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全章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全章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5 17:07:56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物态变化
水的三种状态:水有____态、____态和____态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态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变化。
熔化与凝固
熔 化: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
凝 固: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







晶体和非晶体
分 类:固体分______和________两类。
熔 点:晶体______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______;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凝固点:晶体形成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晶体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晶体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______,二是继续______。
晶体
非晶体
熔化
吸收
不变
相同
放出
不变
熔点
吸热
熔化及其特点
1.小华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规律”时:
(1)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温度是____℃。
25
(2)①图乙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下的点。请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像。
②根据熔化图像,可得出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不断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在第4 min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
吸热
不变
固液共存状态
(3)图丙是绘制的石蜡的熔化温度变化图像,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
升高
【补充设问】
(4)组装实验装置甲时,应先固定____(选填“A”“B”或“C”)。
(5)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海波还会继续熔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烧杯中的水温度仍高于海波的熔化温度,海波可以继续吸热熔化
晶体和非晶体
2.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
A.海波、食盐、黄金
B.玻璃、水、石英
C.萘、铁、松香
D.塑料、沥青、石蜡
A
凝固及其特点
3. 早在数千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青铜器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凝固
4.如图所示为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凝固点为____℃;图中_______段为该物质的凝固过程,这一过程中物质处于_________态,温度保持不变,但持续____热。
晶体
0
BC
固液共存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5. 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各种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熔化
放出
凝固
[变式题] 刚从冰箱冷冻室(冷冻室的温度-18 ℃左右,远低于0 ℃)拿出的冰棒紧贴舌头时,舌头迅速被“冻”在冰棒上,你认为此观点是______(选填“真的”或“假的”),支持该观点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的
舌头上的水遇冷放热凝固
对晶体熔化的条件理解易错
6.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继续熔化,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不变
B.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冰不能吸收到热量
C.正在熔化的冰高于0 ℃,因此不会熔化
D.正在熔化的冰低于0 ℃,因此不会熔化
【点拨】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够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B
7. 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的铸釜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冷却成形,下列图中能反映此过程的温度与时间变化图像的是( )
B
8.(多选)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C.甲的熔点是48 ℃
D.乙是海波,因为海波是非晶体
AC
9.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____的特点。
晶体
熔化吸热
10. 如图所示,极寒天气中,为了使路面上的冰雪熔化,往路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从物理角度看,这是因为冰雪与盐混合后,冰雪的熔点会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冰雪在熔化过程中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降低
吸收
11.冬天,在东北菜窖里放一桶水,这样就不至于把菜窖里的蔬菜冻坏,请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
答:冬天,在东北菜窖里放一桶水,晚上温度下降时水凝固放热,使菜窖的温度不会太低,故菜窖里的蔬菜不会冻坏。
12.(2024·贵阳期中)请在图中画出初温为15 ℃、熔点为48 ℃的海波的温度升高到60 ℃时的大致图像。(共10张PPT)
第五节 跨学科: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全球变暖
形成原因: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_________作为能源,排放出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
不利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对农业的影响;④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矿物燃料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对动植物的影响
水资源
危 机:地球上缺水的根本原因有______________、水资源匮乏和人为浪费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地球上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保 护:人类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一大举措是:在一定时间内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污染严重
“碳达峰”“碳中和”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
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1.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B.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C.人口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D
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全球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
B.全球变暖对动植物产生重要影响
C.全球变暖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
D.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非常有利
D
水资源危机及其影响
3.关于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
B.水被污染
C.水的汽化
D.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太少
C
4. (2024·黔东南期中)水是生命之源!面对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贵阳的红枫湖不存在水污染的问题
B.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其实是比较少的
C.贵州河流较多,不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D.因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所以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爱护地球,从我做起
5.(2024·遵义期中)提倡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
A.洗衣水拖地,再用来冲厕所
B.刷牙时不关水龙头
C.不向河水中排放工业污水
D.水龙头放水时漏水,应及时修好
B
6.(贵州)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面积缩小、厚度变薄。如图所示,聪明的北极熊害怕踩破冰面,做出“借腹滑行”的无奈之举。
(1)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借腹”为什么不易破坏冰面?
(2)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请写出一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答:(1)“借腹滑行”时,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不易破坏冰面;
(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因而出行可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减少碳排放(合理即可)。(共20张PPT)
第2课时 液化
液化
定 义: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____的相反过程,液化过程要______。
两种方式:(1)所有气体在________________时都可以液化。(2)在一定温度下,________________能使气体液化。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植物上的露珠、冰棍冒的“白气”、飞机的“尾气”等,都是水蒸气______而成的。我们常见的雾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的结果。


汽化
放热
温度降到足够低
压缩气体的体积
液化
液化
液化现象及液化放热
1.(2024·海南)用塑料袋套在绿叶上并扎紧袋口,过一段时间后,塑料袋的内表面会出现一层水珠。水珠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A
2. (贵阳一模)在高速公路上常常会看到“前方有雾,小心驾驶”的警示语,雾的形成是因为空气中的哪种气体遇冷液化所致(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C
3. 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
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
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C.开水不易散热
D.水蒸气散热快
B
4.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_______,同时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液化
放出
气体液化的方法和液化的应用
5.小红买了家用空气消毒剂,摇晃发现瓶中为液态,那么工厂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的消毒剂在常温下液化装入瓶中。在喷出消毒剂的过程中,消毒剂瓶身温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压缩体积
降低
6.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液化
放出
降低温度
不能正确判断液化发生的位置
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这是_______现象,小水珠出现在甲杯____壁和乙杯____壁。
液化


[变式题]冬天早晨,爸爸送小柯上学。开了一段路后,小柯发现汽车前挡风玻璃有雾变模糊;若启动车外的雨刮器__________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除雾,雾是由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不可以
液化
8.长白山温泉水温最高可达83 ℃,不论冬夏,温泉上面总是热气腾腾的,这些“热气”形成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汽化再液化 B.先汽化再凝固
C.先熔化再汽化 D.先液化再汽化
A
9.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10.(多选)如图所示,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CD
11. 如图是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_______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
吸收
液化
12.寒冷的冬季用嘴对着手慢慢哈气,手会变温暖;而如果用嘴对着手快速地吹气,手反而感觉更凉了。请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上述两个现象。
答: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手液化放热,手会感到暖和;若快速地向手吹气,则会加快手表面空气流速,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会觉得更冷。
对“白气”的理解
【方法指导】对“白气”的理解:①“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②“白气”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或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于空气中形成“白气”。
1.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泡方便面时,碗口冒“热气”。下列关于“冷气”和“热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都是气体,都往上升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B
2. 如图所示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细心的小明发现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就是高温水蒸气
B.靠近壶嘴处的温度高,水壶喷出的高温水蒸气很难液化
C.离壶嘴较远处空气中的水蒸气本来就多
D.“白气”是小液滴,是汽化形成的
B
3.(2024·遵义期中)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附近会出现“白气”,过一会“白气”又消失了。它们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 )
A.熔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液化、汽化
D
4. 2025年5月1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发射升空。火箭点火升空时,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水先_______后_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汽化
液化(共16张PPT)
小专题一 物态变化的辨别与图像分析
六种物态变化的辨别及吸、放热的判断
【方法指导】明确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然后依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作出判断。
1.(2024·江苏南京)水循环中蕴含着丰富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2.(2024·铜仁期中)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属于 ( )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A
3.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
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
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
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
B
[变式题](贵州三模)夏天,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同时周围环境也变得凉爽,此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 ( )
A.凝华放热 B.熔化吸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
C
4.(2024·贵阳期中)如图所示,老师将干冰放入试管,将气球套在试管口上,过一会儿看到气球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段时间发现试管外壁结了一层霜,这说明干冰发生该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升华
吸热
物态变化的图像分析
【方法指导】(1)熔化、凝固图像:①根据温度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判断是熔化或凝固图像;②根据图像中是否有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判断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③温度不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熔点(凝固点)。
(2)沸腾图像:①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温度不变;②温度不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沸点;③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5.(2025·黔东南期末)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海波在AB段温度升高,开始熔化
B.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C.海波的凝固点是48 ℃
D.8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C
6.如图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
A.水的沸点是100 ℃
B.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C.两位同学所得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
的质量不同
D.水沸腾时不吸收热量
C
7.(2024·内蒙古赤峰节选)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中,某同学探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该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凝固过程经历______min。
-6
5
8.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通过分析图像可知,____(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加热至第7 min时,试管内的碎冰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熔化。

不能
9.(2024·贵阳期中)教室内气温为25 ℃,小华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有少量温度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请在图中正确画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0.(2024·贵阳期中)小王同学在家煮面,水沸腾时准备放面条,觉得水量有点少,因此加了一碗冷水进去(冷水质量小于锅内开水质量),请在图像中补充加水后直至水再次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点拨】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后,锅内水的温度会迅速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共19张PPT)
第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测量:温度
温度
温 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一般用字母____表示。
单 位: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规定:将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_________。
冷热程度
t
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
100 ℃
温度计及其使用
原 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应_______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________或___________;③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
体温计:玻璃泡前面有细弯管,体温计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每次测量前都要________温度计。
液体热胀冷缩
量程和分度值
浸没
容器壁
容器的底部
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

甩动
温度
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_℃。某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达-1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00
零下10摄氏度(或负10摄氏度)
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
B.遵义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43 ℃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 ℃
D.遵义的最低气温可达-30 ℃
[变式题]贵阳地铁在夏季施行强弱冷车厢,实现同车不同温。强冷车厢与弱冷车厢的温度差约为( )
A.2 ℃ B.10 ℃ C.20 ℃ D.30 ℃
A
A
温度计
3.(2025·铜仁期末)如图是一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热胀冷缩
-15
4.(贵阳校级段考)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____________,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热胀冷缩
38.5
5.(多选)关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普通汞体温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可以离开被测对象读数
B.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C.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要高,但测量范围小
D.与体温计不同,测量前,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需要用力甩
BCD
6.(贵阳段考)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示数为12 ℃时的液柱位置。
实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7. (2024·贵阳期中)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C
8.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观察温度计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A.③④⑤②① B.④③⑤①②
C.④⑤③②① D.④③⑤②①
B
9.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它们的测量范围分别是-10~110 ℃、35~42 ℃、-20~50 ℃。若想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择____温度计;若想测量贵州地区的气温,应选择______温度计。(均选填“甲”“乙”或“丙”)


混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10.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寒暑表的读数是_______℃。
36.9
-4
11.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
A.10 ℃ B.20 ℃
C.28 ℃ D.40 ℃
C
12.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汞液量相同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看到 ( )
A.内径细的温度计汞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B.两支温度计汞柱上升的高度相同,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C.内径粗的温度计汞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汞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D
13.一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5 ℃,用此体温计去连续测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这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8 ℃和38.6 ℃,那么在测量时,体温计上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5 ℃、38.6 ℃
14.科学家以-273.15 ℃温度为绝对零度规定了一种表示温度的新方法,叫做热力学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每1 K的大小与每1 ℃的大小相同。若用T表示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摄氏温度,两种不同温度的换算关系是:T(K)=t(℃)+273.15;若热力学温度为333.15 K,则摄氏温度为______℃,100 ℃的沸水的热力学温度为___________K。
60
373.15
15. (2024·山东日照改编)小明用装满水的玻璃瓶、橡皮塞和细玻璃管制作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将此装置放入热水中,由于液体_________,细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将装置取出,细玻璃管内液面将_____。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热膨胀
下降
增大玻璃瓶的容积(或使用更细的
玻璃管,合理即可)
16. (遵义期中)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其放入沸水中,示数为85 ℃;将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若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里,示数为21 ℃,则教室里的实际气温为____℃。
20(共33张PPT)
第13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整合与提升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4图13-5 命题点 体温计的原理和读数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测量前,必须用力甩几下,利用______使直管内的液体回到玻璃泡内。
热胀冷缩
惯性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4图13-6 命题点 自制简易温度计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自制的温度计,将它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吸管中的液柱将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上升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11图13-18 命题点 物态变化(一)
如图所示,严冬,屋檐下的冰柱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凝固
放热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16图13-23 命题点 物态变化(二)
如图所示,人们常用温水擦拭人体表面为发热病人降温,这是因为温水在_______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病人体温便可暂时下降。
蒸发
吸热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20图13-31 命题点 物态变化(三)
如图所示,将装有少量碘的密封的玻璃管放入热水中加热,碘会从固态变为____态,说明碘加热后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升华
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
1.(贵州段考)如图,在“探究不同固体熔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按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再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A、B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按图甲所示,对A、B两种固体物质加热时采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属于晶体的是____(选填“A”或“B”)物质,在第4 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通过分析图乙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
B
固液共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补充设问】
(4)实验中探究固体熔化整个过程的时间稍长,下列措施中,能缩短固体整体熔化时间的是______。
A.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
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C.减少固体的质量
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AC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2.图甲是小丽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1)图乙是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
(2)请在图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92
吸收
不变
(4)另外一名同学采用了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补充设问】
(5)为了证明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质量太大(或水的初温较低)
当水沸腾时,撤去加热装置,停止加热,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于是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这种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法。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表面积
控制变量
A、C
(3)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____,水蒸发越快;从实验过程看,他没有控制________________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________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应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蒸发的快慢。

水的表面积
不正确
相同时间内水的
蒸发量(质量的减小量)
【补充设问】
(4)小新发现下雨天衣服干得比较慢,于是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跟______________有关。
空气湿度
温度 温度计
1.(2024·遵义段考)深秋的湄江河畔,枫叶含丹,银杏金光,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午,暖阳普照,不少行人在河边赏秋色,拍视频。此时气温最接近 ( )
A.0 ℃ B.5 ℃
C.20 ℃ D.30 ℃
C
2.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____(选填“高”或“低”);在读数时,图乙中的____(选填“A”“B”或“C”)方法是正确的;请读出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B
23
3.(2025·贵阳期末)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7 ℃,某同学今天身体不舒服,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8 ℃,请在如图的温度计中用笔涂黑的方式画出直管中汞所能达到的位置。
物态变化辨识及其吸放热判断
4.(2025·毕节模拟)今年三月,我省部分地区气温骤然升高,墙壁的瓷砖上布满了细小的水珠,这一“回潮”现象是水蒸气经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熔化
B
5. (2025·遵义期末)如图是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尊盘。曾侯乙尊盘采用“失蜡法”制成,先将蜡雕刻成模,再用耐火的石英砂包住模形成铸型,蜡熔流出,形成型腔,最后浇铸铜汁成器。“铜汁成器”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D
6.(2025·贵阳期末)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B
7.(贵州)“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 )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
B
8.(贵阳一模)《荀子·劝学》中记载:“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关于“冰,水为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凝固,放热
D
9.(多选) 如图所示为某校园文艺汇演的照片,舞台上烟雾缭绕,如人间仙境。下列对舞台形成效果描述正确的是( )
A.舞台烟雾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后的气体
B.舞台烟雾为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
C.舞台烟雾的形成是一个放热过程
D.舞台烟雾的散去是一个放热过程
BC
10. (2025·遵义模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诗句中的“露”是由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1.(2024·贵州期中)如图所示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196 ℃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吸收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液化
凝固
12.(2024·贵州)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如表提供了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材料 熔点t/℃
铝 660
铁 1 525
(1)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 ℃,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
答:(1)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 ℃,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模具的熔点必须高于铜的熔点,否则模具会熔化,因而必须选择熔点较高的铁材料制作“钱范”;
(2)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1 525 ℃;因为超过这个温度,模具会熔化。
物态变化图像分析
13.(2024·贵阳期中)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在AB段是液态
C.该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D.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12 min
C
14.(2024·六盘水期中)夏天,将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该物态变化的图像是 ( )
D
15.(贵阳校级段考)一支体温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在它的玻璃泡外包上浸湿的酒精棉,请在图乙中画出体温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6.(2024·贵阳期中改编)用相同装置,给质量初温均相同的酒精和水加热,图中是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相同时间内酒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关系图像。(酒精的沸点为78 ℃,相同时间内酒精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共19张PPT)
第三节 探究: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汽化
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的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沸腾
定 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的沸腾需要在特定温度下进行,液体______时的温度叫沸点。
水沸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
沸腾
内部
表面
沸腾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蒸发
定 义:只在液体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________的大小、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
表面
表面积
温度
空气流动的快慢
汽化
1.(2024·河南改编)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汽化
实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2.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沸腾是由于加热太快造成的
B.沸腾是由于液体的温度超过了沸点
C.液体沸腾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D
3.(贵阳段考)小芳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时间/min 0 2 3 4 5 6 7 …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
(1)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A和悬挂
温度计的铁杆B,应最后固定____(选填“A”或“B”)。
(2)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B
98
小于
吸热,温度不变
汽化及其特点
4.(2024·遵义二模)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将新鲜的蔬菜冷藏保存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D
5.(多选)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AB
6.如图所示,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甲图说明了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乙图说明了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丙图说明了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液体表面积
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不清楚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7.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则是只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
D.蒸发和沸腾都有气泡产生
A
8.(2025·毕节期末)如图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此时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计的示数为99 ℃
B.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C.此时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D.保持水沸腾需继续加热
C
9.(2024·山东威海改编)如图是用羊皮制作的锅。羊皮锅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是因为其熔点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水的沸点。
高于
10.如图所示是一款小型制冷空调风扇。当扇叶转动时水箱喷嘴会喷出水雾,水雾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大量的热量,达到降低室温的效果。
汽化
吸收
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减少,请画出水的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
12.(贵阳校级段考)人类和动物的毛发是很容易被点燃的。如图,在一个玻璃杯里装了些水,然后将头发绕在杯子上,用打火机去烧头发,发现无法将头发烧断。请用所学知识简单解释。
答:用打火机去烧头发时,玻璃杯里的水会汽化吸热,使杯子的温度不上升,达不到头发的着火点,故无法将头发烧断。
13.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和小伟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实验。
(1)图甲装置中给烧杯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观察气泡可判断图甲中水处于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减少热量的损失(答案
合理即可)
沸腾时
(3)小兰和小伟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中A、B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小兰和小伟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____mB。
(4)若在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
>
陶土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可以继续吸热
【拓展设问】
(5)联想到做饭时要往水里加入食盐,小伟想知道加入食盐对水的沸点有什么影响,于是他往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食盐,发现水沸腾后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到100 ℃保持不变,于是小伟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盐能提高水的沸点
14. 如图所示,烧杯和试管中都装着水,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
A.能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B(共17张PPT)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升华
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为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热过程。
凝华
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为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热过程。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1)_____、_____、_____都是吸热过程。
(2)_____、_____、_____都是放热过程。






熔化
汽化
升华
凝固
液化
凝华
升华及其特点
1.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杯中的冰块变成了水
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下过雨后的路面变干了
C
2.(贵阳校级段考)某地暴雪以后连续多日气温维持在零摄氏度以下,小明同学发现地上堆的雪人渐渐变小了,这是因为雪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2024·江苏徐州改编)当纸上打印的文字有错误时,墨粉很难用普通橡皮擦除。有一种“激光橡皮”,发射激光到错误文字上,固态墨粉颗粒很快直接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消失。
升华
升华
凝华及其特点
4.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
A.凝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A
5.(2025·毕节模拟)下列“二十四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
A.立春——冰雪消融
B.寒露——露珠晶莹
C.霜降——霜挂枝头
D.大寒——千里冰封
C
6. (贵阳期末)“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了深秋季节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附着在草叶上,好似秋霜漫天而降,描绘出江南水乡幽静的夜景。
7. (2024·贵阳模拟)如图是东北地区冬天特有的“泼水成冰”游戏。该游戏需要用热水,其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
凝华
凝华
放热
8.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霜前冷”是因为气温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 ℃时,水蒸气_______形成霜;“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或升华都要______热量,致使气温下降。
低于
凝华
吸收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9. 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吸热
C
10.(2024·贵州期中)下列自然现象发生时需要吸热的是 ( )
A.春天,河面的冰雪开始消融
B.夏天,清晨的荷叶上出现露珠
C.秋天,深红色的枫叶上蒙上白霜
D.冬天,滴水的屋檐上出现了冰挂
A
不能正确判断“冰花”形成的位置
11.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窗玻璃上有如图所示的“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些“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
“外侧”或“内、外侧”)。
凝华
内侧
12.(多选)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凝华
AB
13.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C
14. 我国古代启蒙读本《千字文》是一部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知识的国学经典,其中“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讲述了雨和霜的形成。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其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露结为霜
霜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15.(贵阳校级段考)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于舞台上的“白雾”,小强认为是水蒸气,而小丽认为是小水珠,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并请你解释“白雾”的形成过程。
答:小丽的说法正确;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16.如图甲,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升华
紫色会逐渐消失,
瓶内出现碘固体
【装置改进】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碘的熔点是113.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800 ℃,为了验证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改进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且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一定不会发生熔化,便于得出结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