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疑难 情境破
一、重点剖析
梳理概括文章中的典型事例,并分析这些事例所表现的焦裕禄的精神和品格。
答案
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和品格
危难之际赴兰考任职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
深入一线调研 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
冒风雪送温暖 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带病痛斗灾害 坚忍顽强、公而忘私的“忘我”精神
积劳成疾,不幸离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
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和品格
危难之际赴 兰考任职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
深入一线调研 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
冒风雪送温暖 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带病痛斗灾害 坚忍顽强、公而忘私的“忘我”精神
积劳成疾,不幸离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
通讯不仅以事见人,更以言见人。请从课文中找到一两处对焦裕禄的语言描写,写下你的
阅读感受。
答案 (1)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
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品读:当时是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焦裕禄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
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兰考百姓带来了希望。
(2)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
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品读:语言生动形象,体现出焦裕禄身先士卒、事必躬亲的实干精神。
这篇通讯是如何体现焦裕禄精神的
答案 ①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精神。全文紧紧围绕“焦裕禄精神”,精心挑选典型而具
体的材料。
②以时间为线索组织全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将材料精心串联起来,共同服务于彰显焦裕
禄精神这样一个核心主题。通讯包括一个引子和五节内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衔接,每节的
标题就是这一节要表现的主题,各节既有对焦裕禄事迹的概述,也有对典型事件具体而详细
的描述。
③通过言行再现人物风范。如引子中记述焦裕禄下乡情况时,大量记录了他的语言:“见到
沙丘,他说……”“见到涝洼窝,他说……”“见到碱地,他说……”“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
向大家说……”。三次“见到”,写出了焦裕禄所到地方之多;四次“他说”,表现了焦裕禄
的勇气和斗志。文中还写了很多表现焦裕禄压制肝痛的细节,如“时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
肝部”“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弯着腰走向车
站”,表现了他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读来令人心酸又难忘。
④采用记叙、抒情、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抒情、描写和议论。
如引子部分,第1—2段记叙,第3段描写,第4段以议论为主。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将焦裕
禄推到一个紧要“关口”,让读者感受到他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又如第3节“他心里装着全
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第2段直接写他的肝病情况,以记叙为主,穿插“踩”“顶”“揣”
“按”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末两句又融入了议论和抒情,焦裕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形象
顿时跃然纸上。
二、写法赏析
1.细节描写生动具体
文章采用了大量细节描写,如冒雨调研时,焦裕禄因考虑到群众的困难而拒绝当地派饭;风雪
中,伴随焦裕禄的思虑而亮了一夜的电灯;病床前,焦裕禄对同志的深情嘱托;等等。给人印象
最深刻的是焦裕禄为压制肝痛而“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办公坐的
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的细节。一个个生动具体的细节,刻画出一个无私奉
献、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2.环境烘托人物品质
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白茫茫的盐碱地,兰考县严重的灾荒景象,烘托出决心
改造这里的焦裕禄迎难而上的精神;截腰深的洪水和铺天盖地的风雪,烘托出他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的品质。具体的环境描写,让读者透过文字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感受到了当时的气
氛,进而理解了人物的品质。
三、思维提升
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心中一
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焦裕禄精神的内涵。
观点 (1)亲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到兰考,是去
为人民谋利益的。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同志们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
救济款,一句“我是您的儿子”,充分反映了焦裕禄的亲民爱民。
(2)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局
面,焦裕禄不等不靠,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以满腔热情和
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进行了生动的诠
释。
(3)科学求实。实事求是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焦裕禄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理念,一切从实
际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他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通过调查研究,基本上掌
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作出和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充分体现了共产
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4)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
然灾害,焦裕禄没有被吓倒,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这种精
神,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5)无私奉献。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不怕苦、不怕死,不
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不顾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
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他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
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形象。
整合探究
任务 《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新闻作品,前者是
消息,后者是通讯,请结合这两篇新闻作品及以往学过的新闻知识,分析消息与通讯这两种新
闻体裁的不同特点。
答案
消息 通讯
内容 注重对事件进行高度集中、
概括的报道,细节相对较少,
如《别了,“不列颠尼亚”》
按照时间顺序,集中记录了香
港回归的数个“瞬间”。 对新闻事件、典型人物进行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事件,而且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环境气氛等。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记录了焦裕禄自任兰考县委书记直至最终因病去世期间的多个场景和大量细节,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焦裕禄的品质。
表达 多用记叙,语言简洁明快。如
《别了,“不列颠尼亚”》虽
然也穿插了细节描写,但还是
以简洁的记叙为主。 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不仅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还有大量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表现了人民对焦裕禄的深厚感情。
时效性 讲究传播的时效性,如《别
了,“不列颠尼亚”》发表于
香港回归当天。 时效性比消息要差一些,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发表于1966年2月7日,而焦裕禄同志去世的时间是1964年5月14日。
时效性 讲究传播的时效性,如《别
了,“不列颠尼亚”》发表于
香港回归当天。 时效性比消息要差一些,如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
禄》一文发表于1966年2月7
日,而焦裕禄同志去世的时间
是196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