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一)生物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一)生物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16: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昭通一中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一)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植物液泡膜上具有多种酶和转运蛋白,液泡中贮存着多种细胞代谢产物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糖类、盐类等物质的浓度相对较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质基质浓度
B.液泡中的色素常用无水乙醇提取,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由细胞膜和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液泡膜时,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2.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合理的是( )
A.选择蔓生的紫藤作为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调查对象
B.选择念珠蓝细菌研究观察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C.选择过氧化氢溶液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蝗虫受精卵观察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3.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内有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所有酶的活性降低等特征
B.细胞的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变长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全能性
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4.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细胞自噬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与细胞凋亡有关
B.细胞中自噬小泡的生成可因细胞的营养缺乏而加快
C.自噬小泡膜含有2层磷脂分子
D.自噬体膜与溶酶体膜融合的过程可能受到温度影响
5.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与其相连的分别为脑神经和脊神经
B.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
C.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
D.自主神经系统可以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但仍受到意识控制
6.如图为HIV侵入人体后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情况,图中A、B、C分别表示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阶段,免疫系统会分泌抗HIV的抗体
B.在B阶段,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造成细胞免疫完全丧失
C.在C阶段,HIV持续复制,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常见的免疫缺陷病还有风湿性心脏病
7.为研究机械压力在豌豆幼苗出土时对上胚轴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若干豌豆幼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加机械压力,对照组不施加(如图甲),测定幼苗的乙烯产生量,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否施加机械压力属于该实验的自变量
B.未施加机械压力的幼苗产生的乙烯量明显低于实验组
C.实验结果表明机械压力会促进豌豆幼苗产生乙烯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还受到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
8.下图甲表示某地中华蟾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图乙表示中华蟾蜍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甲分析,中华蟾蜍年龄结构的类型属于稳定型
B.图乙中种群密度对中华蟾蜍数量增长的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C.图乙中ac时间段内,中华蟾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
D.图乙中bc时间段内,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9.稻田中饲养的中华绒鳖蟹(俗称“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但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的水稻等植物和河蟹、鱼、虾等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河蟹与青鱼混养会因生态位重叠而出现激烈的种间竞争
C.利用河蟹取食昆虫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能重新被水稻吸收利用
1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髓核病变。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miR-640(一种非编码RNA)表达水平升高,会显著促进髓核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髓核细胞的凋亡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髓核细胞衰老时细胞含水量减少,多种酶活性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C.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D.降低miR-640的表达量,可延缓髓核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1.某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不考虑XY同源区段)。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基因A和a显示为不同位置的条带,用该方法对图甲家系中的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如图乙。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和正常女性生一个女孩正常的概率为1/2
D.若4号个体呈现条带1和条带2,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2.木瓜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素有“岭南果王”的称号。木瓜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并具有辅助治疗脑血栓的作用。如图是木瓜蛋白酶的合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彻底水解后一般得到6种产物
B.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生成多种多肽链
C.①过程是转录,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子链的形成
D.木瓜蛋白酶通常在最适温度下进行保存
13.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不具有放射性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提取液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C.S型细菌和R型细菌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用提取的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混合感染烟草,烟草细胞中会有子代病毒
14.曲妥珠单抗(T)是抗Her2蛋白(原癌基因Her2的表达产物)的单克隆抗体,它可附着在Her2蛋白上阻断癌细胞增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曲妥珠单抗(T)与细胞毒素(DM1)偶联形成ADC,可对乳腺癌细胞进行靶向杀伤,且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曲妥珠单抗需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涉及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
B.曲妥珠单抗本身具备杀伤乳腺癌细胞的作用,与DM1偶联可以提高其杀伤效果
C.胞吞复合物的形成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D.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的位置
15.液体深层发酵是指以获得大量发酵产品为目的的发酵罐大容量液体培养,可通过调节培养液的pH和温度、营养条件以及气体环境促使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该工艺的关键设备是自吸式下伸轴醋酸发酵罐,其他配套设备与酶法液化通风回流法相同。自吸式发酵罐用于制醋工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德国开发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吸式发酵罐内用于制醋需保证罐内处于无氧环境
B.自吸式发酵罐内果醋发酵的温度应低于果酒发酵的温度
C.可采用萃取、蒸馏、层析、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微生物细胞的提取
D.发酵终点的确认需检测菌体的数量以及产物浓度
二、解答题
16.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间a之前,该植物根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依据是 。
(2)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该过程产生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理由是 。
(3)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细胞外的K+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 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的特点是 (答出1点即可)。
(4)玉米等植物遭遇水淹后必须及时排涝,原因是 。
17.番茄(2N=24)开两性花,其控制叶型的基因(D/d)位于6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发现一株正常叶型的“三体”番茄(比正常番茄多了一条6号染色体),将该番茄与马铃薯叶型的正常番茄杂交,F1均为正常叶型;选择F1中的“三体”番茄与马铃薯叶型的正常番茄杂交,后代F2中马铃薯叶植株占1/6。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体”番茄的产生属于突变中的 ,自然状况下产生“三体”植株的原因可能是其亲本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2)F1中的“三体”番茄形成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控制叶型的基因遵循 定律。
(3)进一步研究发现,番茄的紫株(EE)和绿株(ee)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验证该基因也位于6号染色体上,请利用纯合正常叶型绿株番茄和纯合马铃薯叶型紫株番茄(染色体均正常)设计一个操作简便的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不考虑联会时交换片段的情况) 。
18.云南是“高原精灵”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在云南香格里拉纳帕海、昭通大山包等地越冬栖息的黑颈鹤,相继飞回位于青海、四川等地的繁殖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资料可以看出,直接影响纳帕海地区黑颈鹤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要进一步调查该地的黑颈鹤种群密度,你建议使用 法,原因是 。
(2)纳帕海是黑颈鹤冬季主要栖息地之一,每年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陆续迁到纳帕海,第二年五月份迁离完毕,这样有规律的迁徙体现了群落的 。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些“国宝”,云南多地建设了智慧化视频监控系统来研究黑颈鹤的生态位,即研究它们的 。
(3)黑颈鹤繁殖期在5至7月,求偶时伴随着跳舞与共鸣。由此可以看出黑颈鹤之间通过 信息进行交流,也说明生物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近年来,昭通大山包保护区经过恢复湿地、修复退化草山等多项治理,大山包鹤群数量从1990年建立保护区时的200多只,增加到2024年的2143只,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由此可见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提高 ,是保护黑颈鹤的根本措施。
19.COR抗冻基因是最早由澳大利亚科学家从南极发草中发现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使南极地带的草在-30℃的条件下仍可以存活。经科学家研究发现,CBF为激活COR基因的表达的基因,因此利用实验将不同植物的COR基因和CBF基因组合构建抗寒基因超量表达载体,转入植物体内能大幅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1)为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可利用PCR技术扩增COR基因,PCR技术的原理是 。在PCR反应体系中,除了加入引物外,还需要添加 。
(2)研究小组为获取含CBF基因的DNA片段,需要根据已知CBF基因序列设计 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是 。经过4次循环得到同时含有2种引物的DNA分子占比为 。
(3)COR基因超量表达依赖于适宜的启动子。启动子有三种:各种器官中均起作用的启动子、特定器官中起作用的启动子、特定条件诱导的启动子。多种类型启动子可组合使用。从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的角度出发,最好选择 启动子,使马铃薯块茎在寒冷刺激下才启动COR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CBF特异性识别下游靶基因启动子区后,可能与 酶结合形成复合体从而激活COR基因的表达。
(4)下图甲为获取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及对应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位点,图乙为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图丙是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结构示意图。
若用Sau3A Ⅰ和BamH Ⅰ中2种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所在片段与Ti质粒,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受体细胞,经PCR检测与鉴定,发现部分受体细胞中具有完整重组质粒,却无法产生对应的mRNA。试分析原因可能是 。
三、实验题
20.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睡眠、情绪等因素相关,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几率,药物X能降低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回答下列问题。
(1)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出失语、失认等病理特征,这说明病人 中的言语区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受到了影响。
(2)研究发现,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人群,其AD的患病几率比那些大脑经常“闲置”的人群低,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 有关。
(3)研究人员利用正常小鼠和构建的AD模型小鼠来验证药物X有治疗AD的效果,将正常小鼠和AD模型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向甲组正常小鼠侧脑室注射2μL生理盐水,向乙组AD模型小鼠侧脑室注射 ,向丙组AD模型小鼠侧脑室注射2μL生理盐水。预测三组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最高的是 组小鼠。
(4)研究发现,药物X通过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中HIF-1a蛋白的合成来抑制细胞凋亡,则需要在(3)的实验基础上,测量 ,预期结果是 。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D
6.A
7.B
8.C
9.B
10.A
11.C
12.A
13.D
14.B
15.D
16.(1) 乳酸 植物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无CO2释放,说明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2)酒精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3) 蛋白质 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或顺浓度梯度运输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4)避免玉米长时间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积累,毒害玉米根细胞(或避免因无氧呼吸减少ATP生成,降低物质运输速率)
17.(1) 染色体(数目)变异 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或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2) D:Dd:DD:d=2:2:1:1 基因的分离
(3)实验思路:将纯合正常叶型绿株番茄与纯合马铃薯叶型紫株番茄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观察F2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F2中正常叶型紫株:马铃薯叶型紫株:正常叶型绿株:马铃薯叶型绿株不为9:3:3:1(或F2代中出现正常叶型绿株:正常叶型紫株:马铃薯叶型紫株=1:2:1)
18.(1) 迁入率和迁出率 标记重捕 黑颈鹤数量较多,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 季节性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3) 物理和行为 种群的繁衍
(4)环境容纳量
19.(1) DNA半保留复制 DNA模板链、耐高温的DNA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酸(或dNTPs)、缓冲液
(2) 2 使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7/8(14/16)
(3) 块茎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和冷刺激的诱导型 RNA聚合
(4)Sau3A Ⅰ和BamH Ⅰ2种限制酶酶切后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20.(1)大脑皮层
(2)突触
(3) 2μL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药物X 丙
(4) 细胞中HIF-la蛋白含量 细胞中HIF-1a蛋白含量丙组低于甲组和乙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