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1.(2025·甘肃省金昌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溶解,测量并比较三种溶液温度的变化
B 除去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C 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别把打磨后的铁丝和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D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变化不明显。通过测量溶液温度变化可区分三者,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稀硫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粉与稀硫酸不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可得到炭粉,不符合题意;
C、分别把打磨后的铁丝和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若表面析出红色固体(铜),说明Fe > Cu;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现象,说明Cu > Ag。由此可得出Fe > Cu > Ag的顺序,不符合题意;
D、点燃酒精后,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若出现水珠,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由H、O元素组成,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仅能证明酒精含氢元素。检验碳元素需验证二氧化碳生成(如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检测碳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5·甘肃省兰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杂:KCl溶液中含有少量K2SO4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B 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用铁片、Zn(NO3)2溶液和CuSO4溶液进行实验
C 鉴别:N2和CO2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称取5.0gNaCl加入到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ρ水=1g/cm3)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加入过量溶液,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硫酸钡,能除去杂质硫酸钾,但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将铁片分别插入溶液和溶液中,铁与硝酸锌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金属活动性,由此可得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氮气、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称取5.0gNaCl加入到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其溶质质量分数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5·广东省深圳市)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方法
A.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加入过量稀硫酸
B.除去中少量的 用燃着的木条
C.鉴别碳粉和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过量HCl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除去铁锈,但过量稀硫酸会继续与铁反应,腐蚀铁钉,不能达到只除去铁锈的目的,该选项错误;
B、CO2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除去CO2中少量的O2,该选项错误;
C、碳粉和MnO2都难溶于水,加水观察是否溶解无法鉴别二者,该选项错误;
D、NaOH溶液变质是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Na2CO3,即,加入过量HCl,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发生反应,溶液中存在Na2CO3,即NaOH溶液已变质,能达到检验目的,该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5·广西)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铁粉和铜粉 用磁铁吸附
B 区分羊毛制品与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取等质量固体,加入等量水,比较温度变化
D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铁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附可以分离铁粉和铜粉,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羊毛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会有特殊气味,所以通过灼烧,闻气味可以区分羊毛制品与合成纤维,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取等质量固体,加入等量水,比较温度变化,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这样不但没有除去氧气,反而把一氧化碳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5·河北省)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白醋和食盐水 闻气味
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C 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 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白醋有刺激性气味,食盐水无味,通过闻气味能鉴别,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可鉴别二者,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氮气反应,通过足量浓硫酸可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加入足量稀硫酸会把原物质氧化铜除去,不能达到除去氧化铜中铜粉的目的,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6.(2025·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固体和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杂:溶液中混有溶液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C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然后蒸发结晶才能得到氯化钙,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加入足量铁粉,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如果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滴加少量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少量的稀盐酸可能被氢氧化钠完全消耗,用少量稀盐酸无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应用足量的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氮气中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答案】BC
【详解】A、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均为黑色,仅通过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二者,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在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在氧气中木条燃烧更旺,现象不同,可鉴别空气和氧气,B正确。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CaCO3、NaOH。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能除去碳酸钠,且生成氢氧化钠(与原溶液成分一致 ),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碳酸钙沉淀,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C正确。
D、CO与灼热氧化铜反应产生Cu、CO2。虽然能除去CO,但会引入新杂质CO2,不能达到除去氮气中一氧化碳的目的,D错误。
故选BC 。
8.(2025·黑龙江省绥化市)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和分离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溶液、稀盐酸、溶液 取样,两两混合,观察现象
B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含有 取样,加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
D 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碳酸钠(Na2CO3)与稀盐酸(HCl)反应有气泡产生,与氯化钙(C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稀盐酸与CaCl2不反应。两两混合时,若某溶液与其他两种物质混合分别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为Na2CO3;与碳酸钠溶液混合产生气泡的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为CaCl2,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少量NaOH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Mg2+,也可能是铝离子,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过量Ca(OH)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分离出二氧化碳,但无法分离出一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9.(2025·山东省青岛市)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取适量样品灼烧,闻气味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少量待测液,分别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一氧化碳(CO)具有可燃性,在氧气充足时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 ),混合气体以二氧化碳(CO )为主(含少量CO),CO 不支持燃烧,且方案未提供额外氧气(如空气)。因此,在CO 环境中点燃,CO无法燃烧,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HCl)与氢氧化钙(Ca(OH) )反应可生成氯化钙(CaCl )和水,能除去盐酸。但方案要求“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多余的氢氧化钙会残留在溶液中形成新杂质,导致氯化钙溶液不纯,不符合题意;
C、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来自植物),灼烧时产生类似烧纸的气味,灰烬为灰白色粉末;羊毛线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来自动物),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灰烬为黑色硬块。通过闻气味可明显区分两者,符合题意;
D、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 SO )均属于酸,都能与碳酸钠(Na CO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O )因此,两者滴加碳酸钠后均会产生气泡,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5·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前需先设计实验方案,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检验未知气体是否为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适量NaOH溶液
D 分离和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清洗滤渣并晾干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CH4(甲烷)和CO(一氧化碳)均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通入后均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分。不能达到目的。
B、CO2不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熄灭,但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如氮气)也能使木条熄灭,因此无法唯一确定是CO2。不能达到目的。
C、NaOH会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但同时NaOH也会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这样不仅除去了H2SO4,也除去了目标物质CuSO4。不能达到目的。
D、CaCO3不溶于水,CaCl2易溶于水。加水溶解后,CaCl2进入溶液,CaCO3不溶;过滤后,滤渣为CaCO3,滤液为CaCl2溶液;蒸发结晶滤液可得CaCl2固体;清洗滤渣可去除残留溶液,晾干后得纯净CaCO3固体。能达到目的。
故选D。
11.(2025·山东统考)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装置
目的 A.除去H2中的少量HCl B.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装置
目的 C.证明某气体为H2 D.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HCl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只能除去气体中的水,不能除去二氧化碳,故该操作增加新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均变红色,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气体,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水生成,并不能证明该气体为氢气,甲烷燃烧时也能生成水,也会产生同样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应该蒸发结晶,蒸发结晶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防止底部局部过热而导致液体飞溅,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1.(2025·甘肃省金昌市)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溶解,测量并比较三种溶液温度的变化
B 除去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C 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别把打磨后的铁丝和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D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2025·甘肃省兰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杂:KCl溶液中含有少量K2SO4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B 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用铁片、Zn(NO3)2溶液和CuSO4溶液进行实验
C 鉴别:N2和CO2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称取5.0gNaCl加入到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ρ水=1g/cm3)
A.A B.B C.C D.D
故选:B。
3.(2025·广东省深圳市)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方法
A.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加入过量稀硫酸
B.除去中少量的 用燃着的木条
C.鉴别碳粉和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过量HCl
A.A B.B C.C D.D
4.(2025·广西)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铁粉和铜粉 用磁铁吸附
B 区分羊毛制品与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取等质量固体,加入等量水,比较温度变化
D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铁
A.A B.B C.C D.D
5.(2025·河北省)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白醋和食盐水 闻气味
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C 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 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A.A B.B C.C D.D
6.(2025·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固体和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杂:溶液中混有溶液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C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7.(202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氮气中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8.(2025·黑龙江省绥化市)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和分离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溶液、稀盐酸、溶液 取样,两两混合,观察现象
B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含有 取样,加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
D 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9.(2025·山东省青岛市)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取适量样品灼烧,闻气味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少量待测液,分别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10.(2025·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前需先设计实验方案,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检验未知气体是否为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适量NaOH溶液
D 分离和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清洗滤渣并晾干
A.A B.B C.C D.D
11.(2025·山东统考)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装置
目的 A.除去H2中的少量HCl B.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装置
目的 C.证明某气体为H2 D.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
A.A B.B C.C D.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