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6张PPT。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根据进化程度可分为哪两大类群?
2.多细胞生物体体积增大途径有什么方式?
3.细胞增殖的意义是什么?
4.细胞增殖包括几个阶段?
5.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都有哪些?
6.细胞为何不能无限长大? 课前思考单细胞多细胞产生后代?小小鞋儿水中漂,
满身遍体长纤毛,
显微镜下细细看,
扭转身子倒着跑。(受精卵)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繁殖生长、发育补充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3.真核细胞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体细胞数目增加方式生殖细胞形成方式2.细胞增殖的阶段: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一、不能无限长大的细胞细胞生命活动中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如吸收养分和排除废物,都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细胞膜来进行。
随着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增大,内含物增多,用于物质交换的表面积便显得不够用。(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不适应。(课后习题一)
2.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不平衡。
当细胞质的体积增长太大,则细胞核对这样大范围的细胞质的作用就会减少,造成核质不平衡,从而引起细胞分裂。1. 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 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适应不了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引起细胞分裂。2.细胞不是越小越好 一个现代的细胞要进行独立的生长和繁殖,至少需要100种酶。每个酶促反应须占有直径约为0.05μm的空间;每个核糖体直径为0.01μm-0.02μm。
因此一个完整的细胞的最小直径,在理论上差不多0.1μm。最小的支原体的直径刚好是0.1μm。因此,可以把其作为原始细胞的一种模型。 知识小结1.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 、 、 、遗传的基础。
2.细胞增殖过程包括 和 整个连续的过程。
3.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 和 共三种。
4.探究细胞和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与琼脂块的体积是否有关?
5.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 ,物质跨膜运输效率随着细胞体积增大而 。
6.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有 和 。
7.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8.目前研究表明,最小的细胞是 ,直径大约是0.1μm,该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生长发育繁殖物质准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越小降低细胞体积和表面积之间的矛盾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矛盾支原体答案:无关。扩散深度和扩散时间,NaOH的浓度及琼脂块制作配方及理化性质有关。答案:不是。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结构所必需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细胞不能无限长大2.实验步骤
(1)制备琼脂块:切取3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正方体
↓
(2)浸泡: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将琼脂块淹没,浸泡10分钟
↓
(3)切割:捞取、干燥并均分琼脂块(注意:每两次操作之间必须把刀擦干)
↓
(4)测量、记录、计算,得出结果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为20~30μm 。请计算直径分别为20μm 和30μm 的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125628264187141300.30.2课前思考1.细胞要进行有丝分裂前提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那两个阶段?
3.细胞间期有何重要特点?
4.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何异同点?
5.细胞分裂期人为分为几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6.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都具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7.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8.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数目、染色体形态、数目、位置、DNA分子数目以及姐妹染色单体数目都有何变化?(一)细胞周期永不分裂暂停分裂连续分裂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生发层细胞二、有丝分裂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h)思考结论:①分裂间期所占时间远远大于分裂期;
②细胞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同。90%~95%例1: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乙→甲的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C.甲→甲的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D.乙→乙的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D分裂期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有适度的生长(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开始时间期结束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形:染色体以染色质
的形式存在2.分裂期分裂阶段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分为二向两极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膜仁重现消两体前期形:
①核膜消失、核仁解体;②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思考:姐妹染色单体在 可见,形成于 (可见)ced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着丝点a纺锤丝b纺锤体数:不变分裂间期前期中期 形:
①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思考: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 数:不变中期知识小结1.细胞周期指 的细胞,从一次 ,到 为止。
2.细胞周期包括 和 二个连续的时期。 经历的时间较长,分裂期时间较短,可划分为 、 、 和 共四个连续的时期。
3.分裂间期也叫物质准备期,一般包括 和 ,同时 。
4.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在分裂的 期就可以看到。
5.分裂的前期可以总结为“两失两现一散乱”,具体表现为 逐渐解体, 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 ,染色质变为 并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丝的中央。
6.分裂的中期可以总结为”着丝点一平面,形态数目清晰见”,具体表现为着丝点排列在 位置,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
7.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分裂的 期。连续分裂分裂间期下次分裂完成分裂完成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分裂间期前核仁核膜纺锤体染色体赤道板中后期形:
①着丝点分裂; 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③染色体平均分配。不存在亲代与子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数:
①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无姐妹染色单体(为0)末期形:
①染色体 染色质;
②纺锤体消失;
③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真实存在④细胞板细胞壁。数:染色体和DNA数目减半123456784 1 2 6 5 8 3 7几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2nDNA数:2n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
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2n4n4n2n-4n4n4n4n4n0-4n4n4n00小结巩固:2n2n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4n2n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未期DNA含量4N2N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未期染色体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单体数目?染色单体染色体 1.核中DNA含量加倍期为 ??? 。
2. 染色体平均分配期为 。
3.呈染色质状态期为 。
4.看得见染色单体期为 。
5.细胞板形成细胞壁时 细胞器起作用。
6.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期为 。
7.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期为 。
间期后期间期、末期前期、中期高尔基体中期后期归纳小结:(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前期(形成
纺锤体的方
式不同)末期(形成
子细胞的方
式不同细胞两极发出
纺缍丝形成纺
缍体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植物细胞: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动物细胞:中心体、线粒体、核糖体(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亲代细胞子代细胞(四)有丝分裂的意义(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染色体:间期复制,后期均配保持细胞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NA是遗传物质(实质是DNA的复制)1.特征:染色体经过自我复制,然后精确平均分配到两个
子细胞中去,使每一个子细胞中都有与亲代细胞
数目相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2.意义:保持了生物体遗传性状的稳定性。1.过程: 细胞核先延长,且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二,接着细胞质也从中部缢裂为二,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2.特点:分裂过程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没有染色体的变化三、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
雷马克(R.Remak)于鸡胚血球细胞中见到。在无丝分裂中,
核仁、核膜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在细胞质中也不形
成纺锤体,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的过程。但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也要进行复制,并且
细胞要增大。当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就发生分裂。至
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时如何分配到子细胞中的,还有待进一
步研究。过去认为无丝分裂主要见于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体内
的衰老或病态细胞中,但后来发现在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组织中
也比较普遍地存在。例如:在动物的上皮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和肝组织中,在植物各器官的薄壁组织、表皮、生长点
和胚乳等细胞中,都曾见到过无丝分裂现象。
有关“无丝分裂”资料1.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为一个细胞周期
B.c、d两段都要消耗ATP
C.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的平均分配
D.a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是1∶2∶2,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前期或后期 B.中期或末期
C.前期或中期 D.后期或末期练习题3.图示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______,判断的
依据______ 。
(2)该细胞继续分裂,在下一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是 。
(3)在下面的坐标图中分别画出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各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要求标记曲线名称)。动物 细胞呈圆型,而且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纺锤丝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谢谢大家!第二课时前期形:
①核膜消失、核仁解体;②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思考:姐妹染色单体在 可见,形成于 (可见)ced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着丝点a纺锤丝b纺锤体数:不变分裂间期前期中期 形:
①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思考: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 数:不变中期后期形:
①着丝点分裂; 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③染色体平均分配。不存在亲代与子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数:
①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无姐妹染色单体(为0)末期形:
①染色体 染色质;
②纺锤体消失;
③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真实存在④细胞板细胞壁。数:染色体和DNA数目减半着丝点2个1个姐妹染色单体注意:染色体数 =着丝点数
DNA分子数= 2倍染色体数 = 染色单体数 (有染色单体时)
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无染色单体时)
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2条无(0)2个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11’知识小结1.分裂的中期可以总结为“着丝点一平面,形态数目清晰见。”,具体表现为着丝点排列在 位置,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
2.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分裂的 期。
3.分裂的末期可以总结为“着丝点一分为二,数目加倍两移开。”,具体表现为每个着丝点分裂为两个, 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为 。
4.分裂的末期可以总结为“两失两现一重建”,具体表现为 变为染色质,纺锤体 , 重新出现,赤道板的位置出现 ,它和细胞器 有关,最终细胞发生重建。
5.不同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数目不同,但都为偶数,可以共同表示为 。
6.相比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的 周围发出放射状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分裂的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赤道板中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消失核膜和核仁细胞板高尔基体2N中心体07.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参与动物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
8.生物体有丝分裂的意义是 。
9.无丝分裂的特点是整个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 的变化,例如: 。知识小结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线粒体保持了生物体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纺锤丝和染色体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
雷马克(R.Remak)于鸡胚血球细胞中见到。在无丝分裂中,核仁、核膜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在细胞质中也不形成纺锤体,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的过程。但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当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就发生分裂。至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时如何分配到子细胞中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过去认为无丝分裂主要见于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体内的衰老或病态细胞中,但后来发现在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组织中也比较普遍地存在。例如:在动物的上皮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肝组织中,在植物各器官的薄壁组织、表皮、生长点和胚乳等细胞中,都曾见到过无丝分裂现象。有关“无丝分裂”资料几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2nDNA数:2n123456784 1 2 6 5 8 3 7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
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2n4n4n2n-4n4n4n4n4n0-4n4n4n00小结巩固:2n2n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4n2n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未期DNA含量4N2N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未期染色体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单体数目?染色单体染色体1.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为一个细胞周期
B.c、d两段都要消耗ATP
C.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的平均分配
D.a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是1∶2∶2,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前期或后期 B.中期或末期
C.前期或中期 D.后期或末期练习题3.图示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______,判断的
依据______ 。
(2)该细胞继续分裂,在下一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是 。
(3)在下面的坐标图中分别画出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各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要求标记曲线名称)。动物 细胞呈圆型,而且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纺锤丝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细胞的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定义: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分化后的各种细胞遗传物质是否改变了?由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整套核遗传物质相同*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是?结构蛋白质、酶等化学物出现不同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础细胞分裂关键 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 实质 基因选择性表达 细胞分化 基 因管家基因 组织特异性基因 所有细胞都要表达,产物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所必须。 如:和呼吸作用有关的蛋白基因 。也称奢侈基因,不同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如:胰岛素基因、角质蛋白基因。* 细胞分裂与分化有什么区别?数目增加 种类增加* 细胞分化在什么时候发生?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达最大限度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人体细胞数:1014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
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渐变的过程
不可逆性
普遍性
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细胞分化的生理意义1.细胞功能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2.生物体组织、器官、系统形态建成的基础,是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的全能性1958年斯图尔德 Steward [美] 的植物实验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能不能再分化成其他细胞?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营养:水 无机盐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质 核苷酸 维生素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环境条件:适宜温度、pH、O2等动物组织培养核移植技术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一般在离体培养后表现
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在动物和人体内仍然保留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如胚胎干细胞 和 骨髓造血干细胞
受精卵全能性最大
细胞的生命历程 发生→分化→衰老→死亡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老人会出现皱纹、老人色斑、白头发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皮肤干燥、发皱头发变白老人斑饮食减少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细胞内色素的累积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单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细胞衰老
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细胞衰老
细胞时刻都在更新细 胞 衰 老 特 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4、细胞呼吸减慢,核增大, 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透性改变,运输功能降低。细 胞 衰 老 原 因
自由基学说
端粒学说 细胞的生命历程 发生→分化→衰老→死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叫做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细胞凋亡和坏死
细 胞 的 癌 变
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就是癌细胞原因影响表现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当原癌基因受外界因子作用而激活,发生了基因突变,就会变成有活性的癌基因。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特征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
1、无限恶性增殖
2、形态结构异常
3、细胞膜异常,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黏着性明显降低,细胞容易分离、扩散和转移致 癌 因 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电离辐射、紫外线、 X-ray、核辐射、纤维及异物刺激、热辐射、长期机械性炎性刺激等。
化学致癌因子:有害化学药物、制剂。包括甲醛、烷化剂类药物;煤焦油、沥青、燃油废气中的稠环芳烃 类;腌制食品中的亚硝胺类;结晶硅及石棉;金属和类金属;烟、洒等嗜好品;食物的热裂解产物;芳香胺类;某些激素、细胞毒性药物、黄曲霉素。
生物致癌因子:包括某些真菌、病毒、寄生虫、细菌等,如乙肝及丙肝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DNA及RNA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热点话题:臭氧空洞、核泄露、贫铀弹、生化武器、
家具装修等致 癌 因 子请指出下面案例中的致癌因子属于哪一类
1、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2、日本长崎、广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幸存居民经过29年观察,发现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
3、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冬季烧火炕取暖,有时臀部皮肤癌变形成所谓“炕癌”。
4、人乳头瘤状病毒侵染人的生殖道,导致子宫癌。致 癌 因 子5、我国华北地区食道癌患者中有50%-73%有好热食的饮食习惯。
6、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线损伤,导致白血病。
7、3、4-苯并吡是煤焦油中的主要致癌成分,存在于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等的废气中。近几年,肺癌的发生率出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可能与吸入上述气体有关。延缓衰老的方法衰老不可抗拒,但可延缓!癌变可预防!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远离致癌因子、保持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治疗:切除、放疗、化疗
新型疗法:干扰素、调控细胞周期药物、 基因治疗保 护 环 境健 康 饮 食强 健 身 体 延 缓 衰 老远 离 癌 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