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1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备考实用性联考(一)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24年5月16日~17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3点到达哈尔滨。在哈尔滨,普京出席了第八届中俄博览会和第四届中俄地区合作论坛开幕式,并会见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和教授。此外,他还参观了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感受到了哈尔滨的宗教文化。这次行程紧凑,普京的到访体现了对中俄贸易的关注度,并鼓励学生们为中俄两国的友谊和合作做出更多贡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普京到达哈尔滨时,莫斯科(55.5°N,38°E)所在时区的区时应该是( )
A.2024年5月17日8点 B.2024年5月16日10点
C.2024年5月16日22点 D.2024年5月17日10点
2.普京访华期间以下现象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在减慢 B.昆明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小
C.我国东北地区正是收割小麦的时候 D.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正东方
3.哈尔滨有很多俄式建筑,颇具异域风情,正因如此,哈尔滨也被称为“东方莫斯科”。请推测形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B.俄式建筑美观实用,很多城市争相模仿
C.距离俄罗斯较近,建筑风格有相似性 D.历史上受俄罗斯地域文化影响较大
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发挥着通江达海、连接亚欧的节点作用(如下图)。2020年重庆市常住人口达到3205.42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320.80万人,但各个区县人口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如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规模 占比(%)
20万人以下 2.63
2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 18.42
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 47.37
100万人以上500万人以下 31.58
4.从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出发,成渝城市群能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为( )
A.“一带一路”建设 B.京津冀协同发展 C.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D.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5.推测重庆市各县区城市等级差异的原因,其中不包括( )
A.资源禀赋条件 B.城市间的联系 C.交通条件 D.地理位置
6.据图文材料分析重庆在不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是( )
①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通过黄金水道连接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②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铁公水空联运条件和江海联运条件的中心城市,促进了物资等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③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和地区间的沟通交流频繁,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④重庆通过中欧班列、中缅输气管道等交通通道,联通亚非,成为全球的物流枢纽,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几十年来高原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夏季降雨总量和极端降雨事件增势明显,进一步加快了该地区冻土融化速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呈现持续的退化萎缩趋势,具体表现为( )
①地温升高 ②活动层增厚 ③微生物活动减弱 ④多年冻土层变厚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降水增加通过哪些方式加快冻土的融化( )
①植物根系 ②地表塌陷 ③土壤有机层较厚 ④下渗率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对该地区产生的直接影响可能有( )
A.湖泊水位增加 B.表层土壤水分增加 C.植被覆盖率升高 D.水循环速度减慢
2023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较常年同期异常。下图为1991~2020以及2023年副高脊线位置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时间内副高脊线的变化情况为( )
A.6月的变化幅度大于7月 B.7月中旬至8月以偏南为主
C.副高脊线位置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 D.6月中旬至7月上旬较常年同期偏北
11.根据副高脊变化情况推测,我国各地天气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江淮地区入梅偏晚 B.6月江南地区降水较往年少
C.华北、黄淮地区高温天气增多 D.7月,华北地区下沉运动异常偏强,天气晴好
耕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既是碳源也是碳汇。下图示意2001~2020年山东省耕地利用碳排放量、碳汇量时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山东省耕地利用碳排放—碳汇时序变化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汇量逐年上升 B.净碳汇量呈增长趋势
C.碳排放量大于碳汇量 D.碳排放量与碳汇量呈负相关
13.图示时间段内,山东省耕地碳排放—碳汇变化原因可能是( )
A.耕地面积增加 B.耕地质量变差
C.耕地利用方式多元化 D.农业种植集约化程度提高
内蒙古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科尔沁草原、蒙古黄榆、西伯利亚山杏疏林景观、鹤鹳类等珍禽及其栖息环境湿地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每年5月大量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至此,作为鸟类迁徙的栖息站,科尔沁自然保护区受到森林民警的精心守护。近年来,对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青头潜鸭成为该区的“常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科尔沁草原湿地成为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环境 B.地理位置 C.空间范围 D.人类活动
15.当地森林民警对保护区的守护主要采用哪种技术手段( )
A.RS B.GIS C.GPS D.GPRS
16.近年来青头潜鸭成为该自然保护区“常客”的原因可能是( )
A.湿地面积增大 B.气候变暖 C.食物丰富 D.水质变好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M地有沙丘发育,该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
(1)分析M沙丘的形成条件。
(2)评价图示中水库选址与运营的自然条件。
(3)指出H西北地区在农业开发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并针对其中一个生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里坤盆地(如图)是由巴里坤山(南山)、北天山(莫钦乌拉山)、小夹山(西山)等所包围的山间盆地,其中南山最高,北山次之,西山最低。研究表明,末次冰期后的全新世初期,全球增暖,很多松散碎屑物被带入巴里坤盆地的东部地区。盆地东南部有大片的草原牧场和山地森林,是天山“三大牧场”之一,也是号称“东疆粮仓”的小麦产区。
(1)简析巴里坤盆地东南部植被丰富的原因。
(2)推断巴里坤盆地西部从末次冰期至今主要外力作用的演变过程及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政治互信日益深化,经贸合作日趋密切。目前,中国已成为埃塞俄比亚(如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工程承包方、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两国友好互利合作出现在埃塞经济社会的很多领域。
(1)描述埃塞俄比亚的地形特征。
(2)推测亚的斯亚贝巴的气温特征。
(3)与N水域相比,推测M水域盐度的高低。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B 6.C
7.B 8.D 9.A
10.C 11.B
12.B 13.C
14.B 15.A 16.D
17.(1)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旱季水位降低部分河床裸露,沙源丰富: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侵蚀动力强:M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阻挡风沙,风沙易堆积:该流域植被覆盖率低。
(2)有利条件:山谷地形储水空间大: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量丰富:峡谷地形利于设坝。不利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不稳定,不利于水库蓄水: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易淤积库区。
(3)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解决措施:设置草方格沙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和恢复植被。土地盐碱化解决措施: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种稻、放淤、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轮作、间种套种、等高播种、地膜覆盖。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碱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种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综合改良措施:干旱、半干旱区多使用淋洗脱盐、深翻松耕及广泛栽植耐盐植物等综合治理措施。
18.(1)盆地向西北敞开,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在南山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处巴里坤山阴坡,蒸发量少;盆地地势较低处汇集了高山冰雪融水,水分条件好,植被丰富;多松散碎屑物,土壤较肥沃。
(2)末次冰期时,以冰川作用为主。全新世初期,雪线上升,山脉岩体不断出露,风化作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将风化碎屑物质带入盆地堆积,形成松散沉积物;由于西北地势较低,受偏西风影响,风力侵蚀和搬运增强,受山脉阻挡,碎屑物在盆地东部地区发生堆积。
19.(1)地形以高原为主:总体地势中高周低:最低处位于东北部、东南部。
(2)气温适中、地处低纬的高原,气候较为凉爽;气温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太阳辐射强。
(3)与N相比M水域盐度较低。原因:N水域地势较低,有河流汇入却无河流流出;M水域有河流流出排盐;M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