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的冬天》 过关检测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在赏冬沙龙活动中,小文摘录了课文中的一段文字,请帮其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①____(镶 攘)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②____(汶 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把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一髻( ) 秀气(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 (镶 攘)上 ②水 (汶 纹)
(3)语段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藻(zǎo) 晒着(sài) 贮蓄(zhù) 摇蓝(lán)
B.准保(zhǔn) 镶上(xiāng) 澄清(chéng) 水墨画(mè)
C.发髻(jì) 秀气(xiù) 着落(zháo) 温晴(wēn)
D.响晴(xiǎng) 济南(jǐ) 看护(kān) 着急(zháo)
3.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4.下列交际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回到小学看望老师,恰逢她们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校园,回忆小学时光。
B.提到自己的父亲,老陈动情地说:“家父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C.某外地游客在宜春温汤美食街品尝了网红小吃温汤发糕,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宜春温汤,一定还会光临贵店的。”
D.小冕同学获得江西省书香校园征文比赛一等奖,很多人都向他表示祝贺。小冕说:“谬赞了,谢谢大家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5.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如歌,每一天都是跳动的音符;生活如诗,每一日都是多彩的诗行。
B.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C.如果你愁眉苦脸,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使别人也受到你坏情绪。
D.所以我们要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一切,不论成功或失败,不论顺利或挫折,只有你乐观对待,你才会从中找到快乐。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6.请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7.这段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8.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妙处。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9.“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0.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1.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那么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四、对比阅读
故乡是文学永恒的根。古今中外,以故乡为题材的文学经典代代迭出,咏唱不绝。老舍将济南视作他的“第二故乡”,美国作家尼维拉将“爸爸的村庄”视作故乡。请你阅读两文,共同体悟故乡情,完成小题
(甲)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
爸爸的村庄(节选)①
【美】克莱尔·A·尼维拉 ①在蓝得让人窒息、海豚嬉戏跳跃的大海上,坐落着一个小岛。
②白色的鹅卵石海岸,到处藏有挂着钟乳石的岩洞。在崎岖不平的悬崖峭壁上,小小的山羊在岩石、蓟草和野生百里香丛中择路而行。岛上的水果闻起来就像天堂的水果。山里野猪乱闯。这里有刺人的荨麻、长着毒尾巴的蝎子,还有偷羊甚至绑架人的强盗。
③在岛中央的山谷里,静静躺着奥拉尼村,我的父亲就出生在那里。
④几乎每年,我们全家都要远渡重洋去意大利。再从意大利的港口坐船到撒丁岛上的码头,轮船要航行一整夜,在黎明时才能到达。
⑤我们从码头驱车驶向山谷,经过矮橡树林,经过割去树皮的红色软木树林,经过白垩纪时期形成的滑石峭壁和一大片被林火熏黑了的土地。
⑥到村子要用多长时间呢?我们驾车在烈日下开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最后,弯弯曲曲的道路突然一头扎进下面的山谷,两边低矮阴暗的房子把我们紧紧地夹住。
⑦车子忽然停下,亲戚们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
⑧堂亲们拉着我的手,领我通过厚墙壁的房子,来到屋外的庭院里。
⑨我们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边上晾着衣服,周围鸡在觅食。堂亲们问我:“美国是什么样子的?”
⑩“嗯,还是这里更好。”我的回答,总是引来他们一片不相信的笑声。然后,我们去摘暖烘烘的李子和凉丝丝的葡萄,坐在菜园的矮石墙上,那儿的小蜥蜴在炽热的阳光下打着盹儿。
更多的亲戚们出现了。我们像鸟一样散开了。凉鞋在鹅卵石街道上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我们沿着上坡的小巷奔向右边。
顺着向下的陡坡奔向左边,跑进了一个光线耀眼的广场。
接着我们又跑回到阴凉的漏斗状的街道,它穿过斜坡上的整个村庄,一直通到山脚下,那里有泉水涌出来,清凉又纯净。
我们就像小鸟一样,三五成群,哪里有事就飞过去,停下来。在奥拉尼总会有新鲜事发生,近得都能触摸到。(B)我们兴奋地跑去邻居家看新诞生的小婴儿,去一位叔叔开的咖啡馆吃冰激凌,去请磨坊主把一袋小麦磨成面粉,去看裁缝用橄榄绿、褐色、棕色和黑色的厚天鹅绒给牧羊人缝制外套。
有一次,我们发现一只从鸟巢里掉下来的幼鸟,于是把它带给了一位堂哥,他很喜欢鸟,曾经蓄养过一只鹰。
庭院里和门口的山羊,用细长的眼睛盯着我们。一头拴着的驴抖动着耳朵在赶苍蝇。
走到哪儿,都有老奶奶给我们发节日饼干和巧克力。路边的树也弯腰递给我们水果。
村庄里的一切,似乎都是我们的。
吃饭时间到了,我们停下来围在桌子旁,上边铺着朴素棉桌布。厨房里挤满了姑妈、叔叔和堂兄弟姐妹,大家都在说话。
奶酪来自别人家的奶牛,蜂蜜来自某户人家的蜜蜂。这里还有好多苍蝇,总是有苍蝇!
日子过得像流水。我在高高的无花果树上晃着腿,剥着被太阳晒得热乎乎、黏乎乎的无花果。
有时候,为了避开炎热的天气,几个家庭的女人会在深夜聚到一起,在矮炉子里烤馕饼。如果我们这些孩子醒了,就会听到她们拖着脚走路的声音和低语声,还有把面团拍成圆球的声音,它听上去就像在拍一个胖乎乎的婴儿。快到早上的时候,馕饼在炉子里鼓了起来,香气飘满了房子和庭院。一个忙得满脸通红的女人,把刚出炉的鼓鼓的馕饼切成两片,放在衬着亚麻布的篮子里,里面的馕饼已经堆得很高了。
这里到处是布满青苔的大石头,阵阵微风吹来,拂动着野花和雨后冒出来的蘑菇。
我会远远地眺望着山下的村庄,它是那么小,那么整洁,那么安静。我回想着那里所有的声音和生活。
所有我需要学习、感受和了解的,都在那里了。啊,我多么爱奥拉尼这个村庄!
离别的日子很快来临了。我回到了纽约这个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里的“家”。
这里到处都是人!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奥拉尼。但我也想知道,这些人在来到纽约之前,他们自己的“奥拉尼”又是一个怎样不同的世界呢?
注:①本文节选自绘本故事《爸爸的村庄》,有删改。作者克莱尔·A·尼维拉,194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她的父亲二战期间移居到美国,全家在纽约市定居。
【梳理·特点】
12.两文都写出了心中“故乡”的独特魅力。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对象 景物 特点
济南的冬天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清、亮、绿的水 (1)
爸爸的村庄 觅食的鸡 (2) 盯着我们的山羊 赶着苍蝇的驴 暖烘烘的李子 凉丝丝的葡萄 热乎乎、黏乎乎的无花果 布满青苔的大石头…… (3)
【细节 意蕴】
13.甲、乙两文都写了故乡的山,但有不同的特点。请参考示例,分析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意蕴。
示例:甲文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三面环山在作者笔下具有了人的情态,它们“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生动形象地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从而写出济南的冬天小山“可爱”的特点和济南的冬天“温暖”的特点,蕴含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我们从码头驱车驶向山谷,经过矮橡树林,经过割去树皮的红色软木树林,经过白垩纪时期形成的滑石峭壁和一大片被林火熏黑了的土地。
【描摹·手法】
14.细微之处蕴深情。A、B两处划横线句子都运用细腻的描写来描摹“故乡”的情景,请结合内容,分析两处手法的表达作用。
【视角·趣味】
15.乙文为绘本故事,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写回到奥拉尼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请你结合小贴士,从乙文中再找出一句以孩童视角来写的句子,并赏析其独特的趣味。
“孩童视角”小贴士
概念:孩童视角是指作家捕捉片段化生活场景,作出画面式的呈现,表现出鲜明的儿童思维特点。
作用:对儿童思维方式的拟用,造成了作品语言的感性、稚拙特点与结构的散文化、空间化。
示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一句中,蝉鸣的长吟声、黄蜂的肥胖可爱、叫天子的灵巧敏捷,均是从儿时鲁迅的视角来观察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无穷的乐趣,也使我们感受到儿时鲁迅观察、玩耍时的乐趣。
【标题·情感】
16.文章题目往往蕴有丰富的含义。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联系《爸爸的村庄》全文,说说这个题目的内涵。
链接材料:
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岛屿的寻根之旅!在现代文明里回望每个生命起源的地方!
——《爸爸的村庄》图书推荐语
冬天的济南是老舍的奥拉尼,爸爸的村庄是克莱尔·A·尼维拉的奥拉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奥拉尼”。
——网友评论
五、课外迁移阅读
阅读《北京夏夜凉如许》,完成各题。
北京夏夜凉如许
高自双
①自几年前来到北京,一晃儿,我在北京已经度过了五个夏天。与我住了三十多年的郑州相比,北京的夏夜,却是凉爽宜人、美好宜居的。
②往年的夏天麦熟时节,我周末都从郑州市区骑车到郊外黄河大堤的麦田里,只为聆听布谷鸟的叫声。来到北京后,虽然同样居住在市区,但窗外正好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大片的实验农田。金黄的麦地,红艳艳的桑林,正是布谷鸟的最佳舞台,让人身在家中就聆听到田野的鸟鸣。
③芒种到夏至,是盛夏时节。这时候,北京的天气,白天已然十分燥热,在正午明晃晃的阳光下走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可是,一旦太阳滑落西山,燥热便顷刻收敛。塞外坝上凉爽的风,便乘着月光,乘着夜色,漫过燕山,漫过西山,漫过六环,漫过五环,潜入北京市区,让人们能在夏夜睡一个惬意的好觉。
④在北京这几年,三伏天的夜,睡觉也没觉得燥热。这可能是因为北京白天夜晚温差大,晚上把房间南、北、西三面的窗户全都打开,使空气形成对流,屋里立时就有了凉爽的风。西窗外面农科院大片的农田,泥土较之柏油和水泥地面更为吸热,降温也快。窗外总是有风,有时大,有时小,紧一阵,慢一阵,频频吹进来。在这清凉之下,躺在床上,一会儿就睡着了。有时睡到后半夜,身上觉得阵阵凉意,还要起床关上一面的窗户。
⑤2017年我刚到北京,那年夏天的夜晚最为闷热,7月里有两个夜晚,房间三面的窗户都开着,身上还微微出汗。我拿起入伏前在大钟寺一家小店买来的芭蕉叶扇子,摇了几下,就睡着了。整个夏天,夜里睡觉,我没有开过一次空调。
⑥立秋,秋老虎虽然也发过威,那也只带来白天的炎热。入夜后,清凉的感觉则比夏季更为明显。到了处暑,天一擦黑,凉意立刻轻轻抚遍全身,夜里睡觉,更加惬意。
⑦遥想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要从塞外的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一些王公贵族反对的理由之一是中原洛阳气候炎热。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到北京,他是嫌南京这个“火炉”太热,怀念他镇守过18年的燕地夏夜的清凉吗?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7.下列是小明同学为本文提出的朗读建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北京夏夜凉如许”中的“凉”要重读,以突出作者对北京夏夜的独特体验。
B.第③—⑥段中“芒种”“夏至”“三伏”“立秋”“处暑”等词要重读,以突出时间变化。
C.第④段画波浪线语句中“有时大,有时小,紧一阵,慢一阵”要快速连读,以突出惬意的感受。
D.第⑦段画波浪线语句要读出疑问语气,略带幽默风趣,以突出北京夏夜的清凉具有诱人魅力。
18.下面是小明同学对文中第②段画线语句所做的批注,请你仿照他的批注给第③段画线语句做批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地和桑林比作布谷鸟的舞台,形象生动地写出窗外环境的美好、和谐与充满活力,表现出北京夏季的宜居和作者的愉悦、得意之情。
答:______
19.小明同学由本文第①段联想到课文《济南的冬天》的首段。请你从内容或写法上,简要分析小明这样联想的原因。
济南的冬天(首段)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答:_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D A B C
1.(1) jì xiù
(2) 镶 纹
(3)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一髻(yī jì):指一束、一盘头发的样子,常用来描述发型相关的状态。
秀气(xiù qi):形容清秀,通常用来夸赞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2)本题考查字形。
镶上(xiāng shà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水纹(shuǐ wén):水的波纹,指水面因受到外力等影响而形成的波浪状的纹路。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把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句话属于“主客颠倒”的病句类型。在正常的逻辑关系中,是“风儿”作为主动的一方,对“这件花衣”施加了“吹动”这个动作,也就是花衣应该是被风儿吹动的对象,而原句中“这件花衣好像把风儿吹动”,错误地将花衣变成了动作的施动者,风儿变成了受动者,颠倒了二者之间合理的主客关系,应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修改为“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修改后的句子是“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晒着(sài)——shài,摇蓝——摇篮;
B.水墨画(mè)——mò;
C.着落(zháo)——zhuó;
故选D。
3.A
【详解】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失陪”是谦辞,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话,此句中不能用于老师失陪学生;
B.“家父”是老陈对人谦称自己父亲的称呼,表达得体;
C.“光临”是敬辞,用于商家欢迎顾客,不用于自己;
D.“谬赞”是指错误的赞美,常用于自谦,一般表“过奖”的意思,不能用于别人对他的祝贺;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成分残缺,应在“坏情绪”后加上“的影响”。故选C。
6.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的特点。 7.空间顺序。雪后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的薄雪。 8.“镶”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雪后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绕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9.统领全段。妙在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妙在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妙在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阳光斜射下雪微微露出粉色。 10.比喻。把树尖儿上落有雪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披雪的矮松秀美的形态。 11. 情景交融 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雪景,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小雪之美。作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之具体的景物描写,把矮松、山尖、山坡等自然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呈现出一种宁静、秀丽而富有变化的自然美。顺序上从整体到细节,再到特定时段的阳光呈现。文章流露着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对小雪温柔细腻的刻画,传达了对济南冬景独特魅力的欣赏。
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这一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描写了小雪后山的景色,故可概括主要是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突出了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
7.本题考查写景顺序分析。
(1)根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可知,该段写景是按照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2)根据文本中“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等内容可知,雪下的比较小,没有把山全部覆盖,树上也只有树尖有一点,山尖上有一点,山坡上有的地方还露着草,薄雪被阳光照耀透出点粉色。作者通过描写雪后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的薄雪等突出表现了雪的“小”。
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句子“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本义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这里是给“雪”赋予了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像是给蓝天边缘镶上一道银边的秀美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
9.第一问: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放在段落开头,是全段的主旨句,起着统领全段的作用。树尖上的白花、蓝天的银边、穿花衣的山们,还有害羞的薄雪,无不体现着一个“妙”字,所以“妙”是全段的统领。
第二问: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可知,雪后的松树更加显出青黑的颜色,树尖上的白雪与青黑的颜色相映生辉;根据“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可知,明净的蓝天与银色的白雪交相辉映;根据“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可知,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根据“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可知,阳光照耀下的薄雪像害羞的姑娘透出粉色;据此可知,树尖上的白花、蓝天的银边、穿花衣的山们,还有害羞的薄雪,无不体现着一个“妙”字;这一“妙”字也是作者感情的着力点,这流露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怜惜和赞美之情。
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语句将“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树尖上顶着的白雪”比作“日本看护妇头上的白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披雪的矮松秀美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1.第一问: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
根据“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可知作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矮松、山尖、山坡等自然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呈现出一种宁静、秀丽而富有变化的自然美。在对美景的描绘中,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根据题干提示“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可知,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情景交融。
第二问: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分析概括。
作者在文中展现了冬天济南下小雪后的迷人风光,通过拟人、比喻、想象等写作手法,描写了雪后的矮松、山尖、山坡、山腰处的美景,表现了对济南秀丽山景的喜爱。文中毫不掩饰对小雪装扮下的济南山景的欣赏之情,强调“小雪”的恰到好处,使这份自然之美在细微处打动人心,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与赞美之情,体现出对冬天的济南自然环境的喜爱赞美之情。
12. 温晴(或:温暖、暖和、响晴) 打着盹儿的小蜥蜴(清凉又纯净的泉水、路边的树、从鸟巢里掉下来的幼鸟、布满青苔的大石头、微风中拂动的野花、雨后冒出来的蘑菇) 安静(或:平静、安宁、幸福、充满生活气息、生机勃勃、自然美好等) 13.乙文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爸爸的村庄所在山谷独特的地貌特点,充满原始自然气息,经过地方之多、路途之远都不能阻挡“我”对爸爸村庄的好奇与向往,字里行间反而洋溢着我对爸爸的村庄的喜爱。 14.A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赋予其美丽娇媚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射下雪景的娇美和小山的秀气,表达了作者的怜惜、喜爱和赞美之情。
B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也可从动作描写角度赏析),描绘了“我”在爸爸的村庄做的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事情,满溢着“我”的兴奋和喜悦,蕴含着对村庄最真诚、最朴实、最美好的情感。 15.示例1:我们就像小鸟一样,三五成群,哪里有事就飞过去,停下来。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我们像小鸟一样聚集在一起,对周遭事物充满好奇,符合孩童感性的认知特点。
示例2:路边的树也弯腰递给我们水果。
拟人的手法,写路边书上果实累累的喜人场景,在孩童看来,便是主动递来水果给他们吃。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3:岛上的水果闻起来就像天堂的水果。山里野猪乱闯。这里有刺人的荨麻、长着毒尾巴的蝎子,还有偷羊甚至绑架人的强盗。
用夸张的手法,写岛上水果的极度香甜,同时写野猪乱闯、荨麻、蝎子、强盗等事物,好似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4:我们像鸟一样散开了。凉鞋在鹅卵石街道上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我们沿着上坡的小巷奔向右边。
这句话用拟物的手法,写我们像鸟一样散开,凉鞋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用拟声词,形象描绘声音,折射了我们内心无比欢快、喜悦的心情,整句话描绘了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的场景,蕴含着“我”对爸爸村庄的无限喜爱之情。
示例5:如果我们这些孩子醒了,就会听到她们拖着脚走路的声音和低语声,还有把面团拍成圆球的声音,它听上去就像在拍一个胖乎乎的婴儿。
比喻、排比的修辞,把拍面团的声音比喻成拍胖乎乎的婴儿的声音,面团的柔嫩和光滑如在眼前,惹人怜爱,蕴含着“我”听到这些声音的无限喜爱,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6:弯弯曲曲的道路突然一头扎进下面的山谷,两边低矮阴暗的房子把我们紧紧地夹住。
作者用“扎”字形容道路进入山谷的弯曲地形,用“紧紧地夹住”描写两边房子低矮阴暗又密集的特点,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从而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眼中爸爸村庄的自然风光。 16.爸爸的村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出生的地方奥拉尼村,这里自然朴素,充满烟火气(生活气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友好,每个人的内心都平静、安宁、温和而快乐,是一个充满了关爱和人情味、幸福的村子。正如老舍爱济南不仅因为这里的温晴,更是因为这里美好的生活回忆;爸爸的村庄深层含义是“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中爸爸村庄中这些美好的丢失,现代文明中传统乡村文明的丢失,表达了作者对人们日益远离具有自然气息的生活方式的痛惜和失落。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梳理。
第一空,结合甲文第①段“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可知,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是温晴的;
第二空,结合乙文第⑩段“我们去摘暖烘烘的李子和凉丝丝的葡萄,坐在菜园的矮石墙上,那儿的小蜥蜴在炽热的阳光下打着盹儿”,第 段“接着我们又跑回到阴凉的漏斗状的街道,它穿过斜坡上的整个村庄,一直通到山脚下,那里有泉水涌出来,清凉又纯净”,第 段“有一次,我们发现一只从鸟巢里掉下来的幼鸟”,第 段“走到哪儿,都有老奶奶给我们发节日饼干和巧克力。路边的树也弯腰递给我们水果”,第 段“这里到处是布满青苔的大石头,阵阵微风吹来,拂动着野花和雨后冒出来的蘑菇”等可概括出,这里有小蜥蜴在炽热的阳光下打着盹儿,漏斗状的街道,清凉又纯净的泉水,鸟巢里掉下来的幼鸟,弯腰递给我们水果的树,布满青苔的大石头,野花和雨后冒出来的蘑菇等;
第三空,结合乙文第 段“接着我们又跑回到阴凉的漏斗状的街道,它穿过斜坡上的整个村庄,一直通到山脚下,那里有泉水涌出来,清凉又纯净”,第 段“我会远远地眺望着山下的村庄,它是那么小,那么整洁,那么安静。我回想着那里所有的声音和生活”可知,爸爸的村庄处处充满着宁静、安静、平和,美好的生活气息。
1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结合题干给出的示例可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描写车窗外的矮橡树林、红色软木树林、滑石峭壁和被林火熏黑的土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通往故乡道路上的各种独特的地貌景色,充满了原始自然的气息。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乡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也凸显了路途再远也阻挡不了一家人对故乡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故乡的热爱。
1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A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薄雪以人的“害羞”情态,生动地描绘出夕阳下薄雪微微露出粉色的美妙景象,写出了雪景的娇美和小山的秀气,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B句连续用了几个“去”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列举“看新诞生的小婴儿”“吃冰激凌”“磨面粉”“看缝制外套”等一系列具体的生活场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孩子们在爸爸的村庄自由快乐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洋溢着孩子们的兴奋和喜悦,体现了故乡生活的美好,朴实和有趣,表达了对村庄的喜爱之情。
15.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首先根据题干明确什么是孩童视角:画面式呈现生活场景,且表现出儿童思维的特点;然后在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从修辞角度,从细节描写角度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示例:我们从码头驱车驶向山谷,经过矮橡树林,经过割去树皮的红色软木树林,经过白垩纪时期形成的滑石峭壁和一大片被林火熏黑了的土地。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连续使用三个“经过”,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通往爸爸村庄道路上的各种独特的地貌,仿佛就是一幅幅水墨画,处处充满着原始森林的气息,而且写出了通往爸爸村庄的路途遥远,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他们驾着车,一路疾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更加突出了他们对故乡迫不及待的向往之情。把孩童迫不及待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车子忽然停下,亲戚们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
作者用了一个“涌”字,把亲戚们快速、热情围拢过来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亲戚们都来了,数量多,像潮水一样快速地把作者及家人团团围住,表现了爸爸村庄的亲戚们的热情、好客、淳朴与真诚。符合儿童感性的认知特点,充满童真童趣。
16.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可以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其次可以从把握文章内容、联系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情感与文章主旨的关系方面把握标题的深层含义;最后根据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象+事件),明确文章主旨,分析标题所揭示的思想内容得出答案即可。
“爸爸的村庄”表层含义是爸爸出生的地方,也是一家人每年远渡重洋要回去的地方,这里充满着乡村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亲戚们热情好客,善良淳朴,这里的人们过着宁静、平和、美好,快乐的生活。其深层含义是,标题中的“村庄”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作者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通过描写在村庄中的生活点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热爱。结合链接材料,“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岛屿的寻根之旅”以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奥拉尼’”,可以看出题目蕴含着对生命起源的追寻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这个题目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经历,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联想到自己的故乡和根源,触发对传统乡村文明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日益远离具有自然气息的生活方式的痛惜和失落。
17.C 18.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塞外坝上的凉风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凉风在月夜越过群山进入北京城的柔和、轻盈和悄无声息,表现出北京夏夜的清凉、美好和作者的愉悦之情。 19.答案示例一:因为内容上都点明了作者对季节的独特体验。本文第①段点明北京夏夜的凉爽,《济南的冬天》首段点明济南冬天的温晴。
答案示例二:因为写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本文第①段用郑州与北京作对比,突出北京夏夜的凉爽;《济南的冬天》首段用北平、伦敦、热带的地方与济南作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解析】17.此题考查朗读技巧。
C.有误,“有时大,有时小,紧一阵,慢一阵”要慢读,中间还要有停顿,表现北京夏夜的风富于变化这一特点,突出风带给人的清凉,便于读者理解;
故选C。
18.此题考查赏析句子。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从“乘着”“漫过”等词语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塞外坝上凉爽的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凉爽的风在夜晚,悄悄地从塞外坝上出发,越过群山,漫过六环五环进入北京市区的过程,写得非常有情趣,突出了风轻盈、柔和的情态,表现了北京夏夜的凉爽宜人,抒发了作者的惬意、喜悦之情。
19.此题考查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或写法两个方面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本文开头说“北京的夏夜,却是凉爽宜人、美好宜居的”,点明了北京夏夜“凉爽宜人”的特点,《济南的冬天》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点明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二者都表现了作者对特定季节的感受;
从写法上来看,本文“与我住了三十多年的郑州相比,北京的夏夜,却是凉爽宜人、美好宜居的”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郑州和北京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北京夏夜的清凉,《济南的冬天》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运用对比表现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印象深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