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巩固练习+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巩固练习+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21:43:45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复制
一、选择题
1.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 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2.创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格里菲思 D.沃森和克里克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蛋白质 C.多糖 D.RNA
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 32P和 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用 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离心后 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
6.下列物质与DNA复制无关的是(  )
A.ATP B.DNA的两条模板链
C.解旋酶 D.核糖体
7.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8.已知某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A有4 000个,碱基C有5 000个,则在其互补链中碱基G和碱基T的个数分别是(  )
A.4 000、4 000 B.5 000、5 000 C.4 000、5 000 D.5 000、4 000
9.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内侧
C.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碱基对之间都能形成一个氢键
10.一个DNA分子经连续3次复制后,可以得到的DNA分子数目是(  )
A.2 B.6 C.8 D.16
11.用 32P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 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则含 32P的子代DNA分子个数是(  )
A.1 B.2 C.8 D.16
12.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DNA、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每个DNA分子上都只有一个基因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D.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
二、非选择题
13.实验室内现有如下材料:从某生物体细胞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具有放射性同位素 3H 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等,以合成新的DNA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内进行DNA复制时,需要的酶有           。
(2)在第二代的DNA分子中,有    条含 3H的链。
(3)在第二代的DNA分子中,含有 3H的链的碱基序列    (填“相同”或“不相同”)。
(4)在第五代的全部DNA分子中,有    条不含 3H的链。
14.下面是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而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略。
(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①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

 。
②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③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
(4)请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
③若A、B、C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第2讲 基因的表达
一、选择题
1.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称为(  )
A.逆转录 B.转录 C.复制 D.翻译
2.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C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36%,则在以其为模板转录而成的mRNA中碱基G所占比例为(  )
A.18% B.36% C.50% D.64%
3.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场所是(  )
A.核糖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4.细胞中的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是(  )
A.tRNA B.核糖体 C.氨基酸 D.脱氧核苷酸
5.关于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
B.基因翻译时,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C.转录都发生在细胞核,翻译都发生在细胞质
D.一个DNA分子上的全部基因转录后可合成多个mRNA分子
6.下图为某六肽化合物合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①→②相比,③→⑤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B.根据图中多肽的氨基酸数可以判断出终止密码子是UCU
C.①→②中会产生图中④代表的物质,且④中含有氢键
D.⑥是核糖体,在③上移动的方向是由左向右
7.下图表示蓝细菌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的α链
B.DNA形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图中②与③配对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8.已知一条控制翻译大肠杆菌某蛋白质分子的mRNA共600个碱基,其中A和U共占25%,则控制转录该mRNA的DNA分子中,C与G应该共有(  )
A.450个 B.700个 C.800个 D.900个
9.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逆转录病毒HIV造成。依据HIV的遗传信息流向,研制抗病毒药物时,不需要考虑的环节是(  )
A.DNA→RNA B.RNA→DNA C.RNA→蛋白质 D.蛋白质→蛋白质
10.下列有关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RNA复制
B.并非每个细胞都能发生中心法则的各个环节
C.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都不同
D.T2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11.金鱼草的纯种红花(RR)与纯种白花(rr)杂交,F1杂合子(Rr)在低温、光照充足条件下开红花,而在温暖、遮光条件下开淡黄色花。这一事实说明(  )
A.表型与基因型无关 B.表型只由环境决定
C.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 D.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2.小鼠体内的黑色素由B基因控制合成,而A+基因可以通过调控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使小鼠表现出黄色,具体过程如右图所示。A+基因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从而失去部分调控作用,导致其毛色出现了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黑色素的合成
B.A+基因甲基化后,由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导致毛色发生了变化
C.同时含有A+基因和B基因的小鼠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D.图中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13.细胞内不同基因的表达效率存在差异,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图中基因A的表达效率高于基因B
B.真核生物核基因表达的①和②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C.人的mRNA、rRNA和tRNA都是以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的产物
D.②过程中,rRNA中含有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的反密码子
二、非选择题
14.右图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该图表示的过程称为     ,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
(2)决定②的密码子是      ,连接②与③的化学键称为    。
(3)在物质④合成过程中,与其DNA模板链上碱基A相配对的碱基是    。
15.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一类RNA分子。下图表示细胞中l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内各种RNA的合成都以           为原料,催化该反应的酶是          。
(2)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        ,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              。
(3)l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有的与核内     (图示①)中的DNA结合,有的能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
16.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R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R环结构。研究表明R环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等。下图是原核细胞DNA复制及转录相关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酶C是       。与酶A相比,酶C除能催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外,还能催化     断裂。
(2)R环结构通常出现在DNA非转录模板链上富含碱基G的片段,R环中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                        ,富含G的片段容易形成R环的原因是                               。对这些基因而言,R环是否出现可作为          的判断依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复制
1.D 用 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D 创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沃森和克里克。
3.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 32P标记的DNA能进入细菌并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 32P,而 35S标记蛋白质后无此现象,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4.C 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侵染时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故 35S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该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5.B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活细菌无毒性,不会使小鼠死亡;S型活细菌有毒性,会使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小鼠不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能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6.D 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与DNA复制无关。
7.C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8.D 因为配对方式是A—T,C—G,所以数量上A=T,C=G。
9.C 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存在两个或三个氢键。
10.C 一个DNA分子经连续3次复制后,可以得到的DNA分子数目是8(23)。
11.B 一个DNA,无论复制多少次,母链永远是两条,含母链的DNA永远只有两个。
12.A 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一般有多个基因。当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基因此时成对存在。
13.【答案】 (1)解旋酶、DNA聚合酶 (2)2 (3)不相同 (4)2
【解析】 此题重在考查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以及DNA自我复制的原理,需注意:①解旋,由解旋酶将一个DNA分子形成两条母链。②DNA聚合酶以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周围吸收新的脱氧核苷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参与构成子代DNA分子。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碱基序列互补,但不相同。③DNA分子复制还需ATP等必需条件。
14.【答案】 (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 (4)①若A、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②若B、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为DNA或RNA中的一种,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利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该流感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
第2讲 基因的表达
1.B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2.B 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C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36%,则在以其为模板转录而成的mRNA中碱基G与其互补配对,二者数量相同,所占比例也为36%。
3.D 真核细胞DNA一般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等处,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
4.D 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翻译过程不需要的物质是脱氧核苷酸。
5.C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基因翻译时,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转运;真核细胞的基因不都存在于细胞核,如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故转录不是都发生在细胞核;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所以一个DNA分子上的全部基因转录后可合成多个mRNA分子。
6.B 题图中①为DNA,②③是mRNA,④是tRNA,⑤是多肽。①→②过程表示转录,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G—C、C—G,③→⑤过程表示翻译,其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G—C、C—G,所以与①→②相比,③→⑤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根据题图中多肽的氨基酸数可以判断出终止密码子是UAA;①→②所示的转录过程会产生题图中④代表的tRNA,tRNA中含有氢键;⑥是核糖体,根据④的箭头方向及肽链情况可知,核糖体在③上由左向右移动。
7.D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链是β链;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题图中②与③配对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8.D 由题意可知,转录该mRNA的DNA分子含有1200个碱基。mRNA中A和U共占25%,可知A+U=150个,则转录形成该mRNA的DNA模板链上T+A=150个,DNA分子中非模板链上A+T=150个,整个DNA分子中A+T=300个,则该DNA分子中C+G=1 200-
300=900个。
9.D 艾滋病毒是RNA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流向有,RNA→DNA,DNA→DNA,
DNA→RNA,RNA→蛋白质,不需要考虑蛋白质→蛋白质环节。
10.D 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原料,中心法则的内容中形成RNA的过程包括转录和RNA复制;并非每个细胞都能发生中心法则的各个环节,细胞生物一般都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分裂的细胞还能进行DNA复制,RNA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被某些RNA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中;DNA复制的模板是DNA的两条链,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故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都不同;T2噬菌体为DNA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不能逆转录,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复制和翻译,二者遗传信息的传递也遵循中心法则。
11.D 由题意可知,F1杂合子(Rr)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型,这一事实说明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2.C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后,基因碱基序列并未发生改变,而是基因表达受到了调控,导致毛色发生了变化;A+基因发生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后,表达的程度可能不同,从而失去部分调控作用而表现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毛色;由题图中信息可知,黑色素至少受A+基因和B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还存在表观遗传现象,所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13.D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题图中基因A表达的蛋白质分子数量明显多于基因B表达的蛋白质分子数量,说明基因A表达的效率高于基因B表达的效率;核基因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出RNA的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细胞核,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出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肽链,翻译发生的场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三种RNA(mRNA、rRNA、tRNA)都是以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不含有反密码子。
14.【答案】 (1)翻译 核糖体 (2)UCU 肽键 (3)U
【解析】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题图表示的过程称为翻译,题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2)决定②的密码子位于④mRNA上,是UCU,连接②与③(分别代表不同的氨基酸)的化学键称为肽键。
(3)在物质④合成过程中,与其DNA模板链上碱基A相配对的碱基是U。
15.【答案】 (1)四种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2)mRNA(信使RNA) tRNA和r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 (3)染色质
【解析】 (1)合成RNA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催化RNA合成的酶是RNA聚合酶。
(2)翻译过程需要的RNA有mRNA、rRNA和tRNA,其中mRNA是指导肽链合成的模板;tRNA识别并转运特定的氨基酸,rRNA参与组成核糖体。
(3)题图中细胞核中合成的lncRNA有两种去向,一种是与核内染色质中的DNA结合,另一种是通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
16.【答案】 (1)RNA聚合酶 氢键 (2)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高,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 基因是否转录(或表达)
【解析】 (1)分析题图,酶A为DNA聚合酶,酶C 为RNA聚合酶,二者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RNA聚合酶还能使氢键断裂,使DNA解旋成单链。
(2)R环包括DNA链和RNA链,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富含G的片段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高,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容易形成R环。又因为R环是在转录时出现的,故根据是否出现R环可以判断基因是否转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