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做个“小当家”
第五课时 《三个和尚》
课题 《三个和尚》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做个小当家” 的第五课时,单元以 “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为核心,融入品德教育与音乐实践。本课通过聆听《三个和尚》,延续单元 “合作与责任” 的主题,引导学生在音乐中理解 “团结协作” 的重要性,是单元中 “通过音乐渗透价值观教育” 的关键课时,同时巩固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知,提升音乐聆听与表现能力。《三个和尚》是动画《三个和尚》的同名配乐,由金复载作曲,采用民族管弦乐合奏形式。乐器与形象关联:板胡音色明亮高亢,表现小和尚的活泼;坠胡音色略带沙哑,表现瘦和尚的豪爽;管子音色厚重带鼻音,表现胖和尚的憨态;木鱼节奏的整齐与杂乱分别对应 “心齐” 与 “吵架”。结构与故事:音乐随情节发展分为 “小和尚出场→瘦和尚加入→胖和尚加入→吵架→着火→合力灭火”,通过旋律、节奏、力度变化(如着火段落乐器齐鸣、力度变强)表现故事冲突与解决。
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感知简单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会用自然声音演唱,对 “恒定拍” 有初步认知,能通过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情绪。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游戏与表演,对声音和图画敏感,乐于参与互动活动。对乐器音色的精细分辨能力较弱,难以将抽象的节奏与情绪关联,小组合作中易出现分工不清的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能通过聆听板胡、坠胡、管子的音色差异感知不同乐器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分辨明亮、沙哑、厚重的音色特点,初步建立对民族乐器音色美的感知。艺术表现目标:能随音乐用肢体动作模仿三个和尚的形象,用课堂打击乐器模仿乐曲中的节奏,用动作、声音等方式综合表现场景,展现对音乐的理解与创意表达。创意实践目标:能结合生活经验用生活物品模仿乐器,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意表现设计表演动作,在互动中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提升音乐实践中的合作与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目标:了解乐曲是中国动画的配乐,认识板胡、坠胡、管子等中国民族乐器,感受民族音乐与传统故事结合之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 互助共赢的价值观。
重难点 重点:聆听分辨板胡、坠胡、管子的音色,对应 “三个和尚” 的形象;感受音乐与故事场景的关联。难点:用课堂打击乐器模仿乐曲中的节奏,小组合作时准确配合,用动作或乐器表现音乐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 出示 “神秘声音盲盒”,依次播放板胡、坠胡、管子的声音片段,提问:“这些声音像哪种人物?”2. 播放改编儿歌动画《三个和尚》,歌词:“一个和尚挑水喝……”,提问:“和尚们遇到了什么问题?”3. 简介乐曲:“这是动画《三个和尚》的配乐” 1. 猜测声音对应的形象,用手势模仿(如板胡→抬手,管子→弯腰)2. 跟唱儿歌,回答问题:“三个和尚没水喝”3. 初步感知乐曲与故事的关联 用 “盲盒”“儿歌” 激发兴趣,建立声音与形象的初步关联,为后续聆听铺垫。
二、新课教学 1. 听!音乐里有什么?播放《三个和尚》动画,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与音乐,分辨故事片段。2.乐器小侦探(一):小和尚的 “声音身份证”播放其演奏片段,提问:乐曲中是哪个和尚先出现?代表乐器是什么?出示板胡图片3.乐器小知识讲解板胡,讲解:板胡音色明亮,像小和尚活泼灵巧。4. 乐器小侦探(二):瘦和尚的 “声音密码”提问:第二个和尚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给人什么感觉?出示坠胡图片,播放其演奏片段,讲解:“坠胡音色沙哑,像瘦和尚豪爽。”5.乐器小知识坠胡:是河南特色乐器之一,专为“河南坠子”服务6.乐器小侦探(三):胖和尚的 “声音标签”提问:最后出现的是谁?他的代表乐器是什么?出示管子图片,播放其演奏片段,讲解:“管子音色厚重,像胖和尚憨态可掬。” 听老师讲解乐曲背景,了解乐曲来源根据之前观看的《三个和尚》,通过聆听音乐,猜测出现人物,认识民族乐器板胡了解乐器伴奏,感受 “明亮” 音色。根据音乐猜测人物,观察坠胡图片,感受 “沙哑” 音色。了解坠胡是河南特色乐器6.回答乐段代表人物,观察管子图片,感受 “厚重” 音色。 逐页解析乐器与形象的关联,通过模仿、游戏强化音色感知;分段聆听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故事的对应,突破 “音色分辨” 重点。
7. 分段聆听—主题 A(小和尚出场)播放 “小和尚出场” 片段:讲解这段为板胡主奏,节奏轻快,像小和尚爬山,引导学生根据乐段讲解聆听音乐。出示旋律图形谱,示范 “小和尚挑水” 动作(轻快踮脚),引导学生模仿。8.分段聆听—主题 B(瘦和尚来了)播放 “瘦和尚加入” 片段:提问主题B跟主题A一样吗?讲解这段乐曲是坠胡主奏,旋律与小和尚主题相似但更低沉出示旋律图形谱,引导两人合作模仿 小和尚和瘦和尚“抬水”(手拉手左右晃)。9.分段聆听—主题 C(胖和尚加入)播放 “胖和尚加入” 片段:主题C跟之前旋律不同管子,主奏,节奏厚重,加入杂乱木鱼声出示旋律图形谱,引导学生模仿胖和尚走路。10.木鱼的 “悄悄话”提问:乐曲中多次出现打击乐器,我们一起来听听都有什么?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分组用桌面敲击模仿木鱼和锣的节奏11.哎呀!着火了!播放 “着火” 片段:最后一段,乐器齐鸣,节奏紧张,力度变强提问:为什么之前的音乐中三个和尚没水喝?后来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7.聆听音乐,体会板胡音色,感受音乐节奏欢快,根据图形谱模仿小和尚。8.聆听音乐,回答第二段音乐跟第一段相似,感受坠胡音色,根据图形谱,模仿两个和尚抬水。9.聆听音乐,说出这段音乐与之前不同,感受管子音色。根据提示,出现杂乱木鱼声时摇头,模仿 “抢水” 动作。10.听辨乐器,回答出现打击乐器是木鱼和锣,分组模仿,理解情绪关联。11.聆听音乐,回答音乐三个和尚因为心不齐,都怕自己吃亏才导致没水喝。后来着火了他们齐心协力才灭了火。 分段聚焦,让学生在动作中强化乐器、形象与情节的关联,加深对音乐细节的感知。用对比和模仿,让学生直观理解节奏与情绪的关系,培养对音乐细节的关注。
12.完整表演——跟着音乐 “走” 故事出示音乐结构图:小和尚出场→瘦和尚加入→胖和尚加入→吵架→着火→合力灭火。播放完整乐曲,教师用指挥棒指向图标提示段落,带领学生完整表演。 12.学生对照结构图,随音乐按段落做对应动作:踮脚挑水、两人抬水、三人抢水、摇头、举火苗、手拉手齐步走,联系音乐与情节的关系。 通过可视化故事脉络,帮助学生梳理乐曲段落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完整表演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音乐的整体结构。
四、课堂拓展 1. 播放梁山灯戏《三个和尚》片段,讲解:“这是四川传统戏曲,用歌舞演故事。” 引导学生模仿 “抬手念经”“踏步走路” 动作。2. 组织 “乐器变身” 游戏:“用直尺摩擦模仿板胡,空瓶吹气模仿管子”,小组展示。 1. 观看戏曲片段,模仿戏曲动作,感受与动画音乐的不同。2. 用生活物品模仿乐器声音,小组合作展示。 拓展文化视野,通过 “生活物品模仿乐器” 培养创意实践能力,呼应 “小当家” 的动手能力培养。
五、课堂评价 1. 发放 “我是音乐小当家” 评价表,引导学生自评(画笑脸):“能听出乐器对应和尚吗?会模仿动作吗?”2. 出示 “小组合作星星榜”,组织互评:“哪组表演最贴合音乐?”3. 总结:“每个小组都有闪光点,就像和尚们合力灭火一样!” 1. 填写评价表,给自己画笑脸。2. 观看其他小组表演,用星星贴纸投票。3. 接受教师总结,认可自己与同伴的表现。 通过自评与互评,强化学习目标,鼓励参与感,渗透 “合作重要性” 的价值观。
六、课堂总结 1. 回顾:“板胡对应小和尚,坠胡对应瘦和尚,管子对应胖和尚,木鱼节奏告诉我们是否心齐。”提问:“三个和尚为什么后来能灭火?” 引导回答 “团结”。2. 联系生活:“班级大扫除要像他们一样分工合作哦!” 3.布置课后任务听家里的声音(如炒菜→节奏;钟表→木鱼声)用录音记录,下次课分享跟爸妈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你帮我,我帮你,团结起来有力量!齐说口号:“你帮我,我帮你,团结起来有力量!” 1. 跟随教师回顾乐器与形象的关联。2. 回答问题,理解 “团结” 的道理。3. 齐说口号,联系生活体验。 梳理知识要点,将音乐理解升华为价值观认知,呼应单元 “责任感与合作” 的主题。
板书设计 《三个和尚》——团结力量大 乐器→人物: 板胡→小和尚(明亮) 坠胡→瘦和尚(沙哑) 管子→胖和尚(厚重) 道理:团结协作,做好小当家!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