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必备知识点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必备知识点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16: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一、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用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总结规律。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①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②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5.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常用的实验鉴别方法
(1)测交法: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待测对象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子代,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2)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此法是最简便的方式。
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
2.实验结果分析
(1)F1表现出显性亲本的性状(双杂种)。
(2)F2出现性状分离和重组类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表型4种:2种亲本组合类型(亲本类型)和2种新类型(重组类型),其比例为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注意: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
(1)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四、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五、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1.伴性遗传的概念: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伴性遗传的类型和遗传特点分析(以XY型为例)
类型 伴Y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 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 显性遗传
基因 位置 Y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
举例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红绿色盲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模型 图解
遗传 特点 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病,其父其子必病 具有连续遗传现象;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病,其母其女必病
六、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不同类型的人类遗传病的特点及实例
类型 特点 实例
单基因 遗传病 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色盲、白化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多基因 遗传病 ①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 ②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
染色体异 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 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
2.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
(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3)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七、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1.实验原理
(1)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发病情况。
(2)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2.“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调查比较
项目 调查对象及范围 注意事项 结果计算及分析
遗传病 发病率 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 某种遗传病的患者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遗传方式 患者家系 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 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