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
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本试卷共6页,如有缺页,请申明。
4.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20分)
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七年级正在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下面关于道州端午节的材料,完成1~3题。(8分)
道州的端午节充满地域特色,既有对屈原的追思,也有本土文化的传承。道州的端午,藏在一瓢蒸腾的风药水里。当晨曦还未漫过青瓦马头墙,巷尾的老人们便挎着竹篮出门,在露水未干的菜园里采撷艾草、菖蒲、薄荷与金银花——这些叶片上还沾着淡淡白霜的草木,是端午时节最珍贵的“药方”。道州的端午,藏在道州人的忙碌中: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粽子的清香与百草的药香交织,mí漫在街巷村落。
“五月五,闹端午,龙船下水打烂鼓”,赛龙舟是道州端午的“重头戏”。道州龙船赛习俗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千年传承至今,是一项集民俗、健身、娱乐和竞技于一体的群众体育活动,成为本县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道州龙船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国家非遗道州龙船赛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1.联系上下文,在下列括号中填入汉字或拼音。( )(2分)
浸( )糯米 mí( )漫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道州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成为展示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B.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让道州青少年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
C.道州龙舟的独特造型,是因为当地工匠们传承百年的手工技艺的原因。
D.今年端午节,道州共举办了超过30余场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3.请概括材料中提到的道州端午习俗。(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5小题。(6分)
青少年阅读现状调查报告(节选)
近年来,课题组对全国多所中学的青少年阅读习惯展开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青少年阅读呈现以下特征:
(1)碎片化阅读占主导:67%的青少年以手机、平板等设备进行零散阅读,日均专注阅读时间不足30分钟,且阅读内容集中于短视频、社交媒体短文等快餐化信息。
(2)经典阅读严重不足:仅15%的学生完整阅读过《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名著,约75%的学生一学期课外阅读量不足4本,且偏好漫画、网络小说等娱乐性读物。
(3)家庭与学校引导缺失:50.6%的家长年阅读量低于5本,23.9%的家长几乎不阅读;46.1%的家庭藏书量不足25本。学校图书馆利用率低,仅20%的学生定期借阅书籍。
(4)阅读目的功利化:53.5%的家长认为阅读仅为“学习需求”,而学生自身虽认可阅读对语文成绩的提升作用(44%),但实际阅读动机多偏向“消遣娱乐”(48%)。
(5)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地区学生日均阅读时长比城市学生少40%,家庭藏书量不足10本的比例高出城市28%,且父母几乎不阅读的比例较城市高8.9%。
4.根据调查报告,以下哪一选项最能说明当前青少年经典阅读的现状?( )(3分)
A.75%的学生一学期课外阅读量不足4本,偏好娱乐性读物。
B.67%的青少年日均专注阅读时间不足30分钟。
C.53.5%的家长认为阅读仅为“学习需求”。
D.20%的学生定期借阅学校图书馆书籍 。
5.调查报告提到“碎片化阅读占主导”,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这种阅读方式可能对学习
产生的影响。(提示:可从注意力、知识积累、思考深度等角度分析)(3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句子是: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描写征途遥远,战事紧急的句子是:“ , 。”(乐府诗集《木兰诗》)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9题。
【材料一】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
一九九八年夏季里最炎热的一天,我见到了当年志愿军主力军主力师主力团团长范天恩。一九五0年十一月三十日,在朝鲜半岛西部松骨峰战场上,在美军炸弹燃起的熊熊烈焰中,范天恩的团子弹耗尽,官兵们用带着弹孔的身体死死地拖住美军士兵,直至双方都被烧焦。战后,范天恩成为唯一被收入日文版的《朝鲜战争名人录》的中国团长。
一个打过无数硬仗的指挥员,一个举世闻名的战斗英雄,暮年的时候忆及他所经历的战争,无法忘记的只有普通士兵。范天恩眼里含着混浊的老泪说:“真正打起仗来,英雄是这些士兵。”
士兵,战争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数量的人,他们成为我写作《朝鲜战争》的唯一动因。
那些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进行了举世无双的英勇战斗的志愿军战士,即使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他们依然值得我为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而歌而泣:他们曾穿着单衣埋伏在寒冷的盖马高原上,然后开始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他们曾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冲锋,哪怕战斗到仅剩一人;他们曾在大冰河边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冲击的部队开路……。每一个人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他们值得今天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的所有中国人记住:记住我们这个民族曾有过如此优秀的儿女,记住我们这支军队曾有过如此不屈的精神。我们必须记住,因为他们与我们血脉相连,他们与我们走在同一个民族的历史里。朝鲜战争的历史,是上百万志愿军官兵用生命写就的,这样的历史令我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心生敬重。我常常在写作中不由得搁笔长叹,想及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一旦面临危机的时候,年轻人能否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是否能像当年的志愿军官兵一样面对最惨烈的战斗英勇无畏?
——节选自王树增《朝鲜战争》
【材料三】
“是战斗的使命召唤我,是军人的荣耀激励我,是勇敢的兄弟陪伴我,是亲人的牵挂温暖我。这无情的战火震撼我,这漫天的风雪阻挡我,这不屈服的心不退缩,这最后的胜利属于我。我来过,燃烧过,我身后是祖国。坚守这阵地和荣誉,挥洒这热血不放弃。苍天之下,冰雪之上,高傲地耸立。如果再也不能回去,请你不要为我哭泣,替我看那山河壮丽。记住我,我来过,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
——《长津湖》片尾曲《天地我来过》歌词
7.以下材料中不属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侧面描写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
B.材料二:“范天恩眼里含着混浊的老泪说:‘真正打起仗来,英雄是这些士兵。”
C.材料二:“他们曾在大冰河边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冲击的部队开路。”
D.材料三:“无情的战火”“漫天的风雪”“苍天之下,冰雪之上”。
8.下列补充资料中,不适用“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主题的一项是( )(3分)
A.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为部队开辟冲锋道路。
B.抗美援朝期间,邱少云为不暴露潜伏部队,忍受烈火焚烧直至壮烈牺牲。
C.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战士罗光燮用身体滚雷,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
D.2021年河南暴雨中,消防员杨科璋为营救被困群众,连续奋战18小时体力不支牺牲。
9.结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作者通过志愿军战士的事迹,最希望当代青少年传承哪些精神品
质?(3分)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0~12小题。
陈景润:永远纯真的数学巨人
沈世豪
①1953年,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第四中学任教,后来又被调到厦大数学系资料室工作。重回厦大的陈景润,除了日常工作,就是夜以继日地驰骋于学术的天地里,生活被他简化得只剩下两个字:数论。他将几乎耗尽心血的成果,写成了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华罗庚认真审阅后,力排众议,把陈景润调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②初到北京的陈景润只是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住集体宿舍,四人一间。陈景润的习惯是凌晨三点就起床干活。他把奋斗的标尺定在攻克华林问题上。经长期苦读,他背诵、演算的题目,可以垒成山、汇成河,他熟悉了数论领域每一朵飘逸的白云、每一缕飘逝的春风。征程漫漫,陈景润终于跃上峰巅。1959年3月,他在《科学纪录》上发表论文《华林问题g(5)的估计》,数论史上的一段空白,被填补上了。陈景润在三平方米的特殊世界中谱写的炫目春秋,镌入永恒的史册。
③中国科学院数学所那间刀把形的锅炉房,六平方米,没有锅炉,房间一角,突起的烟囱占了一个显眼的位置。进门的左侧,正好放一张单人床,一张断腿的凳子横着放倒,正好坐人。床就成了书桌。陈景润伏在床上,仍然算他的数学。这间小屋,就是陈景润最终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的地方。
④陈景润小心谨慎,轻易不出门。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他生命中最忠实的旅伴。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用沉默无言筑起一道马其诺防线。喋血跋涉,需要超人的意志和韧性,小屋中,他几乎成了一幅凝然不动的油画,一座岿然坚毅的雕塑。
⑤房间里没有电灯,陈景润便购置了两盏煤油灯,一盏亮着,另一盏默默守候在墙角,随时等候主人的调遣。黄中带青的灯光,把陈景润那瘦弱的身影,幻化成一张写意变形的弓,清晰地映在白墙上。他又开始了那魂牵梦绕的神游,巡视数论艺苑里的草木春秋,品评已是长满青苔的绝壁、悬崖和吊角如翅的古亭。小径如丝,系着那飘逸的云彩,还有那总是神秘莫测的群山峻岭。低头细看,脚下荆棘丛生,石阶上湿漉漉的,莫非是孤独的跋涉者洒下的泪与汗?
⑥窗外,万家灯火,一派辉煌,陈景润的小屋中,一灯如豆。灯光无言,照亮咫尺天地,照亮那深深浅浅且不乏歪歪斜斜的一行行坚实的脚印。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真正完善和最后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的“血拼”中了。
⑦那间六平方米的小屋终日紧紧地关着,夜晚,窗口上有昏暗的灯光在摇曳。人们不知道陈景润在做什么,仿佛也不屑于去知道。偶尔,陈景润会从小屋中出来,手提一个现在已很难看到的竹壳热水瓶,或者,端着一个碗口斑驳的搪瓷碗。喝水、吃饭,生存之必需,除此之外,都免了。
⑧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熬了多长的灯芯,烧了多少煤油,无法统计。四年,在煤油灯下,陈景润经受过多少次失败,没有人知道。人们只是在他获得成功之后,发现他床底下有十麻袋的草稿纸。
⑨理论的突破,洋溢着强烈的根本性、全局性。中国出了陈景润,令全世界为之瞩目。今天,我们渴盼涌现更多陈景润式的科学家。时代将会一次次呼唤他。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5月22日,有删改)
10.文中通过哪些具体事件展现了陈景润的科研精神?请分点概括。(6分)
1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4分)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真正完善和最后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的“血拼”中了(赏析加点词语)
文章结尾提到“时代将会一次次呼唤他”,句中的“他”指代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4小题。(7分)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3.下列对诗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描写的是诗人赴安西途中遇到入京使者的情景,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东
望故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B.首句“东望”点明长安位置,诗人离开长安已多天,再望故园,只觉路漫漫,烟
蔽天。
C.本诗的最后一句,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却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
心理。
D.本诗作者善于抓住旅途中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语言典雅华丽,富有文采。
14.“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传语”是什么意思?从这一句可概括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18题。(13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释担而立 结友而别
B.以我酌油知之 以其言试之河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见舟而畏之
D.无他,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16.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一句简要介绍陈尧咨出众的才华和狂傲的个性。作者以“陈康肃公”称他,
一是表达尊敬,二是表明他已经去世。
B.甲文中卖油翁“但微领之”表现了他对陈康肃射箭技术的不屑一顾。
C.乙文说“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十五而能没”,这是因为他们长年累月与
水打交道,才一点一点掌握了水性。
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甲文采用笔记小说方式,偏重对话描写,把道理藏
在对话中;乙文直述事件中的群像,采用了“设喻说理”,把道理藏在比喻中。
17.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8.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名著阅读(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0小题。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9.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出自长篇小说《_______》,作者是_______。(3分)
20.这段外貌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冯唐说:“陌上花开,青山碧水,不染红尘。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人生中一定会有这样一个人,关心爱护着你,引导抚慰着你,让你觉得暖意无限,让你感受到美好的情怀,让你走得从容踏实……
请以“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材要突出中心,人物性格要鲜明,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
(2)注意在细节中刻画表现人物性格。(运用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也可借助侧面描写、对比等手法)
(3)可通过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画龙点睛。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2分) jìn 弥
2.(3分)A (B. 缺主语,删去“通过”或“让”;C. 句式杂糅,删去“因为”或“的原因”;D. “超过”与“余”重复,删去其一)
3.(3分)道州端午有采风药(用风药水泡澡)、包粽子、赛龙舟三大习俗。
4.A(3分)选项A直接反映了经典阅读不足的核心问题(低阅读量、偏好娱乐读物),其他选项涉及碎片化阅读、功利化目的或图书馆利用率,与“经典阅读”关联性较弱。
5(3分)碎片化阅读虽然能快速获取信息,但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难以长时间专注学习;零散的知识片段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长期依赖快餐化信息,可能弱化深度思考能力,影响语文素养的提升。
6.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独坐幽篁里 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7.(3分)C通过描写“他们”的行动来表现“他们”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属于正面描写;
A.是侧面描写,通过“他”的表现来赞美志愿军战士的献身精神;
B.是侧面描写,通过范天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来赞美志愿军战士
D.是侧面描写,“无情的战火”“漫天的风雪”“苍天之下,冰雪之上”等词语通过环境的恶劣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8.(3分)D D项为自然灾害中的英雄行为,与“战争背景下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无直接关联;其他选项均体现战争中的牺牲精神
9.(3分)示例答案:爱国奉献,如材料一中战士为保家国壮烈牺牲; 坚韧无畏:如材料二中士兵在冰天雪地中徒步追击坦克;使命担当:如材料三歌词“坚守这座城市荣誉,挥洒这热血不放弃”。作者期望青少年铭记历史,继承英雄精神,在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言之有理即可。
10.(6分)示例:①夜以继日地驰骋于学术的天地里,几乎耗尽心血的成果,写成了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②凌晨三点起床钻研数学,宿舍堆满演算草稿,在三平方米的地方写成《华林问题g(5)的估计》,填补了数论史上的一段空白。
③在六平方米小屋中坚持研究,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
④四年间忍受煤油灯下的寂寞,经历无数次失败,床底积攒十余麻袋草稿纸。(答对一点得两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1(4分).示例答案: “血拼”一词化用战争术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陈景润为攻克数学难题付出的巨大心血和超常努力,凸显其忘我拼搏的精神。
12.(4分)“他”既指陈景润,又指像陈景润一样不计名利、刻苦攻关的科学工作者。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陈景润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社会上能够涌现出更多像陈景润一样的科学家的期望。
13.(3分)D本诗的语言朴素平淡、用语自然又含蓄凝练。
14.(4分)“传语”在这里是捎口信(1分),“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1分),却写出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2分)。
15.(3分)D 选项D“罢了”/“你”。
A表顺承关系 B均表凭借(“用”) C均表“看见”
16.(3分)B “但微领之”意为卖油翁“只是微微点头”,表现出他对陈康肃射箭技术的认可,但不过分夸赞,而非“不屑一顾”。
17.(3分)(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8.(4分) 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可以掌握某种技能或本领,即“熟能生巧”。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技巧。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19.(3分) 祥子 《骆驼祥子》 老舍
20.(4分)小说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突出了他的健壮、朴实和底层劳动者的特征(1分)。如“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表现了他的整洁和勤劳(1分),“肉鼻子”“短粗眉”等描写强化了他憨厚、坚韧的形象(1分)。这些描写为后文他的性格变化(从积极奋斗到堕落)形成对比,增强了悲剧效果(1分)。
21.(50分)评分标准:凡字数未达到500字要求的建议30分以下,视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与否酌情给分。一类文45-50分:字迹工整、美观,有明确的中心,内容具体,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分段述,语言流畅,用语准确,形象生动,不写错别字。二类文40-44分:字迹比较工整、美观,有中心,内容较具体,结构较完整,条理较 清楚,能分段表述,语言较流畅,用语较准确,有形象,不写错别字。三类文35-39分:字迹清楚,有中心,内容较具体,结构较清楚,条理尚分明,能分段表述,语言尚通顺,用语尚准确,尚有形象,不写错别字。四类文29-34分:字迹较清楚,有中心,内容不够具体,结构、条理不够清楚,语言、用语不够通顺准确,有错别字。五类文29分以下:字迹不清楚,没有中心,内容不具体,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