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静夜思
新课标统编版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第7课
问题思考
“静夜思 ”诗人思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思?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
背景介绍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新知讲授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新知讲授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新知讲授
床:坐卧的器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书写提示
新知讲授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试想象一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画面。
新知讲授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写诗人在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新知讲授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后两句,“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诗人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那家乡的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新知讲授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主题归纳
《静夜思》一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作者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