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习题课件(9份打包)湘教版(2024)地理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习题课件(9份打包)湘教版(2024)地理 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6 00:22:34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太行山为东北—西南走向,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交界处,而不是山东省和山西省交界处。
2.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1.表解山脉与省区的位置关系。
山脉 两侧的省区
太行山脉 河北、山西
武夷山脉 福建、江西
巫山 湖北、重庆
祁连山脉 甘肃、青海
昆仑山脉 新疆、西藏
南岭 广东、湖南
2.巧记中国的主要山脉。
三撇三横一弧形,
兴安太行巫雪峰;
长白武夷夹在中,
台湾山脉它在东;
天山阴山北连横,
昆仑秦岭横居中;
南岭喜马南卧龙,
珠峰傲立中尼境。
复杂多样
山脉纵横交织
1.地形齐备:中国地形___________,平原、高原、_______、丘陵、盆地五种陆地地形齐备。
山地
昆仑
2.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 靠北的一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间一列:__________山脉、_______靠南的一列:南岭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__________的一些山脉
秦岭
横断山区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部 西侧一列:__________、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等
中间一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等
东侧的一列:_______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部 阿尔泰山脉、_______山脉等
弧形山脉 ______________山脉 大兴安岭
台湾
西
祁连
喜马拉雅
泰山
3.中华五岳:东岳_______(山东省)、西岳_______(陕西省)、南岳_______(湖南省)、北岳_______(横跨山西与河北省)、中岳_______(河南省)。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知识点 山脉纵横交织
(2025毕节期中改编)读“我国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D
1.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A.四条山脉的走向相同
B.巫山是我国最高的山脉
C.太行山的走向是西北—东南
D.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D
2.图中山脉不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 )
A.大兴安岭 B.巫山
C.太行山 D.秦岭
D
3.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穿越的山脉A是 ( )
A.喜马拉雅山脉
B.秦岭
C.昆仑山脉
D.横断山脉
B
4.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呈东西走向,位于中越两国边境上
B.最新勘探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86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C.呈弧形走向,山脉主体位于中尼边境上
D.绵延6 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A
5.下列山脉中,在北回归线沿线可见的是 ( )
A.台湾山脉 B.阴山
C.武夷山 D.南岭
6.下列关于中华五岳的搭配,错误的是( )
A.东岳—泰山—山东
B.西岳—华山—陕西
C.中岳—嵩山—河南
D.北岳—恒山—山东
D
A
7.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下列风景名胜区位于衡阳的是 ( )
A.衡山 B.岳麓山
C.韶山 D.大围山
A
8.(原创题)下列山脉从南向北排列正确的是 ( )
A.南岭、武夷山、泰山、长白山
B.武夷山、泰山、长白山、南岭
C.南岭、泰山、武夷山、长白山
D.武夷山、长白山、南岭、泰山
A
9.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太行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昆仑山脉 ④祁连山脉
B.①大兴安岭 ②台湾山脉 ③天山山脉 ④阿尔泰山脉
C.①雪峰山 ②长白山脉 ③秦岭 ④大别山
D.①太行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阴山山脉 ④横断山脉
10.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阿尔泰山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山脉名称及其走向。
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
②是_______,_______走向;
③是_________,_______走向;
④是_______,东北—西南走向。
(2)山脉⑤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西北—东南
秦岭
东西
横断山脉
南北
巫山


A
(3)玲玲、贝贝围绕昆仑山脉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天山走向一致
B.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C.是东西走向山脉中的最北列
D.是我国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共23张PPT)
1.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分别是巴颜喀拉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易混淆。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和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湖口易混淆、颠倒。
3.“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黄河全长5 464千米,在中国的河流中长度仅次于长江,居我国第二位,但是水量远小于长江和珠江。所以,只能称为“我国第二长河”,不能称为“我国第二大河”。
4.黄河水量虽不如长江、珠江,但上中游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不是水能资源匮乏。
图示黄河水系。
巴颜喀拉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1.概况: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山北麓,干流流经________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________海。黄河全长5 464千米,是中国第________长河。
2.上、中、下游分界点: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郑州的________。
3.重要的支流
(1)上游河段:洮河、湟水。
(2)中游河段:无定河、汾河、________河(黄河最大的支流)。
(3)下游河段:多为“地上河”,少有支流汇入。
9


河口
桃花峪

水土保持
4.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__________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大堤,提高御洪能力。
5.水利设施:________水利枢纽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以________、防凌、减淤为主要功能,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
修堤筑坝
加固
小浪底
防洪
A
知识点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1. 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所蕴含的地理知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天上”是指黄河发源地珠穆朗玛峰
B.“天上来”形容河流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C.“奔流到海”说明黄河是一条外流河
D.“到海”中的“海”是指黄河最终注入渤海
(2025遵义期末)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绝无仅有;进入华北平原后,黄河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2~3题。
D
2.黄河最有可能出现地上河的河段是 ( )
A.源头—兰州 B.兰州—河口
C.河口—洛阳 D.洛阳—利津
C
3.针对黄河地上河的问题,下列可行的措施是 ( )
A.源头修堤筑坝 B.上游加固大堤
C.中游打坝淤地 D.下游植树造林
(2025贵阳练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4~5题。
B
4.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有 ( )
①能源资源丰富 ②河流航运价值高 ③森林资源丰富 ④文化根基深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5.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而成。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主要原因有 ( )
①下游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②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 ③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入河,增加水量 ④生物与工程措施结合,减轻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诗词中的黄河”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诗句。读“黄河示意图”,完成6~8题。
C
6.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反映了黄河含沙量大的水文特征,其泥沙主要来自 ( )
A.①青藏高原
B.②内蒙古高原
C.③黄土高原
D.④华北平原
D
7. “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是对黄河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景观的形象描述,该景观主要出现在黄河
( )
A.源头
B.上游河段
C.中游河段
D.下游河段
B
8. “黄河入海蕴奇观,百鸟翔游水云间,红毯迎宾画漫卷,芦花飞雪落九天”是黄河入海口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过多年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其治理措施有 ( )
①打坝淤地 ②植树种草 ③陡坡修建梯田 ④合理放牧和耕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25贵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18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火车一路向西,追溯中华文明的文脉,看母亲河的浇灌与丰收。下图分别为“黄河流域略图”“开封‘地上河’示意图”“黄河诗文时间轴”。
文明之河 绵延不绝
答:含沙量大。
(1) 水脉连着文脉。根据黄河诗文时间轴,描述黄河典型的水文特征。
答: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黄河挟带的泥沙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为黄河流域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发展之水 润泽万物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明“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
(2)说明黄河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答: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增加;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危害:加剧洪涝灾害,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河道的航运功能;导致河水难以下渗,影响地下水位的调节和土壤肥力;等等。
利民之举 本固邦宁
过去的黄河“体弱多病”,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人曾形容黄河水患“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经过黄河流域综合治理,黄河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20多年不断流。
(3)简述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答:大力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
全局之思 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一
系列举措围绕其不断推进,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优化水资源
配置、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
(4)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合理措施。(共23张PPT)
1.我国热带季风气候仅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台湾省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省。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3.冬季风的影响范围比夏季风的影响范围更广一些。
影响我国的季风。
名称 冬季风 夏季风
成因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的影响而形成 发源地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外)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西南季风:西南、华南地区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
1.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____________—阴山山脉—__________—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
3.季风的影响:________的影响是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________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大兴安岭
贺兰山
夏季风
夏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
4.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我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________________差异明显,表现出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________,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冬季气温明显偏________,夏季气温明显偏________。
5.________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中国

C
知识点 季风气候显著
1. 李明家附近有一座高大的烟囱,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这种现象与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相关(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强
C.季风气候显著 D.多特殊天气
C
读“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回答2~3题。
2.据图可知,我国夏季风来源于( )
①蒙古 ②西伯利亚地区
③印度洋 ④太平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3.对我国冬季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寒冷干燥 B.寒冷湿润
C.温暖湿润 D.温暖干燥
(2025遵义期末)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下图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B
4.受图示季风②的影响,我国 ( )
A.降水时间分配均匀
B.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
C.年降水量呈现从西南向
东北递减
D.季风区降水少,非季风
区降水多
C
5. 下列对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释,合理的是 ( )
A.“春风”来自大西洋
B.“春风”为图示季风①
C.玉门关位于非季风区
D.玉门关位于新疆境内
  (2025张家界期末)“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我国东部地区雨带随夏季风推移的一般规律。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示意图”,完成6~7题。
B
6.正常年份,6月份雨带随夏季风推移至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B
7.若夏季风势力强劲,雨带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易导致 (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2025宿迁期中)下表为“中国齐齐哈尔与法国巴黎气温比较表”。据此完成8~9题。
城市 纬度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齐齐哈尔 47°23′N -19.2 22.8 42
巴黎 48°58′N 3.5 18.4 14.9
D
8.中国齐齐哈尔与法国巴黎两地 ( )
①纬度位置相近 ②齐齐哈尔1月平均气温高 ③巴黎气温年较差大 ④季风对我国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城市 纬度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齐齐哈尔 47°23′N -19.2 22.8 42
巴黎 48°58′N 3.5 18.4 14.9
C
9.比较齐齐哈尔与巴黎的气温年较差,说明我国的气候具有
( )
A.气候多样性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特点 D.雨热同期特点
城市 纬度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齐齐哈尔 47°23′N -19.2 22.8 42
巴黎 48°58′N 3.5 18.4 14.9
D
10. (2025铜仁模拟节选)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脉络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五千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无数伟大的时代、英雄人物与历史事件。郑和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先后到达了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从航海和气候的角度谋划,郑和下西洋最佳时节应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C
11.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具体表现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我国 ( )
A.气温的年变化小
B.气温的日变化小
C.冬季气温明显偏低
D.夏季气温偏低
12.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图1)和夏季风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A
(1)图1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__,它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____________和冈底斯山以东一线。
巴颜喀拉山
印度
(2)读图2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________洋,它们盛行的是偏________(填南或北)风,气流特点是____________(填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
夏秋
(3)我国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季节。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_灾害。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旱涝(共26张PPT)
长江干流流经的区域。
流经省区的简称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温度带 高原气候区、亚热带
流经的干湿地区 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
流经地区的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示长江水系。
唐古拉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1.概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________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________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________海。全长约________千米,是中国长度________、水量________、流域面积________的河流。
2.主要支流
(1)上游河段:________、岷江、嘉陵江和________。
(2)中游河段:________(长江的最大支流)、湘江、赣江。
(3)下游河段: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少支流。
11

6 300
最长
最大
最广
雅砻江
乌江
汉江
宜昌
3.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北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江西________。
4.流经主要地形区:___________、横断山区、__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5.长江沿岸重要的湖泊:洞庭湖、________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湖口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鄱阳
一半
6.水能资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________以上,有“____________”之称。
7.航运价值: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享有“____________”之盛誉。
8.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重庆、________、南京。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武汉
B
知识点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中的“江”指长江,它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
A.昆仑山脉、渤海 B.唐古拉山脉、东海
C.天山山脉、黄海 D.长白山脉、南海
(2025临沂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会处,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带动作用。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2~3题。
B
2.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为内流河
B.上、中、下游分界处分别是宜昌、湖口
C.流经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中、上游水能丰富
D
3.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长江发挥的最重要作用是 ( )
A.丰富的水能资源 B.优越的旅游资源
C.充足的淡水资源 D.巨大的航运价值
D
4.读“长江水系图”,针对长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上游适宜发展 ( )
①内河航运业 ②淡水养殖业 ③水能发电业 ④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5. 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为提高洞庭湖的调蓄能力,达到“吞长江”的御洪效果,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围湖造田 B.打坝淤地
C.拓宽河道 D.退田还湖
D
6.长江中游的支流、湖泊之所以能对干流水量起调节作用,主要原因是 ( )
A.支流集中分布在干流南侧
B.主要湖泊在干流两侧均有分布
C.夏季风的影响自北向南逐渐推移
D.南北两侧的支流汛期错开
D
7.读长江水系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B.②嘉陵江,与长江交汇于宜宾
C.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下游
D.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5铜仁期中)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对我国至关重要。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8~9题。
B
8.与黑龙江、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对比,长江的优点是 ( )
A.与黑龙江相比,长江结冰期更长
B.与塔里木河相比,长江流量更大
C.与黑龙江相比,长江流程更短
D.与塔里木河相比,长江汛期更短
C
9.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
B.②河段流经太行山,水能丰富
C.③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D.④河段水流平稳,水能丰富
10. 【奔流不息鉴往来】
“汇聚千流,接纳百川”,长江以其独特而磅礴的力量促进流域内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江海直达】2024年5月11日,从浙江舟山港出发的万吨级货轮“创新5”号成功抵达重庆,标志着长江上游首条江海直达航线首航成功。
(1)此次江海直达货轮首航成功的意义是 ( )
A.增加客运量,促进旅游业发展
B.缩短两地距离,降低运输成本
C.减少中转环节,节省运输时间
D.改善运输条件,提高河运效率
D
水能
【绿色航运】长江部分河段利用水电站产生的清洁能源实现了“绿色航运”;通过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了“零污染”;通过“电子铅封”形式,上万艘船舶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
(2)“绿色航运”使用的清洁能源可能是________,试分析长江流域该能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流经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答: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坦且肥沃的土地,便利的交通。
【区域联动】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和生态保护,进一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3)长江经济带分布着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大城市群。写出长江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的便利条件。
答:减少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监管;生态修复;提高公众保护长江的意识;等等。
(4)为实现长江沿岸区域高质量发展,请对保护长江提出合理建议。
11.(2025毕节期末)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长江干流宜宾以下河段可四季通航,也使得重庆、武汉、南京等城市成为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读“长江航运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金水道
(1)长江因航运价值高,享有“____________”的盛誉,航运主要在中下游河段。
(2)长江上游因落差________,流速快,________资源丰富,有“____________”之称,适合开发水电,不适合发展航运。

水能
水能宝库
平原
(3)长江中下游多流经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平稳。
(4)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____________气候,温暖湿润,使长江水量丰富,________(填有或无)结冰期。
亚热带季风

密集
(5)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城市__________,航运需求量大。
(6)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因曲流甚多,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患多发。我们治理荆江河段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裁弯取直(共24张PPT)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名称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地质灾害 地震 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与板块运动有关
滑坡和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山势陡峭、土质疏松,缺少植被保护,暴雨或降水蓄积,与地形有关
名称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气象灾害 干旱 华北地区 主要是由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的早晚引起的
洪涝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热带气旋
寒潮 除青藏、云贵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冬季风势力强、时间长、范围广
种类多
一、多地质灾害
1.中国自然灾害的概况: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____________,分布范围________,发生频率高,地域差异大。
2.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________、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沉降等。
3.地震多发的原因:我国位于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________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广
地震
环太平洋
喜马拉雅
地震
洪涝
二、多气象灾害
4.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________、干旱、寒潮、沙尘暴、台风等。
5.洪涝和干旱是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其中________地区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________频发。
6.梅雨是指夏初出现在我国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阴雨天气。
7.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________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剧烈________的天气活动。
西北
旱涝
中低
降温
D
知识点一 多地质灾害
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塔克拉玛干沙漠三个月未下一滴雨
B.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D.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地里的西瓜砸烂了
A
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寒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云浮期末)2024年12月7日15时48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7千米。下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B
3.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
A.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C.位于亚欧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带
D.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D
4.家住台湾省的小明打算设计一个简易的地震应急包,你认为他最应该放入下列哪些应急物品 ( )
①电脑 ②急救药品 ③饮用水 ④压缩食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5.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措施是 ( )
A.迅速乘电梯下楼
B.选择到阳台躲避
C.躲在坚固书桌下
D.从窗户跳楼逃生
D
知识点二 多气象灾害
(2025遵义期末)2024年11月15日—24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先后三次发布寒潮黄色、蓝色预警信号。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降温幅度大,并伴有平均风力5级以上。据此完成6~7题。
6.内蒙古自治区易发生寒潮的多数时间是( )
A.春末 B.夏季
C.初秋 D.冬季
A
7.下列有关寒潮的防范措施,无效的是 ( )
A.暴雨冲刷,防范水灾
B.大风天气,防范倒塌
C.低温凝冻,减少出行
D.增添衣物,御寒保暖
  2024年2月,我国多地出现冻雨现象。冻雨是高空的冰晶和雪下降至1 000~2 000米中间暖层,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成水滴,在近地面接触到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又迅速冻结成冰壳的特殊天气现象。读“冻雨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8~9题。
A
8. 当某地出现冻雨时,其垂直气温变化形势是
( )
D
9.持续的冻雨天气可能会造成的损害是 ( )
A.淹没农田,堤坝决堤
B.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C.拔起大树,吹倒房屋
D.道路结冰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2025年3月,受寒潮(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影响,河南省多地出现罕见“桃花雪”。因正值桃花盛开季节,同时又在降雪,故称“桃花雪”。读“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桃花雪’景观图”,完成10~12题。
B
10.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水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冬季南北温差大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A
11.以下城市最先遭受寒潮的可能是 ( )
A.乌鲁木齐 B.上海
C.武汉 D.海口
D
12.寒潮除了能导致“桃花雪”,还会造成的影响最可能是 ( )
①农作物产量降低 ②出现大面积的旱灾
③大降温,易引发风寒感冒 ④北方出现霜冻现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灾害。
材料二 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
材料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干旱
(1)读图观察,A地区是__________(气象灾害)多发区,属于________(填温度带)。
(2)结合材料三,B和C两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结合材料一、二,台风常常带来________和特大暴雨,图中箭头代表台风路径的是________。
暖温带
B
狂风
②③
C
(4)读图文资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台风灾害只有在夏季才发生
B.干旱多发区仅分布在我国
西北、西南地区
C.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不
易受寒潮影响
D.东北三省没有自然灾害(共16张PPT)
1.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成因。
2.内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分布地区 西北内陆
补给水源 高山冰雪融水
季节性河流  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小,甚至断流
流程 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汛期 短(多为7—9月)
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汛期都在夏季。
我国外流河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而内流河受季节影响,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大增。
海洋
外流区为主
1.流域与水系:流域一般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
2.内流河与外流河:最终流入________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3.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中国外流区面积_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________%。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________,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________%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________%。
610
64
外流区
95
5
夏季风
4.外流河的水源:________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
5.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________地区,水量_________,汛期________,含沙量________,冬季河流________;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________地区,水量_________,汛期较_________,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湿润
丰富


不结冰
半干旱
不大

高山冰雪融水
6.内流河
(1)水源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
(2)水文特征:夏季随着_____________,河流水量增多;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大部分属于________河流。
(3)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河全长2 137千米,也是世界第五长的内流河。该河流经塔里木盆地北部,水源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_、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所经之处,形成了一系列绿洲,孕育了相对发达的________农业。
7.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____________。________湖(咸水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____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冰雪融化
季节性
塔里木
天山
绿洲
青藏高原
青海
鄱阳
C
知识点 外流区为主
1.下列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的是( )
(2025遵义期中)河流犹如大地的血液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下图为“我国部分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四条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A
B
3.下列关于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B.内流河,河流年径流量小
C.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
D.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
B
4.下列有关我国河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B.北方河流汛期短、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C.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D.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025毕节期中)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读“中国部分河流概况图”,完成5~7题。
D
5.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河流分别是 ( )
A.长江、黄河、珠江、塔里木河
B.黄河、长江、塔里木河、珠江
C.珠江、黄河、长江、塔里木河
D.塔里木河、长江、黄河、珠江
A
6.相较于淮河和黑龙江,丁河 ( )
A.汛期更长
B.流量更小
C.冰期更长
D.流域面积更大
C
7.关于甲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冬季风影响,汛期在冬季
B.最终注入北冰洋
C.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水位季节变化小(共24张PPT)
位于两地形区之间的山脉。
巧记我国地形区的特征。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对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像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黑土华北坦,“鱼米之乡”长江边。

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分布:中国_____部多平原、丘陵,_____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2.我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_____(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原,被称为“__________”;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________;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__________,石灰岩分布广泛。
西

世界屋脊
和缓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崎岖
塔里木
3.我国四大盆地:__________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__________盆地位于新疆北部,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__________盆地平均海拔最高,素有“__________”之称;__________盆地有“紫色盆地”或“红色盆地”之称,盆地内的_______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4.我国三大平原:_____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______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__________平原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5.我国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主要有________丘陵、山东丘陵和__________丘陵。
准噶尔
柴达木
聚宝盆
四川
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
辽东
东南
成都
高原
6.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__________合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______。
7.山区开发条件:地面较为__________,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在农业_______________、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__________。
2/ 3
崎岖
多种经营
种植业
D
知识点 地形复杂多样
1.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山区进入西藏自治区,经藏南至终点拉萨。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 ②横断山脉 
③东南丘陵 ④青藏高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5毕节期中)我国山河壮美,地形复杂。读“我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2~4题。
A
2.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的地形区依次是 (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D
3.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广大
C.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D.地形以平原为主
B
4.下列有关我国地形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平原—以黄土地著称
B.青藏高原—冰川广布
C.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D.黄土高原—石灰岩广布
图1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图2为“我国沿32°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5~7题。
B
5.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类型构成的突出特征是 ( )
A.平原所占的比例最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D.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B
6.关于图2中地形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a所在地形区有“世界屋脊”之称
B.c所在地形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C.b所在地形区有“紫色盆地”之称
D.b和c所在地形类型属于盆地和平原
C
7.下列关于山区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
B.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C.山区应大力开发,充分发展种植业
D.山区应注重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
(2025湛江期末)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南部,经济欠发达。实施乡村振兴以来,当地政府除实施修路建房、易地搬迁的经济“猛药”外,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凉山彝族自治州走上小康路。图1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2为“天梯景观图”。读图,完成8~10题。
C
8.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 ( )
A.祁连山区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区 D.东北平原
C
9.曾经造成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气候寒冷 B.地势起伏小
C.交通不便 D.种植业发达
B
10.凉山彝族自治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有 ( )
①水产养殖 ②林业 ③生态旅游 ④彝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形图
材料二 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山地
10% 12% 19% 26% 33%
天山山脉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
秦岭
喜马拉雅山脉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长白山脉
柴达木盆地
(2)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盆地: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高原:B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平原:E__________,F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盆地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
(3)以②山脉作为分界线的两大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和__________高原。
(4)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山地
10% 12% 19% 26% 33%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共21张PPT)
1.我国各阶梯内的主要地形区。
阶梯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巧记我国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面低,大致呈现三阶梯;
青藏高原属第一,海拔多超四千米;
向北向东是第二,地形高原和盆地,
海拔下降非常快,多为一千到两千;
向东成为三阶梯,海拔多低五百米,
地形平原加丘陵,地势平缓多耕地。
1.我国地势特征的表述:“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同学们在表述时往往注意到了“西高东低”,而忽略了“呈阶梯状分布”。
2.地形与地势: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地势是指地表高低变化的趋势。
西高东低
地势西高东低
1.地势特点:中国地势___________,大致呈________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
2.三级阶梯分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____________—巫山—________。
阶梯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太行山脉
雪峰山
降水
3.地势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________;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____________,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河段时,因落差巨大而产生丰富的________。
东西交通
水能
B
知识点 地势西高东低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请从地理角度解释“大江东去”的原因( )
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C.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D.我国平原面积较小
(2025黔东南州期中)读“我国沿30°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2~3题。
A
2.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体特征是 (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D
3.关于图中山脉及其地理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大兴安岭—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B.②秦岭—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③天山—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D.④巫山—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图为“我国四条重要山脉及其两侧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B
4.关于图中山脉和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是太行山脉 B.②是天山山脉
C.丙为东南丘陵 D.丁为东北平原
B
5.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我国政府采取多种举措振兴乡村。其中山区进行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有 ( )
①旅游业 ②林业 ③种植业 ④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6~7题。
C
6. 下列诗句中最能够体现出剖面图所示的含义的是
(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春来江水绿如蓝”
C.“一江春水向东流” D.“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D
7.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河流的 ( )
A.含沙量减少 B.结冰期变长
C.汛期变长 D.水能增大
C
8.关于我国地势阶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B.昆仑山脉、天山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C.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D.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9. (2025黔东南州模拟)
【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我国的山脉
材料一 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有许多山脉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同时也是许多地形区的分界线;横断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高原山地气候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西藏自治区与云南省、四川省分界线;秦岭被尊为“中华文明的龙脉”,由于秦岭南北的气候、地形均呈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线成为我国地理最重要的分界线;等等。
材料二 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大兴安岭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山脉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_。
(2)说出图中序号A、B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盆地,
B________高原。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塔里木
青藏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简述我国的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交通及水能方面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气候: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交通: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水能: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 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共29张PPT)
1.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寒温带主要分布在我国最北的漠河附近;中温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暖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包括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热带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
2.我国降水分布状况的形成原因。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是海陆分布造成的。东部地区距海近,降水多,西部地区距海远,降水少。降水南多北少是南北方雨季长短不同造成的,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雨季时间长,降水多。
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部分)。
(1)是1月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3)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南部的分界线。
(5)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
1.气候特征:气候___________,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2.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________,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________。
3.夏季气温特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________温。
4.温度带划分: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____________为主要指标,从北到南,习惯上将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________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此外,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_区。



活动积温
暖温
高原气候
较大
5.降水分布: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_______,相对_______,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_______,________程度也逐渐加重。
6.我国降水之最:吐鲁番盆地中的________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台湾东北部的________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7.降水时间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东北、________等地区降水更为集中。
8.干湿地区:湿润、________、半干旱和________四类干湿地区。
湿润
越小
干旱
托克逊
火烧寮
夏秋
华北
半湿润
干旱
热带季风
9.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我国东部自南向北依次为____________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____________气候。西北部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为独特的____________气候。 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____特征。
10.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的有利影响:有利于众多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开展____________,促使我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我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垂直气候
多种经营
C
知识点 气候复杂多样
(2025遵义期末)“候鸟老人”是形容临近冬季去海南等地过冬,到了春夏之际又回到北方居住的老年人,犹如候鸟的季节性迁徙。据此完成1~2题。
1.“候鸟老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冬季南北温差小 B.夏季南北温差小
C.冬季南北温差大 D.夏季南北温差大
A
2.影响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完成3~4题。
B
3.下列温度带与其主要的农作物和熟制相匹配正确的是 ( )
A.甲—水稻、一年三熟
B.乙—冬小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丙—春小麦、一年两熟
D.丁—青稞、一年两熟
D
4.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上有一定的反映。房屋坐北朝南,墙体较厚,多有两层窗户,房内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有利于取暖、保暖。这样的民居多分布在 ( )
A.高原气候区
B.亚热带
C.热带
D.中温带
B
5.根据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 )
A.乌鲁木齐、西安、台北、武汉
B.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
C.台北、西安、武汉、乌鲁木齐
D.台北、乌鲁木齐、武汉、西安
D
6.下列关于干湿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气候干燥
C.依据气候干湿程度,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D.湿润地区的地表自然景观一般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A
(2025黔东南州期末)“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奔波于祖国各地。据此完成7~8题。
7.蜂农在转场过程中,有机会品尝各地美食。我国食材丰富的气候原因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气候强
C.以热带气候为主 D.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8.影响蜂农“追花夺蜜”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市场
C
D
9.“雨热同期”是我国气候的一个突出特征,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好处是 ( )
A.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C.使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D.夏季活动积温高、降水多,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生长有利
中国疆域辽阔,秋景美不胜收:当漠河雪花开始漫天飘舞时,三亚的街头依然裙角飞扬。读“2024年我国集中供暖起止时间图”,完成10~11题。
C
10.“你在漠河踏雪,我在三亚划水”,这反映出此时我国的气温特点是 ( )
A.自南向北递增 B.自西向东递减
C.南北温差大 D.东西部气温相同
C
11.据图分析,下列城市中最早开始集中供暖的是 ( )
A.哈尔滨 B.呼和浩特
C.乌鲁木齐 D.石家庄
B
12.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肥美,多为定居放牧,而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这反映出内蒙古高原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由东到西 ( )
A.地势逐渐降低 B.降水逐渐减少
C.气温逐渐降低 D.河流逐渐增多
图1是“中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13~14题。
D
13.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1中的 (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A
14.图1中,四地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 )
A.①地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B.②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③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D.④地区—亚热带—湿润地区
15.读“中国温度带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⑥___________。
高原气候区
秦岭—淮河
(2)图中③温度带和④温度带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______________线,与我国1月______℃等温线比较接近。
(3)我国全部位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4)在②和④温度带内,农作物的熟制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0
海南省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16.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湿润地区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干湿地区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北京位于____________(干湿地区)。
(3)从干湿地区看,东北地区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属于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半干旱地区
(4)从干湿地区看,天山的北坡属于____________,天山的南坡属于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旱地区
北坡受来自大西洋方向的西风和北冰洋方向水汽的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而南坡深居内陆,大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