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学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学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21:36:00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1讲 生物的变异
知识整合
知识1
1.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2.①无限增殖 ②糖蛋白 ③分散和转移
知识2
1.替换、增添或缺失 碱基序列 
2.①分裂间 ②DNA复制 ③物理 ④化学 ⑤基因碱基序列
3.随机性 不定向性
4.(1)新基因 (2)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
知识3
1.有性生殖 真核 非等位基因 非姐妹染色单体
控制不同性状 基因型 生物多样性
2.杂交
知识4
1.数目或结构 
知识5
2.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 
3.不利 
知识6
1.(2)非同源 
2.非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功能 Ⅱ、Ⅲ、Ⅳ、X Ⅱ、Ⅲ、Ⅳ、Y (1)①非等位 ③全套基因 (2)配子 弱小 粗壮 2 3个或多 单倍体 多倍体 (3)花药 秋水仙素
(4)纺锤体
知识7
2.①花药离体培养 ②秋水仙素
3.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性状分离
知识8
1.(1)秋水仙素诱导 低温诱导 
2.(1)卡诺氏液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2)漂洗 染色
考点突破
考点1
[例1] A 根据题意可知,野生型果蝇是红眼,而红眼基因可以突变成多种眼色的等位基因,说明野生型可以突变为多种不同的性状,即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例2] C 题图中碱基序列中CTC变成CAC,即其中一个碱基T变成A,这是发生了碱基的替换。
[跟踪训练1] A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考点2
[例3] A 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跟踪训练2] B 癌细胞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考点3
[例4] D 八倍体小黑麦的体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
[例5] A 分析变异前的染色体和变异后的染色体可知,变异后的染色体缺少了3和5之间的阴影片段4,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跟踪训练3] B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跟踪训练4] C 普通西瓜是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四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结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由该种子发育成的西瓜植株就是三倍体无子西瓜,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3。
考点4
[例6] C 培育朝天泡眼的金鱼品种过程中,经过了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鱼杂交,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跟踪训练5] C 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方法主要是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
过关演练
1.C 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属于物理因素;病毒属于生物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属于化学因素。
2.A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其表达出的血红蛋白分子一条肽链的氨基酸组成上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血红蛋白异常,出现镰状细胞贫血。
3.C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普遍性和随机性。
4.C 癌细胞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
5.A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6.D 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对,所以含有两个染色体组;Ⅱ与Ⅱ、Ⅲ与Ⅲ、Ⅳ与Ⅳ形态、大小相同,是常染色体;X与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是一对性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Ⅱ、Ⅲ、Ⅳ、X、Y中含有同源染色体(X、Y),不是一个染色体组。
7.D 人类的卵巢发育不全症,是由于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患者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0,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8.B 图甲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没有形成“三体”;图乙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三条,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形成“三体”;图丁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没有形成“三体”。
9.A 航天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诱发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一系列优质品种。
10.B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品种(野生型)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加倍后获得的新种体细胞中应含有4个染色体组;马铃薯经加倍后形成四倍体,该新种可能具有块茎较大的优良性状;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其优良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第2讲 生物的进化
知识整合
知识1
1.共同由来 2.自然选择
知识2
1.生活痕迹 形态、结构、行为 化石 水生 陆生
2.鳃裂和尾 物质 结构 DNA和蛋白质
知识3
2.(1)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2)②有利变异 定向选择
知识4
1.(1)同种 全部 (2)全部基因 (3)①等位基因数
2.(1)染色体变异 基因频率 (3)不定向
3.(2)定向
4.(1)相互交配 可育后代 (2)不能自由交流 
(4)隔离 生殖隔离
5.突变和基因重组 隔离
知识5
1.(1)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2)生物与无机环境
2.(1)基因(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2)协同进化
①蛋白质 ②不定向 定向
考点突破
考点
[例1] D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例2] D 蝙蝠的翼、鲸的鳍、人的上肢等同源器官的存在,通过比较这些同源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比较解剖学证据。
[例3] B 出现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的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跟踪训练1]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跟踪训练2] B 脊椎动物如龟、鸡、鼠和人的成体之间差异显著,但他们的早期胚胎都很相似,为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过关演练
1.C 测定多种鸟类的线粒体基因序列,是在分子层面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层面上的证据。
2.C 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分子,细胞色素c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有力证据;据题表可知,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比狗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小,说明黑猩猩和人的亲缘关系比狗与人的亲缘关系近;细胞色素c的序列和结构在不同物种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这反映了它们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黑猩猩、猕猴、狗和人都有细胞色素c,说明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3.B 鸡在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排泄的废物成分不同,体现的是生物进化的比较胚胎学方面的证据。
4.C 冬季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这是一种躲避捕食者的保护性适应,但如果冬季降雪延迟,则白色羽毛反倒为捕食者提供了食物信息,更容易遭遇敌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适应的相对性。
5.A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
6.D 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则A的基因频率=36%+1/2×48%=60%,a的基因频率=1-60%=40%。
7.B 长颈鹿颈长这种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长颈鹿生存和繁殖的优势,这种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因适应环境而存活。
8.A 高等动物胚胎的发育始于受精卵,说明高等动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其证据来自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阶段有鳃裂;受精卵是真核细胞,不能直接用于证明原核生物的进化过程。
9.A 将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Bt基因)转到棉花里,改变了基因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转 基因棉花不属于新物种,故不改变物种多样性。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1讲 生物的变异
【课程标准】
1.概述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发基因序列的改变。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4.阐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会导致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
5.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知识1 细胞的癌变
1.常见癌变机理:      的突变或过量表达以及       的突变或表达水平降低,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
2.癌细胞的特征
3.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知识2 基因突变
1.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          ,而引起的基因      的改变。
2.发生时期、原因及结果
3.特点:普遍性、    、低频性、     、多害少利性。
4.意义
(1)    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      。
(3)提供     的原材料。
5.应用:诱变育种。
知识3 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
2.应用:    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知识4 染色体变异
1.概念
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        的变化。
2.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3.与基因突变相比,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可见。(但基因突变带来的某些特征在显微镜下也可见,如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红细胞形状改变)
知识5 染色体结构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图解
类型 图解
缺失
重复
易位
倒位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效应:大多数对生物体是    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如染色体结构变异常导致人类流产)。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项目 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
变异范围 染色体水平上的变异,多个基因随染色体片段改变 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基因内部的改变
变异结果 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 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基因数目不变,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
知识6 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      染色体(染色体组)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2.染色体组
(1)对染色体组的理解
①由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所含基因为      基因。
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      。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项目 单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
发育起点     受精卵或体细胞
特点 植株    ;一般高度不育 可育 茎秆    ;叶、果实、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
体细胞染色体 组数 1个或多个    个      个
应用     育种 —      育种
(3)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如蜜蜂的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是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可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与体细胞相同基因型的配子),植物的单倍体一般来自
      离体培养。二倍体和多倍体可以来自受精作用(有性生殖)、细胞融合、       (或低温)诱导加倍(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等过程。
(4)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并不影响着丝粒的分裂。
知识7 单倍体育种
1.主要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2.主要流程
说明:杂交的主要目的是集中优良基因;筛选一般在加倍之后;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重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全能性(花药离体培养)等。
3.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较,能          ,主要原因是直接获得纯合子,后代不会发生        。
知识8 多倍体育种
1.方法、原理
(1)获得多倍体的常见方法有          和      。
(2)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3)示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固定根尖细胞的形态,可用     ;用         冲洗材料。
(2)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解离、   、    和制片。
考点1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例1] (2024·江苏合格考)在果蝇的眼色遗传中,红眼基因可以突变成多种眼色的等位基因。这说明(  )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基因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
C.基因突变是不可逆的 D.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害的
[例2] (2023·江苏合格考)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病因如下图所示。该突变是因为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的(  )
A.增添 B.缺失 C.替换 D.重复
[跟踪训练1]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都是定向的
C.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 D.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
考点2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例3] (2023·江苏合格考)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下降,癌细胞容易在体内(  )
A.分散转移 B.停止分裂 C.高度分化 D.衰老凋亡
[跟踪训练2] 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B.癌细胞只有原癌基因没有抑癌基因
C.基因突变可能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D.形态结构不同于正常细胞
考点3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例4] (2024·江苏合格考)我国成功培育了八倍体小黑麦,其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为(  )
A.2 B.4 C.6 D.8
[例5] (2022·江苏合格考)某昆虫的缺刻翅是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如右图所示。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属于(  )
A.缺失 B.重复
C.易位(移接) D.倒位(颠倒)
[跟踪训练3] 导致猫叫综合征的变异属于(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跟踪训练4] (2023·江苏合格考)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在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高品质西瓜品种。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  )
A.1 B.2 C.3 D.4
考点4 变异在育种中应用
[例6] (2023·江苏合格考)我国是最早养殖和培育金鱼的国家。人们将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鱼杂交,得到了朝天泡眼金鱼。该人工杂交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跟踪训练5] (2022·江苏合格考)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育种学家袁隆平院士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水稻育种事业,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重大贡献。他主要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多倍体育种
1.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
A.紫外线 B.某些病毒 C.碱基类似物 D.幽门螺杆菌
2.镰状细胞贫血产生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
3.基因突变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属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是(  )
A.高频性 B.定向性 C.普遍性 D.固定性
4.某人因长期吸烟而患肺癌,一段时间后,其体内癌细胞发生了扩散,这是因为癌细胞(  )
A.代谢速率下降 B.色素积累显著增多
C.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分化速度加快
5.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重复 C.染色体易位 D.染色体倒位
6.右图所示为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Ⅱ与Ⅱ、Ⅲ与Ⅲ、Ⅳ与Ⅳ均是常染色体
C.X与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Ⅱ、Ⅲ、Ⅳ、X、Y是一个染色体组
7.人类的卵巢发育不全症,是由于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患者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0。这种变异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其中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并形成“三体”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通过航天育种,我国已在棉花、番茄、南瓜和青椒等作物上培育出一系列优质品种。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10.野生马铃薯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经过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可培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栽培新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B.该新种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该新种可能具有块茎较大的优良性状
D.该新种的优良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第2讲 生物的进化
【课程标准】
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3.举例说明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4.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5.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6.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7.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物种形成。
知识1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两大学说
1.      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      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知识2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
项目 证据 结论
比较解剖学 证据 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所在部位和结构组成相似 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胚胎学证据 脊椎动物和鱼在发育早期都有     ;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细胞水平的 证据 生物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不同生物细胞有共同的    基础和      基础 支持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分子水平的证据 不同生物的      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 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生物大分子的差异揭示了生物不同种类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及进化顺序
知识3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适应的概念和特点
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观点:      和      。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①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②核心观点
a.自然选择过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b.      的积累和环境的      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和连续的过程。
③优缺点
优点: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缺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局限于个体水平。
知识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生物    个体的集合。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
(3)基因频率
①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的比值。
②根据定义,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③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100%。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使种群的      发生变化。
(2)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生物的变异是       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2)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3)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作用之下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并且产生       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指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     的现象,统称为隔离。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项目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概念辨析图
特点 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基因库的明显差异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结果 能形成不同的亚种 形成新物种
(4)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5.          、自然选择与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知识5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协同进化
(1)概念:不同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        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
(2)形成原因:       。
①从分子水平看
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   变异与自然环境的
    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例1] (2024·江苏合格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用进废退学说为核心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不可遗传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例2] (2024·江苏合格考)蝙蝠的翼、鲸的鳍、人的上肢等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
A.化石证据 B.胚胎学证据
C.细胞生物学证据 D.比较解剖学证据
[例3] (2022·江苏合格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 D.突变和基因重组
[跟踪训练1] 大量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自然选择 B.生物的繁殖能力
C.生殖隔离 D.突变和基因重组
[跟踪训练2] (2023·江苏合格考)脊椎动物如龟、鸡、鼠和人的成体之间差异显著,但他们的早期胚胎都很相似,这表明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此类生物进化的证据属于(  )
A.化石证据 B.胚胎学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1.某保护区的研究者测定多种鸟类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这为分析不同鸟类的亲缘关系提供(  )
A.比较解剖学证据 B.古生物化石证据
C.分子生物学证据 D.胚胎学证据
2.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黑猩猩、猕猴、狗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1
A.化石证据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细胞色素c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C.据表可知,黑猩猩和人的亲缘关系比狗与人的亲缘关系远
D.黑猩猩、猕猴、狗和人都有细胞色素c,说明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3.鸡在胚胎发育第4天左右排泄氨(与鱼类相似);第6~8天以排尿素为主(与两栖类相似);第10天左右排泄尿酸(与其他鸟类相似)。这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哪一方面的证据(  )
A.分子生物学 B.比较胚胎学 C.古生物学 D.生理学
4.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适应也不是绝对的。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这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但如果降雪延迟,一身白羽的雷鸟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  )
A.生物的多样性 B.遗传的稳定性
C.适应的相对性 D.变异的普遍性
5.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自然选择 B.用进废退 C.人工选择 D.过度繁殖
6.某昆虫种群中有绿色和褐色两种翅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绿色(A)对褐色(a)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8%。则基因A、a的频率分别是(  )
A.36%、64% B.64%、36% C.40%、60% D.60%、40%
7.最初,长颈鹿种群中存在颈长和颈短的个体。在进化过程中,颈长的个体更容易取食高处的树叶而得以生存和繁殖,现在的长颈鹿种群中几乎都是颈长的个体。这说明(  )
A.变异都是有害的 B.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同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 D.进化中不存在生存斗争
8.所有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由此可以说明(  )
A.高等动物都起源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B.高等动物都起源于水生生物
C.原核生物是生物共同的原始祖先 D.原始生命为单细胞原核生物
9.科学家通过实验,将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Bt基因)转到棉花里,让棉花也产生抗虫蛋白。此技术改变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种群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