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5 16:3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玉溪一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太初之时,宇宙大爆炸,物质和能量四溢横流,整个宇宙处于混沌无形的状态。那时,没有星系,也没有生命。浓稠的黑暗笼罩一切,氢原子密布空间,后逐渐凝聚成体积比恒星还要大的氢云团。随着核子火焰在氢云团中点燃,第一代恒星诞生,它们点亮了宇宙。
②不过那时候还没有任何行星受到阳光的照耀,也没有任何生物欣赏天空的光辉。恒星熔炉深处,核聚变如同炼金术,使氢元素转化作更重的元素,这些元素燃烧后的灰烬成了未来行星和生命的原材料。那些大质量的恒星很快将储存的核燃料消耗殆尽,在剧烈的爆炸中把大部分物质抛回曾经孕育它们的虚空。这些物质与恒星间稠密暗云里的多种元素汇成新云团,成为后几代恒星诞生的温床。在这些恒星附近,还有更小的云团,这些团块的体积不足以点燃核子火焰,于是逐渐变成了行星。接着,一个由石头和铁组成的不起眼世界——原始地球,悄然诞生。
③原始地球在凝结和暖化的过程中,释放出体内的甲烷、氨、水和氢,这些物质逐渐形成原始的大气和海洋。太阳的光芒照耀着原始地球,提升了地表温度,引发雷暴。雷暴与火山喷发的熔岩共同作用,破坏了原始大气中的分子,这些分子碎片落入原始海洋不断溶解重组,结构越来越复杂。随着时间流逝,原始海洋变成一锅温热的稀汤,有天偶然出现了一种分子,它在有机稀汤中不断聚合,驱动复杂的化学反应实现自我复制。由于自然选择更青睐那些适合自我复制的结构,它们在漫长的演化中变得愈发复杂,复制也越来越精确。在这些复杂分子的消耗和转化下,不知不觉间,生命诞生了。
④接着单细胞植物出现,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己产生养料,并改变了大气成分。随后,曾经自由的生物相互组合,形成复杂细胞;化学感官出现,让地球生物第一次感受到宇宙的气息;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成多细胞生物,身体的各个器官有了专门的作用,生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大幅提升。此后,植物和动物勇敢地踏上陆地,开启全新的生存篇章,生命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恒星炼金术的灰烬——人类终于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明文字、建造城市、研究艺术和科学,还向其他行星和恒星发射航天器,探索宇宙的奥秘。
⑤这一切,都是氢原子历经150亿年演化的产物。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
材料二:
①身处天地间,每每仰观俯察,“宇宙是什么”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人类脑海中。人们经常对此问题进行思考,认知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
②远古时期,受限于观测条件和认知水平,各文明对宇宙有着独特的想象。古代埃及人认为宇宙是大盒子,天为盒盖,地为盒底,尼罗河位于盒子中央;古代印度人认为世界是驮在几只大象上的平板,大象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天圆地方说”则是我国古人对宇宙的初步解释。随着人类进一步观测和探索,宇宙的轮廓逐渐清晰。西方物理学者对宇宙的描述从“地心说”发展到“日心说”,认知范围也从太阳系拓展到银河系,进而延伸到整个宇宙。中国古代也相继出现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三大宇宙模型,展现出古人对宇宙结构的深入思考。“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讲,宇宙本质上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集合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博士马潇汉表示,“在这个时空中,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各种物质,都是作为宇宙的一部分而存在”。
③现代科学明确了宇宙的本质后,宇宙的运行方式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人类该用什么样的视角理解宇宙呢?多数近代物理学家倾向于以还原论的视角理解宇宙。他们认为,既然宇宙万物由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堆砌而成,那只要找出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再通过分析、归纳等方式,就能还原宇宙真相。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帕斯将这一过程形象地比喻为俄罗斯套娃。
④还原论似乎为科学家们理解宇宙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并不完美。在其指导下,科学家们建立了粒子物理学,并试图构建一个“标准模型”来解释宇宙中所有的现象,该模型归纳了61种基本粒子,但这些粒子只占宇宙的5%,这促使科学家们继续寻求更完善的模型,以涵盖宇宙中所有物质和现象。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表示,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暗物质、暗能量等很大一部分还处于预测阶段,尚需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高杰认为,研究暗物质等问题需要将描述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与描述宇观世界的宇宙学相结合。
⑤量子理论在宇宙学中的引入为宇宙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框架。随着研究的深入,物理学家发现极大的宇宙和极小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猜测,这种联系可能是量子纠缠导致的。量子纠缠通常被描述为量子体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性证明纠缠的量子系统是同一整体。一沙一世界,世界亦尘埃。“其实对于‘单一量子体’这一概念,科学界还没有形成严谨统一的术语。”马潇汉指出,目前“单一量子体”这一猜想仍停留在科学哲学层面,科学家对于宇宙未知部分的探索仍在继续。
⑥要想将这一猜想以更精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还需更多观测和理论方面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如果科学家能够找到证据证明量子纠缠适用于整个宇宙,那么人类过往的宇宙观可能会被颠覆。人类可能需要从新的视角——宇宙作为一个纠缠联系的单一量子整体——来理解和认识宇宙。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从千百年前的仰望星空开始,到如今在科学观测和理论指导下理解宇宙,人类从未停下对宇宙探索的脚步。
(摘编自李诏宇王孙伟《“宇宙是什么”再添新猜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质量恒星耗尽核燃料后发生爆炸,将大量物质抛向虚空,这些物质与暗云里的多种元素汇成新云团,这些云团为新恒星诞生提供了条件。
B.随着人类不断观测和探索,宇宙轮廓愈发清晰。西方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拓展宇宙的认知范围;中国从盖天说、浑天说到宣夜说,体现古人对宇宙本质的洞察。
C.中科院高杰认为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对暗物质等的研究大多处于预测阶段,研究时需要将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相结合。
D.将量子理论引入宇宙学研究后,物理学家发现极大的宇宙与极小的微粒间存在紧密关联,猜测这种关联或由量子纠缠导致。若能证实,人类或将对宇宙有新的认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生命的演化进程来看,若单细胞植物未出现且大气成分未改变,那么多细胞生物出现、动植物向陆地发展,或许难以实现。
B.近代物理学家以还原论的视角理解宇宙,认为只要找出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就能完全还原宇宙真相,帕斯把这一过程比作俄罗斯套娃。
C.材料一主要运用叙述与说明结合的方式,多用比喻、拟人,体现科普文的通俗性、趣味性;材料二援引众多观点,体现学术类文章的严谨性。
D.两则材料写作角度不同,材料一侧重宇宙与生命演化历程;材料二聚焦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理论发展,二者都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精神。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远古时期各文明对宇宙有着独特想象”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古巴比伦人视宇宙为密封的箱子,大地为底板,天空为盖,水神在底板之下支撑大地。
B.古埃及神话中,天神努特弯曲身体覆盖着大地,舒神用双手撑天,形成宇宙空间。
C.古印第安人传说世界是巨龟驮负圆盘,巨龟游动引发地震,而天空依靠四根神柱支撑。
D.17世纪,伽利略通过自制望远镜观测星空,发现了木星卫星,支持“日心说”理论。
4.有同学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制作成下面表格,请你填写①—④处,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段落 思维脉络
第一段 宇宙大爆炸→氢原子凝聚成云团→核子火焰点燃→①
第二段 大质量恒星爆炸→形成新云团→孕育后代恒星,行星诞生→②
第三段 原始地球释放物质→形成大气和海洋→分子聚合、复制→③
第四段 单细胞植物→多细胞生物→动植物登陆→人类出现→④
5.高二年级开展“弘扬科学精神”的主题讲座,小刚作为代表需要发言,请你结合量子纠缠理论应用于宇宙学的相关内容,帮他提炼三点科学精神。(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龙须沟(节选) 老 舍
第一幕
时间 北京解放前,一个初夏的上午,昨夜下过雨。
地点 龙须沟。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
布景 龙须沟的一个典型小杂院,住着四户人家(大妈一家、四嫂一家、疯子一家、赵老一家)。脚下全是湿泥,墙根墙角全发了霉,生了绿苔。
疯子 (穿破夏布大衫,手持芭蕉扇,一劲地扇,似欲赶走臭味;出来,向大家点头)王大妈!娘子!列位大嫂!姑娘们!
小妞 (仍不肯去倒水)大爷!唱!唱!我给你打家伙!
四嫂 (过来)先干活儿!倒沟里去!(妞子出去)
娘子 你这么大的人,还不如小妞子呢!她都帮着大人做点事,看你!
疯子 娘子差矣!(数来宝)想当初,在戏园,唱玩艺,挣洋钱,欢欢喜喜天天像过年!受欺负,丢了钱,臭鞋、臭袜、臭沟、臭水、臭人、臭地熏得我七窍冒黑烟!(弄水洗脸)
娘子 你呀!我这辈子算倒了霉啦!
四嫂 别那么说,他总比我的那口子强点,他不是这儿(指头部)有点毛病吗?我那口子没毛病,就是不好好地干!拉不着钱,他泡蘑菇;拉着钱,他能一下子都喝了酒!
疯子 (一边擦脸,一边说)我这里,没毛病,臭沟熏得我不爱动。
【外面有吆喝豆腐声。】
疯子 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坐下吃窝头)
小妞 (进来,模仿数来宝的竹板声)呱唧呱唧呱唧呱。
娘子 (提起香烟篮子)王大妈,四嫂,多照应着点,我上市去啦。
大妈 街上全是泥,你怎么摆摊子呢?
娘子 我看看去!我不弄点钱来,吃什么呢?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赶明儿六月连阴天,就得瞪着眼挨饿!(往外走,又立住)看,天又阴得很沉!
小妞 妈,我跟娘子大妈去!
四嫂 你给我乖乖地在这里,哪儿也不准去!(扫阶下的地)
小妞 我偏去!我偏去!
娘子 (在门口)妞子,你等着,我弄来钱,一定给你带点吃的来。乖!外边呀,精湿烂滑的,滑到沟里去可怎么办!
二春 妈,您怎这么胆小呢!
大妈 你大胆儿!你不知道他们多么厉害!
疯子 (悲声地)王大妈,丁四嫂,说来说去都是我不好!(颓丧地坐下)想当初,我在城里头作艺,不肯低三下四地侍候有势力的人,教人家打了一顿,不能再在城里登台。我到天桥来下地,不肯给胳臂钱,又教恶霸打个半死,把我扔在天坛根。我缓醒过来,就没离开这龙须沟!
娘子 别紧自伤心啦!
二春 让他说说,心里好痛快点呀!
疯子 我是好人,二姑娘,好人要是没力气啊,就成了受气包儿!打人是不对的,老老实实地挨打也不对!可是,我只能老老实实地挨打……哼,我不想做事吗?老教娘子一个人去受累,成什么话呢!
娘子 (感动)别说啦!别说啦!
四嫂 (看看天,天已阴)唉!老天爷,可怜可怜穷人,别再下雨吧!屋子里,院子里,全是湿的,全是脏水,教我往哪儿藏,哪儿躲呢!有雷,去劈那些恶霸;有雨,往田里下;别折磨我们这儿的穷人了吧!
【隐隐有雷声。】
疯子 (呆立看天)上哪儿去呢?天下可哪有我的去处呢?
【雷响。】
娘子快往屋里抢东西吧!
【大家都往屋里抢东西,乱成一团,暴雨下来。】
【巡长跑上。】
巡长 了不得啦!妞子掉在沟里啦!
众人 妞子……(争着往外跑)
四嫂 (狂喊)妞子!(跑下)
——狂风大雨中幕徐闭
第三幕 第二场
时间 1950年夏末。龙须沟的新沟落成,修了马路。
地点 同第一幕小杂院。
布景 杂院已经十分清洁,破墙修补好了,垃圾清除净尽了,花架子上爬满了红的紫的牵牛花。赵老的门前,水缸上,摆着鲜花。丁四的窗下也添了一口新缸。满院子被阳光照耀着。
大妈 (看四嫂出来,向她发牢骚)四嫂哇!您看二春这个丫头,今儿个也不是又上哪儿疯去了!我这儿给她赶件小褂,连穿上试试的工夫都抓不着她!
四嫂 她忙啊!今天咱们门口的暗沟完工,也不是要开什么大会,就是办喜事的意思。她说啦,您、我、娘子都得去;要不怎么我换上新鞋新袜子呢!您看,这双鞋还真抱脚儿,肥瘦儿都合适!
大妈 我可不去开会!人家说什么,我老听不懂。
四嫂 也没什么难懂的。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反正就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不会有错儿,是不是?老太太!
大妈 哼,你也跟二春差不多了,为修沟的事,一天到晚乐得并不上嘴儿!
四嫂 是值得乐嘛!您看,以前大伙儿劝丁四找点正事作,谁也劝不动他。一修沟,好,沟把他劝动了!
大妈 臭沟几儿个跟他说话来着?
四嫂 比方说呀,这是个比方,沟仿佛老在那儿说:我臭,你敢把我怎样了?我淹死你的孩子,你敢把我怎样了?政府一修沟啊,丁四可仿佛也说了话:你臭,你淹死我的孩子?我填平了你个兔崽子!就是这么一回事。
【娘子提着篮子回来。】
四嫂 娘子,怎这么早就收了?
娘子 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喝,四嫂子,您都打扮好了?我也得换上件干净大褂儿。这,好比说,就是给龙须沟作生日;新沟完了工,老沟玩了完!
警察 开会去喽!快到时候啦!
【大妈返身要锁自己的房门,四嫂、娘子赶去拦大妈。正拉着她要往外走,疯子由屋中跑出,手里拿着竹板。】
疯子 诸位别忙,先等等儿,我这儿编出来个新词儿,先给你们唱唱试试!
众人 赞成!唱,唱!
疯子 听着啊——给诸位,道大喜,人民政府了不起!了不起,修臭沟,上手儿先给咱们穷人修。请诸位,想周全,东单、西四、鼓楼前;还有那,先农坛,五坛八庙、颐和园;要讲修,都得修,为什么先管龙须沟?都只为,这儿脏,这儿臭,政府看着心里真难受!好政府,爱穷人,教咱们干干净净大翻身。修了沟,又修路,好教咱们挺着腰板儿迈大步;迈大步,笑嘻嘻,劳动人民努力又心齐。齐努力,多做工,国泰民安享太平!
(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剧本以“龙须沟”命名,与《茶馆》类似,都是依托特定地点来展现社会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变化。
B.剧本第一幕的结尾以“狂风暴雨中幕徐闭”收束,巧妙地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
C.剧本与曹禺的《雷雨》一样,都是通过激烈的家庭冲突来推动剧情,表现旧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D.剧本语言风格幽默风趣,通过程疯子的数来宝和众人的对话,生动展现了龙须沟居民的群体生存状态。
7.关于龙须沟环境变化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剧本通过舞台布景的细节变化,如从“湿泥霉苔”到“牵牛花盛开”,直观展现了环境所发生的变化。
B.环境的变化还通过人物的台词内容变化表现出来,如四嫂先前乞求老天爷,后来模仿丁四要填平臭沟。
C.新旧环境的变化与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同步,外部物质世界与内部精神世界的呼应有效地表达了主题。
D.剧本在具体描写龙须沟环境变化的同时,刻意淡化了时间跨度,体现出老舍作品含蓄内敛的艺术风格。
8.程疯子在两幕中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校园戏剧节上,戏剧社准备按以上剧本进行演出。由你负责拟写第三幕第二场开始部分的脚本,请结合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第三幕第二场演出脚本(15秒)
配乐特点 (①)、热烈
舞台布景 整齐干净的院落、(②)、干净的街道、明亮的阳光,展现生机活力。
主要人物四嫂的服饰妆容 头发梳理整齐,衣服穿着正式,(③)。
旁白(不超过50字) (④)
(三)阅读II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史记正义》引应劭之说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是从死出三良之志也。郑康成亦言自杀以从,若然,则三子者,楚之安陵君也,恶足为良!愚谓三良之死,秦穆公死之也。穆公枭雄之君,而三子者,皆有过人之材智者,穆公自度,我在则可以用三子,我死则此三子者恐非后人所能制矣,故平日以同死相要,而将死则竟杀之以殉也。左传载君子之论责穆公无法以遗后嗣而收其良以死洵定论矣。苏明允论汉高祖之欲斩樊哙,谓哙豪健,诸将所不能制,后世之患无大于此,哙死则足以死而无忧矣。秦穆之杀三良,犹此意也。汉景帝谓周亚夫鞅鞅非少主臣,竟下狱死。宋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朝廷疑畏之。彭城王义康虑道济不可复制,召入朝,收付廷尉杀之。呜呼,此皆秦三良也。
(节选自俞樾《宾萌集·秦穆杀三良论》)
材料二:
秦穆之杀三良,诗人刺之矣,《春秋》讥之矣,今不复议。惟三良许之以死,而前代无讥,何也?且臣道莫显于咎繇,孝友莫盛于周公,咎繇尚不殉于舜、禹二后,周公尚不殉于文、武二王,三良讵可许之死乎?如三良者,所谓殉荣乐也,非所谓殉仁义也,可与梁邱据、安陵君同讥矣,焉得谓之百夫特哉!昔荀息许晋献一言,继之以死,君子犹叹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岂得以生同荣乐,殁共埃尘,以为忠乎?晏平仲言君为社稷死则死之,斯言得之矣。自周汉迄于巨唐,杀身成仁,代有髦杰,莫不显一身之义烈,未有系一国之存亡。惟纪信乘黄屋以诳楚,赴丹焰而存汉,数千年间,一人而已,汉祚四百,繇此而兴。余谓汉祖建封纪氏,宜在萧曹之上,报德未称,良可悲也。
(节选自李德裕《三良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左传载A君子之论B责穆公C无法D以遗后嗣E而收F其良G以死H洵定论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志,意愿,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亦各言其也已矣”的“志”意思相同。
B.复制,在文中是两个词,复,再,制,控制,与现代汉语中的“复制”意思不相同。
C.于,表比较,与《谏逐客书》中“客何负于秦哉”的“于”用法不相同。
D.兴,兴盛,与成语“百废待兴”中的“兴”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俞樾认为,秦穆公是故意借酒与三良订下生死之约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后续者江山稳固。
B.俞樾由三良联想到樊哙、周亚夫、檀道济之死,从而表达了对贤才之死的惋惜和对当政者的批判。
C.李德裕认为三良并不是所说的为仁义而死,而是为荣华逸乐而死,他们的这种行为应当受到谴责。
D.李德裕认为纪信是自周、汉到大唐“关系到一国存亡”之第一人,但却未能得到君王应有的回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宋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朝廷疑畏之。(4分)
(2)秦穆之杀三良,诗人刺之矣,《春秋》讥之矣,今不复议。(4分)
14.两则材料都围绕“三良之死”展开论述,其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卫 南① 黄庭坚
今年畚锸②弃春耕,折苇枯荷绕坏城。
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
沙场旗鼓千人集,渔户风烟一笛横。
惟有鸣鸱古祠柏,对人犹是向时情。
【注】①卫南:澶州之地,宋真宗曾与辽军订立澶渊之盟,结束了长期战争,但大宋需每年向辽国进贡金银绸缎,引起士大夫的悲恨。黄庭坚出生时,此盟约已近40年,许多人已淡忘此事。②畚锸:指挖运泥土的工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绘了一派荒凉的景象,春耕之际弃用“畚锸”这些工具,并非农业技术先进,而是因为战后民生凋敝,田地荒芜。
B.诗的颈联通过想象当年的沙场旗鼓与江风渔笛,使人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强化了历史沧桑感。
C.诗人善用对比表情达意,如“白鸟自多人自少”中自然生机和人间荒凉的对比,尾联古祠柏树的不变和人事变迁的对比。
D.这首诗以历史兴衰和个人感怀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北宋与辽国澶渊之盟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
16.有学者评价此诗“感慨万千,意在言外”,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寒假期间,小仪与家人攀山游玩,见白雪覆盖着山体,白光照亮着天空,不禁想起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相同的景象:“ , 。”
(2)春节期间,宁宁观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被哪吒扭转乾坤、敢于抗争的精神感动,不禁想到古往今来有很多虽不甘认命但又不敢反抗的人,如《拟行路难(其四)》中写下“ , ”的鲍照。
(3)人体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认知和交流,古诗文也常常使用多感官结合的手法表情达意,如“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中华文明底蕴丰富,而汉字是文化传承的桥梁。从甲骨刻符、青铜铭文,到简帛留痕、纸张载 墨,三千多年来,汉字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笔、墨、纸、砚,作为传统的书写与绘画工具,在汉字演变与书法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是书写的载体,更成为了中华文明( ① )的重要媒介。
中国人的文房是有意境的。(甲:铺、磨、蘸、写/乙:铺纸、研墨、蘸墨、挥毫),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优雅与专注。一角一隅、一器一物,无不彰显着独特的格调,体现着古人对工艺的( ② )和对审美的极致追求。“文房四宝”构建了中国文房独特的文化景观,支撑起古人笔耕不辍的文化生活。
①据考古发现证明,②笔、墨、砚早在石器时代就已出现,③其形态虽较为原始,④但功用已与后世相近。以毛笔为例,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些彩陶上,绘制的花纹线条流畅。专家经研究发现有的彩陶留有笔毫痕迹,判断当时已使用毛笔或类似的描绘工具。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出自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
或许有人会问,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 A ?
器以载道,笔、墨、纸、砚既是中华文化的承载之物,也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当人们真正提起笔,不仅是为了规范书写汉字,更是为了深刻感受书法经典中蕴藏的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在书写中,人们能捕捉笔锋的灵动,嗅到墨香中岁月沉淀的醇厚, B ,聆听砚池研磨的清音。在临摹时,更能体会《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祭侄文稿》的激烈情怀……
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将书法课纳入正式课程;当孩子们走进各地简牍博物馆,在片片竹木之书上临摹先人的字迹;当各类“再设计”的国潮文房四宝文创不断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这样的场景,让人看了不禁欣慰。
在笔、墨、纸、砚的世界里,文化传承是一场不停歇的“再书写”。握笔的手,写下的文字都是对“何以中国”的时代作答。
18.请标注加点字的拼音,并在文中括号处填入适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处甲、乙两句,你认为选用哪一句更适合?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A、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下列各项与例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在笔、墨、纸、砚的世界里,文化传承是一场不停歇的“再书写”。
A.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宇宙的边疆》)
B.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秦腔》)
C.作品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D.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掏出腰中带着的铁链子)(《茶馆(节选)》)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说:“医学和农业的进步所挽救的人命比死于历史上各种战争中的人的总和要多的多。运输和通讯的进步以及娱乐业改变了世界并将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但他也说:“对任何事物(包括科学)的执着都会导致迷信。”帕斯卡尔则说:“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玉溪一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考
语文试题评分参考
一、阅读(72分)
(一)(19分)
1.(3分)B 2.(3分)A 3.(3分)D
4.(4分)
第一代恒星诞生 原始地球(行星)诞生 生命诞生 文明诞生(或人类有清晰的自我意识)
5.(6分)
①探索精神:不满足于现有理论,勇于坚持探索。
②创新精神:将新理论引入宇宙学,为研究提供新思路。
③实证精神:不断实验,寻找证据。
(二)(18分)
6.(3分)A 7.(3分)D
8.(4分)
①前一幕的程疯子颓废、悲观。因社会压迫而丧失斗志,只能以数来宝抒发苦闷,表现出无奈与自嘲。
②后一幕的程疯子振奋、积极。主动编唱新词歌颂政府,语言欢快激昂,展现了对新社会的希望和信心。
9.(6分)示例
第三幕第二场演出脚本(15秒)
配乐特点 (欢快)
舞台布景 (鲜艳的花朵)
主要人物四嫂的服饰妆容 (脚上换好了新鞋新袜子)
旁白(不超过50字) 时间到了1950年,今天龙须沟的新沟落成了,新的马路也修好了。这个住着四户人家的小杂院里又将发生什么呢?
(三)(20分)
10.(3分)BEH 11.(3分)A 12.(3分)D
13.(8分)
(1)(4分)南朝宋代檀道济在前朝立了大功,威信名望很高,朝廷又怀疑又害怕。
(2)(4分)秦穆公杀了三位贤才,诗人讽刺他,《春秋》指责他,现在不再议论。
14.(3分)材料一侧重分析三良之死的原因,材料二侧重评判三良之死的价值。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史记正义》引用应劭的说法,说:“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酒喝得很畅快。秦穆公说,让我们活着一起享受快乐,死了一起经受悲哀吧。于是奄息、仲行、鍼虎答应了。等到秦穆公死时,三人都追随秦穆公去了。”这表明殉葬是出于三人的意愿。郑康成也说三良是自杀来追随秦穆公,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三个人就是楚国的安陵君,怎能称得上贤良呢?我认为三位贤才的死,是秦穆公有意杀害的。秦穆公是位骁悍有野心的国君,而这三个人都有超过寻常人的才能与智慧,穆公自己揣测,自己活着时可以驾驭这三人,自己死后这三人恐怕不是后继君主所能控制的了,所以平时就以同死相邀约,临死时竟然(以践约为托词)杀掉他们来殉葬。《左传》记载君子的评论,责备秦穆公没有好的法度留给后代,而又收走贤才殉葬,确实是确定的论断了。苏明允评论汉高祖刘邦想杀樊哙,说樊哙雄豪强健,众将领不能制服,后世的祸患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樊哙死了,他就可以死而无忧了。秦穆公杀害三位贤才,也是这个意思。汉景帝说周亚夫常心怀不满而不快,不是年轻皇帝的臣子,最终把他关到监狱里致死。南朝宋代檀道济在前朝立了大功,威信名望很高,朝廷又怀疑又害怕。彭城王刘义康担心不能再控制檀道济,召他入朝,拘押交付廷尉后杀掉了他。唉!这些人都是秦国的三位贤才(一样的人)啊。
材料二:
秦穆公杀了三位贤才,诗人讽刺他,《春秋》指责他,现在不再议论。只有三位贤才答应殉葬(这件事),前代却没有指责他们,为什么呢?况且在为臣之道方面没有比咎繇更显扬的,在孝顺友爱方面没有比周公更突出的、但咎繇尚且没有为舜、禹二帝殉葬,周公也尚且没有为文王、武王殉葬,这三位贤才怎么能答应殉葬呢?像他们三个人,是所说的为荣华逸乐而死,不是所说的为仁义而死,应该与梁邱据、安陵君一样受到指责、怎么能称他们是百里挑一的俊杰呢?从前荀息答应晋献公一句话,接着以死践行,君子仍感叹他的话有缺点,不能那样做,怎能因为活着同享荣华逸乐而一同归于尘土,就把这当作忠诚呢?晏平仲说君子为国家而死则死得其所,这话是恰当的。自周、汉到大唐,牺牲自己而成全仁德,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豪杰,没有哪位豪杰不显出个人的忠义节烈,(但)没有哪位豪杰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唯有纪信(伪装成刘邦)乘坐以黄缯为盖的车来欺骗楚军(使刘邦得以脱逃),身赴烈火而保存了汉朝大业,数千年间,只有纪信一人而已,汉朝四百年江山,由此而兴盛。我认为汉高祖分封纪信,应该在萧何、曹参之上、但回报其恩德未能相称,的确可悲。
(四)(9分)
15.(3分)B
16.(6分)
①首联通过“弃春耕”“折苇枯荷”等实景描写,展现战后没有人参加农业生产,一派萧瑟的场景,暗含对澶渊之盟后百姓流离、民生凋敝的忧愤。
②颔联表面写河水经过长期的沉淀,上面的清水与下层的淤泥显得界限分明。同时一语双关,暗指诗人在时局浑浊中坚守清正。
③颈联将昔日的“沙场旗鼓”与当下“渔户风烟”的平和对比,虚实相间,感慨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和平的期望。
④尾联表面写“鸱”不停地发出悲鸣,似乎依然不忘澶渊旧事,委婉道出忧国之思,警醒世人居安思危。
(五)(6分)
17.(6分)
(1)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2)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3)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3分)zài ①薪火相传 ②精益求精
19.(4分)
示例一:甲句更好。①节奏明快,与本段文风相契合;②凸显书写时一气呵成的状态。
示例二:乙句更好。①四个动宾结构词语相连,不仅体现书写过程;②更凸显书写时的优雅与专注。
20.(4分)
①句,改为“考古发现证明”或“据考古发现”
③句,改为“虽其形态较为原始”
21.(4分)
A.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纸和笔B.观察宣纸浓淡晕染的变化
22.(3分)D
三、写作(60分)
23.(60分)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