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1.(2025·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取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检验H2的纯度 用拇指堵住集满H2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C 分离CuO和Fe粉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D 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状相同的Al片
A.A B.B C.C D.D
2.(2025·山东省烟台市)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碳粉 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取等量样品,加等温、等量水溶解,比较温度变化
C 验证乙醇中含有碳元素 取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D 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4.(2025·四川省成都市)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后,处理反应混合物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回收大理石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罩有滤网的烧杯中,洗涤、晾干
B 验证滤液中有盐酸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镁条
C 除去滤液中的盐酸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D 从滤液中获取碳酸钙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5.(2025·四川省达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和羊毛 取样,点燃,闻气味
B 除去中少量的Fe 加入过量稀盐酸
C 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D 分离和KCl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6.(2025·四川省凉山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B 测稀盐酸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润湿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C 降低NaCl固体中的MgCl2含量 用饱和NaCl溶液充分浸泡,过滤、洗涤、干燥
D 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涤纶 取样,闻气味
A.A B.B C.C D.D
7.(2025·四川省眉山市)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加入稀盐酸
B 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涤纶 分别点燃
C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用磁铁吸引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硝酸钡溶液
A.A B.B C.C D.D
8.(2025·四川省南充市)设计实验以达成相应的目的是重要的化学能力,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实验室制O2 向装有少量MnO2的锥形瓶中缓慢加入H2O2溶液
C 分离CaCl2和CaCO3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D 除去CO2中的CO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9.(2025·四川省遂宁市)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
B 分离氧化钙和氧化铜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氢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气体是否能被点燃
D 除去盐酸中混有少量的硫酸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0.(2025·新疆省)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 观察颜色
B 检验中是否混有 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C 探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取少量的溶液,插入铁丝,观察现象
D 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的硫酸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1.(2025·天津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点燃,观察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状态
B 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观察现象
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2.(2025·重庆市)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对主要操作、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 现象或结论
A 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将等量的品红同时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的热水和冷水中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
B 鉴别炭粉和氧化铜 向两种粉末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溶解的是氧化铜,未溶解的是炭粉
C 除去烧碱溶液中的纯碱 向溶液中加入石灰水,并过滤 溶液变浑浊,滤液澄清,证明纯碱已除去
D 检测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加水溶解,过滤,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酸碱度 pH为5,土壤呈酸性
A.A B.B C.C D.D
13.(2025·四川省广安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图示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鉴别氢气和甲烷 D.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A.A B.B C.C D.D
14.(2025·江苏省苏州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干燥 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C 比较纯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 将两者相互刻画,观察划痕
D 探究固体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将固体加入水中,搅拌,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A.A B.B C.C D.D
15.(2025·甘肃省嘉峪关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溶解,测量并比较三种溶液温度的变化
B 除去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C 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别把打磨后的铁丝和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D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1.(2025·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取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检验H2的纯度 用拇指堵住集满H2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C 分离CuO和Fe粉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D 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状相同的Al片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因浓硫酸密度大且溶解放热,易导致液体飞溅,存在安全隐患。错误。
B、检验氢气纯度的正确方法: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密度小,需管口向下),靠近火焰后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爆鸣声则氢气不纯,若声音微弱则较纯。正确。
C、CuO和Fe均不溶于水,加水无法溶解,过滤无法分离两者。正确方法应利用物理性质差异(如磁铁吸引Fe粉)。选项C的方案无效。错误。
D、Al能与CuSO4和AgNO3反应,说明Al>Cu、Al>Ag,但无法比较Cu与Ag的活动性。需补充实验(如Cu与AgNO3反应)才能验证三者顺序。选项D的方案不完整。错误。
故选B。
2.(2025·山东省烟台市)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碳粉 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取等量样品,加等温、等量水溶解,比较温度变化
C 验证乙醇中含有碳元素 取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D 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除去铜粉中的碳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碳粉燃烧生成CO ,但铜也会被氧化为CuO,导致铜粉损失。此方法无法保留原物质,错误;
B、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小。通过比较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可区分两者,正确;
C、验证乙醇含碳元素:点燃乙醇,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只能检测水(证明含氢元素),无法直接验证碳元素(需通过澄清石灰水检测CO )。此方法不充分,错误;
D、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加入过量BaCl 会与H SO 反应生成BaSO 沉淀和HCl,但过量BaCl 会引入Ba +杂质,导致新杂质残留。正确方法应适量加入BaCl 至恰好反应,错误。
故选B。
3.(2025·江西省)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加水,测温度
C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 点燃,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答案】 B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生石灰)
【详解】A、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隔绝空气加强热,碳会与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会将氧化铜消耗,不能达到除杂目的,A错误 。
B、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加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可通过测温度鉴别,B正确 。
C、检验甲烷中是否含碳元素,点燃后将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能检验是否有水生成(证明含氢元素 ),不能检验碳元素,应检验燃烧后的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C错误 。
D、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或生石灰等干燥剂),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或生石灰),氧气不与浓硫酸、生石灰反应,可得干燥的氧气;
故填:B;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生石灰合理即可)。
4.(2025·四川省成都市)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后,处理反应混合物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回收大理石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罩有滤网的烧杯中,洗涤、晾干
B 验证滤液中有盐酸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镁条
C 除去滤液中的盐酸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D 从滤液中获取碳酸钙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回收大理石:将混合物倒入有滤网的烧杯,洗涤晾干。大理石颗粒较大且滤网孔径合适,可有效回收未反应的固体。正确。
B、验证滤液中有盐酸:加入镁条和盐酸反应,若产生气泡(H ),说明存在H ,即盐酸未完全反应。此方法有效。正确。
C、除去滤液中的盐酸:加入过量氢氧化钙会中和盐酸,但过量氢氧化钙会残留在溶液中,引入新杂质[Ca(OH) ],违反除杂原则。错误。
D、从滤液获取碳酸钙:加入适量碳酸钠,先反应掉剩余盐酸,再与CaCl 反应生成CaCO 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纯净碳酸钙。正确。
故选C。
5.(2025·四川省达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和羊毛 取样,点燃,闻气味
B 除去中少量的Fe 加入过量稀盐酸
C 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D 分离和KCl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涤纶(合成纤维)燃烧有烧塑料味;羊毛(蛋白质纤维)燃烧时有烧焦羽毛味。通过点燃闻气味可明确区分两者。选项正确;
B、盐酸既能与铁反应,也能与氧化铁反应,过量的稀盐酸能除去氧化铁,选项错误;
C、烧碱(NaOH)变质生成Na2CO3,两者溶液均呈碱性(酚酞变红),无法通过酚酞变色判断是否完全变质,选项错误;
D、分离MnO2(不溶)和KCl(易溶)需溶解后过滤得到MnO2,但滤液需蒸发结晶才能获得KCl固体。选项步骤缺少蒸发,无法完全分离两种固体,选项错误;
故选A。
6.(2025·四川省凉山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B 测稀盐酸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润湿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C 降低NaCl固体中的MgCl2含量 用饱和NaCl溶液充分浸泡,过滤、洗涤、干燥
D 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涤纶 取样,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H2和CH4燃烧均生成水蒸气,干冷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珠,无法区分,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测pH时若润湿试纸,会稀释稀盐酸,导致测得的pH偏大,结果不准确,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饱和NaCl溶液无法继续溶解氯化钠,但MgCl2仍可溶解;通过浸泡、过滤可去除MgCl2,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棉纤维(植物纤维)通常无味,羊毛纤维(动物纤维)可能有微弱气味,涤纶(合成纤维)可能有化学气味,但气味差异不显著且不可靠,无法准确区分,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7.(2025·四川省眉山市)实验方案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加入稀盐酸
B 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涤纶 分别点燃
C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用磁铁吸引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硝酸钡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分别加入稀盐酸,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均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不能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取样分别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能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涤纶,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铁具有磁性,铜不具有磁性,用磁铁吸引,能除去铜粉中的铁粉,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实际上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硝酸钡溶液,碳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5·四川省南充市)设计实验以达成相应的目的是重要的化学能力,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实验室制O2 向装有少量MnO2的锥形瓶中缓慢加入H2O2溶液
C 分离CaCl2和CaCO3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D 除去CO2中的CO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涤纶燃烧有特殊气味,方法正确;合理。
B、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制O2,缓慢加入可控制反应速率;合理。
C、CaCl2溶于水,CaCO3不溶,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合理。
D、NaOH会吸收CO2:,而非CO,导致原气体被除去;不合理。
故选D。
9.(2025·四川省遂宁市)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
B 分离氧化钙和氧化铜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氢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气体是否能被点燃
D 除去盐酸中混有少量的硫酸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颜色相近,仅靠观察颜色难以鉴别,故A错误;
B、加水溶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铜不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是氧化铜,无法得到氧化钙,故B错误;
C、可燃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如甲烷、一氧化碳),故C错误;
D、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盐酸中混有少量的硫酸,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故选D。
10.(2025·新疆省)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 观察颜色
B 检验中是否混有 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C 探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取少量的溶液,插入铁丝,观察现象
D 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的硫酸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 CO和CO2均为无色气体,无法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选项错误;
B. Na2CO3和NaHCO3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通过此方法检验是否含NaHCO3,选项错误;
C. 将铁丝插入CuCl2溶液,铁与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说明铁比铜活泼,选项正确;
D. 加入过量BaCl2虽能通过生成BaSO4沉淀和HCl,能去除H2SO4,但过量BaCl2会残留在溶液中,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
故选C。
11.(2025·天津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分别点燃,观察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状态
B 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观察现象
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答案】AD
【详解】A、分别点燃,观察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状态,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灰烬为松散灰色粉末。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蜷缩成球,灰烬为黑色脆块。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C、将混合气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适量水溶解、过滤,除去碳酸钙,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AD。
12.(2025·重庆市)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对主要操作、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 现象或结论
A 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将等量的品红同时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的热水和冷水中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
B 鉴别炭粉和氧化铜 向两种粉末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溶解的是氧化铜,未溶解的是炭粉
C 除去烧碱溶液中的纯碱 向溶液中加入石灰水,并过滤 溶液变浑浊,滤液澄清,证明纯碱已除去
D 检测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加水溶解,过滤,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酸碱度 pH为5,土壤呈酸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将等量品红加入冷热水中,热水扩散更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结论正确;
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溶解,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与结论均正确;
C、加入石灰水与纯碱反应生成NaOH和CaCO3沉淀,过滤后虽能去除CaCO3沉淀,但可能引入过量Ca(OH)2,导致烧碱溶液被污染,操作未说明控制用量,结论“纯碱已除去”不严谨,结论错误;
D、土壤加水溶解后测滤液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到pH试纸上,pH=5小于7,说明溶液酸性,结论正确。
故选C。
13.(2025·四川省广安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图示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鉴别氢气和甲烷 D.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实验中白磷和石子都与氧气接触,无法探究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由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可用于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方案能达到目的;
C、氢气和甲烷燃烧都生成水,干冷烧杯内壁都会出现水珠,仅通过此实验无法鉴别氢气和甲烷,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两支试管中的铁钉都与水接触,无法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14.(2025·江苏省苏州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干燥 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C 比较纯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 将两者相互刻画,观察划痕
D 探究固体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将固体加入水中,搅拌,测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氢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不符合题意;
B、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稀硫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C、将两者相互刻画,观察划痕,纯铜片上划痕较多,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的硬度大,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时吸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通过测量溶解前后温度变化,可探究其能量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5·甘肃省嘉峪关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溶解,测量并比较三种溶液温度的变化
B 除去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C 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别把打磨后的铁丝和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D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变化不明显。通过测量溶液温度变化可区分三者,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稀硫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粉与稀硫酸不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可得到炭粉,不符合题意;
C、分别把打磨后的铁丝和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若表面析出红色固体(铜),说明Fe > Cu;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现象,说明Cu > Ag。由此可得出Fe > Cu > Ag的顺序,不符合题意;
D、点燃酒精后,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若出现水珠,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由H、O元素组成,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仅能证明酒精含氢元素。检验碳元素需验证二氧化碳生成(如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检测碳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