀》:约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形成的印度-雅利安人诗歌总集
是印度祭司们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大约定型于2-4世纪
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艺术 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二)微观视角下的印度文化特点:印度文艺数学概况
思考三:印度文艺数学有何成就?你能找到哪些共性?
《吠陀》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
▲ 《吠陀》
▲ 《摩诃婆罗多》
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古印度的一部百科全书。
印度早期佛教建筑代表,始建于前3世纪。
▲桑奇大塔
▲阿育王石柱
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弘扬佛法而立。
“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反映了佛教倡导的"一切皆空”。
阿拉伯数字
演变
印度有历史,并且是宗教性明显的历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观念等深受宗教的影响

东亚:日本和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吗?
——文化多元的必然性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5课
思考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日本朝鲜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何相似之处?
在整个7世纪和8世纪中,大和政府源源不断地向唐朝宫廷派遣官方外交使节,他们之中大部分人是为了在科学、艺术、文学上得到更多的培养。结果是全盘抄袭中国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影响到日本社会和生活的几乎每一个方面。
——伯恩斯等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
二、东亚:日本和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吗?
(一)宏观视角下的朝鲜日本文化共通性
二、东亚:日本和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吗?
(一)宏观视角下的朝鲜日本文化共通性
领域 表现
经济
天文
史学
文字
其他
朝鲜王朝
1392-1910
918-1392
高丽王朝
1122BC- -194BC
箕子朝鲜
194BC-107BC
卫满朝鲜
57BC-688
三国时代
新罗统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
公元前5世纪前后,出现青铜器,稍后铁器出现
7世纪,修建瞻星台
12世纪《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史书;
15世纪《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体例
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在汉字基础上创造谚文——世宗大王《训民正音》
思考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日本朝鲜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何相似之处?
二、东亚:日本和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吗?
镰仓 → 室町 → 德川
幕府统治时期
592
飞鸟时代
710
660BC
日本建国
646
大化改新
784
奈良时代
1192
平安时代
1868年
领域 表现
精神 文化
建筑
文学
绘画
古代日本人崇拜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神灵,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法隆寺
诗歌集《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大和绘和浮世绘极具特色
(一)宏观视角下的朝鲜日本文化共通性
思考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日本朝鲜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何相似之处?
二、东亚:日本和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吗?
(一)宏观视角下的朝鲜日本文化共通性
▲汉字楷书、草书与日本平假名的对照
▲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朝鲜世宗大王创制训民正音
(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
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
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东国通鉴》
▲唐都长安
▲奈良平城京
▲日本茶道
▲ 《高丽史》
日本、朝鲜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是相似的:文学、艺术、制度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华儒家文化圈的一员
思考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日本朝鲜文化与中国文化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二、东亚:日本和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吗?
思考五:相似=附庸?你是否能找到朝鲜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微观视角下的朝鲜日本文化独特性
武士道最为强调的精神,其一为尽忠,其二为知耻。尽忠知耻的最高表现,就是死:
为忠和耻而死,是为圆满。
“武士者,须一生悬命于武士道。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叶隐闻书》
日本人好斗而又温和;黩武而又爱美;自尊自傲而又彬彬有礼;顽固而又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心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欢迎革新。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持续性、稳定性
外向性、创新性
矛盾性、独立性
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朝鲜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是独立的: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美洲:如果没有殖民者,美洲能独立发展出高水平文化吗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美洲:如果没有殖民者,美洲能独立发展出高水平文化吗
思考六:美洲文化发展水平如何,有何特点?
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 拉尔夫等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
三、美洲:如果没有殖民者,美洲能独立发展出高水平文化吗
14世纪至16世纪
阿兹特克文明
结构松散王国
前2500年至16世纪
玛雅文明
城邦
13世纪至16世纪
印加文明
统一大帝国
角度 玛雅文化 印加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宗教 (多神 崇拜) 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 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文字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历法 玛雅历
其他 知道“零”的概念 创造20进制
思考六:美洲文化发展水平如何,有何特点?
图画文字
无文字
结绳记事
太阳历与太阴历
修筑驿道
使用麻醉剂
进行人体解剖
锻造铜器,制作陶器、石雕、木雕和金银首饰
阿兹特克历法
先进?
三、美洲:如果没有殖民者,美洲能独立发展出高水平文化吗
思考六:美洲文化发展水平如何,有何特点?(地理、科技、农业……角度来看)
玛雅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其形成经历了由公元前800年到公元1500年的漫长时期。古代玛雅人曾经建立了以墨西哥的帕林科、危地马的蒂卡尔、洪都拉斯的科潘为代表的文化中心。玛雅由于对外交往的贫乏,社会形态发展缓慢。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科技高度发达,如历法、星座图、建筑等,但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科技却十分落后。他们培植了众多农作物,依靠农牧业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但主要使用的却是简陋、落后的石器、木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
——摘编自黄小群《美洲土著人文化探源》
总体落后!
特点③:农业成就突出,但生产工具简陋。
特点②:科技成就突出,但发展畸形。
特点①:独立发展,封闭性强
三、美洲:如果没有殖民者,美洲能独立发展出高水平文化吗
思考六:美洲文化发展水平如何,有何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你是否同意学者观点?
如果没有殖民者,美洲也许能独立发展出高水平文化。但在这样封闭性极强、互相之间缺乏交流的情况下,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可估量……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特点③:农业成就突出,但生产工具简陋。
特点②:科技成就突出,但发展畸形。
特点①:独立发展,封闭性强
纵观:文明发生的可能性 文明多元的必然性 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一、南亚:印度有历史吗?
三、美洲:如果没有殖民者,美洲能独立
发展出高水平文化吗?
二、东亚:日本和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吗?
——文化发生的可能性
——文化多元的必然性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感谢聆听!
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