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 单元全优达标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 单元全优达标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6 20:22: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 单元全优达标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未来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时代,下列是世界著名人工智能品牌公司的图标,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20°,AB上一点D,且AD=BC,过点D作DE∥BC且DE=AB,连接EC,则∠DCE的度数为(  )
A.80° B.70° C.60° D.45°
4.一张菱形纸片按图①②依次对折后,再按图③剪一个圆形小孔,然后展开、铺平,所得的图案是(  ).
A. B. C. D.
5.如图,中,平分,是的中点,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长为6cm,那么腰长为(  )
A.6cm B.10cm
C.6cm或10cm D.14cm
7.如图,已知 中, ,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且 ,分别交AC于N,BC于M,则 的周长为(  )
A.12 B.24 C.36 D.不确定
8.有一等腰三角形纸片ABC,AB=AC,裁剪方式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得到的甲、乙、丙、丁四张纸片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于点E.若,,则的长为(  )
A.2 B.3 C.4 D.5
10.如图,在等边中,以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 分别交 、于 点 、, 为线段上一动点,为线段上一动点,且, 以下个结论:①;②;③;④当的值最小时, . 正确的个数为( )
A.4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   .
12.如图,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为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平分,已知,,的面积,求的面积   .
13.如图,在△ABC中,∠ACB=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C=10cm,BD:DC=3:2,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
14.如图,已知点I是△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若AB+BI=AC,设∠BAC=α,则∠AIB=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15.如图,在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BC于点D,交AC于点E.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F,G两点.作直线FG.若直线FG经过点E,则的度数为   °.
16.中,为上一点,为上一点,过作,交于点,交于点,,,则   .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ABC中,已知∠A=α.
(1)如图1,∠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①当α=70°时,∠BDC度数=   度(直接写出结果);
②∠BDC的度数为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2,若∠ABC的平分线与∠ACE角平分线交于点F,求∠BFC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3)在(2)的条件下,将△FBC以直线BC为对称轴翻折得到△GBC,∠GBC的角平分线与∠G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如图3),求∠BMC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18.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且BE=CF,BD=CE.
(1)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DEF=70°时,求∠A的度数.
19.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
例1:等腰三角形ABC中,∠A=110°,求∠B的度数.(答案:35° )
例2:等腰三角形ABC中,∠A=40°,求∠B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一题:
变式:等腰三角形ABC中,∠A=80°,求∠B的度数.
(1)请你解答以上的变式题;
(2)解(1)后,小敏发现,∠A的度数不同,得到∠B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设∠A=x,当∠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时,请你探索x的取值范围.
20.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同学对几何动点问题进行了探究:
问题背景:在中,.点D为边上一动点,连接,点为边上一动点,连接,以为边,在右侧作等边,连接.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当点运动到的四等分点(靠近点)时,点停止运动,此时点从点运动到点,试判断点从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线段和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点从的四等分点(靠近点)出发,向终点A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向终点运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求出的最小值.
21.如图,已知AC、DB的交点为E,AE=DE, ;过点E作EF⊥BC,垂足为F.
(1)求证: ABE≌ DCE;
(2)求证:F为BC边的中点.
2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所组成的网格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称为“格点”,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用直尺完成下列作图:
(1)作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
(2)的面积为   .
23.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连接AC,BD.
(1)请补全图形,并说明AC,BD的位置关系;
(2)证明(1)中的结论.
24.如图1,四边形中,交于.
(1)求证:平分;
(2)如图2,若的平分线与的延长线交于,设,
①若,求的值;
②若,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25.如图,等边△ABC 中,高线 AD=6,点P从点 A出发,沿着AD运动到点 D停止,以CP为边向左下方作等边△CPQ,连接BQ,DQ.
(1)请说明:△ACP ≌△BCQ;
(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BDQ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DQ的度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 单元全优达标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未来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时代,下列是世界著名人工智能品牌公司的图标,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该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该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该图形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该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2. 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此选项中的图形由多个弧线组成,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符合题意;
B、此选项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不符合题意;
C、此选项中的图形虽然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此选项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根据定义即可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20°,AB上一点D,且AD=BC,过点D作DE∥BC且DE=AB,连接EC,则∠DCE的度数为(  )
A.80° B.70° C.60° D.45°
【答案】B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连接AE.
∵AB=DE,AD=BC
∵DE∥BC,
∴∠ADE=∠B,可得AE=DE
∵AB=AC,∠BAC=20°,
∴∠DAE=∠ADE=∠B=∠ACB=80°,
在△ADE与△CBA中,

∴△ADE≌△CBA(ASA),
∴AE=AC,∠AED=∠BAC=20°,
∵∠CAE=∠DAE-∠BAC=80°-20°=60°,
∴△ACE是等边三角形,
∴CE=AC=AE=DE,∠AEC=∠ACE=60°,
∴△DCE是等腰三角形,
∴∠CDE=∠DCE,
∴∠DEC=∠AEC-∠AED=40°,
∴∠DCE=∠CDE=(180-40°)÷2=70°.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AE.根据ASA可证△ADE≌△CB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AC,∠AED=∠BAC=2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C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DCE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
4.一张菱形纸片按图①②依次对折后,再按图③剪一个圆形小孔,然后展开、铺平,所得的图案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展开铺平后的图案是:
故答案为:C.
【分析】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翻折,向右上角翻折,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展开得到结论.
5.如图,中,平分,是的中点,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是的中点,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
垂直平分,






平分,


故选:.
【分析】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则;由于的外角等于,可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等于等于,从而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利用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得等于与的和,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的度数.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长为6cm,那么腰长为(  )
A.6cm B.10cm
C.6cm或10cm D.14cm
【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当6cm为腰长时,则腰长为6cm,底边=26﹣6﹣6=14cm,因为14>6+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②当6cm为底边时,则腰长=(26﹣6)÷2=10cm,因为6﹣6<10<6+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
故选B.
【分析】题中给出了周长和一边长,而没有指明这边是否为腰长,则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求解.
7.如图,已知 中, ,AO,BO分别是角平分线,且 ,分别交AC于N,BC于M,则 的周长为(  )
A.12 B.24 C.36 D.不确定
【答案】C
【解析】【解答】解:∵BO为角平分线,
∴∠3=∠4,
又∵∠3=∠5,
∴∠4=∠5,OM=BM,且AB∥MN,∠6=∠1,
∵AO为角平分线,
∴∠1=∠2,
∴∠2=∠6,ON=AN,
∴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3=∠5,可得∠4=∠5,AB∥MN,∠1=∠2,从而可得OM=BM,∠6=∠1,由∠1=∠2,可得∠2=∠6,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ON=AN,由△CMN=CN+CM+OM+ON=CM+BM+CN+ON=AC+BC,据此即可求出结论.
8.有一等腰三角形纸片ABC,AB=AC,裁剪方式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得到的甲、乙、丙、丁四张纸片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如图
∵AB=AC,AM⊥BC
∴BM=CM
由图可知BH=5,HM=2,EM=1,AE=2,AM=2+1=3,BM=CM=7,
∴S△ABM=S△ADH+S梯形ADHM,

解之:DH=.
∴S甲=,S乙=.
∴S甲>S乙
解之:EG=.
∴S丙=,S丁=.
∴S丙<S丁 ∵S丁<S甲,
∴丁的面积最大.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易证BM=CM,观察图形可求出相关的线段的长,再根据S△ABM=S△ADH+S梯形ADHM,可求出DH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面积;再利用同样的方法求出EG的长,继而可求出丙、丁的面积,然后比较甲、乙、丙、丁面积的大小,即可得到面积最大的图形。
9.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于点E.若,,则的长为(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解答】解:∵BD是∠ABC平分线,DE⊥AB,∠C=90°,
∴DE=CD=2,
∵AC=5,
∴AD=AC CD=5 2=3,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E=CD=2,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AD的长即可.
10.如图,在等边中,以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 分别交 、于 点 、, 为线段上一动点,为线段上一动点,且, 以下个结论:①;②;③;④当的值最小时, . 正确的个数为( )
A.4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   .
【答案】6
12.如图,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为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平分,已知,,的面积,求的面积   .
【答案】4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F作于点N,于点M,
,,分别为的角平分线,
,,
∴,

∵平分,

在和中,

∴,
∴,
同理可得,
∴,
∴,
∵,,
∴,
∵的面积,

∴,
∴,

∴的面积,
故答案为: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计算,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应用,过点F作于点N,于点M,由,分别为的角平分线,求得,得到,再由平分,得到,
利用ASA,证得,得出,同理证得,得出,结合,得出,根据的面积,列出方程,求得,结合,即可得出答案.
13.如图,在△ABC中,∠ACB=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C=10cm,BD:DC=3:2,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
【答案】4
【解析】【解答】∵BC=10cm,BD:DC=3:2,
∴BD=6cm,CD=4cm,
∵AD是△ABC的角平分线,∠ACB=90°,
∴点D到AB的距离等于DC,即点D到AB的距离等于4cm.
【分析】因为点D到AB的距离是点D到AB的垂线段的长度,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CD与点D到AB的距离相等,结合已知可求得CD的长。
14.如图,已知点I是△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若AB+BI=AC,设∠BAC=α,则∠AIB=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在AC上截取AD=AB,连接DI,
点I是△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所以有∠BAI=∠DAI,∠ABI=∠CBI,∠ACI=∠BCI,
在△ABI和△ADI中,
∴△ABI≌△ADI(SAS)
∴DI=BI
又∵AB+BI=AC,AB+DC=AC
∴DI=DC
∴∠DCI=∠DIC
设∠DCI=∠DIC=β
则∠ABI=∠ADI=2∠DCI=2β
在△ABC中,
∠BAC+2∠ABI+2∠DCI=180°,即 ,

在△ABI中,
【分析】在AC上截取AD=AB,易证△ABI≌△ADI,所以BI=DI,由AB+BI=AC,可得DI=DC,设∠DCI=β,则∠ADI=∠ABI=2β,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推出β与α的关系,进而求得∠AIB.
15.如图,在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BC于点D,交AC于点E.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F,G两点.作直线FG.若直线FG经过点E,则的度数为   °.
【答案】126
【解析】【解答】解:连接AD,DE,
设 ,
∵,
∴ ,
∵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BC于点D,交AC于点E,
∴ ,
∴ ,
∵分别以点C,D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F,G两点,
∴ ,
∴ ,
∴ ,
∵ ,
解得: ,
∴ ,
∴ ,
故答案为:126.
【分析】先求出,再求出,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16.中,为上一点,为上一点,过作,交于点,交于点,,,则   .
【答案】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ABC中,已知∠A=α.
(1)如图1,∠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①当α=70°时,∠BDC度数=   度(直接写出结果);
②∠BDC的度数为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2,若∠ABC的平分线与∠ACE角平分线交于点F,求∠BFC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3)在(2)的条件下,将△FBC以直线BC为对称轴翻折得到△GBC,∠GBC的角平分线与∠G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M(如图3),求∠BMC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125;90°+ α
(2)解:∵BF和CF分别平分∠ABC和∠ACE
∴ , ,
∴∠BFC=∠FCE﹣∠FBC)= =
即 .
(3)解:由轴对称性质知: ,
由(1)②可得 ,
∴ .
【解析】【解答】解:(1)①125°;
②结论: ,
理由:∵ ∠ABC,∠DCB= ∠ACB,
∴∠BDC=180°﹣∠DBC﹣∠DCB=180°﹣ (∠ABC+∠ACB)=180°﹣ (180°﹣∠A)=90°+ ∠A=90°+ α.
故答案分别为125°,90°+ α.
【分析】(1)①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②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结合(1)②的结论,即可求解.
18.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且BE=CF,BD=CE.
(1)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DEF=70°时,求∠A的度数.
【答案】(1)解:∵AB=AC,
∴∠B=∠C,
在△BDE和△CEF中,

∴△BDE≌△CEF(SAS),
∴DE=EF,
∴△DEF是等腰三角形
(2)解:∵∠DEC=∠B+∠BDE,
即∠DEF+∠CEF=∠B+∠BDE,
∵△BDE≌△CEF,
∴∠CEF=∠BDE,
∴∠DEF=∠B,
在△ABC中,AB=AC,∠DEF=70°,
∴∠A=40°.
【解析】【分析】(1)由等边对等角可得∠B=∠C,根据SAS可证△BDE≌△CEF,可得DE=E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证;
(2) 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DEC=∠DEF+∠CEF=∠B+∠BDE,由(1)知△BDE≌△CEF,可得∠CEF=∠BDE,从而可得∠DEF=∠B=70°,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A的度数.
19.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
例1:等腰三角形ABC中,∠A=110°,求∠B的度数.(答案:35° )
例2:等腰三角形ABC中,∠A=40°,求∠B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一题:
变式:等腰三角形ABC中,∠A=80°,求∠B的度数.
(1)请你解答以上的变式题;
(2)解(1)后,小敏发现,∠A的度数不同,得到∠B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设∠A=x,当∠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时,请你探索x的取值范围.
【答案】(1)(1)当∠A=80°为顶角时,
∠B==50°;
当∠B是顶角,则∠A是底角,则∠B=180°-80°-80°=20°;
当∠C是顶角,则∠B与∠A都是底角,则∠B=∠A=80°,
综上所述,∠B的度数为50°或20°或80°;
(2)分两种情况:
①当90≤x<180时,∠A只能为顶角,
∴∠B的度数只有一个;
②当0<x<90时,
若∠A为顶角,则∠B=()°
若∠A为底角,∠B为顶角,则∠B=(180-2x)°;
若∠A为底角,∠B为底角,则∠B=x°.
当≠180-2x且180-2x≠x且≠x,
即x≠60时,∠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
综上所述,可知当0<x<90且x≠60时,∠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
【解析】【分析】(1)∠A是顶角,则∠B是底角,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可求解;∠B是顶角,则∠A是底角,则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C是顶角,则∠B与∠A都是底角,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①90≤x<180;②0<x<9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20.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同学对几何动点问题进行了探究:
问题背景:在中,.点D为边上一动点,连接,点为边上一动点,连接,以为边,在右侧作等边,连接.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当点运动到的四等分点(靠近点)时,点停止运动,此时点从点运动到点,试判断点从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线段和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点从的四等分点(靠近点)出发,向终点A运动,同时,点从点出发,向终点运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求出的最小值.
【答案】(1)证明:∵△BEF是等边三角形,
∴BE=BF,∠EBF=60°,
∵∠ABC=60°,
∴∠ABC-∠CBE=∠EBF-∠CBE,
∴∠DBE=∠CBF,
又∵BD=BC,
∴△BDE≌△BCF(SAS).
(2),理由如下:
过点作,垂足为点,取中点,连接,



点是的中点,

是等边三角形,

点是中点,点是四等分点,



由(1)得,
又,







是的垂直平分线,
(3)解:以BC为边作等边△BCM,连接MF,
∵△BEF和△BCM是等边三角形,



,即当点和点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
则点F在以BM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起点为的中点,终点为点,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则,
连接,交圆弧于点,此时取得最小值,
是等边三角形,点是中点,,



则的最小值为.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隐圆,本题的关键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发现隐圆从而解决最小值问题.(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E=BF,∠EBF=60°,再根据角的和差运算和等式的性质可得:∠DBE=∠CBF,再结合BD=BC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可证得△BDE≌△BCF,由此可证得结论;
(2)过点F作GF⊥BC于点G,取AB的中点H,连接CH,由四等分点证明DH=BD,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论:三线合一可得:DC⊥BH,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可证得△BDE≌△BGF,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证得:GF是BC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F=CF;
(3)以B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CM,连接MF,证明,则可得点F在以BM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起点为BC的中点N,终点为点M,连接OC,交圆弧于点F,此时CF取得最小值,即可求出答案.
(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


,即,
又,

(2),理由如下:
过点作,垂足为点,取中点,连接,



点是的中点,

是等边三角形,

点是中点,点是四等分点,



由(1)得,
又,







是的垂直平分线,

(3)以为边作等边三角形,连接,
,是等边三角形,



,即当点和点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
则点在以为直径的圆弧上运动,起点为的中点,终点为点,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则,
连接,交圆弧于点,此时取得最小值,
是等边三角形,点是中点,,



则的最小值为.
21.如图,已知AC、DB的交点为E,AE=DE, ;过点E作EF⊥BC,垂足为F.
(1)求证: ABE≌ DCE;
(2)求证:F为BC边的中点.
【答案】(1)证明:在 ABE和 DCE中,
∴ ABE≌ DCE(ASA)
(2)证明:由(1)得 ABE≌ DCE
∴BE=CE
∵EF⊥BC
∴BF=FC
即F为BC边的中点.
【解析】【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AE=DE,∠A=∠D,由对顶角的性质可得∠AEB=∠DEC,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进行证明;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CE,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F=FC,据此证明.
2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所组成的网格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称为“格点”,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用直尺完成下列作图:
(1)作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
(2)的面积为   .
【答案】(1)解:如图,点,点,点关于的对称点分别为点,点,点,
连接,,,
则即为所作.
(2)7
【解析】【解答】解:△ABC的面积=5×3-×4×2-×3×1-×5×1=7;
故答案为:7.
【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分别确定点A、B、C关于直线对称的对应点D、E、F,再顺次连接即可;
(2)利用割补法求出△ABC的面积即可.
23.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连接AC,BD.
(1)请补全图形,并说明AC,BD的位置关系;
(2)证明(1)中的结论.
【答案】(1)解:补图如下:
结论:AC⊥BD
(2)解:∵AB=AD
∴点A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
∵CB=CD
∴点C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即AC⊥BD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即可;(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出点A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点C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得出结论.
24.如图1,四边形中,交于.
(1)求证:平分;
(2)如图2,若的平分线与的延长线交于,设,
①若,求的值;
②若,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AD∥BC,
∴∠ADC+∠C=180°.
∵DE⊥DC,
∴∠BDE+∠BDC=90°,
∴∠ADE+∠C=90°.
∵∠BDC=∠BCD,
∴∠BDE=∠ADE,
∴DE平分∠ADB.
(2)①∵DE平分∠ADB,BF平分∠ABD,
∴∠EDB=∠ADB,∠DBF=∠ABD,
∴∠EDB+∠DBF=(∠ADB+∠ABD).
∵∠A+∠ADB+∠ABD=180°,
∴∠EDB+∠DBF=90°-∠A.
∵∠EDF=90°,∠F=α=50°,
∴∠FGD=40°.
∵∠FGD=∠EDB+∠DBF,
∴90°-∠A=40°,
∴∠A=100°.
②∵AD∥BC,
∴∠ADB=∠DBC,
∴∠EDB+∠DBF=(∠ADB+∠ABD)=∠ABC.
∵∠FGD=∠EDB+∠DBF,
∴∠FGD=∠ABC.
∵∠F<∠ABC,
∴∠F<∠FGD.
∵∠F+∠FGD=90°,
∴∠F<45°,即0<α<45°.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C+∠C=180°,有垂直的定义可得∠BDE+∠BDC=90°,则∠ADE+∠C=90°,根据已知条件可得∠BDC=∠BCD,则∠BDE=∠ADE,据此证明;
(2)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EDB=∠ADB,∠DBF=∠ABD,则∠EDB+∠DBF=(∠ADB+∠ABD),结合内角和定理可得∠EDB+∠DBF=90°-∠A,易得∠FGD=40°,由外角的性质可得∠FGD=∠EDB+∠DBF,据此求解;
②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B=∠DBC,结合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EDB+∠DBF=∠ABC,由外角的性质可得∠FGD=∠EDB+∠DBF,推出∠FGD=∠ABC,结合已知条件可得∠F<∠FGD,据此求解.
25.如图,等边△ABC 中,高线 AD=6,点P从点 A出发,沿着AD运动到点 D停止,以CP为边向左下方作等边△CPQ,连接BQ,DQ.
(1)请说明:△ACP ≌△BCQ;
(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BDQ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DQ的度数;
【答案】(1)解:∵△ABC和△PQC是等边三角形,
∴AC=BC,PC=QC,∠ACB=∠PCQ=60°,
又∵∠ACP=60°-∠BCP,∠BCQ=60°-∠BCP,
∴∠ACP=∠BCP
在△ACP和△BCQ中,
∴△ACP≌△BCQ(SAS).
(2)解:由(1)知,△ACP ≌△BCQ,
∴∠QBD=∠PAC=30°,
当△BDQ 是等腰三角形时,
①若BQ=QD,如图1,则∠BDQ=30°;
②若BQ=BD,如图2,则∠BDQ=75°;
③若BD=DQ,如图3,则∠BDQ=120°.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PC=QC,∠ACB=∠PCQ=60°,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CP=∠BCP,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2)由(1)知:△ACP ≌△BCQ,则∠QBD=∠PAC=30°,①若BQ=Q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Q的度数;②若BQ=B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内角和定理可得∠BDQ的度数;③若BD=DQ,同理可得∠BDQ的度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