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5 14: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等,都对逻辑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先秦逻辑因此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但是,随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逻辑发展的链条被迫中断了,因而没有完整的历史,更未能进入世界逻辑发展的主流。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是逻辑学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即数理逻辑的创立和发展时期,我国却仍处于西方逻辑的传入和引进阶段。不过,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对数理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后,随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前苏联的多本逻辑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并一度成为典范,其内容限于传统形式逻辑。上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逻辑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即把数理逻辑向各个领域应用和扩展,由此导致了后来被统称为“哲学逻辑”的一大批新逻辑分支的创立。但此时我国学术界正在开展逻辑问题大讨论,由于受当时苏联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数理逻辑在中国的传入、教学和研究过程几乎中断,中国逻辑学又一次与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严重脱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识之士急切地提出“逻辑学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放眼当前世界,可以这样说,逻辑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逻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21世纪的逻辑学将如何发展?我以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至少是其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
(摘编自陈波《中国逻辑学的历史审视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科学的和学科的。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向西方学习,遗憾的是国内一些学者似乎不愿意承认哥德尔以后西方逻辑的发展。一种观点是“逻辑学等于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之外的都不是逻辑;另一种逻辑观似乎宽容一些,这种观点承认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是逻辑,此外的都不是逻辑。这样就把哲学逻辑、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逻辑、认知逻辑等当代逻辑最新的发展领域统统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在逻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方,而且应该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国学派,并争取在某些领域超越西方的学者,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
与此相适应,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我国逻辑学的学科体制和教学体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将逻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于各学科之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遵循国际标准,已将逻辑学列为一级学科。但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这样,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以及其后发展起来的语言逻辑、哲学逻辑,在我国的学科目录中,通通是“不知所终”,也就是“没有户口”。如果一门学科没有户口,什么研究生招生、重点学科评审、学科基地建设,通通没有你的份;在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出版、各类基金项目的申请中,没有户口的学科也是难上加难。对此,从事这方面科学研究的学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要么甘受冷遇和白眼。如果说学者遭受的冷遇是不足道的,那么,科学遭受的冷遇就不是不足道的了,因为科学遭受损失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真正的悲哀。面对这种困境,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学科归属问题。
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在建国初期直到新时期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逻辑学课程设置是清一色的形式逻辑。另外,当时很多学者不具备直接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也不可能了解当时西方主要国家逻辑学研究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大大的改观。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自己培养出来的一批中青年学者不仅能够直接阅读外文资料,还可以通过出国留学、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与国际知名学者进行直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我国大学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并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提出逻辑学的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逻辑学的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如果做到这两个同步进行,并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蔡曙山《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受到苏联逻辑学只重传统形式逻辑而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中国逻辑学又一次错失了接轨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的机会。
B.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导致中国逻辑学发展中断的直接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
C.当代逻辑学的发展领域比较广泛,既包括传统的数理逻辑,也包括最新发展领域的模态逻辑、人工智能逻辑、认知逻辑等领域,西方在这些领域发展较早。
D.中国逻辑学在学科体系中遭受冷遇,直接损害了中国逻辑学的学科建设,导致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逻辑学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逻辑学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B.在逻辑学的科学研究方面,我们急需解决学科归属和教材建设问题,两者不分主次,可同步进行。
C.现在我国自行培养的学者通过阅读外文资料来完善我国大学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是完全可能的。
D.中国逻辑学发展受到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制约,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21世纪逻辑学发展观点的一项是( )
A.AI文本生成工具“文心一言”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写作建议,能够自动生成各种文本内容。
B.餐馆传菜机器人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路线,采用有轨或无轨形式,按指令端盘送餐到指定桌台。
C.围棋机器人为棋手提供“画面引导+语音激励+机械臂演示”三位一体的学棋以及练棋体验。
D.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搭载运行斑马AliOS操作系统,将汽车底层操作系统运用于航天领域。
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逻辑学发展史上的几次机遇。
5.面对逻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逻辑学界应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漆园吏游梁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微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像他自己在走,好像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像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像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像臃肿的南瓜?”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像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
——“啊啊,朋友,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
——“啊啊,朋友,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躇地回答。
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他息了一会儿之后,他饿得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样。
——“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无所不在,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
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
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
——“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
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髑髅,他把那髑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
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为她挥洒了几行清泪。
夫人在生的时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总以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过世俗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场小官;因为有了她,才教了几个无聊的弟子。
但是,如今呢?他只对着孤影嚼麻屑了。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一连叫了几声,把钓缗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个髑髅。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唯一的知己惠施。
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事提防。”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但是惠施向着他,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鹓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虽是发烧,却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年6月22日
(有删改)
链接:据郁达夫的回忆:“当时,我和他(指郭沫若)穷极无聊,寄住在上海滩上,度比乞儿还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个人,因为疑沫若去夺他的编辑的饭碗,就促使了许多的人出来,在他的机关月报和一个官僚新闻上,大放攻击之辞。沫若把这时的感情,不好全部发泄出来,所以只好到历史上去找了一个庄子和惠施来代他说话。”“因为创作的动机是由现实人生得到的实感,所以写来容易动人,也容易成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在夫人死后,丢掉漆园吏职务,解散门徒,从此彻底摆脱了世俗对他的束缚,真正做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B.庄子去向朋友贳米时,把自己比作一团火,既凸显了当时饥饿的强烈程度,又流露出对朋友慷慨相助的深切期盼。
C.在庄子看来,人与蚯蚓无异,因为有用,所以才被人利用,成为“可供人利用的器皿”,这使得人的一生都是悲剧。
D.结尾对“人的滋味”的感慨,写出了庄周热心访友却遭遇到恶意之后内心的悲伤,表达出他对人性所感到的绝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推动了情节的进展,文章中庄子的多处独白则是作者借人物语言给抒情达意所找的一个合适的方式。
B.小说善用对比。庄子热情真诚,监河督冷漠虚伪;庄子灵魂炽热,髑髅干枯空洞;庄子为友谊拜访朋友,惠子为权势搜拿朋友。
C.小说语言流畅、抒情氛围浓郁、哲理思考深刻,巧妙运用比喻和排比等手法,具有直击读者心灵深处的独特魅力。
D.文中引用或化用《庄子》中的话语及相关寓言故事,再现当时的场景和氛围,同时也增强了文化味和文章的厚重感。
8.小说中多次出现“髑髅”这个物件,它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处在纪实与虚构之间,由历史、现实、自我三种成分组合而成,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终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 晋语》)
材料二:
(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②,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③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 自纪篇》)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颜渊》)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宜,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起也A将亡B赖子C存之D非起也E敢专承之F其自桓叔G以下嘉吾子H之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实质,与《出师表》中的“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的“实”字意思不相同。
B.行,行为,与《孟子》中“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行”字意思不相同。
C.耻,以……为耻,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字用法不相同。
D.事,实践,与《论语 阳货》中的“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事”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栾武子田产不多,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他能够行德遵法,声名远播,余德荫及儿子和孙子。
B.韩宣子对叔向的祝贺感到不解,在叔向进行详细解释后,韩宣子最终接受了他的观点并欣然拜谢。
C.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主张学习孔子,像孔子一样做小官不挑选官职,做高官无骄傲之色。
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主要在于自我修养和实践,而非依赖别人。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十二章》)
14.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平留赠狄司马(节选)
高适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将军既坎壈①,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②,羁离③从一官。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注]①坎壈:困顿,不顺利。②三事,即三公,泛指高级官员。③羁离:寄居为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语言古拙,对仗工整,一韵到底,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B.“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点出狄司马出塞地点偏远,环境艰苦。
C.诗歌通过使者与狄司马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狄司马困顿不顺的境遇。
D.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宽慰与祝福,相信他定能实现理想抱负。
16.请结合诗句分析狄司马的形象特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用两个“初”字把现实的景物升华到一个深沉寥廓的哲学境界的句子是:“ ? ?”
(3)青丝和白发往往代表了人的年轻和衰老,在古典诗词中,用发色变白来表示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句子有“ ”,还有“ ”等。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不幸者常常愿意同幸运者相比,抱怨自己的运气。幸运者常常不愿同不幸者相比,相信自己的努力。命运中的 ① 永远比有速之客来得多。所以应付前一种客人,是人生的必修。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所以 ② 没有用,平安地尽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
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把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地塞进去,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 ③ 的坦然。在我快乐在我幸福在我成功在我优越在我欣喜的时候,在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刻,我要提醒我自己——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在这个环境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在我快乐、在我幸福、在我成功、在我优越、在我欣喜的时候,在人生所有时刻”,语意上与原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原文不加顿号的表达效果更好?
20.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词和文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B.这条河中的水已经冻实了。
C.他们两人的交情一直很深。
D.他非常善于和别人打交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个古老神奇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它见证了汉字深厚的底蕴与灵动的风韵。甲骨文“走”字,是象形字, ① 。金文在甲骨字形下方增加“止”繁化,《说文解字》训“走”为“趋”,释名“徐行曰步,急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代的“走”, ② ;今天的“走”,相当于古代的“步”。甲骨文“舞”字,是象形字,像人两手持舞具而舞之形。金文承甲骨字形而来,所以加脚形而为小篆的“舞”。甲骨文“武”字,作为会意字,由“止”和“戈”两个部分组成,“止”表行动,“戈”表武器,本义为持戈前行,征伐示威。看!“甲骨文”正在为我们解说精彩的体育项目: ③ ,从“舞”到行云流水的艺术体操,从“武”到刚柔并济的太极拳……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无与伦比的底蕴。
大运会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相融合,通过由“静”到“动”的创造性转化,赋予古老的甲骨文以新的风采。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不仅我们可以窥见先民的智慧,还能发现体育之美。甲骨文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大运会增添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在18岁成人典礼上,树人中学明华同学的上述演讲内容,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向明华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的观点与看法。
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内涵,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A 3.B 4.①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先秦逻辑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
②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
③上世纪30至40年代,数理逻辑传入中国。
④粉碎“四人帮”之后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5.①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并重,全面研究人的思维活动,注重逻辑理论。
②向西方学习,形成中国学派。
③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
6.B 7.B 8.①揭示人物性格,通过庄子与髑髅的对话描写,表现了他对世俗观念的超然态度,以及超脱物欲、淡泊名利的人格特征。②推动情节发展,从髑髅出现,到庄子去找惠子,到最后“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都围绕着髑髅叙事。③深化主题,髑髅象征死亡,作者借庄子对待髑髅的态度,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小说借“髑髅”这一物象,及庄子反复说的“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批判当时社会的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倡导人们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9.①历史:小说取材于《庄子》中的寓言故事,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庄子为原型,将庄子打草鞋等几个生活小故事串联在一起,这些生活小故事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性。②现实:小说中的“庄子”被抽象成一类寓言化了的角色,是当时无依无靠、郁郁不得志、四处碰壁的令人同情的底层知识分子和思想家的形象。③自我:作者在“庄子”的形象塑造中投射了自我的心绪,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生机、友谊的渴盼;在现实的打击下产生的人生幻灭感受;志向高远却不为世人理解与接纳所产生的绝望、愤懑的心态。
10.BDF 11.C 12.A 13.(1)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担忧财物不足,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
(2)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 14.①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
②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
③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的角度阐述。
15.C 16.①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狄司马为知己远赴边塞,不辞奔波万里,其信守诺言的重义品格令人感佩。②有勇有谋,战功显赫。狄司马善于练兵,谋略过人,杀敌有力,且有克敌制胜的纵横之策。③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狄司马即使面对权势的阻挠,依然不改光明磊落的正直品格,不肯趋附权贵。
17.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生华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艰难苦恨繁霜鬓)
18.
①不速之客
②怨天尤人
③心安理得 19.
①原文是特指在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刻,改句“在人生所有时刻”则扩大了原文表意的范围。
②原文不加顿号,特意缩短词语间的停顿,增强了流畅性,突出了“快乐幸福成功优越欣喜”多种状态的同时聚集,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20.A
21.①像人摆动双臂奔跑之形 ②相当于今天的“跑” ③从“走”到风驰电掣的短跑(或田径比赛) 22.示例: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先民的智慧,还能发现体育之美,甲骨文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为大运会增添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23.
人生如水,利万物而不争
亲爱的明华同学:
你好!
在成人典礼上,你以水的特性为喻,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智慧,让我深受触动。正如你所说,做人如水,在与人交往之中,我们也应做到如水一般细腻、温柔。
水是谦虚的,从来不会刻意地凸显自己。相反,山欲争高,它便退去,以显高山之巍峨;地蒙巨创,它便涌来,以掩土地之深壑。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也应学习水的这种精神:收敛锋茫,显友之长;理解他人,容友之短。历史上的管鲍之交,不正是如此吗?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高于自己,隐退让贤,成其美名;而在别人说管仲怕死时,他又站出来为其辩解,理解其不足。
但水的谦虚,水的包容是不自主的,它只能往低处走,不能明辨是非,而人的交往却不能如此这般。我们须把握一个度:他人的优点,我们不能过度地“显”,让其恃才而骄,盛气凌人,如杨修般被捧杀而不自知;他人的缺点,我们也不能盲目地“隐”,让他不知其短,无法及时改正,如玄宗般走向毁灭而不能回头。因此,正确的做法应是让他人不要忽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同时,也应让他人正视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水是无私的,也是体贴的。它会为了浇灌更多的土地而不惜“九曲十八弯”,也会为给诗文添彩而勇于“飞流直下三千尺”。它能与万事万物共情。反观如今的网络世界,人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如水般的共情:他人有所成就时,他们便冷嘲热讽,称之为“小人得志”,仿佛别人的幸福就是他们的不幸;而当他人伤心落泪时,他们则更加刻薄,指责对方“惺惺作态”,似乎别人的痛苦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做人当如水,在朋友顺境时锦上添花,不应妨碍他的热情;也要在其逆境时雪中送炭,不漠视他的困境。
那难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就要如水一般百依有顺吗?不然,做人如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失去自我,随波逐流。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当心有准绳,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性,不盲目迎合他人,朋友做错了事,我们要告诉他“就有道而正焉”,而不是放任自流。我们要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要时刻保持冷静,他人的情感,是我的需重视的,但也不能受其影响,以免一同跌入深渊。
所以,我们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想,我们应成为如水一般宽容,细腻,谦虚的人,不争于世俗,不形于哀乐,不骄于他人,不卑于已身,做一个有主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如此,方能顺应时代潮流,行稳致远。
一名学生
2024年1月15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