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第四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6 15:25:15

文档简介

第四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一定条件下:2NO2(g)N2O4(g)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
A.温度0 ℃、压强50 kPa
B.温度130 ℃、压强300 kPa
C.温度25 ℃、压强100 kPa
D.温度130 ℃、压强50 kPa
2.合成氨所需的H2可由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提供,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
A.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增大压强
3.2CO(g)+2NO(g)2CO2(g)+N2(g) ΔH= -748.6 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B.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
C.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4.有可逆反应A(g)+3B(g)2C(g) ΔH<0 。该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对应t2、t4、t6、t8时改变的条件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B.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C.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5.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2Z(g) ΔH<0。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改变的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 升高温度 X的转化率变小
B 增大压强(压缩容积) X的浓度变小
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
D 使用适当催化剂 X的体积分数变小
6.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s)Z(g)+W(g),其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900 1 000 1 200
K 0.6 0.9 1.3 1.8 2.7
对该反应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温度不变,增加X的量,K增大
C.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7.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8.一定温度下的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s)+CO2(g)2CO(g) ΔH>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使用催化剂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增加C(s)的质量,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
9.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aq),某I2、KI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为T1 ℃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KI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B.I2(aq)+I-(aq)(aq)的ΔH<0
C.T1 ℃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I2的转化率更高
10.有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间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导热的隔板将容器分成甲、乙两部分,分别发生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a(g)+b(g)2c(g) ΔH1<0
乙:x(g)+3y(g)2z(g) ΔH2>0
起初甲、乙均达到反应平衡后隔板位于正中间,然后进行相关操作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反应器恒温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向甲中持续通入惰性气体,使隔板位置不动,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B.在反应器恒温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乙中x、y的转化率增大
C.在反应器绝热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D.在反应器绝热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11.已知:反应2NO2(g)N2O4(g) ΔH<0。现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1),图2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v(正)>v(逆)
B.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
C.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也增大
D.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T(c)
12.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2X(s)Y(s)+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若c(Z)增大,则ΔH>0
B.加入一定量Z,达新平衡后m(Y)减小
C.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达新平衡后c(Z)增大
D.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
13.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 ΔH<0,根据v-t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分别是:
t1      ;t3      ;t4      。
(2)物质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    。
(3)上述图像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    。
(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
(5)t0~t1、t3~t4、t5~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K0、K3、K5的关系为         。
14.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农业生产、生活、国防和科技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但一些氮的化合物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利用氮及氮的化合物是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知:N2O4(无色)2NO2(红棕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两只烧瓶分别浸泡在热水和冰水中,如图所示。由图中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在容积为2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20 40 60 80
c(N2O4)/ (mol·L-1) 0.10 0.07 0.045 0.04 0.04
c(NO2)/ (mol·L-1) 0 0.06 0.11 0.12 0.12
①在0~20 s时段,反应速率v(NO2)=    。
②在该温度下,N2O4(g)2NO2(g)的平衡常数K=     。
③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时,要使的值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缩小容积
第四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D 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N2O4越少越好,即使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要使平衡逆向移动,需减小压强、升高温度,则选D项。
2.A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A符合题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B不符合题意;增大CO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CO的转化率降低,C不符合题意;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该平衡不会发生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D不符合题意。
3.A 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则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A正确;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只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C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4.A t2时,改变某一条件,v(正)、v(逆)都增大,但v(逆)增大的倍数更多,应为升高温度;t4时,改变某一条件,v(正)、v(逆)都减小,但v(正)减小的倍数更多,应为减小压强;t6时,改变某一条件,v(正)瞬间增大、v(逆)瞬间不变,平衡正向移动,应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t8时,改变某一条件,v(正)、v(逆)同等程度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应为使用了催化剂;综合以上分析,A符合题意。
5.A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变小,A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X的物质的量减小,但由于容器容积减小,各组分的浓度均比原平衡时的大,B项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够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其本身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状态,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不变,D项错误。
6.D 反应2X(g)+Y(s)Z(g)+W(g)中,Y为固体,则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错误;K只受温度的影响,和物质的量的增加没关系,即温度不变,增加X的用量,K不变,B错误;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变,C错误;根据表格数据知,温度越高,反应的K越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正确。
7.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所以绝热条件下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低于恒温条件下平衡时的转化率,即a>b。
8.D C为固体,增加C(s)的质量,平衡不移动,D错误。
9.D 加入KI固体,c(I-)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温度越高,c()越小,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项正确;T1 ℃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c()小于平衡时的浓度,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一定有v正>v逆,C项正确;a、b点均为平衡点,a点温度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状态a时I2的转化率更高,D项错误。
10.D 恒温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平衡逆向移动,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A正确;恒温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甲体积增大,隔板右移,导致乙体积缩小,压强增大,乙中平衡正向移动,故x、y的转化率增大,B正确;绝热条件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放热反应,反应器中温度升高,C正确;绝热条件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乙中平衡正向移动,反应吸热,中间隔板是导热的,导致甲中反应也会移动,c的物质的量会改变,D错误。
11.C 压强增大,2NO2(g)N2O4(g)平衡正向移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增大,因此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据图分析,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浅,透光率增大,据此分析判断。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d点是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向移动过程,所以v(逆)>v(正),A错误;根据上述分析,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B错误;c点是压缩注射器后的情况,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浓度都增大,C正确;b点是压缩注射器,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放热,c点是拉伸注射器,平衡逆向移动,反应吸热,导致T(b)>T(c),D错误。
12.C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而c(Z)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故ΔH>0,A正确;加入一定量Z,Z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达新平衡后m(Y)减小,B正确;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Z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由于X、Y均为固体,故K=c(Z),达新平衡后c(Z)不变,C错误;加入一定量氩气,Z的浓度保持不变,故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D正确。
13.(1)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减小压强
(2)t5~t6 (3)t2~t3、t3~t4 (4)t3~t4
(5)K0>K3=K5
14.(1)吸热
(2)①0.003 mol·L-1·s-1 ②0.36 ③BD
解析:(1)将两只烧瓶分别浸泡在热水与冰水中,看到热水中气体颜色加深,冰水中气体颜色变浅,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2)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0~20 s时段,Δc(NO2)=0.06 mol·L-1,则用N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0.003 mol·L-1·s-1。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N2O4)=0.04 mol·L-1,c(NO2)=0.12 mol·L-1,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36。③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值增大,A不符合题意;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的值不变,C不符合题意;缩小容积导致体系的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的值减小,D符合题意。
4 / 4第四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程 标准 1.理解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能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推测平衡移动的方向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3.认识勒夏特列原理
分点突破(一)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原理 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ΔH=-56.9 kJ·mol-1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   ; 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   
【交流讨论】
1.浸泡在热水中的烧瓶内气体红棕色加深的原因是                      
                                             ;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冰水中混合气体与常温下烧瓶中混合气体相比:c(NO2)    ,c(N2O4)    ,NO2的转化率    。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 aA+bBcC+dDΔH>0 aA+bBcC+dDΔH<0
体系温度的变化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反应速率变化 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 v正、v逆同时减小,且v'正<v'逆 v正、v逆同时减小,且v'正>v'逆 v正、v逆同时增大,且v'正<v'逆
平衡移动方向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v-t 图像
规律总结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2.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因为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只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但是化学平衡不移动。
其图像(v-t图)如图。
  
1.对于反应:A(g)+B(g)2C(g)+D(s) ΔH<0,下列措施会使该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
A.升高温度
B.分离出C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恒压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
2.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0,当达到平衡后,t0时若保持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改变某一反应条件,使平衡移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C.H2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减小
D.t0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体积或升高体系温度
分点突破(二) 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3.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是“消除”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不是“扭转”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在某一时刻达到平衡,测得c(N2)=1 mol·L-1,容器内压强为p,温度为T。
(1)再向容器中通入N2,使其浓度变为2 mol·L-1,并保持容积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c(N2)的范围是                       。
(2)缩小容积至平衡时的一半,并保持温度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压强p'的范围是                      
      。
(3)迅速升温至T1,并保持容积不变,且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再次达到平衡时,温度T'的范围是                       。
1.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若同时改变几个影响平衡的因素,则不能简单地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有在改变的因素对平衡移动的方向影响一致时,才能根据原理进行判断。
2.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要判断是否真的改变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如改变平衡体系中固体或纯液体物质的量;对于气体存在的化学平衡体系,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未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B.合成氨工厂采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D.由H2、I2(g)、HI气体组成的平衡,减压后颜色变浅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C(s)2CO(g) ΔH>0,达到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将如何变化。
(1)增加C(s),则平衡     (填“逆向移动”“正向移动”或“不移动”,下同),c(CO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则平衡     ,c(CO)     ,n(CO)     。
(3)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通入He,则平衡    ,c(CO2)    。
(4)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    ,c(CO)    。
平衡转化率的分析(归纳与论证)
【典例1】 对于以下两个反应,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PCl5(g)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向    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    ,PCl5(g)的百分含量    。
(2)2HI(g)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    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I的转化率    ,HI的百分含量    。
【典例2】 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X(g)和1 mol Y(g),发生反应:3X(g)+mY(g)2Z(g)+2R(g) ΔH<0,平衡时,X、Y、Z、R的体积分数分别为60%、20%、1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和1 mol R,再次达到平衡后,X、Y、Z、R的体积分数不变。
(1)m=    。
(2)第一次平衡时,X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    。
(3)第二次平衡时,R的浓度为    。
【规律方法】
1.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体系的温度、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2.有多种反应物时,如mA(g)+nB(g)pC(g)+qD(g),只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该物质的转化率减小,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如增大c(A),平衡正向移动,α(A)减小,α(B)增大。
3.当增加或减小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时,分析转化率(或百分含量)的变化,其结果相当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如恒温恒容下,aA(g)bB(g)+cC(g),增加c(A),其影响结果相当于增大压强,若a=b+c,α(A)不变;若a<b+c,α(A)减小;若a>b+c,α(A)增大。再如恒温恒容下,mA(g)+nB(g)pC(g),原比例增加A、B的浓度,其影响结果相当于增大压强,若m+n=p,α(A)不变;若m+n>p,α(A)增大;若m+n<p,α(A)减小。
【迁移应用】
1.α1和α2,c1和c2分别为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N2O4(g)2NO2(g)和3O2(g)2O3(g)的反应物转化率及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α1、α2均减小,c1、c2均增大
B.α1、α2均增大,c1、c2均减小
C.α1减小、α2增大,c1、c2均增大
D.α1减小、α2增大,c1增大、c2减小
2.可逆反应A(g)+2B(g)2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若改变条件,将变化情况(增大、减小、不变) 填入空格:
(1)升高温度,v正    ,v逆      ,B的转化率    。
(2)使用催化剂,v正    ,v逆    ,A 的物质的量    。
(3)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C的物质的量    ,A的转化率    。
(4)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A的转化率    。
1.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D.向含有[Fe(SCN)]2+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溶液红色变浅或褪去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如图是某次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推断在t1时刻突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催化剂失效 B.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C.降低体系温度 D.增大容器的容积
3.关节炎首次发作一般在寒冷季节,原因是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NaUr),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是:①HUr(aq)+H2O(l)Ur-(aq)+H3O+(aq)
②Ur-(aq)+Na+(aq)NaUr(s) Δ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降低温度,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
B.反应②正方向是吸热反应
C.降低关节滑液中HUr及Na+含量是治疗方法之一
D.关节保暖可以缓解疼痛,原理是②平衡逆向移动
4.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且m+n    (填“>”“=”或“<”)p。
(2)减压使容器容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    。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
第四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探究活动
提示:加深 变浅
交流讨论
1.提示:升高温度,使2NO2(g)N2O4(g) ΔH<0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NO2)增大,颜色加深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2.提示:减小 增大 增大
自主练习
1.B A项,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B项,分离出C,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项,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恒压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混合气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等,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2.A 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是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应为升高温度,B、D项错误;平衡逆向移动,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但混合气体的质量和总物质的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HI平衡浓度减小,H2转化率减小,A项正确,C项错误。
分点突破(二)
探究活动
 提示:(1)1 mol·L-1<c(N2)<2 mol·L-1
(2)p<p'<2p (3)T<T'<T1
自主练习
1.D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常温时打开汽水瓶时,瓶内的压强减小,因此瓶内的二氧化碳会从瓶中逸出,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合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合成氨工厂采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利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使平衡Cl2+H2OH++Cl-+HClO逆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H2+I22HI,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减压后平衡不移动,体积增大颜色变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符合题意。
2.(1)不移动 不变 (2)正向移动 减小 增大 (3)不移动 不变 (4)正向移动 增大
解析:(1)C为固体,增加C的量,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CO2)不变。(2)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c(CO)减小,但n(CO)增大。(3)通入He,但容积和温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CO2)不变。(4)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c(CO)增大。
【关键能力·细培养】
【典例1】 提示:(1)正反应 减小 增大 (2)正反应 不变 不变
【典例2】 提示:(1)1 (2)1∶1 (3)0.3 mol·L-1
迁移应用
1.C 恒容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相当于增大压强,对于N2O4(g)2NO2(g)而言,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α1减小;对于3O2(g)2O3(g)而言,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α2增大;因都直接加入了反应物,则反应物的平衡浓度c1、c2均增大。
2.(1)增大 增大 减小 (2)增大 增大 不变 (3)减小 减小 (4)不变
解析:(1)升高温度任何反应的反应速率均加快,则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
(2)使用催化剂,能够同等幅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导致v正增大,v逆增大,但平衡不移动,A 的物质的量不变。
(3)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反应体系容器容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平衡体系的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C 的物质的量减小,A 的转化率减小。
(4)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反应体系的容器容积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仍然相等,平衡不移动,则A 的转化率不变。
【教学效果·勤检测】
1.B B项,对于反应:H2(g)+I2(g)2HI(g),加压后平衡不移动,但体积缩小,浓度增大使体系颜色变深,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C 由题图可知,改变条件后,反应速率与原平衡速率出现断点且低于原平衡反应速率,说明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改变条件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
3.B 由题意知,寒冷季节即降低温度使②平衡正向移动形成NaUr(s),所以②正向为放热反应,要减少NaUr(s),应使②平衡逆向移动。
4.(1)放热 > (2)增大 (3)增大 减小 (4)减小 (5)不变
解析: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m+n>p,A的质量分数增大;恒容时,加入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减小;升高温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即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5 / 5(共75张PPT)
第四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程 标准 1.理解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能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推测平衡移动的方向及相关
物理量的变化。
3.认识勒夏特列原理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4、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 ;
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
加深 
变浅 
1. 浸泡在热水中的烧瓶内气体红棕色加深的原因是     ;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提示:升高温度,使2NO2(g) N2O4(g) Δ H <0的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c (NO2)增大,颜色加深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
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2. 冰水中混合气体与常温下烧瓶中混合气体相比: c (NO2)   , c
(N2O4)   ,NO2的转化率   。
提示:减小 增大 增大
【交流讨论】
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 体系温度的变化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反应速 率变化 v正、 v逆同时增大,且 v '正> v '逆 v正、 v逆同时减小,且 v '正< v '逆 v正、 v逆同时减小,且 v '正> v '逆 v正、 v逆同时增
大,且 v '正< v '逆
平衡移 动方向 正反应 方向 逆反应 方向 正反应 方向 逆反应
方向
v - t 图像
规律 总结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
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2. 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因为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以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只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化学平衡
的时间,但是化学平衡不移动。
其图像( v - t 图)如图。
1. 对于反应:A(g)+B(g) 2C(g)+D(s) Δ H <0,下列措
施会使该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分离出C
C.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 恒压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
解析: A项,该反应的Δ H <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B
项,分离出C,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项,加入合适的
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恒压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
体,混合气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
等,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2. 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
(g) 2HI(g) Δ H <0,当达到平衡后, t0时若保持混合气体
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改变某一反应条件,使平衡移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 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C. H2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减小
D. t0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体积或升高体系温度
解析: 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是逆反应速率
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应为升高温度,B、D
项错误;平衡逆向移动,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但混合气体的质量
和总物质的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HI平衡浓度减小,H2
转化率减小,A项正确,C项错误。
分点突破(二) 勒夏特列原理
1. 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及参加反应的
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3. 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是“消除”外界
因素的影响,更不是“扭转”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Δ H <
0,在某一时刻达到平衡,测得 c (N2)=1 mol·L-1,容器内压强为
p ,温度为 T 。
(1)再向容器中通入N2,使其浓度变为2 mol·L-1,并保持容积不
变,再次达到平衡时 c (N2)的范围是   。
提示: 1 mol·L-1< c (N2)<2 mol·L-1
(2)缩小容积至平衡时的一半,并保持温度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
压强 p '的范围是   。
提示: p <p'<2 p
(3)迅速升温至 T1,并保持容积不变,且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再
次达到平衡时,温度 T '的范围是   。
提示: T <T'< T1
1.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时平衡移
动的方向。若同时改变几个影响平衡的因素,则不能简单地根据勒
夏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有在改变的因素对平衡移动
的方向影响一致时,才能根据原理进行判断。
2. 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要判断是否真的改变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如改变平衡体系中固体或纯液体物质的量;对于气体存在的化学平
衡体系,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未改变影响
化学平衡的条件。
1.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B. 合成氨工厂采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D. 由H2、I2(g)、HI气体组成的平衡,减压后颜色变浅
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
大,因此常温时打开汽水瓶时,瓶内的压强减小,因此瓶内的二氧
化碳会从瓶中逸出,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合
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合成氨工厂采用增大压强的方法
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利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使平
衡Cl2+H2O H++Cl-+HClO逆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
释,C不符合题意;H2+I2 2HI,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减压后
平衡不移动,体积增大颜色变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符
合题意。
2.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C(s) 2CO(g) Δ H
>0,达到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将
如何变化。
(1)增加C(s),则平衡 (填“逆向移动”“正向移
动”或“不移动”,下同), c (CO2) (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解析: C为固体,增加C的量,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
动, c (CO2)不变。
不移动 
不变 
(2)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则平衡 , c
(CO) , n (CO) 。
解析: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
大的方向移动, c (CO)减小,但 n (CO)增大。
正向移动 
减小 
增大 
(3)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通入He,则平衡
, c (CO2) 。
解析:通入He,但容积和温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c(CO2)不变。
不移
动 
不变 
(4)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 , c
(CO) 。
解析: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
向移动, c (CO)增大。
正向移动 
增大 
关键能力·细培养
2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平衡转化率的分析(归纳与论证)
【典例1】 对于以下两个反应,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后,保持温
度、容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PCl5(g) 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
向   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   ,PCl5
(g)的百分含量   。
提示:正反应 减小 增大
(2)2HI(g) 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   方
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I的转化率   ,HI的百分含量   。
提示:正反应 不变 不变
【典例2】 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X(g)和1
mol Y(g),发生反应:3X(g)+ m Y(g) 2Z(g)+2R(g) 
Δ H <0,平衡时,X、Y、Z、R的体积分数分别为60%、20%、10
%、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和1 mol R,再次达到平衡
后,X、Y、Z、R的体积分数不变。
(1) m =   。
提示:1 
(2)第一次平衡时,X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     。
提示:1∶1 
(3)第二次平衡时,R的浓度为   。
提示:0.3 mol·L-1
【规律方法】
1. 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体系的温度、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
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2. 有多种反应物时,如 m A(g)+ n B(g) p C(g)+ q D(g),
只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该物质的转化率减小,其他反应物的转
化率增大,如增大 c (A),平衡正向移动,α(A)减小,α(B)
增大。
3. 当增加或减小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时,分析转化率(或百
分含量)的变化,其结果相当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如恒温恒
容下, a A(g) b B(g)+ c C(g),增加 c (A),其影响结果
相当于增大压强,若 a = b + c ,α(A)不变;若 a < b + c ,α
(A)减小;若 a > b + c ,α(A)增大。再如恒温恒容下, m A
(g)+ n B(g) p C(g),原比例增加A、B的浓度,其影响结
果相当于增大压强,若 m + n = p ,α(A)不变;若 m + n > p ,α
(A)增大;若 m + n < p ,α(A)减小。
【迁移应用】
1. α1和α2, c1和 c2分别为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N2O4(g) 2NO2
(g)和3O2(g) 2O3(g)的反应物转化率及反应物的平衡浓
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A. α1、α2均减小, c1、 c2均增大
B. α1、α2均增大, c1、 c2均减小
C. α1减小、α2增大, c1、 c2均增大
D. α1减小、α2增大, c1增大、 c2减小
解析: 恒容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反应物的物
质的量,相当于增大压强,对于N2O4(g) 2NO2(g)而言,压
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α1减小;对于3O2(g) 2O3(g)而言,
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α2增大;因都直接加入了反应物,则反
应物的平衡浓度 c1、 c2均增大。
2. 可逆反应A(g)+2B(g) 2C(g) Δ H <0,在一定条件
下达到平衡,若改变条件,将变化情况(增大、减小、不变)
填入空格:
(1)升高温度, v正 , v逆 ,B的转化率 。
解析:升高温度任何反应的反应速率均加快,则升高温度, v
正增大, v逆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
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2)使用催化剂, v正 , v逆 ,A 的物质的量 。
解析:使用催化剂,能够同等幅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导
致 v正增大, v逆增大,但平衡不移动,A 的物质的量不变。
增大 
增大 
不变 
(3)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C的物质的量 ,A
的转化率 。
解析: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反应体系容器容
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平衡体系的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
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C 的物质的量减小,A 的
转化率减小。
减小 
减小 
(4)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A的转化率 。
解析: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反应体系的容器
容积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仍然相
等,平衡不移动,则A 的转化率不变。
不变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D. 向含有[Fe(SCN)]2+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溶液红色变浅
或褪去
解析: B项,对于反应:H2(g)+I2(g) 2HI(g),加压后
平衡不移动,但体积缩小,浓度增大使体系颜色变深,故不能用勒
夏特列原理解释。
2.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Δ H
<0,如图是某次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推断在 t1
时刻突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 催化剂失效 B.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C. 降低体系温度 D. 增大容器的容积
解析: 由题图可知,改变条件后,反应速率与原平衡速率出现
断点且低于原平衡反应速率,说明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或减
小压强;改变条件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
应,故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
3. 关节炎首次发作一般在寒冷季节,原因是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
晶体(NaUr),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是:①HUr(aq)+
H2O(l) Ur-(aq)+H3O+(aq)
②Ur-(aq)+Na+(aq) NaUr(s) Δ H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降低温度,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
B. 反应②正方向是吸热反应
C. 降低关节滑液中HUr及Na+含量是治疗方法之一
D. 关节保暖可以缓解疼痛,原理是②平衡逆向移动
解析: 由题意知,寒冷季节即降低温度使②平衡正向移动形成
NaUr(s),所以②正向为放热反应,要减少NaUr(s),应使②平
衡逆向移动。
4. 现有反应: m A(g)+ n B(g) p 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
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
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
应,且 m + n (填“>”“=”或“<”) p 。
(2)减压使容器容积增大时,A的质量分数 (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 将 。
放热 
> 
增大 
增大 

小 
减小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
解析:反应 m A(g)+ n B(g) p C(g)达到平衡后,升
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
分数减小,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 m + n >
p ,A的质量分数增大;恒容时,加入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减小;升高温度时,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C)增大, c (B)减小,即 减
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不变 
学科素养·稳提升
4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一定条件下:2NO2(g) N2O4(g) Δ H <0。在测定NO2的相对
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
A. 温度0 ℃、压强50 kPa
B. 温度130 ℃、压强300 kPa
C. 温度25 ℃、压强100 kPa
D. 温度130 ℃、压强50 kPa
解析: 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N2O4越少越好,即使平衡
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要使平衡逆向移
动,需减小压强、升高温度,则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合成氨所需的H2可由反应CO(g)+H2O(g) CO2(g)+H2
(g) Δ H <0提供,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
A.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B. 升高温度
C. 增大CO的浓度 D. 增大压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
率增大,A符合题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B不符合题意;增大CO的浓
度,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CO的转化率降低,C不符
合题意;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该平衡不
会发生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CO(g)+2NO(g) 2CO2(g)+N2(g) Δ H = -748.6
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温,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B. 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
C. 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D.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
热反应,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则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A正确;
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只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比正反
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使用催化剂,可以
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C错误;平衡常数只
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有可逆反应A(g)+3B(g) 2C(g) Δ H <0 。该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如果 t2、 t4、 t6、 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对应 t2、 t4、 t6、
t8时改变的条件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B.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C. 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t2时,改变某一条件, v (正)、 v (逆)都增大,但 v
(逆)增大的倍数更多,应为升高温度; t4时,改变某一条件, v
(正)、 v (逆)都减小,但 v (正)减小的倍数更多,应为减小压
强; t6时,改变某一条件, v (正)瞬间增大、 v (逆)瞬间不变,
平衡正向移动,应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t8时,改变某一条件, v
(正)、 v (逆)同等程度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应为使用了催化
剂;综合以上分析,A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
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 2Z(g) Δ H <0。改
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
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改变的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 升高温度 X的转化率变小
B 增大压强(压缩容积) X的浓度变小
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
D 使用适当催化剂 X的体积分数变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
X的转化率变小,A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
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X的物质的量减小,但由于容器容积减
小,各组分的浓度均比原平衡时的大,B项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
的浓度,能够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其本身的转化率降
低,C项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状态,故
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不变,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s) Z(g)
+W(g),其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T /℃ 700 800 900 1 000 1 200
K 0.6 0.9 1.3 1.8 2.7
对该反应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温度不变,增加X的量, K 增大
C. 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D.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反应2X(g)+Y(s) Z(g)+W(g)中,Y为固
体,则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错
误; K 只受温度的影响,和物质的量的增加没关系,即温度不变,
增加X的用量, K 不变,B错误;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平衡不
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变,C错误;根据表格数据知,温度越高,
反应的 K 越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
(g)+Br2(g) 2HBr(g) Δ H <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
为 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 b 。 a 与 b 的关系是(  )
A. a > b B. a = b
C. a < b D. 无法确定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升高,
平衡左移,所以绝热条件下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低于恒温条件
下平衡时的转化率,即 a >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一定温度下的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s)+CO2(g)
2CO(g) Δ H >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 使用催化剂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C.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增加C(s)的质量,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
解析: C为固体,增加C(s)的质量,平衡不移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aq),某
I2、KI混合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
与温度 T 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
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 T1 ℃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KI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C. T1 ℃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 v正> v逆
D. 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I2的转化率更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加入KI固体, c (I-)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项正确;
由题图可知,温度越高, c ( )越小,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
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 H <0,B项正确; T1 ℃时,反应进行到
状态d时, c ( )小于平衡时的浓度,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则一定有 v正> v逆,C项正确;a、b点均为平衡点,a点温度低,该
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状态a时I2的转化率
更高,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有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间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导热的隔
板将容器分成甲、乙两部分,分别发生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a(g)+b(g) 2c(g) Δ H1<0
乙:x(g)+3y(g) 2z(g) Δ H2>0
起初甲、乙均达到反应平衡后隔板位于正中间,然后进行相关操
作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反应器恒温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向甲中持续通入惰性气体,
使隔板位置不动,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B. 在反应器恒温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乙中x、y的转化率增大
C. 在反应器绝热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D. 在反应器绝热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恒温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平衡逆向移动,y的物质
的量浓度增大,A正确;恒温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甲体积
增大,隔板右移,导致乙体积缩小,压强增大,乙中平衡正向
移动,故x、y的转化率增大,B正确;绝热条件下向乙中通入z
气体,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放热反应,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正确;绝热条件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乙中平衡正向移
动,反应吸热,中间隔板是导热的,导致甲中反应也会移动,c
的物质的量会改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已知:反应2NO2(g) N2O4(g) Δ H <0。现将一定量的NO2
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1),图2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
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点: v (正)> v (逆)
B. 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
C. c点与a点相比, c (NO2)
增大, c (N2O4)也增大
D. 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 T (b)= T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压强增大,2NO2(g) N2O4(g)平衡正向移动,但
二氧化氮浓度增大,因此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压强减小,平衡逆
向移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据图分析,b
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c点后
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浅,透光率增大,据此
分析判断。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d点是平衡向气体
体积增大的逆向移动过程,所以 v (逆)> v (正),A错误;根
据上述分析,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
的过程,B错误;c点是压缩注射器后的情况,二氧化氮和四氧化
二氮的浓度都增大,C正确;b点是压缩注射器,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放热,c点是拉伸注射器,平衡逆向移动,反应吸热,导致 T (b)> T (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2X(s) Y(s)+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升高温度,若 c (Z)增大,则Δ H >0
B. 加入一定量Z,达新平衡后 m (Y)减小
C. 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达新平衡后 c (Z)增大
D. 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
反应的方向移动,而 c (Z)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故Δ H >
0,A正确;加入一定量Z,Z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达新
平衡后 m (Y)减小,B正确;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Z的浓度
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由于X、Y均为固体,故 K = c (Z),达新
平衡后 c (Z)不变,C错误;加入一定量氩气,Z的浓度保持不
变,故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 2C(g) Δ H <
0,根据 v - t 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分别是:
t1 ; t3 ; t4 。
(2)物质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 。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减小压强  
t5~ t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上述图像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 。
(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
(5) t0~ t1、 t3~ t4、 t5~ 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 K0、 K3、 K5的关系
为 。
t2~ t3、 t3~ t4 
t3~ t4 
K0> K3= K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农业生产、生活、国防和科技方面都
有着重要作用,但一些氮的化合物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
如何利用氮及氮的化合物是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知:
N2O4(无色) 2NO2(红棕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两只烧瓶分别浸泡在热水和冰水中,如图所示。由图中现
象说明该反应为 (填
“放热”或“吸热”)反应。
吸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将两只烧瓶分别浸泡在热水与冰水中,看到热水中气
体颜色加深,冰水中气体颜色变浅,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
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在容积为2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100 ℃时,体系中
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20 40 60 80
c (N2O4)/ (mol·L-1) 0.10 0.07 0.045 0.04 0.04
c (NO2)/ (mol·L-1) 0 0.06 0.11 0.12 0.12
①在0~20 s时段,反应速率 v (NO2)= 。
②在该温度下,N2O4(g) 2NO2(g)的平衡常数 K = 。
0.003 mol·L-1·s-1 
0.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时,要使 的值变小,可采取
的措施有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
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 缩小容积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0~20 s时段,Δ c (NO2)=
0.06 mol·L-1,则用N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v (NO2)= =0.003 mol·L-1·s-1。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c (N2O4)=0.04 mol·L-1, c (NO2)=0.12 mol·L-1,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 = =0.36。③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 的值增大,A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的值不变,C不
符合题意;缩小容积导致体系的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
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 的值减小,D符合
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