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考点01 燃烧的条件
考点0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点03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04 新能源的开发
考点01 燃烧的条件
1.(2025·四川省成都市)学习小组在劳动实践中用木材生火做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燃木材——升高木材着火点 B.冒出黑烟——木材燃烧不充分
C.架空木材——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 D.沙土盖灭——使木材与空气隔绝
【答案】A
【详解】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引燃木材是通过提供热量,使木材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升高木材着火点,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木材中含有碳元素,当木材燃烧不充分时,其中的碳不能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会有黑色的炭颗粒生成,从而冒出黑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架空木材可以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空气中含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能使木材燃烧更充分,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沙土盖灭着火的木材,是利用隔绝氧气(空气)的灭火原理,使木材无法与氧气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目的,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5·安徽省)压电式打火机的工作示意图如下。按下按钮,液态丁烷迅速汽化,同时压电陶瓷工作产生高温,丁烷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火机工作时涉及多种能量转化 B.打火机外壳用的塑料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
C.压电陶瓷工作使温度达到丁烷的着火点 D.生活中应避免打火机受到外力撞击
【答案】B
【详解】A、打火机工作时涉及多种能量转化,如按压的过程会带动弹簧作用,撞击压电陶瓷端面,从而使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丁烷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火机外壳用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压电陶瓷工作产生高温,使温度达到丁烷的着火点,从而点燃丁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打火机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导致丁烷泄漏或意外点燃,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生活中应避免打火机受到外力撞击,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5·湖南省)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木柴架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吹灭蜡烛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水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详解】A、可燃物燃烧需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仅接触氧气但温度不足时无法燃烧,故A错误;
B、木柴架空后,空气更易流通,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此描述正确,故B正确;
C、吹灭蜡烛时,气流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属于降温灭火,而非清除可燃物,故C错误;
D、水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同时部分隔绝氧气),但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无法被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4.(2025·四川省广安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图示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鉴别氢气和甲烷 D.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实验中白磷和石子都与氧气接触,无法探究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由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可用于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方案能达到目的;
C、氢气和甲烷燃烧都生成水,干冷烧杯内壁都会出现水珠,仅通过此实验无法鉴别氢气和甲烷,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两支试管中的铁钉都与水接触,无法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5.(2025·湖北省)图甲为古代“暖宝宝”——手炉,其外层为漆有彩图的木胎,暖手时手捂木胎。图乙为手炉剖面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胎仅起装饰作用 B.中空层有传热和防烫作用
C.木炭燃烧提供暖手的热量 D.镂空铜网有利于通风换气
【答案】A
【详解】A:木胎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漆有彩图),还起到隔热和保温的作用,避免直接接触高温金属内胆导致烫伤。选项错误;
B:中空层通过空气隔离减少热传导,确实兼具传热(缓慢导热)和防烫功能,选项正确;
C:木炭燃烧是手炉的热量来源,选项正确;
D:镂空铜网的设计可以促进空气流通,帮助木炭持续燃烧,选项正确。
故选A。
6.(2025·湖北省)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 A.比较H2O和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效果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C.验证稀盐酸和NaOH可以发生反应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方案
现象 右侧塑料瓶变得更瘪 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固体逐渐消失 铁丝绒生锈,水倒吸至瓶中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会导致塑料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会导致塑料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右侧塑料瓶变得更瘪,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可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稀盐酸中含水,氢氧化钠固体能溶于水,故固体逐渐消失,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铁丝绒生锈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5·江苏省苏州市)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吹入空气后发生爆炸,硬纸板被掀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粉属于可燃物
B.吹入空气前,面粉没有燃烧是因为塑料瓶内没有氧气
C.吹入空气,面粉剧烈燃烧大量放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D.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
【答案】B
【详解】A、面粉属于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吹入空气前,面粉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面粉的着火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吹入空气,面粉剧烈燃烧大量放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存在大量面粉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因此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以防止粉尘爆炸,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5·四川省泸州市)在密闭玻璃罩内放置三根点燃的蜡烛(图甲),观察到长蜡烛先熄灭,接着短蜡烛熄灭,中间蜡烛最后熄灭。传感器测得氧气含量变化(图乙)。下列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
A.开始燃烧释放热的,升到上方隔氧,长蜡烛先熄灭
B.长蜡烛熄灭后,降温,降到下方隔氧,短蜡烛熄火
C.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氧气消耗完,中间蜡烛最后熄灭
D.冷的密度比同温时的大,但热的密度可能比冷的小
【答案】C
【详解】A、长蜡烛先熄灭,是因为开始燃烧释放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升到上方,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隔绝氧气,使长蜡烛熄灭,不符合题意;
B、长蜡烛熄灭后,二氧化碳降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降到下方隔绝氧气,从而使短蜡烛熄灭,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氧气的含量不是0,说明中间蜡烛熄灭,不是因为玻璃罩内氧气消耗完,符合题意;
D、冷二氧化碳的密度比同温时氧气的大,但是该实验中长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可能比冷氧气的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5·云南省)电石灯是古老的照明工具,原理是利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点燃气体用于照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石灯利用电石作可燃物 B.点燃是为了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通过移动螺母最终使火焰熄灭 D.导管1可长期使用,无需清洁保养
【答案】C
【详解】A、电石灯是利用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乙炔C2H2),是乙炔作可燃物,而非电石,该选项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点燃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着火点,该选项错误;
C、通过移动螺母可控制水与电石的接触,当二者不接触时,反应停止,不再产生可燃性气体,最终火焰熄灭,该选项正确;
D、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杂质附着在导管 1 内壁,影响气体导出,所以需要定期清洁保养,该选项错误。
故选C。
10.(2025·山东省威海市)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内充电 B.夜间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C.在加油站内拨打电话 D.楼房起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D
【详解】A、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时可能因短路或过热引发火灾,居民楼内充电存在安全隐患,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B、煤气泄漏时,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正确做法是关闭气阀、开窗通风并撤离,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C、加油站空气中可能含汽油蒸气,手机使用可能产生电火花,存在爆炸风险,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D、火灾中烟雾和有毒气体会上升,贴近地面可减少吸入,湿毛巾能过滤部分烟尘,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D。
11.(2025·四川省凉山州市)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图是人类使用燃料的变迁过程。
(1)燃烧树枝时,将树枝架空,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 。
(2)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 等,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炼制得到的一种产品,其中含有丙烷(C3H8)等多种物质,保持丙烷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4)光伏电解技术通过将光伏电池与水电解槽联合,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某种光伏电池主要以硅为原材料生产得到,工业上生产硅的某步反应原理为:SiO2+2CSi+2X↑。
①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②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一种装置,氢气在 (选填“A”或“B”)管内产生。
【答案】(1)增大了树枝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2)天然气
(3)丙烷分子(C3H8)
(4) CO A
【详解】(1)将树枝架空,能增大树枝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根据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所以燃烧会更旺。
(2)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形成的,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丙烷(C3H8)是由丙烷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丙烷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丙烷分子(C3H8);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中,反应前有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反应后有1个硅原子,那么2X中应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O。
②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观察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较多,所以氢气在A管内产生。
12.(2025·甘肃省嘉峪关市)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第六次“太空会师”。这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我国科技实力的再一次展现。
(1)生命保障:空间站内,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循环水电解制氧系统,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 ;在水处理系统中,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了蔬菜种植,蔬菜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 ;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可以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动力保障:搭载该飞船的火箭使用的主发动机燃料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二者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 。
(3)安全保障:空间站的生活类垃圾被压缩后装载至天舟货运飞船,垃圾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进而焚毁。“摩擦”为垃圾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答案】(1) 2:1 吸附 维生素 聚氯乙烯
(2)
(3)提高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上
【详解】(1)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2:1;
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蔬菜富含维生素;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聚氯乙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反应前有2个C、8个H、6个N、8个O,反应后有2个C、0个H、6个N、4个O,故4X中有8个H、4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
(3)可燃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摩擦”为垃圾燃烧提供的条件是提高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上。
13.(2025·天津市)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发展科学思维。
(1)物质变化:结合以下反应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微观分析,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②宏观分析,该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能量变化:“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分解释放出热量和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 。
(3)调控反应: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需要 (填“调小”或“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4)可持续发展: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可用石灰石进行脱硫,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若吸收640t二氧化硫,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t。
【答案】(1) 分子
(2)3
(3)调大
(4)1000
【详解】(1)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故填:分子;
②由图可知,图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反应后N、H原子个数分别为6、12,反应前N、H原子个数分别为2a、4a,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a=3;
(3)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固体,说明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需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提供充足的氧气;
(4)解:设至少需要x质量的碳酸钙
14.(2025·重庆市)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1)关闭弹簧夹,在U形燃烧管中加入等量的白磷和红磷,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注入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打开弹簧夹通入,燃着的白磷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3)请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 。
【答案】(1)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隔绝氧气
(3)未处理有毒的生成物
【详解】(1)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U形燃烧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燃烧;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打开弹簧夹通入,燃着的白磷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3)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因此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处理有毒的生成物。
考点0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5.(2025·四川省南充市)生命健康与安全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B.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来腌渍鱼、肉等食品
C.油锅着火时,用大量水扑灭
D.合理用药对保障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详解】A. 人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发缺铁性贫血,而非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主要由缺钙引起。错误。
B. 亚硝酸钠有毒,不可替代食盐大量使用,否则会导致中毒。错误。
C. 油锅着火时,用大量水扑灭,水会因密度大沉入油底,高温下迅速汽化引发油滴飞溅,加剧火势。正确方法是隔绝氧气(如盖锅盖)。错误。
D. 合理用药能有效治疗疾病并减少副作用,对健康至关重要。正确。
故选D。
16.(2025·四川省遂宁市)“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不仅精准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古人的哲学思考,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们祭祀祖先表达哀思,过去少数人因祭祀方式不当引发山林火灾。山林着火时,通常采用开辟隔离带的做法,其灭火原理是 。
(2)“谷雨”:“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正常雨水的pH≈5.6,但由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氮氧化物(如NO2)和煤燃烧产生的 (填化学式)排放到空气中与水反应,形成酸雨,导致雨水的pH<5.6。
(3)“小满”:“水塘蛙叫声喧,中耕除草在农田。”农民在耕种时会用到大量铁制农具,日常生活中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采用的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
(4)“秋分”:“昨夜西池凉露,桂花吹断月中香。”同学们能在校园里闻到阵阵桂花香,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答案】(1)
隔离可燃物
(2)
SO2
(3)
刷漆(合理即可)
(4)
分子在不断运动
【详解】(1)开辟隔离带是通过移除或隔离可燃物,使火势无法蔓延。灭火原理为隔离可燃物,故填:隔离可燃物;
(2)酸雨的形成主要与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SO2)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2)有关。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进一步氧化为硫酸(H2SO4),导致雨水酸性增强,pH<5.6,故填:SO2;
(3)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接触。防锈措施需隔绝其中至少一个条件,如刷漆、涂油等,故填:刷漆(合理即可);
(4)同学们能在校园里闻到阵阵桂花香,是因为带有香味的分子通过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被感知,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17.(2025·福建省)兴趣小组开展“小区火灾隐患调查与火灾防范宣传”实践活动。
【设计方案】用某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辅助生成实践活动方案。方案强调开展可燃物、火源控制、消防设施等的调查,并对活动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小区配有干粉灭火器;居民主要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以电动车为出行工具。
【进行宣传】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火灾隐患及应对措施等,并张贴安全标识。
基于上述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可燃物、火源控制、消防设施”等调查内容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 。
(2)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应对准火焰 (填“上”“中”或“根”)部喷射。
(3)火灾隐患及应对措施。
①天然气泄漏易引发火灾,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被困在火灾区,可采用的自救措施是 (写一条)。
(4)设置安全标识。
①“禁止烟火”的消防安全标志是 (填字母)。
②宣传语“油锅起火别慌乱,锅盖—盖火自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根
(3)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 a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详解】(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控制可燃物、消除火源等措施来预防火灾,利用消防设施在火灾发生时灭火,“排查可燃物、火源控制、消防设施”等内容围绕的化学原理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应该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因为火焰根部是可燃物的所在处,对准根部喷射可以使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火灾区,可采用的自救措施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4)a、该图是禁止烟火的标志,故选项符合题意;
b、该图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② “油锅起火别慌乱,锅盖一盖火自断”,锅盖盖在油锅上,使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蕴含的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考点03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18.(2025·陕西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氢能
【答案】D
【详解】化石能源是由古代生物遗骸经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A、石油是由古代海洋生物分解形成,属于化石能源,不符合题意;
B、煤是由古代植物埋藏后经复杂变化形成,属于化石能源,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是与石油伴生,由古代生物遗骸形成,属于化石能源,不符合题意;
D、氢能是需通过电解水或化学反应(如天然气重整)制取,属于二次能源,并非直接开采的化石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5·四川省眉山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 B.乙醇 C.氢气 D.一氧化碳
【答案】A
【详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A。
20.(2025·四川省眉山市)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该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B.植树造林
C.高空喷洒氢氧化钙溶液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答案】B
【详解】A、化石能源(如煤、石油)仍是当前主要能源,完全禁止会导致能源短缺,影响社会运转。应逐步减少而非禁止,故选项错误;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 ,增加碳汇,是直接有效的固碳方式,符合碳中和目标,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虽能与CO2反应,但溶解度低、效率差,且大规模喷洒可能破坏生态,技术不可行,故选项错误;
D、火力发电依赖燃煤,会大幅增加CO2排放,与减排目标矛盾,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1.(2025·山东省烟台市)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环保、能源、健康、农业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化学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各组对相关主题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环保 B.化学与能源
①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②煤炭中加入固硫剂,减少污染 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农业
①人体内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症 ②实行体重健康管理,不吃含油脂食品 ①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②钾肥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①可降解塑料能自然分解,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②固硫剂可减少煤炭燃烧时SO2的排放,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B、①化学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②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仍为化石能源,不能完全禁止使用,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①人体缺铁易患贫血,正确;②油脂是必需营养素,不能完全不吃,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污染环境,应合理使用,错误;②钾肥可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025·四川省成都市)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有利于能源结构优化。
(1)据图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最大的能源是 ,写出一种“其他能源” 。
(2)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的产品是 (填序号)。
a.汽油 b.煤油 c.乙醇 d.液化石油气
(3)用天然气代替煤的优点是 。
(4)焦炭可与超临界水反应制备,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600kg碳的焦炭最多制备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 煤 氢能(合理即可)
(2)c
(3)减少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4)
解:设制备H2的质量为x。
解得 x=200kg
答:含600kg碳的焦炭最多制备H2的质量是200kg。
【详解】(1)从图中可知,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最大的能源是煤;“其他能源” 可以是太阳能(或风能、水能等,合理即可)。
(2)乙醇不是石油炼制的产品,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答案为c。
(3)天然气代替煤的优点:减少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或热值高,合理即可 )。
(4)见答案。
23.(2025·山东省威海市)探秘航空燃料
C919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并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燃料是飞机的动力来源,某化学小组开展了“我是飞机燃料设计师”项目式学习活动。
Ⅰ、航空燃料的燃烧
(1)飞机的燃料是航空煤油,请写出航空煤油(以计)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与燃烧等质量的乙醇相比,航空煤油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2)航空煤油燃烧产生大量,某地建设了回收利用的循环设施(如图)。
①发生器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
②小林用微观示意图(如图)表示发生器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将其补充完整 。
Ⅱ、燃烧室的秘密
如图是某型号飞机发动机的工作简图。
(3)空气需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4)为探究燃料喷成细雾状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①分别取两份等体积的航空煤油,一份放在金属瓶盖内点燃(图1),一份用喷壶喷成细雾状后点燃(图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燃烧室内将航空煤油喷成细雾状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 (答两条)。
②实验结束后,金属瓶盖内的航空煤油仍在燃烧,请提供一种灭火的方法 。
Ⅲ、设计未来燃料
航空煤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为节约化石燃料,需寻找航空煤油的替代品。
(5)以地沟油为原料炼制生物航空煤油。地沟油经处理后得到油水混合物,再经过 (填操作名称)得到油,进一步转化可制得航空煤油。
(6)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请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科学家尝试利用该反应产生的能量为飞机提供动力,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与航空煤油相比选择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条)。
【答案】(1) 大于
(2)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空气经压缩后,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增多,使燃烧更剧烈
(4) 减少产生炭黑,防止发动机积碳;放热多,产生更大的动力 沙土盖灭(合理即可)
(5)蒸馏
(6) 在点燃条件下,氨分子和氧分子被破坏,氮、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水分子 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详解】(1)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航空煤油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乙醇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则等质量的航空煤油和乙醇,航空煤油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更大,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则航空煤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大于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2)①由流程可知,发生器1中,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8个氢原子,等号右边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还应补充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应补充两个水分子,图为:。
(3)空气能加压,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减小。
(4)①将航空煤油喷成细雾状,能增大其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产生炭黑,防止发动机积碳,且放热更多,产生更大的动力等。
②航空煤油燃烧时,可用沙土盖灭,可隔绝氧气,从而灭火。
(5)根据油和水的沸点不同,可通过蒸馏得到油,从而进一步转化可制得航空煤油。
(6)氨气在氧气过程中,氨分子分解为氮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氮原子结合为氮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为水分子。
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不产生二氧化碳,能减缓温室效应。
24.(2025·湖南省)化学是能源科学、环境科学、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1)社会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开发。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填字母)。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2)能源转型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家用燃料的变迁承载了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某兴趣小组通过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绘制了下图所示的家用燃料变迁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点燃煤时常用柴草引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天然气作为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经走进城乡居民生活。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可以减少的空气污染物是 (填一种即可)。
(3)捕集是实现低碳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某捕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捕捉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请叙述“喷淋”方式的优点 。
②写出反应分离室中生成NaOH的化学方程式 。
③以上工艺流程中不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4)新能源在我国航天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火箭发射卫星时常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要将卫星送达预定轨道,某型火箭至少需要燃烧220kg的液氢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理论上该火箭需要携带液氧的质量是 。
【答案】(1)c
(2)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氧化硫(合理即可)
(3)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置换反应
(4)1760kg
【详解】(1)a、煤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煤的着火点较高,不易被点燃,点燃煤时常用柴草引燃,是因为柴草燃烧放出热量,可使温度升高达到煤的着火点,故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天然气可以减少的空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等;
(3)①捕捉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喷淋”方式的优点: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则反应分离室中生成NaOH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不涉及置换反应;
(4)解:设理论上该火箭需要携带液氧的质量是x
x=1760kg
答:理论上该火箭需要携带液氧的质量是1760kg。
考点04 新能源的开发
25.(2025·四川省南充市)2025年5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液氢储供加用技术”落户南充。
(1)因为氢气的燃烧热值高和 (任答一 点),氢能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
(2)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未来的重点研发方向,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能将氢气储存在70兆帕大容积IV型储氢瓶中,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
【答案】(1)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
(2)
(3)分子之间有间隔
【详解】(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且氢气可通过水电解制取,原料来源广泛,故氢能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能将氢气储存在70兆帕大容积IV型储氢瓶中,其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6.(2025·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能源。氢能产业链分制氢、储氢、用氢等环节。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制得的氢气为“绿氢”。由化石燃料制得的氢气为“灰氢”,其成本相对低廉,但会排放大量。化石燃料制氢气时若将排放的进行捕集、封存等,减少碳排放,此时制得的氢气为“蓝氢”。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流程如下:
化学储氢是利用物质与反应生成储氢材料如氨、水合肼等,再通过改变条件使储氢材料转化为。氨和水合肼转化为的过程分别如下:、。常以质量储氢密度来衡量化学储氢技术的优劣。如氨气的理论质量储氢密度为.是一种较好的储氢材料。
(1)实验室模拟电解水制氢,装置如下图。
①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 →化学能。该方法制得氢气的种类为 (填字母)。
A.绿氢 B.灰氢 C.蓝氢
②经检验管产生,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 。
(2)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
①转化Ⅰ理论生成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②写出转化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氨释放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对应框中将除氢分子外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4)①储氢材料的质量储氢密度的理论值为 。
②时,的实际质量储氢密度小于理论值。原因是实际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电能 A 水中含有氢元素
(2)
(3)
(4) 8%
【详解】(1)①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制得氢气,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化学能;该方法制得氢气的种类为绿氢,故选:A;
②经检验管产生,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水中含有氢元素;
(2)①转化Ⅰ为甲烷与水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②转化Ⅱ为一氧化碳与水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在催化剂和410℃条件下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则参与反应的氨气与生成氮气、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中有3个氨分子,B中有3个氢分子,说明参加反应的氨分子个数为2,则B中生成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的同时还剩余1个氨分子,故中需补充的微观粒子为;
(4)①由题干信息可知,储氢材料脱水转化为,在催化剂和50℃条件下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在氢元素的质量等于中氢元素的质量,故储氢材料的质量储氢密度的理论值为;
②时,的实际质量储氢密度小于理论值,原因是实际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且没有得到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2025·江苏省扬州市)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产业技术主要包括氢气的制取、储运及应用。
(1)分析H2的性质。查阅资料,汽油与氢气的部分性质如题表所示。
题表
编号 性质 数据
汽油 氢气
A 最小点火能(在空气中能引发燃烧或爆炸所需的最小火花能量×10-3J) 0.24 0.019
B 爆炸极限(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体积分数范围/%) 1~7.6 4~75
C 单位质量发热量(单位质量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103/kJ·kg-1) 43 120
D 单位体积发热量(单位体积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10 /kJ·m-3) 33000 10.8
①与汽油相比,除爆炸极限范围更宽外,表中支持“H2在使用时更需注意安全性”观点的数据还有 (填编号)。
②对比表中单位质量发热量与单位体积发热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除安全性外,氢气不宜直接运输的原因还有 。
(2)电解水制氢。有研究认为,一定条件下电解水的过程中,某电极上发生的变化如题图-1所示。
①“阶段一”中,生成的“”是一种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②“阶段三”中,气泡从电极表面脱离后,在溶液中向上运动时,所受压强逐渐减小,体积逐渐增大。从微观粒子的视角,对气泡体积增大进行解释: 。
③相同条件下,若电极表面的气泡难以脱离,则不利于氢气的产生。原因是 。
(3)甲酸(HCOOH)分解制氢。常温下,甲酸是一种液态物质,可通过反应Ⅰ制备H2,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2↑+H2↑。
①制备H2时,部分甲酸会发生反应Ⅱ:HCOOH分解为H2O和另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
②仅考虑以上两个反应,若有92%的甲酸发生反应Ⅰ,计算500吨(t)甲酸可制得H 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4)高效利用能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发电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太阳能、风能等无法实现及时或稳定的能源供应,通过它们产生的过剩电能制氢,再供给有能源需求的地区使用,如题图-2所示,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该过程中HCOOH的作用是 。
【答案】(1) A 单位体积发热量远低于汽油,运输效率低
(2) OH- 气泡内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气泡附着在电极表面,阻碍反应物与电极接触
(3) CO 解: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解得:
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t。
(4)作为能量载体,实现氢能的存储与运输,降低运输损耗,减少运输成本
【详解】(1)①根据表中数据,与汽油相比,除爆炸极限范围更宽外,表中支持“H2在使用时更需注意安全性”观点的数据还有A(最小点火能),故填:A;
②对比表中单位质量发热量与单位体积发热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氢气单位体积发热量远低于汽油,运输效率低,因此氢气不易直接运输,故填:氢气单位体积发热量远低于汽油,运输效率低;
(2)
①“阶段一”中,生成的“”是一种阴离子,离子符号为OH-,故填:OH-;
②气泡内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则可观察到气泡的体积逐渐增大,故填:气泡内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减小而增大;
③相同条件下,若电极表面的气泡难以脱离,气泡附着在电极表面,阻碍反应物与电极接触,从而不利于氢气的产生,故填:气泡附着在电极表面,阻碍反应物与电极接触;
(3)①HCOOH分解为H2O和另一种有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另一种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故填:CO;
②详见答案;
(4)由图可知,该过程中HCOOH的作用是作为能量载体,实现氢能的存储与运输,降低运输损耗,减少运输成本,故填:作为能量载体,实现氢能的存储与运输,降低运输损耗,减少运输成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考点01 燃烧的条件
考点0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点03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04 新能源的开发
考点01 燃烧的条件
1.(2025·四川省成都市)学习小组在劳动实践中用木材生火做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燃木材——升高木材着火点 B.冒出黑烟——木材燃烧不充分
C.架空木材——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 D.沙土盖灭——使木材与空气隔绝
2.(2025·安徽省)压电式打火机的工作示意图如下。按下按钮,液态丁烷迅速汽化,同时压电陶瓷工作产生高温,丁烷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火机工作时涉及多种能量转化 B.打火机外壳用的塑料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
C.压电陶瓷工作使温度达到丁烷的着火点 D.生活中应避免打火机受到外力撞击
3.(2025·湖南省)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木柴架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吹灭蜡烛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水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25·四川省广安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图示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鉴别氢气和甲烷 D.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A.A B.B C.C D.D
5.(2025·湖北省)图甲为古代“暖宝宝”——手炉,其外层为漆有彩图的木胎,暖手时手捂木胎。图乙为手炉剖面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胎仅起装饰作用 B.中空层有传热和防烫作用
C.木炭燃烧提供暖手的热量 D.镂空铜网有利于通风换气
6.(2025·湖北省)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 A.比较H2O和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效果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C.验证稀盐酸和NaOH可以发生反应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方案
现象 右侧塑料瓶变得更瘪 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固体逐渐消失 铁丝绒生锈,水倒吸至瓶中
A.A B.B C.C D.D
7.(2025·江苏省苏州市)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吹入空气后发生爆炸,硬纸板被掀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粉属于可燃物
B.吹入空气前,面粉没有燃烧是因为塑料瓶内没有氧气
C.吹入空气,面粉剧烈燃烧大量放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D.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
8.(2025·四川省泸州市)在密闭玻璃罩内放置三根点燃的蜡烛(图甲),观察到长蜡烛先熄灭,接着短蜡烛熄灭,中间蜡烛最后熄灭。传感器测得氧气含量变化(图乙)。下列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
A.开始燃烧释放热的,升到上方隔氧,长蜡烛先熄灭
B.长蜡烛熄灭后,降温,降到下方隔氧,短蜡烛熄火
C.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氧气消耗完,中间蜡烛最后熄灭
D.冷的密度比同温时的大,但热的密度可能比冷的小
9.(2025·云南省)电石灯是古老的照明工具,原理是利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点燃气体用于照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石灯利用电石作可燃物 B.点燃是为了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通过移动螺母最终使火焰熄灭 D.导管1可长期使用,无需清洁保养
10.(2025·山东省威海市)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内充电 B.夜间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C.在加油站内拨打电话 D.楼房起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
11.(2025·四川省凉山州市)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图是人类使用燃料的变迁过程。
(1)燃烧树枝时,将树枝架空,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 。
(2)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 等,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炼制得到的一种产品,其中含有丙烷(C3H8)等多种物质,保持丙烷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4)光伏电解技术通过将光伏电池与水电解槽联合,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某种光伏电池主要以硅为原材料生产得到,工业上生产硅的某步反应原理为:SiO2+2CSi+2X↑。
①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②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一种装置,氢气在 (选填“A”或“B”)管内产生。
12.(2025·甘肃省嘉峪关市)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第六次“太空会师”。这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我国科技实力的再一次展现。
(1)生命保障:空间站内,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循环水电解制氧系统,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 ;在水处理系统中,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了蔬菜种植,蔬菜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 ;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可以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动力保障:搭载该飞船的火箭使用的主发动机燃料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二者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 。
(3)安全保障:空间站的生活类垃圾被压缩后装载至天舟货运飞船,垃圾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进而焚毁。“摩擦”为垃圾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13.(2025·天津市)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发展科学思维。
(1)物质变化:结合以下反应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微观分析,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②宏观分析,该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能量变化:“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分解释放出热量和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 。
(3)调控反应: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需要 (填“调小”或“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4)可持续发展: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可用石灰石进行脱硫,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若吸收640t二氧化硫,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t。
14.(2025·重庆市)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1)关闭弹簧夹,在U形燃烧管中加入等量的白磷和红磷,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注入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打开弹簧夹通入,燃着的白磷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3)请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 。
考点0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5.(2025·四川省南充市)生命健康与安全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B.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来腌渍鱼、肉等食品
C.油锅着火时,用大量水扑灭
D.合理用药对保障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16.(2025·四川省遂宁市)“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不仅精准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古人的哲学思考,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们祭祀祖先表达哀思,过去少数人因祭祀方式不当引发山林火灾。山林着火时,通常采用开辟隔离带的做法,其灭火原理是 。
(2)“谷雨”:“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正常雨水的pH≈5.6,但由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氮氧化物(如NO2)和煤燃烧产生的 (填化学式)排放到空气中与水反应,形成酸雨,导致雨水的pH<5.6。
(3)“小满”:“水塘蛙叫声喧,中耕除草在农田。”农民在耕种时会用到大量铁制农具,日常生活中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采用的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
(4)“秋分”:“昨夜西池凉露,桂花吹断月中香。”同学们能在校园里闻到阵阵桂花香,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17.(2025·福建省)兴趣小组开展“小区火灾隐患调查与火灾防范宣传”实践活动。
【设计方案】用某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辅助生成实践活动方案。方案强调开展可燃物、火源控制、消防设施等的调查,并对活动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小区配有干粉灭火器;居民主要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以电动车为出行工具。
【进行宣传】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火灾隐患及应对措施等,并张贴安全标识。
基于上述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可燃物、火源控制、消防设施”等调查内容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 。
(2)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应对准火焰 (填“上”“中”或“根”)部喷射。
(3)火灾隐患及应对措施。
①天然气泄漏易引发火灾,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被困在火灾区,可采用的自救措施是 (写一条)。
(4)设置安全标识。
①“禁止烟火”的消防安全标志是 (填字母)。
②宣传语“油锅起火别慌乱,锅盖—盖火自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考点03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18.(2025·陕西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氢能
19.(2025·四川省眉山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 B.乙醇 C.氢气 D.一氧化碳
20.(2025·四川省眉山市)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该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B.植树造林
C.高空喷洒氢氧化钙溶液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21.(2025·山东省烟台市)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环保、能源、健康、农业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化学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各组对相关主题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环保 B.化学与能源
①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②煤炭中加入固硫剂,减少污染 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农业
①人体内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症 ②实行体重健康管理,不吃含油脂食品 ①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②钾肥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A.A B.B C.C D.D
22.(2025·四川省成都市)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有利于能源结构优化。
(1)据图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最大的能源是 ,写出一种“其他能源” 。
(2)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的产品是 (填序号)。
a.汽油 b.煤油 c.乙醇 d.液化石油气
(3)用天然气代替煤的优点是 。
(4)焦炭可与超临界水反应制备,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600kg碳的焦炭最多制备的质量是多少?
23.(2025·山东省威海市)探秘航空燃料
C919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并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燃料是飞机的动力来源,某化学小组开展了“我是飞机燃料设计师”项目式学习活动。
Ⅰ、航空燃料的燃烧
(1)飞机的燃料是航空煤油,请写出航空煤油(以计)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与燃烧等质量的乙醇相比,航空煤油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2)航空煤油燃烧产生大量,某地建设了回收利用的循环设施(如图)。
①发生器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
②小林用微观示意图(如图)表示发生器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将其补充完整 。
Ⅱ、燃烧室的秘密
如图是某型号飞机发动机的工作简图。
(3)空气需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4)为探究燃料喷成细雾状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①分别取两份等体积的航空煤油,一份放在金属瓶盖内点燃(图1),一份用喷壶喷成细雾状后点燃(图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燃烧室内将航空煤油喷成细雾状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 (答两条)。
②实验结束后,金属瓶盖内的航空煤油仍在燃烧,请提供一种灭火的方法 。
Ⅲ、设计未来燃料
航空煤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为节约化石燃料,需寻找航空煤油的替代品。
(5)以地沟油为原料炼制生物航空煤油。地沟油经处理后得到油水混合物,再经过 (填操作名称)得到油,进一步转化可制得航空煤油。
(6)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请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科学家尝试利用该反应产生的能量为飞机提供动力,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与航空煤油相比选择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条)。
24.(2025·湖南省)化学是能源科学、环境科学、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1)社会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开发。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填字母)。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2)能源转型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家用燃料的变迁承载了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某兴趣小组通过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绘制了下图所示的家用燃料变迁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点燃煤时常用柴草引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天然气作为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经走进城乡居民生活。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可以减少的空气污染物是 (填一种即可)。
(3)捕集是实现低碳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某捕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捕捉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请叙述“喷淋”方式的优点 。
②写出反应分离室中生成NaOH的化学方程式 。
③以上工艺流程中不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4)新能源在我国航天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火箭发射卫星时常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要将卫星送达预定轨道,某型火箭至少需要燃烧220kg的液氢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理论上该火箭需要携带液氧的质量是 。
考点04 新能源的开发
25.(2025·四川省南充市)2025年5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液氢储供加用技术”落户南充。
(1)因为氢气的燃烧热值高和 (任答一 点),氢能被称为最理想的能源。
(2)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未来的重点研发方向,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能将氢气储存在70兆帕大容积IV型储氢瓶中,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
26.(2025·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能源。氢能产业链分制氢、储氢、用氢等环节。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制得的氢气为“绿氢”。由化石燃料制得的氢气为“灰氢”,其成本相对低廉,但会排放大量。化石燃料制氢气时若将排放的进行捕集、封存等,减少碳排放,此时制得的氢气为“蓝氢”。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流程如下:
化学储氢是利用物质与反应生成储氢材料如氨、水合肼等,再通过改变条件使储氢材料转化为。氨和水合肼转化为的过程分别如下:、。常以质量储氢密度来衡量化学储氢技术的优劣。如氨气的理论质量储氢密度为.是一种较好的储氢材料。
(1)实验室模拟电解水制氢,装置如下图。
①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 →化学能。该方法制得氢气的种类为 (填字母)。
A.绿氢 B.灰氢 C.蓝氢
②经检验管产生,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推论是 。
(2)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
①转化Ⅰ理论生成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②写出转化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氨释放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对应框中将除氢分子外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4)①储氢材料的质量储氢密度的理论值为 。
②时,的实际质量储氢密度小于理论值。原因是实际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2025·江苏省扬州市)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产业技术主要包括氢气的制取、储运及应用。
(1)分析H2的性质。查阅资料,汽油与氢气的部分性质如题表所示。
题表
编号 性质 数据
汽油 氢气
A 最小点火能(在空气中能引发燃烧或爆炸所需的最小火花能量×10-3J) 0.24 0.019
B 爆炸极限(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体积分数范围/%) 1~7.6 4~75
C 单位质量发热量(单位质量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103/kJ·kg-1) 43 120
D 单位体积发热量(单位体积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10 /kJ·m-3) 33000 10.8
①与汽油相比,除爆炸极限范围更宽外,表中支持“H2在使用时更需注意安全性”观点的数据还有 (填编号)。
②对比表中单位质量发热量与单位体积发热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除安全性外,氢气不宜直接运输的原因还有 。
(2)电解水制氢。有研究认为,一定条件下电解水的过程中,某电极上发生的变化如题图-1所示。
①“阶段一”中,生成的“”是一种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
②“阶段三”中,气泡从电极表面脱离后,在溶液中向上运动时,所受压强逐渐减小,体积逐渐增大。从微观粒子的视角,对气泡体积增大进行解释: 。
③相同条件下,若电极表面的气泡难以脱离,则不利于氢气的产生。原因是 。
(3)甲酸(HCOOH)分解制氢。常温下,甲酸是一种液态物质,可通过反应Ⅰ制备H2,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2↑+H2↑。
①制备H2时,部分甲酸会发生反应Ⅱ:HCOOH分解为H2O和另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
②仅考虑以上两个反应,若有92%的甲酸发生反应Ⅰ,计算500吨(t)甲酸可制得H 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4)高效利用能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发电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太阳能、风能等无法实现及时或稳定的能源供应,通过它们产生的过剩电能制氢,再供给有能源需求的地区使用,如题图-2所示,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该过程中HCOOH的作用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