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的冬天》 跟踪过关练 2025-2026学年
上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在赏冬沙龙活动中,小文摘录了课文中的一段文字,请帮其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①____(镶 攘)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②____(汶 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把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一髻( ) 秀气(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 (镶 攘)上 ②水 (汶 纹)
(3)语段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藻(zǎo) 晒着(sài) 贮蓄(zhù) 摇蓝(lán)
B.准保(zhǔn) 镶上(xiāng) 澄清(chéng) 水墨画(mè)
C.发髻(jì) 秀气(xiù) 着落(zháo) 温晴(wēn)
D.响晴(xiǎng) 济南(jǐ) 看护(kān) 着急(zháo)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意思是阳光和煦,气候温暖宜人。)
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淘气。)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了小村庄和雪的情态。)
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
4.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5.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如歌,每一天都是跳动的音符;生活如诗,每一日都是多彩的诗行。
B.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C.如果你愁眉苦脸,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使别人也受到你坏情绪。
D.所以我们要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一切,不论成功或失败,不论顺利或挫折,只有你乐观对待,你才会从中找到快乐。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属于近景描写,突出颜色的黑白对比。
C.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即阳光、小山、小雪、绿水等。
D.文章的叙述语调是生动活泼的,语言是凝练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
三、课内阅读
阅读“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7.请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8.这段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9.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妙处。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10.“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1.下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12.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我们称作______。那么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对比阅读
故乡是文学永恒的根。古今中外,以故乡为题材的文学经典代代迭出,咏唱不绝。老舍将济南视作他的“第二故乡”,美国作家尼维拉将“爸爸的村庄”视作故乡。请你阅读两文,共同体悟故乡情,完成小题
(甲)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
爸爸的村庄(节选)①
【美】克莱尔·A·尼维拉 ①在蓝得让人窒息、海豚嬉戏跳跃的大海上,坐落着一个小岛。
②白色的鹅卵石海岸,到处藏有挂着钟乳石的岩洞。在崎岖不平的悬崖峭壁上,小小的山羊在岩石、蓟草和野生百里香丛中择路而行。岛上的水果闻起来就像天堂的水果。山里野猪乱闯。这里有刺人的荨麻、长着毒尾巴的蝎子,还有偷羊甚至绑架人的强盗。
③在岛中央的山谷里,静静躺着奥拉尼村,我的父亲就出生在那里。
④几乎每年,我们全家都要远渡重洋去意大利。再从意大利的港口坐船到撒丁岛上的码头,轮船要航行一整夜,在黎明时才能到达。
⑤我们从码头驱车驶向山谷,经过矮橡树林,经过割去树皮的红色软木树林,经过白垩纪时期形成的滑石峭壁和一大片被林火熏黑了的土地。
⑥到村子要用多长时间呢?我们驾车在烈日下开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最后,弯弯曲曲的道路突然一头扎进下面的山谷,两边低矮阴暗的房子把我们紧紧地夹住。
⑦车子忽然停下,亲戚们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
⑧堂亲们拉着我的手,领我通过厚墙壁的房子,来到屋外的庭院里。
⑨我们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边上晾着衣服,周围鸡在觅食。堂亲们问我:“美国是什么样子的?”
⑩“嗯,还是这里更好。”我的回答,总是引来他们一片不相信的笑声。然后,我们去摘暖烘烘的李子和凉丝丝的葡萄,坐在菜园的矮石墙上,那儿的小蜥蜴在炽热的阳光下打着盹儿。
更多的亲戚们出现了。我们像鸟一样散开了。凉鞋在鹅卵石街道上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我们沿着上坡的小巷奔向右边。
顺着向下的陡坡奔向左边,跑进了一个光线耀眼的广场。
接着我们又跑回到阴凉的漏斗状的街道,它穿过斜坡上的整个村庄,一直通到山脚下,那里有泉水涌出来,清凉又纯净。
我们就像小鸟一样,三五成群,哪里有事就飞过去,停下来。在奥拉尼总会有新鲜事发生,近得都能触摸到。(B)我们兴奋地跑去邻居家看新诞生的小婴儿,去一位叔叔开的咖啡馆吃冰激凌,去请磨坊主把一袋小麦磨成面粉,去看裁缝用橄榄绿、褐色、棕色和黑色的厚天鹅绒给牧羊人缝制外套。
有一次,我们发现一只从鸟巢里掉下来的幼鸟,于是把它带给了一位堂哥,他很喜欢鸟,曾经蓄养过一只鹰。
庭院里和门口的山羊,用细长的眼睛盯着我们。一头拴着的驴抖动着耳朵在赶苍蝇。
走到哪儿,都有老奶奶给我们发节日饼干和巧克力。路边的树也弯腰递给我们水果。
村庄里的一切,似乎都是我们的。
吃饭时间到了,我们停下来围在桌子旁,上边铺着朴素棉桌布。厨房里挤满了姑妈、叔叔和堂兄弟姐妹,大家都在说话。
奶酪来自别人家的奶牛,蜂蜜来自某户人家的蜜蜂。这里还有好多苍蝇,总是有苍蝇!
日子过得像流水。我在高高的无花果树上晃着腿,剥着被太阳晒得热乎乎、黏乎乎的无花果。
有时候,为了避开炎热的天气,几个家庭的女人会在深夜聚到一起,在矮炉子里烤馕饼。如果我们这些孩子醒了,就会听到她们拖着脚走路的声音和低语声,还有把面团拍成圆球的声音,它听上去就像在拍一个胖乎乎的婴儿。快到早上的时候,馕饼在炉子里鼓了起来,香气飘满了房子和庭院。一个忙得满脸通红的女人,把刚出炉的鼓鼓的馕饼切成两片,放在衬着亚麻布的篮子里,里面的馕饼已经堆得很高了。
这里到处是布满青苔的大石头,阵阵微风吹来,拂动着野花和雨后冒出来的蘑菇。
我会远远地眺望着山下的村庄,它是那么小,那么整洁,那么安静。我回想着那里所有的声音和生活。
所有我需要学习、感受和了解的,都在那里了。啊,我多么爱奥拉尼这个村庄!
离别的日子很快来临了。我回到了纽约这个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里的“家”。
这里到处都是人!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奥拉尼。但我也想知道,这些人在来到纽约之前,他们自己的“奥拉尼”又是一个怎样不同的世界呢?
注:①本文节选自绘本故事《爸爸的村庄》,有删改。作者克莱尔·A·尼维拉,194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她的父亲二战期间移居到美国,全家在纽约市定居。
【梳理·特点】
13.两文都写出了心中“故乡”的独特魅力。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对象 景物 特点
济南的冬天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清、亮、绿的水 (1)
爸爸的村庄 觅食的鸡 (2) 盯着我们的山羊 赶着苍蝇的驴 暖烘烘的李子 凉丝丝的葡萄 热乎乎、黏乎乎的无花果 布满青苔的大石头…… (3)
【细节 意蕴】
14.甲、乙两文都写了故乡的山,但有不同的特点。请参考示例,分析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意蕴。
示例:甲文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三面环山在作者笔下具有了人的情态,它们“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生动形象地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从而写出济南的冬天小山“可爱”的特点和济南的冬天“温暖”的特点,蕴含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我们从码头驱车驶向山谷,经过矮橡树林,经过割去树皮的红色软木树林,经过白垩纪时期形成的滑石峭壁和一大片被林火熏黑了的土地。
【描摹·手法】
15.细微之处蕴深情。A、B两处划横线句子都运用细腻的描写来描摹“故乡”的情景,请结合内容,分析两处手法的表达作用。
【视角·趣味】
16.乙文为绘本故事,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写回到奥拉尼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请你结合小贴士,从乙文中再找出一句以孩童视角来写的句子,并赏析其独特的趣味。
“孩童视角”小贴士
概念:孩童视角是指作家捕捉片段化生活场景,作出画面式的呈现,表现出鲜明的儿童思维特点。
作用:对儿童思维方式的拟用,造成了作品语言的感性、稚拙特点与结构的散文化、空间化。
示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一句中,蝉鸣的长吟声、黄蜂的肥胖可爱、叫天子的灵巧敏捷,均是从儿时鲁迅的视角来观察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无穷的乐趣,也使我们感受到儿时鲁迅观察、玩耍时的乐趣。
【标题·情感】
17.文章题目往往蕴有丰富的含义。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联系《爸爸的村庄》全文,说说这个题目的内涵。
链接材料:
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岛屿的寻根之旅!在现代文明里回望每个生命起源的地方!
——《爸爸的村庄》图书推荐语
冬天的济南是老舍的奥拉尼,爸爸的村庄是克莱尔·A·尼维拉的奥拉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奥拉尼”。
——网友评论
五、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
关刀
①冬天没有春天那样阳光和煦,夏天那样烈日炎炎,秋天那样萧索静美,冬天却厚重充实。
②雪花静静地飘下,和着冷风,飘在山顶,飘在树梢,飘在大地,给大地装饰了银装素裹。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若是在北方的寒夜里,也听得见寒风在两耳边凛冽,似乎要撕裂了整个的雪夜。
③寒风刺骨,刺骨而凛冽的寒风肆意妄为地在秃枝四周呼啸。秃枝被呼啸得四处横飞。
④渐渐,寒风停止下来。
⑤冬天不仅是个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季节,还是一个有趣的季节。
⑥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随处都可以留下清晰的脚印。有动物的脚印,也有人类的脚印。脚印都是凌乱的,凌乱的脚印足以证明人们有多么快乐,就连动物也感觉多么开心。
⑦人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好像早已经忘记冻得冰冷的手、红彤彤的脸蛋,吹着飘雪呼啸的寒风,只记得还有那份好玩的热情。热情似火,似火的热情好像温暖了玩雪的手,也温暖了玩雪的心。人们似乎也把热爱的火全给了这个冬天。在陶醉、在流连、也在狂欢。陶醉、流连、狂欢在这个有雪的冬天里。
⑧南方的冬天却太阴冷、潮湿。即便也会下雪,却总是十年或二十年下一次雪。气候从来都是阴冷得紧,时常也下几场雨。连雨也是冷的,冰冷。而且也伴着风无神一样飘着,飘着。
⑨那风,吹过人的脸,也是冰冷的冷,冷得刺骨,同样时常在耳边呼啸。
⑩虽然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截然不同,但是北方的冬天,它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慈祥地沉默着,给人以厚重之感,不像其他季节一样活泼跳跃。北方的冬天也像一个历经沧桑,沟壑皱纹,花白头发,却充满生活故事的老者。有时候也难免情绪波动。
南方的冬天像一个固执又倔强,充满犟脾气的老人。
虽然有飘雪的时候,却来得特别的迟。虽然热烈地吹着风,每一丝风都是那么冰冷的阴冷!
北方的冬天虽然像一个花白头发、沟壑皱纹的老者,但却是一个历经沧桑、相当睿智的老者,是那么慈祥,那么厚重,给人以充实之感。
飘着雪花,北风呼啸,没有给人以冰冻的冷感,只有无限的狂欢。
我爱冬天,更爱北方的冬天。
(《人民日报》2023年11月)
18.作者所写的北方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从哪些方面呈现这些特点的?请你简要概括。
19.小宜在阅读本文时勾画下了一些词句。请你结合语境,一起完成赏析。
(1)寒风刺骨,刺骨而凛冽的寒风肆意妄为地在秃枝四周呼啸。秃枝被呼啸得四处横飞。(句中加点词有何妙处?)
(2)北方的冬天虽然像一个花白头发、沟壑皱纹的老者,但却是一个历经沧桑、相当睿智的老者,是那么慈祥,那么厚重,给人以充实之感。(从修辞角度赏析)
20.同学们想要更好地朗读这篇文章,商量了一些朗读意见,下列各句的朗读处理你觉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雪花静静地飘下,和着冷风,飘在山顶,飘在树梢,飘在大地,给大地装饰了银装素裹”一句中,“飘在山顶,飘在树梢,飘在大地”要连读,这样能读出冬天雪花笼罩大地,给人银装素裹的美感和喜悦感。
B.“凌乱的脚印足以证明人们有多么快乐,就连动物也感觉多么开心”一句,要用欣喜、欢快的语气读,这样雪后的有趣和开心就读出来了。
C.“人们似乎也把热爱的火全给了这个冬天”一句中,“全”字重读,更能突出人们对冬雪的热爱。
D.“更爱北方的冬天”一句中,“冬天”重读,强调北方冬天的与众不同,更能突出作者对北方冬天的赞美。
21.有同学认为作者主要是写北方的冬天,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南方的冬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6
答案 D B A C B
1.(1) jì xiù
(2) 镶 纹
(3)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一髻(yī jì):指一束、一盘头发的样子,常用来描述发型相关的状态。
秀气(xiù qi):形容清秀,通常用来夸赞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2)本题考查字形。
镶上(xiāng shà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水纹(shuǐ wén):水的波纹,指水面因受到外力等影响而形成的波浪状的纹路。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把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句话属于“主客颠倒”的病句类型。在正常的逻辑关系中,是“风儿”作为主动的一方,对“这件花衣”施加了“吹动”这个动作,也就是花衣应该是被风儿吹动的对象,而原句中“这件花衣好像把风儿吹动”,错误地将花衣变成了动作的施动者,风儿变成了受动者,颠倒了二者之间合理的主客关系,应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修改为“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修改后的句子是“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晒着(sài)——shài,摇蓝——摇篮;
B.水墨画(mè)——mò;
C.着落(zháo)——zhuó;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B.“不忍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人的情感,写出水的温暖;
故选B。
4.A
【详解】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成分残缺,应在“坏情绪”后加上“的影响”。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相关知识的掌握。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不是“近景描写”应为“远景描写”,“卧”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小村庄和雪在山坡上的状态,给人一种安闲、舒适的感觉。从远处看,山坡、小村庄和雪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重点不在颜色的黑白对比上;
故选B。
7.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的特点。 8.空间顺序。雪后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的薄雪。 9.“镶”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雪后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10.(示例)起统领全段的作用。妙在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妙在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妙在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阳光斜射下雪微微露出粉色。 11.(示例)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树尖儿上落有雪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披雪的矮松秀美的形态。 12.情景交融对小山的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导语】选段在描写济南冬天的雪景时,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济南小雪的秀美景象。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活力,将雪后的层次感与色彩表现得细致入微。这种描绘显示出作者对济南小雪特有的深情热爱,将读者带入如画的雪景中,体验季节交替的自然魅力和独特风光,使得济南的小山在文中成为柔美的画卷。
7.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首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点出下雪之“妙”的特点,是总写;接着依次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分别写出了雪的美妙,是分写;最后,用“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作总结,表现出小雪老覆盖下的济南小山的秀气的特点。
所以,这一段写的是济南冬天,薄雪(小雪)覆盖下的小山美好秀气的特点。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8.本题考查描写的顺序和内容的理解。
从“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可知,作者先写的雪后山上的矮松;从“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可知,接着又写了山尖的披雪;从“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知,接着作者描写的是山坡上的雪色和草色;从“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可知,这是写山腰粉色的薄雪。
所以,这段描写以“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依次对山上雪后的矮松、山尖上给蓝天镶边的披雪、山坡上的草色雪色交织的花衣、山腰上的害羞的粉底进行描写,描写的顺序是按照空间顺序。表现了小雪的“小”的地方有雪后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的薄雪。
9.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
“镶”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雪后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一个“镶”字,作者把白雪当人来写,赋予山尖白雪灵巧的双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白色的山尖和蓝色的天空相连的情形。写出了蓝天的蓝和大自然的美,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景色秀美无比。
1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一问: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句话出现在这段话的首位,点出下雪之“妙”的特点,是总写;后面依次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分别写出了雪的美妙,紧扣此句,所以这句话起统领全段的作用,是总写;另外,这句话也与段尾“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总结性句子呼应,都能在内容上概括此段描写的景物特点。
第二问:
从“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可知,作者先写的雪后山上的矮松,表现出小雪之妙,妙在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从“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可知,接着又写了山尖的披雪,表现出小雪之妙,妙在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从“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知,接着作者描写的是山坡上的雪色和草色,表现出小雪之妙,妙在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从“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可知,这是写山腰粉色的薄雪,表现出小雪之妙,妙在阳光斜射下雪微微露出粉色。
11.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
“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将树尖儿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作者不仅描绘了矮松的青黑颜色和树尖上的白雪,还通过“日本看护妇”的形象,赋予了矮松以女性的柔美和优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使得整个景象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12.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理解。
情景交融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在这种写法中,景物不仅仅是客观的描述对象,而是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使得读者能够通过景物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
本段描写中,先用一个“妙”字形容出了济南的雪景,描写的景象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随后又运用比拟的手法描写了雪景,比如他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的看护妇,表现出了一种小巧秀丽的形态,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使人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济南雪景过后山间美妙的景色。在描写山坡时,因为山坡上的雪堆积薄厚不一,有些地方雪厚一些,有些地方的雪薄一些,看上去就好像给小山穿上了一件水波纹的花衣,随着微风吹动,山间雪花散去,露出了更美的山体,犹如山的肌肤。这种惟妙惟肖的描写方法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也在文字中表达出了周围小山的美感。在描写日落时,将夕阳下散发着淡淡粉晕的雪比作娇羞的少女,使整个雪景更显娇媚和秀丽,尤其是粉色娇羞面容与夕阳呼应,更给人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
所以,这段描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写法上“情景交融”,表现出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13. 温晴(或:温暖、暖和、响晴) 打着盹儿的小蜥蜴(清凉又纯净的泉水、路边的树、从鸟巢里掉下来的幼鸟、布满青苔的大石头、微风中拂动的野花、雨后冒出来的蘑菇) 安静(或:平静、安宁、幸福、充满生活气息、生机勃勃、自然美好等) 14.乙文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爸爸的村庄所在山谷独特的地貌特点,充满原始自然气息,经过地方之多、路途之远都不能阻挡“我”对爸爸村庄的好奇与向往,字里行间反而洋溢着我对爸爸的村庄的喜爱。 15.A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赋予其美丽娇媚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射下雪景的娇美和小山的秀气,表达了作者的怜惜、喜爱和赞美之情。
B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也可从动作描写角度赏析),描绘了“我”在爸爸的村庄做的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事情,满溢着“我”的兴奋和喜悦,蕴含着对村庄最真诚、最朴实、最美好的情感。 16.示例1:我们就像小鸟一样,三五成群,哪里有事就飞过去,停下来。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我们像小鸟一样聚集在一起,对周遭事物充满好奇,符合孩童感性的认知特点。
示例2:路边的树也弯腰递给我们水果。
拟人的手法,写路边书上果实累累的喜人场景,在孩童看来,便是主动递来水果给他们吃。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3:岛上的水果闻起来就像天堂的水果。山里野猪乱闯。这里有刺人的荨麻、长着毒尾巴的蝎子,还有偷羊甚至绑架人的强盗。
用夸张的手法,写岛上水果的极度香甜,同时写野猪乱闯、荨麻、蝎子、强盗等事物,好似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4:我们像鸟一样散开了。凉鞋在鹅卵石街道上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我们沿着上坡的小巷奔向右边。
这句话用拟物的手法,写我们像鸟一样散开,凉鞋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用拟声词,形象描绘声音,折射了我们内心无比欢快、喜悦的心情,整句话描绘了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的场景,蕴含着“我”对爸爸村庄的无限喜爱之情。
示例5:如果我们这些孩子醒了,就会听到她们拖着脚走路的声音和低语声,还有把面团拍成圆球的声音,它听上去就像在拍一个胖乎乎的婴儿。
比喻、排比的修辞,把拍面团的声音比喻成拍胖乎乎的婴儿的声音,面团的柔嫩和光滑如在眼前,惹人怜爱,蕴含着“我”听到这些声音的无限喜爱,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6:弯弯曲曲的道路突然一头扎进下面的山谷,两边低矮阴暗的房子把我们紧紧地夹住。
作者用“扎”字形容道路进入山谷的弯曲地形,用“紧紧地夹住”描写两边房子低矮阴暗又密集的特点,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从而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眼中爸爸村庄的自然风光。 17.爸爸的村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出生的地方奥拉尼村,这里自然朴素,充满烟火气(生活气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友好,每个人的内心都平静、安宁、温和而快乐,是一个充满了关爱和人情味、幸福的村子。正如老舍爱济南不仅因为这里的温晴,更是因为这里美好的生活回忆;爸爸的村庄深层含义是“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中爸爸村庄中这些美好的丢失,现代文明中传统乡村文明的丢失,表达了作者对人们日益远离具有自然气息的生活方式的痛惜和失落。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梳理。
第一空,结合甲文第①段“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可知,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是温晴的;
第二空,结合乙文第⑩段“我们去摘暖烘烘的李子和凉丝丝的葡萄,坐在菜园的矮石墙上,那儿的小蜥蜴在炽热的阳光下打着盹儿”,第 段“接着我们又跑回到阴凉的漏斗状的街道,它穿过斜坡上的整个村庄,一直通到山脚下,那里有泉水涌出来,清凉又纯净”,第 段“有一次,我们发现一只从鸟巢里掉下来的幼鸟”,第 段“走到哪儿,都有老奶奶给我们发节日饼干和巧克力。路边的树也弯腰递给我们水果”,第 段“这里到处是布满青苔的大石头,阵阵微风吹来,拂动着野花和雨后冒出来的蘑菇”等可概括出,这里有小蜥蜴在炽热的阳光下打着盹儿,漏斗状的街道,清凉又纯净的泉水,鸟巢里掉下来的幼鸟,弯腰递给我们水果的树,布满青苔的大石头,野花和雨后冒出来的蘑菇等;
第三空,结合乙文第 段“接着我们又跑回到阴凉的漏斗状的街道,它穿过斜坡上的整个村庄,一直通到山脚下,那里有泉水涌出来,清凉又纯净”,第 段“我会远远地眺望着山下的村庄,它是那么小,那么整洁,那么安静。我回想着那里所有的声音和生活”可知,爸爸的村庄处处充满着宁静、安静、平和,美好的生活气息。
1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结合题干给出的示例可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描写车窗外的矮橡树林、红色软木树林、滑石峭壁和被林火熏黑的土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通往故乡道路上的各种独特的地貌景色,充满了原始自然的气息。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乡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也凸显了路途再远也阻挡不了一家人对故乡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故乡的热爱。
15.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A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薄雪以人的“害羞”情态,生动地描绘出夕阳下薄雪微微露出粉色的美妙景象,写出了雪景的娇美和小山的秀气,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B句连续用了几个“去”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列举“看新诞生的小婴儿”“吃冰激凌”“磨面粉”“看缝制外套”等一系列具体的生活场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在爸爸的村庄自由快乐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洋溢着孩子们的兴奋和喜悦,体现了故乡生活的美好,朴实和有趣,表达了对村庄的喜爱之情。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首先根据题干明确什么是孩童视角:画面式呈现生活场景,且表现出儿童思维的特点;然后在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从修辞角度,从细节描写角度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示例:我们从码头驱车驶向山谷,经过矮橡树林,经过割去树皮的红色软木树林,经过白垩纪时期形成的滑石峭壁和一大片被林火熏黑了的土地。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连续使用三个“经过”,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通往爸爸村庄道路上的各种独特的地貌,仿佛就是一幅幅水墨画,处处充满着原始森林的气息,而且写出了通往爸爸村庄的路途遥远,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他们驾着车,一路疾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更加突出了他们对故乡迫不及待的向往之情。把孩童迫不及待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车子忽然停下,亲戚们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
作者用了一个“涌”字,把亲戚们快速、热情围拢过来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亲戚们都来了,数量多,像潮水一样快速地把作者及家人团团围住,表现了爸爸村庄的亲戚们的热情、好客、淳朴与真诚。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17.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可以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其次可以从把握文章内容、联系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情感与文章主旨的关系方面把握标题的深层含义;最后根据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象+事件),明确文章主旨,分析标题所揭示的思想内容得出答案即可。
“爸爸的村庄”表层含义是爸爸出生的地方,也是一家人每年远渡重洋要回去的地方,这里充满着乡村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亲戚们热情好客,善良淳朴,这里的人们过着宁静、平和、美好,快乐的生活。其深层含义是,标题中的“村庄”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作者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通过描写在村庄中的生活点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热爱。结合链接材料,“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岛屿的寻根之旅”以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奥拉尼’”,可以看出题目蕴含着对生命起源的追寻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这个题目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经历,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联想到自己的故乡和根源,触发对传统乡村文明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日益远离具有自然气息的生活方式的痛惜和失落。
18.写出北方冬天的慈祥厚重、充实有趣的特点。从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冬雪狂欢等三方面。 19.(1)“肆意妄为”的意思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呼啸”的意思是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加点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寒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方冬天凛冽的寒风肆虐的情景。(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方的冬天比喻成历经沧桑、睿智的老者,生动形象地写出北方冬天的慈祥、厚重、充实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0.D 21.我认为有必要。作者将北方冬天的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却没有给人以冰冻的冷感与南方冬天的阴冷潮湿、雪来得迟进行对比,突出(或衬托出)了北方冬天慈祥、厚重、充实的特点,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冬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比北方和南方冬天的差异,表现了作者对北方冬天的喜爱和赞美。北方冬天虽寒冷,但带来纯净和热情,体现了一种历经沧桑却充实厚重的自然之美。相较之下,南方冬天则阴冷潮湿,象征顽固倔强的老人形象。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文章赋予冬天人性化的特征,使景物描写更具感染力和立体感,将作者对环境独特的情感和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
18.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①段“冬天却厚重充实”,第⑤段“冬天不仅是个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季节,还是一个有趣的季节”可知,北方冬天具有慈祥厚重、充实有趣的特点;
结合第②段“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若是在北方的寒夜里,也听得见寒风在两耳边凛冽”,第③段“寒风刺骨,刺骨而凛冽的寒风肆意妄为地在秃枝四周呼啸。秃枝被呼啸得四处横飞”,第⑤段“冬天不仅是个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季节”可知,此处主要描绘了北方冬天寒风呼啸和大雪纷飞的场景;结合第⑥段“凌乱的脚印足以证明人们有多么快乐,就连动物也感觉多么开心”,第⑦段“人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陶醉,流连,狂欢在这个有雪的冬天里”可知此处描绘的是动物和人们在冬天活动和狂欢的场景。因此,综上所述,从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冬雪狂欢等三方面来呈现北方冬天的特点。
19.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肆意妄为”本义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呼啸”的意思是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这两个词语赋予寒风以人的行为,可知,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肆意妄为”写出寒风的肆虐和张狂,“呼啸”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出寒风的声音之大,生动地描绘出了北方冬天寒风的凛冽和肆虐。
(2)“北方的冬天虽然像一个花白头发、沟壑皱纹的老者”“却是一个历经沧桑、相当睿智的老者”可知,此句将北方的冬天比喻成花白头发、沟壑皱纹、历经沧桑、睿智的老者,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是那么慈祥,那么厚重,给人以充实之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北方冬天的慈祥、厚重、充实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北方冬天的喜爱与赞美。
20.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D.“冬天”重读有误。“更爱北方的冬天”一句中,应该重读“更爱”和“北方”,强调北方的冬天与众不同,更能突出作者对北方冬天的赞美;
故选D。
2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第⑧段“南方的冬天却太阴冷、潮湿……连雨也是冷的,冰冷。而且也伴着风无神一样飘着,飘着”,第⑨段“那风,吹过人的脸,也是冰冷的冷,冷得刺骨”,第 段“虽然有飘雪的时候,却来得特别的迟。虽然热烈地吹着风,每一丝风都是那么冰冷的阴冷”可知,作者着力刻画了南方冬天的阴冷、潮湿,雪来得迟且无神,结合第。结合第 段“南方的冬天像一个固执又倔强,充满犟脾气的老人”可知,作者言语之中流露出对南方冬天并无多少喜爱之情;
结合第②段“雪花静静地飘下,和着冷风,飘在山顶,飘在树梢,飘在大地,给大地装饰了银装素裹”可见,北方的雪装点了整个世界,结合第⑤段“冬天不仅是个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季节,还是一个有趣的季节”,第⑥段“凌乱的脚印足以证明人们有多么快乐,就连动物也感觉多么开心”,第⑦段“人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只记得还有那份好玩的热情……人们似乎也把热爱的火全给了这个冬天”可见北方的冬天是美丽的,也是热情的,还是有趣的。结合第⑩段“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截然不同,但是北方的冬天,它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慈祥地沉默着,给人以厚重之感,不像其他季节一样活泼跳跃。北方的冬天也像一个历经沧桑,沟壑皱纹,花白头发,却充满生活故事的老者”可知,与南方的冬天不同,北方的冬天就像一位充满故事、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慈祥、厚重、充实;
由此可知,作者之所以花那么多笔墨写南方的冬天,是要将北方冬天的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却没有给人以冰冻的冷感与南方冬天的阴冷、潮湿、雪来得迟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北方冬天慈祥、厚重、充实的特点,更加凸显了作者对北方冬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