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
——铁托崛 起 之 路——斗争求发展不结盟运动简介: 不结盟运动是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61年。它拥有118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人口总数的1/2,包括了第三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联合国中2/3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是其观察员组织(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没有常设机构,也无成文的章程。从1970年起,不结盟运动每三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定期举行部长级会议。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是三年。不结盟国家会议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国际讲坛。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化的宗旨。不结盟运动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产物,属于世界性的政治运动,其斗争目标经历了由单一的政治斗争到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并举的发展历程。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兴起原因:两极对峙,亚非拉独立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争斗,保持和平中立。(2)倡导者:铁托、纳赛尔、尼赫鲁等。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标志:(5)影响: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有力冲击两极格局。(4)内容和特点:
1)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
2)斗争内容:政治:反对霸权主义(反帝、反殖、反霸)经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倡导者南斯拉夫总统
铁托埃及总统
纳赛尔印度总理
尼赫鲁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不同日本发展中国家欧洲中国——联合谋发展——政策促发展——探索求发展——斗争求发展崛 起 之 路多样性符合各国实际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程目标:
知道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简述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形成及具体表现;知道欧盟成立标志及影响;了解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简述中国国家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回顾:19C六七十年代推动多极化趋势的政治经济力量欧共体(欧盟)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社会主义阵营1967年走向联合经济政治实体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推行独立外交60年代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实体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推动国家众多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兴起)1971年26联大恢复合法席位政治大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随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而瓦解瓦解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抗,推动了多极化进程整体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挑战两极格局和美国霸权,政治上第三世界和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制约着两极格局①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及其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②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是世界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的主要标志。
③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世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原因根本原因: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1989 —— 1990.10▲波兰
(第一个)▲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德国统一③实质:原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根本性变化①概况:⑵国家多,范围广一、两极格局的解体⑶程度强,变化激烈⑴时间短,速度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④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动荡。在很短时间内,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质)。②特点:⑴内: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困难⑵外:苏联改革错误思想的影响▲根本:照搬苏联模式,各国未能找到适合国情的道路,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形式: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除罗马尼亚)东欧剧变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从1989年开始,大多数国家纷纷实行多党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果各国政权易手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地区性战争不断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因此经济改革未见成效。戈尔巴乔夫将其原因归结为政治阻力太大,于是转向政治改革,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新思维”,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结果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党派林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国内潜伏的民族矛盾也开始爆发出来。
①过程:A.国家政权性质根本变化
B.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2.苏联解体:▲结果:改革走入误区,导致思想混乱,党内分裂▲内容: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⑶1990年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推行多党制⑵1988年政治改革,走进误区▲实质:指导思想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影响:⑷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1个,《阿拉木图宣言》)▲后果:A.国家结构变化,苏联停止存在
B.两极格局瓦解一、两极格局的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1985年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2.苏联解体:⑴根本(历史):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⑶外部: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⑵直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引发思想混乱,加剧社会动荡一、两极格局的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①原因:3.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北约东扩。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①直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解体②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发展③主要: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并主张推进多极化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五大力量中心的发展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暂时:“一超多强”局面
▲长远:多极化趋势加强1.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特点:唯一超级大国,构建以美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遭反对继承前苏联的政治地位,军事实力与美匹敌,
经济转好,国际地位改善①美国:②俄罗斯: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独特作用③欧洲: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力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④日本:最大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上升,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⑤中国:知识链接:法德关系一、法德矛盾的开始法德矛盾的前奏——普奥干涉和拿破仑战争法德矛盾的升温——普法战争二、法德矛盾的进一步发展一战前帝国主义的三个中心环节之一
(德法矛盾、争夺巴尔干和英德竞争 )一战后的法德矛盾的继续——巴黎和会中的势不两立三十年代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法德矛盾的激化发展——二战中的法德三、从敌对到友好友好发展——从欧共体到欧盟柳暗花明又一春——舒曼计划③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4.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①多极化的发展,各极相互制约,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使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提供机遇,又面临挑战⑤国际关系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使世界形势呈现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局面②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当前世界形势特点:总体缓和,局部动荡②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出现新矛盾和新冲突,原来长期压制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三、多极化趋势加强下世界形势 ①美国企图独霸全球,借“北约”到处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使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①局部战争:▲1999年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2001年“ 911事件”2.原因:3.表现:②恐怖主义泛滥:1.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①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②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局面4.世界各国加强反恐斗争 ⑴起因:南联盟内战(民族、地区)
⑵旗号:“人权高于主权”
⑶性质: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分裂主义、极端主义) ◆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应该怎样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945 1947 1955 六七十年代 1991 21世纪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局面盟友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