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6 15:24:02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改变某一条件,发生下述变化,其中可确定该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
A.v(SO2)增大
B.v(SO3)减小
C.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
D.SO3的质量不变
2.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B.实验Ⅱ中加3滴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平衡常数变大
C.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b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实验Ⅲ加3滴水的目的是保证体积与实验Ⅱ一致,是对比实验
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可变的反应器中加入足量CuO2(s),发生反应:2CuO2(s)2CuO(s)+O2(g),达到平衡1时测得气体压强为p1 kPa,浓度为c1 mol·L-1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保持压缩后容积不变,达到平衡2时测得气体压强为p2 kPa,浓度为c2 mol·L-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p2=2p1,2c2=c1 B.2p2=p1,c2=2c1
C.p2=2p1,c2=2c1 D.p2=p1,c2=c1
4.在压强为0.1 MPa、温度为300 ℃条件下,a mol CO与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 ΔH<0。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D.达到新平衡时增大
5.已知反应:mA(s)+nB(g)pC(g) ΔH<0,在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为K,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①m+n>p ②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③x点表示的反应速率比y点的小 ④该反应温度升高K增大 ⑤若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密度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
6.一定温度下,向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s)CaO(s)+CO2(g),并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将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不变
C.增加CaCO3(s)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的浓度增大
D.将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
7.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移动伴随着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受压强变化影响的是(  )
A.2NO2N2O4
B.2NO22NO+O2
C.2HIH2+I2
D.FeCl3+3KSCNFe(SCN)3+3KCl
8.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到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到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容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情况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
B.将NH4HS固体全部移走
C.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
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10.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为0.6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降为0.3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d
B.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A、B 的浓度减小,C、D的浓度增大
11.对于反应N2O4(g)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φ(NO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A>C
B.A、B、C、D、E各状态,v正<v逆的是状态E
C.维持p1不变,E→A所需时间为x,维持p2不变,D→C所需时间为y,则x<y
D.使E状态从水平方向达到C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1突然加压至p2
12.Ⅰ.在水溶液中橙色的Cr2与黄色的Cr有下列平衡关系:Cr2+H2O2Cr+2H+,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    色,因为                       
                       。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    (填“逆向移动”或“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将                       。
Ⅱ.在10 ℃和2×105 Pa的条件下,反应aA(g)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压强/Pa 2×105 5×105 1×106
浓度/(mol·L-1) 0.085 0.20 0.44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4)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移动方向是    ,理由是                       
                       。
(5)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1×106 Pa时,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理由是                       
                       。
13.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 ΔH<0。
(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平衡后,充入N2,该反应的ΔH增大
b.平衡后,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ΔH不变
c.平衡后,充入NH3,新平衡时,NH3的百分含量变大
d.若反应前充入的N2与H2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比H2的高
(2)欲提高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缩小容器容积
b.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N2和H2
c.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d.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e.液化NH3并分离
第三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C 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的增大或减小,平衡不移动;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SO3的质量不变,平衡不移动。
2.B 实验Ⅱ中加3滴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表明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说明平衡常数变大,B不正确。
3.D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压缩后平衡常数为Kp=p(O2)、K=c(O2),即两次平衡的O2的浓度和压强都不变,选D。
4.C 该反应为正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缩小容积,c(H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n(H2)减小,n(CH3OH)增大,=,该比值减小。
5.C ①根据题图知,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n>p,所以m+n>p,正确;②曲线上各点都是平衡点,要使x点达到平衡状态,B的转化率应该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该点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正确;③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压强:x点小于y点,则x点表示的反应速率比y点的小,正确;④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该反应温度升高K减小,错误;⑤若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是变化的,所以密度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正确;综上所述,选C。
6.B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He,由于参与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会移动,A项错误;将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则K=c(CO2)不变,即c(CO2)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B项正确;CaCO3(s)为固体,增加其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CO2的浓度不变,C项错误;将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K不变,则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D项错误。
7.D C项是等体积反应,改变压强,颜色会发生变化,但是平衡不移动;D项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8.D ①中增加C(s)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未变,平衡不移动,错误;②中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右移,其他物质的转化率增大,而此物质的转化率降低,错误;③中对于有气体参加的非等体积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容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错误;④中在恒压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各物质浓度减小,若是非等体积反应,则平衡会发生移动,错误。
9.C 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SO2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使c(H2S)降低,平衡正向移动,A不符合题意;移走全部反应物,正反应速率减小为0,平衡逆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符合题意;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体积增大,反应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降低,原平衡体系的压强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不符合题意。
10.C 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为0.6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为0.2 mol·L-1,而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为0.3 mol·L-1,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减小,B错误,C正确;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现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则a+b>c+d,A错误;因容器的容积增大,则达到新平衡时,A、B、C、D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小,D错误。
11.D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C点压强大于A点压强,所以v(A)<v(C),A项错误;处于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状态,E点NO2的体积分数小于平衡状态时的体积分数,反应应向生成NO2的方向进行,此时v正>v逆,D点NO2的体积分数大于平衡状态时的体积分数,反应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此时v正<v逆,B项错误;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越短,应为x>y,C项错误;从p1突然加压至p2,瞬间平衡没有移动,NO2的体积分数瞬间不变,D项正确。
12.Ⅰ.(1)黄 OH-与H+结合生成水,c(H+)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Cr浓度增大,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2)橙 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r2浓度增大,溶液又由黄色变为橙色
(3)正向移动 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Ⅱ.(4)逆向移动 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 (5)正向移动 D浓度增大的倍数大于压强增大的倍数,此时压强增大可能使E液化,使生成物的气体体积减小
解析:Ⅰ.加碱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c(Cr)增大;加酸使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的c(Cr2)增大;加Ba(NO3)2,发生的反应为Ba2++CrBaCrO4↓(黄色),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将由橙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Ⅱ.(4)压强增加了2.5倍,若平衡不移动,D的浓度应为0.212 5 mol·L-1,现在小于该值,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了。
13.(1)bc (2)abe
解析:(1)ΔH与反应物N2的量无关,故平衡后再充入N2,该反应的ΔH不变,a项不正确;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ΔH不变,b项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再充入NH3,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时,NH3的百分含量增大,c项正确;若反应前充入的N2和H2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反应中转化的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所以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比H2的低,d项不正确。(2)a、b项为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α(H2)增大;c、d项平衡不移动,α(H2)不变;e项平衡向右移动,α(H2)增大。
4 / 4第三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程 标准 1.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3.能根据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推测平衡移动的方向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分点突破(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移动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着改变,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有的平衡状态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条件改变
2.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在等温条件下,对于一个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当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当Q=K时,v正=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Q<K时,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Q>K时,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探究FeCl3与KSCN反应的平衡体系
原理 Fe3+(浅黄色)+3SCN-(无色)Fe(SCN)3(红色)
实验 步骤 向盛有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5 mol·L-1 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在a、b、c三支试管中,向试管b中加入少量铁粉,向试管c中滴加4滴1 mol·L-1 KSCN溶液
现象 与试管a对比观察: 试管b中溶液颜色   ; 试管c中溶液颜色  
【交流讨论】
1.向试管b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为                       ,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向试管c中加入1 mol·L-1 KSCN溶液,溶液的颜色加深的原因为                      
                       ;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理论解释
改变 条件 加入Fe粉,c(Fe3+)减小,即反应物浓度减小 加入1 mol·L-1 KSCN溶液,即反应物浓度增大
从Q、K关系角度 Q= 增大,Q  K,平衡向  方向移动 Q= 减小,Q  K,平衡向  方向移动
从v正、v逆关系角度 t1时刻,c(Fe3+)浓度减小,使v正'减小,而v逆'瞬间不变,则v逆'  v正',平衡向  方向移动 t1时刻,c(SCN-)增大,使v正'增大,而v逆'瞬间不变,则v正'   v逆',平衡向  方向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图像分析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瞬间增大v(正)或减小v(逆),使得v(正)>v(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可瞬间减小v(正)或增大v(逆),使得v(正)<v(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工业生产应用
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价格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实验室配制碘水时,通常将I2溶于KI溶液:I2(aq)+I-(aq)(aq)。关于该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苯,平衡逆向移动
B.滴入淀粉溶液,不变蓝
C.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D.加少量AgNO3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2.常温下,水溶液中的反应Fe3++SCN-Fe(SCN)2+达到平衡时,c(SCN-)=0.10 mol·L-1,c(Fe3+)=0.04 mol·L-1,c[Fe(SCN)2+]=0.68 mol·L-1。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2倍,平衡将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Fe3+)   0.02 mol·L-1(填“>”“=”或“<”)。
分点突破(二)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 原理 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实验 操作 用50 mL注射器吸入20 mL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使注射器的活塞位于Ⅰ处),将细管端用橡胶塞封闭。然后把活塞拉到Ⅱ处,观察管内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当反复将活塞从Ⅱ处推到Ⅰ处及从Ⅰ处拉到Ⅱ处时,观察管内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
实验 步骤
【交流讨论】
1.注射器活塞往里推到Ⅰ处时,管内气体颜色                       ,
原因是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若原平衡时c(NO2)=0.1 mol·L-1,将活塞从Ⅰ处拉到Ⅱ处(假设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     ,达到新平衡时,c(NO2)处于的范围是    ,NO2的转化率    。
3.对于反应:H2(g)+I2(g)2HI(g),增大压强,平衡是否发生移动?为什么?
1.压强改变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改变压强,对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化学平衡没有影响。
3.图像分析
以mA(g)+nB(g)pC(g)+qD(g)为例
(1)若m+n>p+q
(2)若m+n<p+q
(3)若m+n=p+q
  
1.“碳储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涉及CO2的捕获、转化等领域。高浓度的K2CO3溶液可作为CO2的捕获剂,为了更好地捕获CO2,控制压强合理的是(  )
A.常压 B.高于常压
C.低于常压 D.无法确定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x+y>z,缩小容积,增大压强,则平衡向    方向移动。
(2)若保持容积不变,通入氦气,则平衡    移动。
(3)若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氦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y、z的关系为    。
(4)若x+y=z,缩小容积,增大压强,则平衡    移动。
3.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建立新的平衡,其v-t图像如图:
(1)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t1时刻缩小容器容积,其图像为    ,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下同)移动。
(2)对于反应2NH3(g)N2(g)+3H2(g),t1时刻增大容器容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
(3)对于反应H2(g)+I2(g)2HI(g),t1时刻缩小容器容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
改变浓度、压强时新旧平衡的比较(归纳与论证)
【典例】 工业制硫酸的第二步反应为2SO2+O22SO3。
在恒温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SO2和0.6 mol O2达到平衡。
(1)再充入0.2 mol O2,则平衡向    移动,SO2的转化率    ,O2的转化率    ,c(SO2)   ,c(O2)    ,c(SO3)    。
(2)若把容器的容积缩小至1 L,则平衡向    移动,SO2的转化率    ,c(SO2)    ,SO2的百分含量    ,SO3的百分含量    。
【规律方法】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中的“浓度”是指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或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
2.对于mA(g)+nB(g)qC(g),若在恒容容器内增大A的浓度,则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若m+n<q,增大压强(缩小体积),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的转化率减小,但A、B、C的浓度都增大。
【迁移应用】
1.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1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1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减小
D.A的体积分数减小
2.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C(g)达到平衡,若增大A的浓度,使平衡右移,并达到新的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小
B.A的转化率增大
C.C的体积分数一定大于原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
D.B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1.对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将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5 mL 0.015 mol·L-1 KSCN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呈红色,再将混合液分为5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①:滴加4滴水,振荡
试管②:滴加4滴饱和FeCl3溶液,振荡
试管③:滴加4滴1 mol·L-1 KCl溶液,振荡
试管④:滴加4滴1 mol·L-1 KSCN溶液,振荡
试管⑤:滴加4滴1 mol·L-1 NaOH溶液,振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试管①和②,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B.对比试管①和③,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C.对比试管①和④,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对比试管①和⑤,为了证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v正增大、c(D)增大的是(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容积不变,充入惰性(不参加反应)气体
4.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内燃机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 ΔH>0。已知该反应在2 404 ℃时,平衡常数K=6.4×10-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缩小体积,增大压强,N2的转化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平衡时,N2的转化率是   %(保留整数)。
(3)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 mol·L-1、4.0×10-2 mol·L-1和3.0×10-3 mol·L-1,此时反应            (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                       
                       。
第三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探究活动
提示:变浅 变深
交流讨论
1.提示:2Fe3++Fe3Fe2+;溶液中c(Fe3+)减小,从而使Fe3++3SCN-Fe(SCN)3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Fe(SCN)3]减小,溶液的红色变浅;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提示:增大c(SCN-)后,从而使Fe3++3SCN-Fe(SCN)3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Fe(SCN)3]增大,溶液的颜色加深;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提示:> 逆反应 < 正反应 >  逆反应  > 正反应
自主练习
1.A I2易溶于苯,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A正确;I2(aq)+I-(aq)(aq)为可逆反应,溶液中含有I2,滴入淀粉溶液后会变蓝,B错误;加水稀释,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微粒数目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加少量AgNO3固体,银离子与碘离子生成碘化银沉淀,碘离子的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
2.(1)1.7×102 (2)逆 >
解析:(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7×102。
(2)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2倍,各离子的浓度均变为原浓度的,浓度商Q==3.4×102>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分点突破(二)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1.提示:先变深又变浅 注射器活塞往里推,管内容积减小,c(NO2)增大,颜色变深,此时管内气体的压强增大,从而使2NO2(g)N2O4(g)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NO2)又会逐渐减小,故气体的颜色又会逐渐变浅,即整个过程中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2.提示:先变浅又逐渐变深 0.05 mol·L-1<c(NO2)<0.1 mol·L-1 减小
3.提示:平衡不发生移动;原因是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改变的程度相同。
自主练习
1.B 反应K2CO3(aq)+CO2(g)+H2O(l)2KHCO3(aq)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可增大CO2在K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便于吸收CO2。
2.(1)正反应 (2)不 (3)x+y<z (4)不
3.(1)D 向正反应方向 (2)C 向正反应方向  (3)A 不
【关键能力·细培养】
【典例】 提示:(1)正反应方向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2)正反应方向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迁移应用
1.D 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大于原来的0.5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x+y<z,A和B的转化率增大,A的体积分数减小,D正确。
2.D 增大A的浓度,尽管平衡右移,但加入的A不可能全部转化,平衡时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减小,而同为反应物的B的转化率增大;因为A的总量在增大,所以C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
【教学效果·勤检测】
1.B 如果正、逆反应速率改变的幅度一样大,则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B项正确;反应进行的程度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C项错误;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改变(如固液反应或容器容积不变的反应体系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平衡也不一定移动,D项错误。
2.B 试管②与①对比,只改变了Fe3+的浓度,A正确;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改变钾离子或氯离子的浓度对平衡没有影响,B错误;试管④与①对比,只改变了反应物SCN-的浓度,C正确;在原平衡体系中加入NaOH溶液,Fe3+与之反应生成Fe(OH)3沉淀,溶液中Fe3+的浓度减小,D正确。
3.C A项,C为固体,改变其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错误;B项,扩大容积,v正减小,c(D)也减小,错误;C项,缩小容积,浓度增大,v正也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D)也增大,正确;D项,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反应物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错误。
4.(1)K= 不变 (2)4 (3)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9×10-4<K
解析:(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因此N2的转化率不变。 (2)该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设N2转化了a mol,则:
      N2(g) +  O2(g)  2NO(g)
开始/mol 1 1 0
转化/mol a a 2a
平衡/mol 1-a 1-a 2a
平衡时,K= = =6.4×10-3,a=,N2的转化率α= ×100%≈4%。(3)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 mol·L-1、4.0×10-2 mol·L-1和3.0×10-3 mol·L-1,Q= = =9×10-4<K,因此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7 / 7(共82张PPT)
第三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程 标准 1.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3.能根据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推测平衡移动的方
向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4、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化学平衡移动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
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
着改变,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有的平衡状态达
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条件改变
2. 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在等温条件下,对于一个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当改变反应物或
生成物的浓度时,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化
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当 Q = K 时, v正= 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 Q < K 时, 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 Q > K 时, 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探究FeCl3与KSCN反应的平衡体系
原理

验 步

向盛有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5
mol·L-1 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在a、
b、c三支试管中,向试管b中加入少量铁粉,向试管c中滴加4滴1 mol·L-1 KSCN溶液

象 与试管a对比观察:
试管b中溶液颜色 ;
试管c中溶液颜色
变浅 
变深 
【交流讨论】
1. 向试管b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溶液颜
色变浅的原因为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提示:2Fe3++Fe 3Fe2+;溶液中 c (Fe3+)减小,从而使Fe3+
+3SCN- Fe(SCN)3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Fe(SCN)
3]减小,溶液的红色变浅;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 向试管c中加入1 mol·L-1 KSCN溶液,溶液的颜色加深的原因
为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提示:增大 c (SCN-)后,从而使Fe3++3SCN- Fe(SCN)3的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Fe(SCN)3]增大,溶液的颜色加深;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 理论解释
改变 条件 加入Fe粉, c (Fe3+)减
小,即反应物浓度减小 加入1 mol·L-1 KSCN溶液,即
反应物浓度增大
从 Q 、 K
关系角

从 v正、
v逆关系
角度 t1时刻, c (Fe3+)浓度减小,使
v正'减小,而 v逆'瞬间不变,则 v逆
'    v正',平衡向   方向移动 t1时刻, c (SCN-)增
大,使 v正'增大,而 v逆'
瞬间不变,则 v正'    v逆
',平衡向   方向移动
提示:> 逆反应 < 正反应 >  逆反应  > 正反应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
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
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图像分析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瞬间增大 v (正)
或减小 v (逆),使得 v (正)> v (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②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可瞬间减小 v (正)
或增大 v (逆),使得 v (正)< v (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
(3)工业生产应用
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可提高价格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 实验室配制碘水时,通常将I2溶于KI溶液:I2(aq)+I-(aq)
(aq)。关于该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苯,平衡逆向移动
B. 滴入淀粉溶液,不变蓝
C. 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D. 加少量AgNO3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 I2易溶于苯,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A正确;
I2(aq)+I-(aq) (aq)为可逆反应,溶液中含有I2,滴入
淀粉溶液后会变蓝,B错误;加水稀释,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减
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微粒数目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
逆向移动,C错误;加少量AgNO3固体,银离子与碘离子生成碘化
银沉淀,碘离子的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
2. 常温下,水溶液中的反应Fe3++SCN- Fe(SCN)2+达到平衡
时, c (SCN-)=0.10 mol·L-1, c (Fe3+)=0.04 mol·L-1, c [Fe
(SCN)2+]=0.68 mol·L-1。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解析: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
=1.7×102。
1.7×102 
(2)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2倍,平衡将向 (填“正”或
“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 c (Fe3+) 0.02
mol·L-1(填“>”“=”或“<”)。
解析: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2倍,各离子的浓度均变为原浓
度的 ,浓度商 Q = =3.4×102> K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
逆 
> 
分点突破(二)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 原理
实验 操作 用50 mL注射器吸入20 mL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使注射器
的活塞位于Ⅰ处),将细管端用橡胶塞封闭。然后把活塞拉到
Ⅱ处,观察管内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当反复将活塞从Ⅱ处推
到Ⅰ处及从Ⅰ处拉到Ⅱ处时,观察管内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
实验 步骤
【交流讨论】
1. 注射器活塞往里推到Ⅰ处时,管内气体颜色   ,原因是    ,由
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提示:先变深又变浅 注射器活塞往里推,管内容积减小, c
(NO2)增大,颜色变深,此时管内气体的压强增大,从而使2NO2
(g) N2O4(g)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NO2)又会逐渐
减小,故气体的颜色又会逐渐变浅,即整个过程中气体的颜色先变
深又逐渐变浅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
减小的方向移动
2. 若原平衡时 c (NO2)=0.1 mol·L-1,将活塞从Ⅰ处拉到Ⅱ处(假设
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   ,达到新平衡
时, c (NO2)处于的范围是   ,NO2的转化率   。
提示:先变浅又逐渐变深 0.05 mol·L-1< c (NO2)<0.1 mol·L-1 
减小
3. 对于反应:H2(g)+I2(g) 2HI(g),增大压强,平衡是否发
生移动?为什么?
提示:平衡不发生移动;原因是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
压强,正、逆反应速率改变的程度相同。
1. 压强改变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2.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
减小的方向移动。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
增大的方向移动。
(3)改变压强,对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化学平衡没有影响。
3. 图像分析
以 m A(g)+ n B(g) p C(g)+ q D(g)为例
(1)若 m + n > p + q
(2)若 m + n < p + q
(3)若 m + n = p + q
1. “碳储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涉及CO2的捕获、转化等领域。高浓度
的K2CO3溶液可作为CO2的捕获剂,为了更好地捕获CO2,控制压强
合理的是(  )
A. 常压 B. 高于常压
C. 低于常压 D. 无法确定
解析: 反应K2CO3(aq)+CO2(g)+H2O(l) 2KHCO3
(aq)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可增大CO2在K2CO3溶液中的
溶解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便于吸收CO2。
2.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x A(g)+ y B(g) z C(g)在一定条件下
达到平衡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 x + y > z ,缩小容积,增大压强,则平衡向 方
向移动。
(2)若保持容积不变,通入氦气,则平衡 移动。
(3)若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氦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x 、
y 、 z 的关系为 。
(4)若 x + y = z ,缩小容积,增大压强,则平衡 移动。
正反应 
不 
x + y < z  
不 
3. 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在 t1时刻改
变某一条件,建立新的平衡,其 v - t 图像如图:
(1)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 t1时刻缩小容器
容积,其图像为 ,平衡 (填“向正反
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下同)移动。
(2)对于反应2NH3(g) N2(g)+3H2(g), t1时刻增大容器
容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
(3)对于反应H2(g)+I2(g) 2HI(g), t1时刻缩小容器容
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
D 
向正反应方向 
C 
向正反应方向 
A 
不 
关键能力·细培养
2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改变浓度、压强时新旧平衡的比较(归纳与论证)
【典例】 工业制硫酸的第二步反应为2SO2+O2 2SO3。
在恒温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SO2和0.6 mol O2达到平衡。
(1)再充入0.2 mol O2,则平衡向   移动,SO2的转化率   ,O2
的转化率   , c (SO2)   , c (O2)   , c
(SO3)   。
提示:正反应方向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2)若把容器的容积缩小至1 L,则平衡向   移动,SO2的转化
率   , c (SO2)   ,SO2的百分含量   ,SO3的百分含
量   。
提示:正反应方向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规律方法】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中的“浓度”是指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或
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
2. 对于 m A(g)+ n B(g) q C(g),若在恒容容器内增大A的浓
度,则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若 m + n < q ,增大压强
(缩小体积),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的转化率减小,但
A、B、C的浓度都增大。
【迁移应用】
1.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x A(g)+ y B(g)
z C(g),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1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
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1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 y > z
B.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B的转化率减小
D. A的体积分数减小
解析: 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大于原来的0.5倍,说明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所以 x + y < z ,A和B的转化率增大,A的体积分数
减小,D正确。
2. 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 C(g)达到平衡,
若增大A的浓度,使平衡右移,并达到新的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小
B. A的转化率增大
C. C的体积分数一定大于原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
D. B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解析: 增大A的浓度,尽管平衡右移,但加入的A不可能全部转
化,平衡时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减
小,而同为反应物的B的转化率增大;因为A的总量在增大,所以C
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对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
知(  )
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 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解析: 如果正、逆反应速率改变的幅度一样大,则平衡不移
动,A项错误;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B项
正确;反应进行的程度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C项错误;改变压
强,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改变(如固液反应或容器容积不变的反应
体系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平衡也不一定移动,D项错误。
2. 将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5 mL 0.015 mol·L-1 KSCN
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呈红色,再将混合液分为5份,分别进行
如下实验:
试管①:滴加4滴水,振荡
试管②:滴加4滴饱和FeCl3溶液,振荡
试管③:滴加4滴1 mol·L-1 KCl溶液,振荡
试管④:滴加4滴1 mol·L-1 KSCN溶液,振荡
试管⑤:滴加4滴1 mol·L-1 NaOH溶液,振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比试管①和②,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B. 对比试管①和③,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C. 对比试管①和④,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 对比试管①和⑤,为了证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解析: 试管②与①对比,只改变了Fe3+的浓度,A正确;FeCl3
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 Fe(SCN)3,改变
钾离子或氯离子的浓度对平衡没有影响,B错误;试管④与①对
比,只改变了反应物SCN-的浓度,C正确;在原平衡体系中加入
NaOH溶液,Fe3+与之反应生成Fe(OH)3沉淀,溶液中Fe3+的浓度
减小,D正确。
3.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 C(s)+3D(g) 
Δ H <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 v正增大、 c (D)增大
的是(  )
A. 移走少量C
B. 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 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 容积不变,充入惰性(不参加反应)气体
解析: A项,C为固体,改变其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错
误;B项,扩大容积, v正减小, c (D)也减小,错误;C项,缩小
容积,浓度增大, v正也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c (D)也增大,正
确;D项,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反应物浓度不变,速率不
变,平衡不移动,错误。
4. 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内燃机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引起氮气
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 2NO(g) Δ H >0。已知
该反应在2 404 ℃时,平衡常数 K =6.4×10-3。请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该
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
衡不移动,因此N2的转化率不变。
K =  
不变 
(2)该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平衡时,N2的
转化率是 %(保留整数)。
解析:该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设N2转
化了 a mol,则:
    N2(g) +  O2(g)   2NO(g)
开始/mol 1 1 0
转化/mol a a 2 a
平衡/mol 1- a 1- a 2 a
平衡时, K = = =6.4×10-3, a = ,
N2的转化率α= ×100%≈4%。
4  
(3)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
-1 mol·L-1、4.0×10-2 mol·L-1和3.0×10-3 mol·L-1,此时反
应 (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
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
=9×10-4< K  
解析: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
2.5×10-1 mol·L-1、4.0×10-2 mol·L-1和3.0×10-3 mol·L-1, Q
= = =9×10-4< K ,因此反应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学科素养·稳提升
4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
态,改变某一条件,发生下述变化,其中可确定该平衡一定发生移
动的是(  )
A. v (SO2)增大
B. v (SO3)减小
C. 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
D. SO3的质量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的增大或减小,平衡不移动;
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SO3的质量不
变,平衡不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实验Ⅱ中加3滴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表明平衡正
向移动,但不能说明平衡常数变大,B不正确。
A. 该实验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B. 实验Ⅱ中加3滴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平衡常数变大
C. 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b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
正向移动
D. 实验Ⅲ加3滴水的目的是保证体积与实验Ⅱ一致,是对比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可变的反应器中加入足量CuO2(s),发生反
应:2CuO2(s) 2CuO(s)+O2(g),达到平衡1时测得气体压
强为 p1 kPa,浓度为 c1 mol·L-1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积压缩至原
来的一半,保持压缩后容积不变,达到平衡2时测得气体压强为 p2
kPa,浓度为 c2 mol·L-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p2=2 p1,2 c2= c1 B. 2 p2= p1, c2=2 c1
C. p2=2 p1, c2=2 c1 D. p2= p1, c2= c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压
缩后平衡常数为 Kp= p (O2)、 K = c (O2),即两次平衡的O2的
浓度和压强都不变,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在压强为0.1 MPa、温度为300 ℃条件下, a mol CO与3 a mol H2的混
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 
Δ H <0。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
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
A. c (H2)减小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 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该反应为正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缩小容积, c
(H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n (H2)减
小, n (CH3OH)增大, = ,该比值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已知反应: m A(s)+ n B(g) p C(g) Δ H <0,在一定温度
下,平衡常数为 K ,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与压强变化的关
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① m + n > p  ② x 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
反应速率 ③ x 点表
示的反应速率比 y 点的小 ④该反应温度升高 K 增大 ⑤若该反应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密度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①根据题图知,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增
大,平衡正向移动,则 n > p ,所以 m + n > p ,正确;②曲线上各
点都是平衡点,要使 x 点达到平衡状态,B的转化率应该减小,平衡
逆向移动,该点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正确;③压强越大,
反应速率越大,压强: x 点小于 y 点,则 x 点表示的反应速率比 y 点
的小,正确;④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该反应
温度升高 K 减小,错误;⑤若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
行,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是变化的,所以密度不变可以说明该
反应达到平衡,正确;综上所述,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一定温度下,向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碳酸钙,发生反
应:CaCO3(s) CaO(s)+CO2(g),并达到平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将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
不变
C. 增加CaCO3(s)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的浓度
增大
D. 将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CO2的浓
度为原来的2倍
解析: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He,由于参与反应的气体的浓
度不变,则平衡不会移动,A项错误;将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
倍,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则
K = c (CO2)不变,即 c (CO2)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B
项正确;CaCO3(s)为固体,增加其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CO2
的浓度不变,C项错误;将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压强增
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 K 不变,则平衡时二氧化碳的
浓度不变,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移动伴随着颜色变化,但颜色
变化不受压强变化影响的是(  )
解析: C项是等体积反应,改变压强,颜色会发生变化,但是平
衡不移动;D项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到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
当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
到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
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
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容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
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在恒压反应
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①中增加C(s)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未变,平衡不移
动,错误;②中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某一反应物
的浓度,平衡右移,其他物质的转化率增大,而此物质的转化率降
低,错误;③中对于有气体参加的非等体积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
容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错误;④中在
恒压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各物质浓度减小,若是非等体积反应,
则平衡会发生移动,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反应NH4HS(s) 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
列情况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
B. 将NH4HS固体全部移走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
D.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SO2与硫化氢反应生
成S,使 c (H2S)降低,平衡正向移动,A不符合题意;移走全部
反应物,正反应速率减小为0,平衡逆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保持
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平
衡不移动,C符合题意;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体积增
大,反应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降低,原平衡体系的压强降低,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 a A(g)+ b B(g) c C(g)+ d D(g)
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为0.6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
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降为0.3 mol·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 b < c + d
B. 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D的体积分数减小
D. 达到新平衡时,A、B 的浓度减小,C、D的浓度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反应 a A(g)+ b B(g) c C(g)+ d D(g)达到平
衡时,B的浓度为0.6 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
到原来的3倍,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为0.2 mol·L-1,而达到新
平衡时,B的浓度为0.3 mol·L-1,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
逆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减小,B错误,C正确;压强减小,平衡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现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反应方向
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则 a + b > c + d ,A错误;因容器的容积
增大,则达到新平衡时,A、B、C、D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的小,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对于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
NO2的体积分数φ(NO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A>C
B. A、B、C、D、E各状态, v正< v逆的是状态E
C. 维持 p1不变,E→A所需时间为 x ,维持 p2不变,
D→C所需时间为 y ,则 x < y
D. 使E状态从水平方向达到C状态,从理论上来讲,
可选用的条件是从 p1突然加压至 p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C点压强大于A点压强,所
以 v (A)< v (C),A项错误;处于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状态,E
点NO2的体积分数小于平衡状态时的体积分数,反应应向生成NO2
的方向进行,此时 v正> v逆,D点NO2的体积分数大于平衡状态时
的体积分数,反应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此时 v正< v逆,B项错
误;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越短,
应为 x > y ,C项错误;从 p1突然加压至 p2,瞬间平衡没有移动,
NO2的体积分数瞬间不变,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Ⅰ.在水溶液中橙色的Cr2 与黄色的Cr 有下列平衡关系:Cr2
+H2O 2Cr +2H+,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
稀溶液是橙色的。


黄 
OH-
与H+结合生成水, c (H+)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Cr
浓度增大,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橙 
c (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r2
浓度增大,溶液又由黄色变为橙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
淀),则平衡 (填“逆向移动”或“正向移
动”),溶液颜色将 。
解析:加碱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 c
(Cr )增大;加酸使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的 c (Cr2
)增大;加Ba(NO3)2,发生的反应为Ba2++Cr
BaCrO4↓(黄色),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将由
橙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正向移动 
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Ⅱ.在10 ℃和2×105 Pa的条件下,反应 a A(g) d D(g)+ e E(g)
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
压强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压强/Pa 2×105 5×105 1×106
浓度/(mol·L-1) 0.085 0.20 0.44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移动方向是
,理由是 。
解析:压强增加了2.5倍,若平衡不移动,D的浓度应为0.212 5
mol·L-1,现在小于该值,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了。
逆向移
动 
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1×106 Pa时,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理由是

正向移
动 
浓度增大的倍数大于压强增大的倍数,此时压强
增大可能使E液化,使生成物的气体体积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
2NH3(g) Δ H <0。
(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平衡后,充入N2,该反应的Δ H 增大
b.平衡后,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Δ H 不变
c.平衡后,充入NH3,新平衡时,NH3的百分含量变大
d.若反应前充入的N2与H2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N2的转化
率比H2的高
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Δ H 与反应物N2的量无关,故平衡后再充入N2,该
反应的Δ H 不变,a项不正确;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Δ H 不变,b项正确;其他条件不
变,平衡后再充入NH3,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
动,重新达到平衡时,NH3的百分含量增大,c项正确;
若反应前充入的N2和H2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反应中转
化的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所以达到平衡时N2
的转化率比H2的低,d项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欲提高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缩小容器容积
b.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N2和H2
c.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d.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e.液化NH3并分离
解析:a、b项为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α(H2)增大;
c、d项平衡不移动,α(H2)不变;e项平衡向右移动,α
(H2)增大。
ab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