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5 17:3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疑难 情境破
一、重点剖析
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记叙送日本小女孩回国这一插曲时,提到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这封
信的内容是什么 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1)内容:日本侵华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介绍所送回的日本小女孩的悲惨状
况,表明中国人民对日本士兵及人民的态度是既要坚决打击侵略者,也要践行革命人道主义
精神。
(2)用意: 抗日战争“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用实
际行动表明我们的态度:绝不姑息侵略者,同时也对受害的日本人民给予人道主义的救助和
关怀。
本文体现了聂荣臻怎样的形象特征 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案 ①心思细腻、缜密。在考虑如何安置两个日本孩子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
去这两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他的细心和周全。②富有责任心和热心。如当前线
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时候,聂荣臻答复“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
了其对部队、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孩子的热心。③平易近人,慈爱亲切。两个孩子送来
后,聂荣臻牵着那个稍大些的孩子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并用小勺给她喂饭。④精明干
练,有远见卓识。在抗日战争中,“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战争长远的
发展。⑤胸怀宽广,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地救助
日本小女孩。
“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在四十年后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答案 聂荣臻做这件事表明了我军愿意缔结中日友谊。体现了聂荣臻对日本军民的友善、
真诚,以及本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这
些举动感化了日本军民,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军的善意。所以,“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
曲’”在四十年后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二、写法赏析
1.多样的叙述顺序
文章开篇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战争中拯救日本小女孩这一事件。主体部分以顺叙为主,叙
述安置日本小女孩的过程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长大后的日本小女孩再次相见的故事;中
间还运用了插叙,如叙述美穗子的名字及被俘虏的日本兵中西的经历。
文章开篇采用倒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主体部分以顺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脉络清晰。插叙则丰富了故事内容。
2.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语言口语化,更真实,情感更充沛
聂荣臻的回忆录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语言浅白,使读者仿佛在聆听一位长者叙述故事,阅读
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同时,文中充满了感情,既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慨和谴责,又表现
出对和平的向往。
3.夹叙夹议
本文中,有对落难百姓的同情,有对日本小姑娘的关爱,还有对日军暴行的披露和对未来发展
的看法。文章夹叙夹议,使内容更加丰富,主旨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