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8张PPT。近代中国的版图在康乾年间基本奠定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侵占的7万多平方千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的大片领土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两条线索:屈辱史斗争史中国为什么被侵略?为何偏偏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一、国门洞开(侧重于军事手段的侵略)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于政治手段的侵略)屈辱史英 国中 国中国英国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军舰英国发动鸦片
战争的战舰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封建主义,专制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一、国门洞开——列强的军事侵略 1、原因:(1)西方: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国力渐衰2、经过(1840—1900):一.国门洞开——列强的军事侵略 2、经过(1840—1900)(p24表格)《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双半社会……加深打开了西南门户《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1、原因: 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
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 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
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理解:
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
练习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
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
C.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D.既是殖民地又是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CB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叙述,不正确是
A.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和操纵
B.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变化,自
然经济逐渐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不但占有一席之
地,而且逐步占主导地位
D.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资
本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显著优势
C一八四六年有人记载松江、太仓的纺织手工业的情况说:“木棉梭布,东南杼轴之利甲天下。……今则洋布盛行,价当梭布而宽则三倍,是以布市销减……商贾不行,生计路绌。”又说:“松太利在棉花、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南京条约》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北京条约》割占《南京条约》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开创勒索赔款恶例,加重人民负担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便利外国倾销商品,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领事裁判权产生于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该章程第13款规定:“凡英人控诉华人时,应先赴领事处陈述。领事于调查所诉事实后,当尽力调解使不成讼。如华人控诉英人时,领事均应一体设法解劝,若不幸其争端为领事不能劝解者,领事应移请华官共同审讯明白,秉公定断,免滋诉端。至英人如何科罪,由英人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以中国法论之。”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子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近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的侨民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他们在中国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只受本国驻中国领事法庭的审判,中国政府不能过问。
《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意图的条款是
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 C.领事裁判权 D.协定关税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内 容影 响“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内 容影 响杭州拱宸桥【辟拱宸桥租界】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 。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便利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内 容影 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2006年全国Ⅱ卷)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恩格斯曾在甲午战争进行时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
D.列强加强资本输出,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前(钱:赔款)
进(禁止)
拆(拆炮台)
宾(兵:驻兵保护)
馆(使馆界)辛丑条约
赔清政府财政负担?人民负担?
成为帝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实行武装监督
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这是因为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一.国门洞开——列强的军事侵略 2、经过(1840—1900):1、原因:3、影响:落实到P25(1)对中华民族
(2)在政治上:
(3)在经济上:①无视人民基本生存权
②掠夺中国资财,破坏中华文明遗产强迫清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侵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完全沦为双半社会圆明园海晏堂复原图 海晏堂楼前为水池,池正中设一座喷水台,台两边共有十二个石台,台上坐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像,它们均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之像即口中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正午时分,十二像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这座喷水池源自西方,而十二生肖像则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风格,两相结合,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杰作。十二个生肖头像,皆采用精炼的红铜手工打制而成,做工精细,形象夸张而生动,堪称艺术精品。 2000年4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猴首铜像叫价25次,以818.5万港元成交,牛首铜像叫价21次,以774.5万港元成交。同年5月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虎首铜像叫价21次,以1544.5万港元成交。猪首铜像则有澳门特别行政区企业家何鸿燊以600多万港元从美国藏家手中购得后,于2003年9月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而此次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马首铜像,仅估价就已经超过6000万港元,是前面四个生肖铜头像总价的近一倍。思考:
历史上圆明园被洗劫、焚毁说明什么? 如今遗失的圆明园国宝牛头、猴头、虎头等的回归又说明什么?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北京两条线索:屈辱史斗争史一、国门洞开(侧重于军事手段的侵略)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于政治手段的侵略)屈辱史军事上: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以华治华”概述自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甲午战争以前,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入侵特点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甲午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入侵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商品输出的主要形式为:倾销商品及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为:开工厂、修铁路、贷款等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扩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政府官兵:
人民大众
自发组织: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义和团反帝运动反割台斗争下列关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B.斗争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C.斗争最终没能阻止英国的侵略活动
D.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抗侵略的斗争一、人民群众的斗争(早期是自发的,后期有组织) 1、三元里抗英1 、时间、地点?
2、意义?1841年 广州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1、背景:
2、概况:
3、结果: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败,签订《马》,割地…(1)时间:(2)领导人:(3)主要战场:由于清政府破坏,最终台湾于1895年10月全部沦陷丘逢甲、徐骧、刘永福一、人民群众的斗争(早期是自发的,后期有组织) 1、三元里抗英“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读歌谣1、兴起原因:19世纪末,瓜分狂潮,民族矛盾激化2、参加者:
3、义和团反帝运动农民、手工业者3、活动地区:山东---》直隶---》京津转移的原因?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一、人民群众的斗争(早期是自发的,后期有组织) 1、三元里抗英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
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
忿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的奏报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
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
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
……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 1、兴起原因:19世纪末,瓜分狂潮,民族矛盾激化2、参加者:
3、义和团反帝运动农民、手工业者3、活动地区:山东---》直隶---》京津转移的原因?清政府的态度
镇压(山东)--招抚(直隶)“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资料15页)“灭洋”“扶清”反清复明 反映了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本质认识不断深入社会主要矛盾4、 失败原因:1、兴起原因:19世纪末,瓜分狂潮,民族矛盾激化2、参加者: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四、义和团反帝运动农民、手工业者3、活动地区:山东---》直隶---》京津北京西什库天主教堂4、 失败原因:1、兴起原因:19世纪末,瓜分狂潮,民族矛盾激化2、参加者: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四、义和团反帝运动农民、手工业者3、活动地区:对清政府?盲目排外?迷信色彩?山东---》直隶---》京津 “彼岸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匪运动 ’中见之。”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一、人民群众的斗争(早期是自发的,后期有组织)1、三元里抗英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反帝运动(1898—1900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清政府的本质一、人民群众的斗争(早期是自发的,后期有组织)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左宗棠收复新疆2、黄海海战“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堂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经过1875年……
1876年……
1877年……
1878年……
1880年……
1881年……请整理新疆收复的相关史实,思考为何能收复新疆?1)左宗棠正确的战略战术
2)中国是反侵略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支持
3)广大爱国官兵的奋勇作战2、在新疆设行省1)时间:1884年
2)目的:
3)意义: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2、黄海海战1、背景:
2、概况:
3、结果: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舰和爱国官兵及其事迹海军提督——
“定远号”——
“致远号” ——
“经远号” ——
“靖远号” ——丁汝昌
刘步蟾
邓世昌
林永升
叶祖珪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威海卫一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左宗棠收复新疆材料一:该督(李鸿章)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①材料一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 理由是否属实?
②材料二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 其真实意图何在? 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③材料三,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④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纵观黄海海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日双方力量悬殊
B.北洋舰队遭到失败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能力
D.人为因素导致清军丧失制海权维护主权斗争三元里抗英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西南门户被打开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没有被列强灭亡的主要
原因有哪些?抗日战争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日军的侵华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伟大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之前卢沟桥事变之后一、日军的侵华1、原因: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1)既定国策
(2)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一、日军的侵华1、原因:(3)国民党围剿红军(有利条件)(1)既定国策
(2)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1)1931年“九一八事变”
2)1932年“一二八事变”
3)1932年,建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4)1933年,进犯山海关
5)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
6)1937年,卢沟桥事变
7)1937年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12月南京沦陷
8)1938年占领徐州,10月广州、武汉失守。标志局部抗战开始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丧失了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一、日军的侵华1、原因:2、过程南京大屠杀 “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1937年在攻陷南京的战争斗中杀害了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可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1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此外,这一事件还有很多疑问,至今仍存在争论。因为在战争当中即便是不管什么人都杀,也不属于大屠杀。”
-----日本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 3、侵华日军暴行(落实到书本)1)制造“南京大屠杀”等许多惨案
2)违反国际法,实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用中国活人试验
3)在占领区:
政治上:以华治华
经济上:以战养战
文化上:奴化教育一、日军的侵华1、原因:2、过程1934年,我9岁,入小营初小,跟父亲读书。学校是四个年级的一个复式班,……课程有国语、算术、修身、图画、手工、唱歌、体育。这时,中国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全被废除,代之以日伪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教学思想和方法。国语中有日本是“友邦”、“盟邦”、“日满不可分”、“满洲国是王道乐土”、“虔心诚意地崇拜日本天皇和满洲国皇帝陛下”等等内容,竭力贯彻殖民主义教育思想,使我们这些孩子不知自己是中国人,而只是“满洲人”。
奴化教育目的:
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和反抗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中国教科书图片:
日军在活埋中国平民 日本为解放亚洲做了好事,
亚洲人应该感谢日本”
——(江藤隆美)一、日军的侵华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伟大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之前卢沟桥事变之后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分不同主体)1、中共:
2、各界人民
3、东北军民
4、国民党爱国官兵
5、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抵抗政策及“攘外必先安内”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分不同主体)1、中共:
2、各界人民:
3、国民党爱国官兵
4、东北军民
5、国民党蒋介石集团①九一八事变后,发表宣言……
②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
③ 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分不同主体)1、中共:
2、各界人民:
3、东北军民
4、国民党爱国官兵
5、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工人?
商人?
学生——一二九运动青年学生由北京扩展至全国中共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分不同主体)1、中共:
2、各界人民:
3、东北军民
4、国民党爱国官兵
5、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组织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①十九路军的抗战:
②长城沿线官兵抗战:
③西安事变原因
——民族危机(根本)、张杨?共产党?学生?蒋
影响:
揭开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①十九路军的抗战:
②长城沿线官兵抗战:
③西安事变4、国民党爱国官兵一、日军的侵华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伟大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之前卢沟桥事变之后学习思路: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条战线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三个时期、三方力量、三对矛盾一条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初步形成
(2)加速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
②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
③1935年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5年一二九运动推动
⑤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①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自卫抗战声名书》
②中共改编部队(名称及领导)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①配合正面战场(举例)
②1937.8洛川会议(内容?)
③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两个战场(正面及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
体现国共合作的会战打破了速决战计划(李宗仁)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结果?
评价?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①配合正面战场
②1937.8洛川会议
③陕甘宁边区政府1940枣宜会战(张自忠)①开展反扫荡斗争②百团大战①1945年 “七大”
②展开大反攻三个阶段战略防御(37.7-38.10)战略相持(38.10-45.8)战略反攻(45.8-9中共七大1、背景:
2、内容:
3、作用:(1)国际:
(2)国内: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1944年局部反攻(1)制定党的任务…
(2)确立党的指导思想
(3)选举中央委员会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政治和思想基础日本投降
8月15日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0月25日台湾光复抗战胜利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2)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蒋介石集团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D、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气把这些地方打下,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次大规模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美·罗斯福同儿子的谈话广岛: 被原子弹轰炸得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 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 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
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 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
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
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
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广岛: 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1/21……
南京: 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全
市人口1/2800或1/500。 我们过去没有忘记
我们现在不能忘记
我们将来也决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