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14:0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情考查
八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计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邹平市西董街道是“酸浆豆腐”的发源地,用酸浆点豆腐是当地流传了上百年的豆腐加工方法。下列制作豆腐的工序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泡豆 B. 磨豆
C. 过滤 D. 煮浆
2. 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 雪碧 B. 奶茶 C. 冰水 D. 酸奶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倾倒液体
C. 加热固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4. 2025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 实行电动汽车补贴制度
C. 减少使用化肥农药 D. 火力发电厂加高排烟烟囱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C.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制成五彩的霓虹灯
D.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增强,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6. 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遇热水鼓起——分子变大
B.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氧气能供给呼吸,而氮气不能——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8. “端午时节粽飘香”。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4个氢分子
B. 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对乙烯基苯酚中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 对乙烯基苯酚属于氧化物
9.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水的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1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
B. 实验2利用“分解”的思想证明水的组成
C. 实验2中a管和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 两实验均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0.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B. 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溶液中会出现浑浊
C. 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是20%
D.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氯化钠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11. 为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催化剂——氮化钴,可以将二氧化碳转 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C. 该反应过程中,氮化钴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 该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
C.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 丙可能是该反应催化剂
13.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D.等量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等量水中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31分)
14. 用化学用语或意义填空。
(1)磷元素________;
(2)2个氧分子________;
(3)钠离子________;
(4)氯化镁________;
(5)氦气________;
(6)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15.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长征火箭一般选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做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利用氘和氚的氢原子核聚变产生能量,为人类创造福祉。结合图1分析,氘原子、氚原子都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
(3)中国宣布严控对美出口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等相关两用物项。
①图2为镓原子(Ga)的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镓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镓离子,镓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②图3为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16. 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做甲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乙实验中最后天平不平衡,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3)丙实验的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仍成功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
(4)进行丁实验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玻璃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理论上生成物的质量____(填“>”“<”或“=”)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
1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蜡烛燃烧过程中,通过现象________可以说明生成了水,检验另一种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
(2)图2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不仅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也会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请你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图3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在做该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_。
18. 请回答与硝酸钾相关的问题。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
(1)①②③中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是________(填序号)。
(2)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若向③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 溶液④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9. 源自唐朝的《平龙认》手抄本记载:“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用火硝、青石等物质加热后就能产生‘阴气’。”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将《平龙认》中有关“阴气”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整合。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阴气”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空气中有“阴气”,用空气制取“阴气”的优点是________。
(3)据《平龙认》记载,火硝、青石等物质加热可制备“阴气”。实验室中也可以用加热试剂的方法制取“阴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欧洲人到18世纪以后才知道水里有“阴气”存在,“阴气”能够在水中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
(5)写出一个“阴气”的用途: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3小题,计20分)
20. 如图是甲组同学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所需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应做的操作是________。
(3)量取:应选择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填“50mL”或“100mL”),量取时,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_。
(4)溶解:将固体倒入烧杯,再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
(5)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5g,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1.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B、C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制取时,可以用D装置收集,原因是________。
(3)加热条件下,固体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制取甲烷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同时生成碳酸钠,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4)若用装置E收集甲烷,气体从__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
22. 建构合理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分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
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分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2)按如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白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生铁锈(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实验1中,白磷要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图2装置要测定的数据有________。
③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中信息,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
【继续探究】
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同学们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
①请根据某小组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精确到1%)
50mL 20mL 7mL ________
②不同实验小组做上述实验时结果差别较大,其中有些小组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实际数值,请分析导致测定数值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四、计算题(共1小题,计10分)
23. 为了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盛有0.1g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反应中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情考查
八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计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D
【2题答案】
A
【3题答案】
D
【4题答案】
D
【5题答案】
D
【6题答案】
A
【7题答案】
C
【8题答案】
B
【9题答案】
C
【10题答案】
C
【11题答案】
C
【12题答案】
B
【13题答案】
B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31分)
【14题答案】
(1)P (2)2O2
(3)Na+ (4)MgCl2
(5)He (6)
【15题答案】
(1)CO2 (2)质子数相同,均是1
(3) ①. 失去 ②. Ga3+ ③. 72.63
【16题答案】
(1)没有 (2)能
(3)该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产生气体
(4)>
【17题答案】
(1) ①. 观察到集气瓶内壁产生水雾 ②. 待蜡烛燃烧完毕,向集气瓶内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2)
(3) ①. ②.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18题答案】
(1)① (2)23.1% (3)AC
【19题答案】
(1)O2 (2)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3)
(4)少量氧气能溶于水中
(5)用于医疗急救(合理即可)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3小题,计20分)
【20题答案】
(1) ①. 6 ②. 94
(2)减少氯化钠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3) ①. 100mL ②. 小 (4)加速溶解
(5) 25
【21题答案】
(1)试管 (2) 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③.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A (4)②
【22题答案】
(1)分离转移
(2) ①. 耗尽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 ②. 集气瓶的容积、最终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 ③. 实验2铁生锈消耗的氧气更充分 ④. 19% ⑤. 铜粉不足(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共1小题,计10分)
【23题答案】
(1)1.6 (2)解:设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解得:x=5%
答: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