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多池串联装置 电解的计算
1.如图所示,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2 mol电子通过电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 g
B.甲烧杯中b极上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先变红
D.乙烧杯中c极上的电极反应为4H++4e-2H2↑
2.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由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K闭合时,c电极的电极反应为PbSO4+2H2O-2e-PbO2+4H++S
B.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Ⅱ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C.K闭合时,Ⅱ中S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电流计的指针读数逐渐变小直至为零后不再偏转
3.如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形管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闭合K1构成原电池,闭合K2构成电解池
B.闭合K1,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C.闭合K2,铁棒不会被消耗
D.闭合K1,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减小
4.电化学装置能够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利用下列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实现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M→Q,N→P
B.N电极的电极反应:O2+4e-+2H2O4OH-
C.气体a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溶液A为饱和食盐水,溶液C为稀食盐水
5.室温下,如图装置电解一段时间,当某极析出0.32 g Cu时,Ⅰ、Ⅱ、Ⅲ中溶液pH分别为(溶液足量,体积均为100 mL且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13、7、1 B.12、7、2
C.1、7、13 D.7、13、1
6.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气体总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欲使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 )
A.0.1 mol CuO
B.0.1 mol CuCO3
C.0.075 mol Cu(OH)2
D.0.05 mol Cu2(OH)2CO3
7.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9.6 g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解过程中阴极没有气体生成
B.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C.原CuSO4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1
D.电解过程中阴、阳极共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8.96 L(标准状况下)
8.如图是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O2+Pb+4H++2S2PbSO4+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与N连接时,该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K与N连接时,H+向负极移动
C.K与M连接时,a为电源的负极
D.K与M连接时,阳极附近溶液的pH逐渐增大
9.4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0.6 mol·L-1,用石墨作为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4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0.04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 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0.5 mol·L-1
10.K-O2电池结构如图,a和b为两个电极,其中之一为单质钾片。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隔膜允许K+通过,不允许O2通过
B.放电时,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充电时,b电极为阴极
C.产生1 Ah电量时,生成KO2的质量与消耗O2的质量比值约为2.22
D.用此电池为铅酸蓄电池充电,消耗3.9 g钾时,铅酸蓄电池消耗1.8 g水
11.如图是一套电解装置,两U形管中均盛有50.0 mL电解质溶液,a、b、c、d为Pt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d电极上析出金属Ag 2.16 g,没有气体产生,同时在b、c两电极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请回答:
(1)c电极为 极,写出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c电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L。
(2)b电极为 极,写出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开始时是 ,后来是
。
(3)原Cu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12.常温下用惰性电极电解200 mL 氯化钠、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且忽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1)曲线 (填“Ⅰ”或“Ⅱ”)表示阳极产生气体的变化。
(2)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t2时所得溶液的pH为 。
第三课时 多池串联装置 电解的计算
1.C 甲烧杯中a极为阳极,有氧气生成,b极为阴极,有铜单质生成;乙烧杯中c极为阳极,有氯气生成,d极为阴极,有氢气生成。a极上不可能有铜析出,A项错误;b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B项错误;d极周围生成氢气的同时有氢氧根离子生成,能使酚酞变红,C项正确;c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D项错误。
2.D 结合图像可知Ⅰ为原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装置。K闭合时,a电极作正极,b电极作负极,c电极作阴极,d电极作阳极。故c电极的电极反应为PbSO4+2e-Pb+S,A错误;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Ⅱ中生成的H2SO4为0.2 mol,B错误;电解池中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C错误;一段时间后,Ⅰ、Ⅱ两池的电压相等时,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结束,电路中电流为零,D正确。
3.D 闭合K1构成原电池,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B正确;闭合K2构成电解池,铁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不会被消耗,A、C正确;闭合K1构成原电池,石墨棒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D错误。
4.C 装置Ⅰ为氢氧燃料电池即原电池,通入氢气的M电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N电极是正极,装置Ⅱ属于电解池,根据图片知,P是阳极,Q是阴极。A项,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负极→阴极,阳极→正极,即M→Q,P→N,错误;B项,N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O2+4e-+4H+2H2O,错误;C项,P是阳极,氯离子失电子放出氯气即气体a,所以气体a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正确;D项,Q是阴极,氢离子得电子放出氢气,则钠离子移向Q电极,则溶液C为浓NaOH 溶液,错误。
5.A n(Cu)==0.005 mol,由电极反应Cu2++2e-Cu可知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电解时,Ⅰ、Ⅱ、Ⅲ中溶液电解方程式分别为2KCl+2H2O2KOH+H2↑+Cl2↑、2H2O2H2↑+O2↑、2CuSO4+2H2O2Cu+O2↑+2H2SO4。Ⅰ中生成0.01 mol OH-,c(OH-)==0.1 mol·L-1,pH=13;Ⅱ中实质是电解水,溶液仍然呈中性,溶液的pH=7;Ⅲ中生成0.01 mol H+,c(H+)==0.1 mol·L-1,pH=1,A正确。
6.D 电解CuSO4溶液时,开始发生反应:2CuSO4+2H2O2Cu+O2↑+2H2SO4,一段时间后,转移相同数目电子时得到的气体体积增大,说明发生反应:2H2O2H2↑+O2↑。由题图可知,第一阶段析出的Cu为=0.1 mol,放出的氧气为=0.05 mol,则欲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需要加入0.1 mol CuO;第二阶段消耗的水为=0.05 mol,则欲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还需要加入0.05 mol H2O。加入0.1 mol CuCO3相当于加入0.1 mol CuO,加入0.075 mol Cu(OH)2相当于加入0.075 mol CuO和0.075 mol H2O,都不能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Cu2(OH)2CO3可以改写为2CuO·H2O·CO2,加入0.05 mol Cu2(OH)2 CO3等效为加入0.1 mol CuO和0.05 mol H2O,溶液可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选D。
7.D 电解硫酸铜溶液的总反应是2CuSO4+2H2O2Cu+O2↑+2H2SO4,现在加入了0.2 mol Cu(OH)2,即相当于加了0.2 mol CuO和0.2 mol H2O,说明还电解了水。电解的前期反应为2H2O+2CuSO42Cu+O2↑+2H2SO4,转移电子为0.2 mol×2=0.4 mol,后期反应为2H2O2H2↑+O2↑,转移电子为0.2 mol×2=0.4 mol。A项,阴极上开始为Cu2+放电,后来为H+放电,有氢气放出,错误;B项,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0.4 mol=0.8 mol,错误;C项,原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浓度,错误;D项,在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则n(O2)==0.2 mol,阴极Cu2+得到0.4 mol e-,H+得到0.4 mol e-,则n(H2)==0.2 mol,故两极共产生气体0.4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 mol×22.4 L·mol-1=8.96 L,正确。
8.C K与N连接时,该装置是原电池,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形成原电池时H+向正极移动,B错误;K与M连接时,装置进行充电过程,Pb作为原电池的负极连接到电源的负极,所以a是电源的负极,C正确;K与M连接时,阳极生成PbO2和H+,附近溶液的pH逐渐减小,D错误。
9.D 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水放电生成氧气和H+:2H2O-4e-4H++O2↑,阴极上铜离子先放电生成铜单质:Cu2++2e-Cu,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H+再放电生成氢气:2H++2e-H2↑,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均是0.1 mol,每生成1 mol氧气转移4 mol电子,每生成1 mol氢气转移2 mol电子,每生成1 mol铜转移2 mol电子,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电解得到的铜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则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0.25 mol·L-1×2=0.1 mol·L-1,当电解硝酸铜时溶液中生成H+,当电解硝酸钾溶液时,实际上是电解水,所以电解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生成的铜的2倍,c(H+)==0.5 mol·L-1,D正确。
10.B 由题图可知,b极上O2转化为KO2,则b极为电池正极,a极为电池负极,K+通过隔膜由a极向b极迁移,为避免O2氧化K电极,O2不能通过隔膜,A正确;放电时,电流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即由b极经导线流向a极,充电时,b极接外接电源的正极,b电极为阳极,B错误;产生1 Ah电量时,生成KO2与消耗O2的质量比为71∶32≈2.22,C正确;消耗3.9 g钾时,转移0.1 mol e-,铅酸蓄电池消耗0.1 mol H2O,其质量为1.8 g,D正确。
11.(1)阳 2H2O-4e-4H++O2↑ 0.112
(2)阴 Cu2++2e-Cu 2H2O+2e-H2↑+2OH-
(3)0.10
解析:(1)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作阴极,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作阳极,则c电极作阳极,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放电能力:OH->N,则OH-先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d电极作阴极,其电极反应为Ag++e-Ag,析出金属银单质2.16 g,整个电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故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0.0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O2)=0.005 mol×22.4 L·mol-1=0.112 L。(2)b电极作阴极,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Cu2+先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Cu2++2e-Cu,根据题目信息,此电极有气体产生,应是H+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2H2O+2e-H2↑+2OH-。(3)b、c两电极产生气体体积相等,即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需得到电子0.01 mol,但整个电路共通过0.02 mol电子,推得n(Cu2+)= mol=0.005 mol,故c(CuCl2)= mol·L-1=0.10 mol·L-1。
12.(1)Ⅱ (2)0.1 mol·L-1 0.1 mol·L-1 (3)1
解析:(1)阴极上Cu2+首先放电,故开始时,阴极上无气体生成,故曲线Ⅱ表示阳极产生气体的变化。
(2)0~t1时间内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n(Cl2)==0.01 mol,n(NaCl)=n(Cl-)=2n(Cl2)=0.02 mol,c(NaCl)==0.1 mol·L-1;阴极上依次发生反应Cu2++2e-Cu、2H2O+2e-H2↑+2OH-,阳极上依次发生反应2Cl--2e-Cl2↑、2H2O-4e-O2↑+4H+,由图可知V(H2)=0.672 L,V(Cl2)=0.224 L,V(O2)=0.448 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c(Cu2+)×0.2 L×2=×2+×4,解得c(Cu2+)=0.1 mol·L-1。
(3)由4OH-~O2~4H+可得:n(H+)=×4=0.02 mol,则溶液中的c(H+)==0.1 mol·L-1,pH=1。
4 / 4第三课时 多池串联装置 电解的计算
课程 标准 1.能分析原电池、电解池串联装置,能利用电化学原理解答问题。 2.掌握与电解有关的计算,建立相关知识模型
分点突破(一) 多池串联的模型及分析
1.(多池串联)如图,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
(1)甲池是 装置,乙池是 装置。
(2)Pt为 极,b为 极。
(3)铜电极上的反应为 。
若b电极上生成0.1 mol气体,则铜电极的质量 (填“增加”或“减少”) g。
2.(一池两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开始时K与N连接,则构成 ,铁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石墨电极产生的现象为 。
(2)若开始时K与M连接,则构成 ,铁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石墨电极产生的现象为 。
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
(3)若用铝条和镁条分别代替图中石墨和铁电极,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请写出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解答串联类电池问题的思维流程
1.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开关状态 溶液A 电极B 说明
A 打开K1,闭合K2 NaCl 石墨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B 打开K1,闭合K2 NaCl Zn 金属Zn逐渐 溶解
C 打开K2,闭合K1 CuSO4 Cu 铁表面镀铜
D 打开K2,闭合K1 CuSO4 粗铜 电解精炼铜
2.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铜的精炼原理和电镀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溶液pH升高
B.电解一段时间后,乙、丙装置中CuSO4溶液的浓度均不变
C.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D.丙装置中实现铁片上镀铜,b应为铁片
分点突破(二) 电解的相关计算
1.把分别盛有熔融的KCl、MgCl2、Al2O3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2.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1.计算方法
有关电解的计算通常是求电解后某产物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某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溶液的pH及物质的量浓度等。不论哪种计算,均可概括为下列三种方法:
电子守恒计算 用于串联电路,通过阴、阳两极的电量相同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总反应计算 先写出电极反应,再写出总反应,最后根据总反应列比例式计算
关系式计算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建立计算所需要的关系式
2.等量关系
(1)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的电子总数=阴极得到的电子总数。
(2)当电流通过一个或多个串联的电解池时, 它们皆处于同一闭合电路中,所以各池的电流强度相等,同一时间内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3)常见电化学计算的对应关系:
H2~Cl2~O2~Cu~2Ag~2H+~2OH-。
如电解池中析出气体时,在同温同压下析出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2)∶n(Cl2)∶n(O2)=1∶1∶0.5。
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0.1 mol·L-1的CuSO4溶液,当有0.4 mol电子通过电路时,发现阴极增重6.4 g,则要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状态,则可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
A.0.1 mol Cu(OH)2
B.0.1 mol CuO
C.0.2 mol CuO
D.0.1 mol CuO和0.2 mol H2O
2.将含有0.4 mol Cu(NO3)2和0.4 mol KCl的水溶液1 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电极上析出19.2 g 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不考虑产生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
A.3.36 L B.5.6 L
C.6.72 L D.13.44 L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为“Mg-C原电池电解淀粉-KI溶液的研究”,其研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原电池中碳极反应式为Fe3++e-Fe2+
C.电解池中阳极处变蓝色
D.电解池中阴极处变红色
2.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原混合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 mol·L-1 B.2 mol·L-1
C.3 mol·L-1 D.4 mol·L-1
3.假设图中原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强度均能满足电解、电镀要求,即为理想化。①~⑧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当K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装置中粗Cu电极反应为Cu2++2e-Cu
B.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③→②,①→⑧,⑦→⑥,⑤→④
C.C装置原理上是一个电镀池(Ag表面镀Cu),其中Cu作阴极,Ag作阳极
D.A装置中C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4.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通电5 min后,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下列问题:
(1)X极为直流电源的 极。
(2)溶液pH的变化情况:A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B ,C 。
(3)通电5 min后,B装置中共收集224 mL(标准状况下)气体,溶液体积为200 mL,则通电前该装置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4)若A装置中KCl足量且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则电解后恢复至常温,溶液的pH为 (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第三课时 多池串联装置 电解的计算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探究活动
1.提示:(1)电解池 电解池 (2)阳 阴
(3)Cu2++2e-Cu 增加 6.4
2.提示:(1)原电池 Fe-2e-Fe2+ 有无色气泡产生
(2)电解池 2H++2e-H2↑ 有淡黄绿色气泡产生 增大
(3)Al+4OH--3e-[Al(OH)4]-
自主练习
1.D 打开K1、闭合K2时为原电池,Fe为负极,石墨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则正极反应:O2+2H2O+4e-4OH-,A正确;打开K1、闭合K2时为原电池,Zn为负极,Zn失去电子生成Zn2+,负极逐渐溶解,B正确;打开K2、闭合K1时为电解池,Fe为阴极,Cu为阳极,阳极的金属铜逐渐溶解,阴极上Cu2+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铁的表面,C正确;打开K2、闭合K1时为电解池,Fe为阴极,粗铜为阳极,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应该是纯铜,D错误。
2.D 甲装置为甲醚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总反应为CH3OCH3+4OH-+3O22C+5H2O,反应过程中消耗氢氧根离子,碱性减弱,pH减小,A错误;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反应为Cu2++2e-Cu,而阳极除了Cu参加反应还有比Cu活泼的金属如Zn等参加反应,所以乙装置中CuSO4溶液的浓度会发生改变,B错误;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错误;电镀时,镀层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所以丙装置中实现铁片上镀铜,b应为铁片,D正确。
分点突破(二)
探究活动
1.提示:在串联电路中,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量相同,当都通过6 mol电子时,析出K、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 mol、3 mol、2 mol,则n(K)∶n(Mg)∶n(Al)=6∶3∶2。
2.提示:生成b L O2转移电子为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M的物质的量为 mol= mol,则M的摩尔质量为 mol= g·mol-1,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自主练习
1.A 该过程转移0.4 mol电子,则阳极应该生成0.1 mol 氧气,理论上阴极应该生成0.2 mol铜,但实际上阴极生成的铜为=0.1 mol,故铜离子不足,阴极生成0.1 mol铜后,氢离子继续放电,生成氢气0.1 mol。因此应该补充0.1 mol CuO和0.1 mol H2O,或补充0.1 mol Cu(OH)2,A项正确。
2.B 根据电解原理知,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由题意知,在阴极上析出0.3 mol Cu,则转移0.6 mol电子;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Cl-放电完全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生成0.2 mol Cl2,故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分析,阳极上Cl-放电完全后,OH-放电,即2H2O-4e-4H++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时,生成0.05 mol O2,故阳极放出气体的体积为(0.2 mol+0.05 mol)×22.4 L·mol-1=5.6 L。
【教学效果·勤检测】
1.A 在原电池中,Mg失去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碳电极为正极,正极上Fe3+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Fe2+,则碳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A错误,B正确;在电解池中,在阳极上,溶液中的I-失去电子变为I2,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故阳极处变蓝色,在阴极上H2O电离产生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H2,使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附近溶液中c(OH-)>c(H+),呈碱性,所以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C、D正确。
2.A 根据题设条件,阳离子放电顺序:Cu2+>H+,阴极:首先Cu2++2e-Cu,然后2H++2e-H2↑;阳极:2H2O-4e-4H++O2↑。既然阴极上收集到H2,说明Cu2+已完全放电,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阴极上Cu2+、H+得电子总数应等于OH-失电子总数;析出0.1 mol H2获得0.2 mol电子,析出0.1 mol O2失去0.4 mol电子,所以有0.1 mol Cu2+放电,获得0.2 mol电子,c(Cu2+)==1 mol·L-1。
3.B 根据装置图可判断,B装置是原电池,其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A、C、D是电解池。D装置中纯Cu作阴极,粗Cu作阳极,为铜的电解精炼装置,纯Cu电极反应为Cu2++2e-Cu,A错误;B装置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③→②,①→⑧,⑦→⑥,⑤→④,B正确;C装置中铜是阳极,银是阴极,是在银上镀铜的装置,C错误;当K闭合时,A装置中的铁与负极相连,作阴极,C为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在C电极放电生成氯气,D错误。
4.(1)负 (2)增大 减小 不变
(3)0.025 mol·L-1 (4)13
解析:(1)三个装置是串联的电解池。电解AgNO3溶液时,Ag+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g,所以质量增加的铜电极是阴极,则银电极是阳极,故Y极是电源的正极,X极是电源的负极。(2)A装置中,电解KCl溶液生成KOH,溶液的pH增大;B装置中,电解CuSO4溶液生成H2SO4,电解K2SO4溶液的实质是电解水,溶液的pH减小;C装置中,电解AgNO3溶液,银为阳极,不断溶解,Ag+的浓度基本不变,溶液的pH不变。(3)通电5 min后,C中析出0.02 mol Ag,电路中通过0.02 mol电子,经判断,B装置中阴极:Cu2++2e-Cu,2H++2e-H2↑,阳极:2H2O-4e-O2↑+4H+,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n(H2)+2n(Cu)=4n(O2)=0.02 mol,又由B装置中收集到=0.01 mol气体知,n(H2)+n(O2)=0.01 mol,解得n(Cu)=0.005 mol,根据Cu元素守恒,c(CuSO4)==0.025 mol·L-1。(4)通电5 min后,A装置中放出0.01 mol H2,溶液中生成0.02 mol KOH,c(OH-)==0.1 mol·L-1,pH=13。
5 / 5(共70张PPT)
第三课时
多池串联装置 电解的计算
课程 标准 1.能分析原电池、电解池串联装置,能利用电化学原理解答
问题。
2.掌握与电解有关的计算,建立相关知识模型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教学效果·勤检测
3、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多池串联的模型及分析
1. (多池串联)如图,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
溶液显红色。
(1)甲池是 装置,乙池是 装置。
(2)Pt为 极,b为 极。
电解池
电解池
阳
阴
(3)铜电极上的反应为 。
若b电极上生成0.1 mol气体,则铜电极的质量 (填“增
加”或“减少”) g。
Cu2++2e- Cu
增加
6.4
2. (一池两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开始时K与N连接,则构成 ,铁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石墨电极产生的现象为 。
提示:电池 Fe-2e- Fe2+
有无色气泡产生
(2)若开始时K与M连接,则构成 ,铁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为 ;
石墨电极产生的现象为 。
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
提示:电解池 2H++2e- H2↑ 有淡黄绿色气泡产生
增大
(3)若用铝条和镁条分别代替图中石墨和铁电极,电解质溶液为氢
氧化钠溶液,请写出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提示:Al+4OH--3e- [Al(OH)4]-
解答串联类电池问题的思维流程
1. 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开关状态 溶液A 电极B 说明
A 打开K1,闭合K2 NaCl 石墨
B 打开K1,闭合K2 NaCl Zn 金属Zn逐渐
溶解
C 打开K2,闭合K1 CuSO
4 Cu 铁表面镀铜
D 打开K2,闭合K1 CuSO
4 粗铜 电解精炼铜
解析: 打开K1、闭合K2时为原电池,Fe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则正极反应:O2+2H2O+4e- 4OH-,A
正确;打开K1、闭合K2时为原电池,Zn为负极,Zn失去电子生成
Zn2+,负极逐渐溶解,B正确;打开K2、闭合K1时为电解池,Fe为
阴极,Cu为阳极,阳极的金属铜逐渐溶解,阴极上Cu2+得电子生成
Cu附着在铁的表面,C正确;打开K2、闭合K1时为电解池,Fe为阴
极,粗铜为阳极,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应该是纯铜,D错误。
2. 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铜的精炼原理和电镀
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溶液pH升高
B. 电解一段时间后,乙、丙装置中CuSO4溶液的浓度均不变
D. 丙装置中实现铁片上镀铜,b应为铁片
解析: 甲装置为甲醚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总反应为
CH3OCH3+4OH-+3O2 2C +5H2O,反应过程中消耗氢氧
根离子,碱性减弱,pH减小,A错误;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反应为
Cu2++2e- Cu,而阳极除了Cu参加反应还有比Cu活泼的金属
如Zn等参加反应,所以乙装置中CuSO4溶液的浓度会发生改变,B
错误;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解质
溶液显碱性,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 4OH-,C错
误;电镀时,镀层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单质,
所以丙装置中实现铁片上镀铜,b应为铁片,D正确。
分点突破(二) 电解的相关计算
1. 把分别盛有熔融的KCl、MgCl2、Al2O3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
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提示:在串联电路中,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量相同,当都通过6 mol
电子时,析出K、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 mol、3 mol、2 mol,
则 n (K)∶ n (Mg)∶ n (Al)=6∶3∶2。
2. 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 x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 a g时,在
阳极上同时产生 b 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相对原子
质量是多少?
提示:生成 b L O2转移电子为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到M的
物质的量为 mol= mol,则M的摩尔质量为 mol=
g·mol-1,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 计算方法
有关电解的计算通常是求电解后某产物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某元
素的化合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溶液的pH及物质的量浓度等。
不论哪种计算,均可概括为下列三种方法:
电子守 恒计算 用于串联电路,通过阴、阳两极的电量相同等类型的计
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总反应 计算 先写出电极反应,再写出总反应,最后根据总反应列比例
式计算
关系式 计算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
建立计算所需要的关系式
2. 等量关系
(1)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的电子总数=阴极得到的电子总数。
(2)当电流通过一个或多个串联的电解池时, 它们皆处于同一闭
合电路中,所以各池的电流强度相等,同一时间内通过的电
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3)常见电化学计算的对应关系:
H2~Cl2~ O2~Cu~2Ag~2H+~2OH-。
如电解池中析出气体时,在同温同压下析出各气体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n (H2)∶ n (Cl2)∶ n (O2)=1∶1∶0.5。
1.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0.1 mol·L-1的CuSO4溶液,当有0.4 mol电子通过
电路时,发现阴极增重6.4 g,则要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状
态,则可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
A. 0.1 mol Cu(OH)2
B. 0.1 mol CuO
C. 0.2 mol CuO
D. 0.1 mol CuO和0.2 mol H2O
解析: 该过程转移0.4 mol电子,则阳极应该生成0.1 mol 氧气,
理论上阴极应该生成0.2 mol铜,但实际上阴极生成的铜为
=0.1 mol,故铜离子不足,阴极生成0.1 mol铜后,氢离子继续放
电,生成氢气0.1 mol。因此应该补充0.1 mol CuO和0.1 mol H2O,或
补充0.1 mol Cu(OH)2,A项正确。
2. 将含有0.4 mol Cu(NO3)2和0.4 mol KCl的水溶液1 L,用惰性电极
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电极上析出19.2 g 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
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不考虑产生的气体在水中的溶
解)( )
A. 3.36 L B. 5.6 L
C. 6.72 L D. 13.44 L
解析: 根据电解原理知,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
Cu,由题意知,在阴极上析出0.3 mol Cu,则转移0.6 mol电子;阳
极的电极反应为2Cl--2e- Cl2↑,Cl-放电完全时,转移电子的
物质的量为0.4 mol,生成0.2 mol Cl2,故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分析,
阳极上Cl-放电完全后,OH-放电,即2H2O-4e- 4H++O2↑,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时,生成0.05 mol O2,故阳极放出气
体的体积为(0.2 mol+0.05 mol)×22.4 L·mol-1=5.6 L。
教学效果·勤检测
2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为“Mg-C原电池电解淀粉-KI溶液的研
究”,其研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电解池中阳极处变蓝色
D. 电解池中阴极处变红色
解析: 在原电池中,Mg失去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碳电
极为正极,正极上Fe3+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Fe2+,则碳电极
反应式为Fe3++e- Fe2+,A错误,B正确;在电解池中,在阳
极上,溶液中的I-失去电子变为I2,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故阳极
处变蓝色,在阴极上H2O电离产生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
H2,使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附近溶液中 c (OH
-)> c (H+),呈碱性,所以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C、D正确。
2. 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
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原混合溶液中Cu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 mol·L-1 B. 2 mol·L-1
C. 3 mol·L-1 D. 4 mol·L-1
解析: 根据题设条件,阳离子放电顺序:Cu2+>H+,阴极:首
先Cu2++2e- Cu,然后2H++2e- H2↑;阳极:2H2O-4e-
4H++O2↑。既然阴极上收集到H2,说明Cu2+已完全放电,根
据得失电子守恒,阴极上Cu2+、H+得电子总数应等于OH-失电子
总数;析出0.1 mol H2获得0.2 mol电子,析出0.1 mol O2失去0.4 mol
电子,所以有0.1 mol Cu2+放电,获得0.2 mol电子, c (Cu2+)=
=1 mol·L-1。
3. 假设图中原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强度均能满足电解、电镀要求,
即为理想化。①~⑧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当K闭合后,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B. 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③→②,①→⑧,⑦→⑥,⑤→④
C. C装置原理上是一个电镀池(Ag表面镀Cu),其中Cu作阴极,Ag
作阳极
解析: 根据装置图可判断,B装置是原电池,其中锌是负极,铜
是正极,A、C、D是电解池。D装置中纯Cu作阴极,粗Cu作阳极,
为铜的电解精炼装置,纯Cu电极反应为Cu2++2e- Cu,A错
误;B装置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
③→②,①→⑧,⑦→⑥,⑤→④,B正确;C装置中铜是阳极,银
是阴极,是在银上镀铜的装置,C错误;当K闭合时,A装置中的铁
与负极相连,作阴极,C为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在C电极放电生成
氯气,D错误。
4.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通电5 min后,铜电极的质量增加2.16 g。试
回答下列问题:
(1)X极为直流电源的 极。
解析:三个装置是串联的电解池。电解AgNO3溶液时,Ag+在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g,所以质量增加的铜电极是阴极,
则银电极是阳极,故Y极是电源的正极,X极是电源的负极。
负
(2)溶液pH的变化情况:A (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下同),B ,C 。
解析:A装置中,电解KCl溶液生成KOH,溶液的pH增大;B装
置中,电解CuSO4溶液生成H2SO4,电解K2SO4溶液的实质是电
解水,溶液的pH减小;C装置中,电解AgNO3溶液,银为阳极,
不断溶解,Ag+的浓度基本不变,溶液的pH不变。
增大
减小
不变
(3)通电5 min后,B装置中共收集224 mL(标准状况下)气体,溶
液体积为200 mL,则通电前该装置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 (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0.025 mol·L-1
解析:通电5 min后,C中析出0.02 mol Ag,电路中通过0.02 mol
电子,经判断,B装置中阴极:Cu2++2e- Cu,2H++2e-
H2↑,阳极:2H2O-4e- O2↑+4H+,根据得失电子守
恒可知,2 n (H2)+2 n (Cu)=4 n (O2)=0.02 mol,又由B
装置中收集到 =0.01 mol气体知, n (H2)+ n
(O2)=0.01 mol,解得 n (Cu)=0.005 mol,根据Cu元素守
恒, c (CuSO4)= =0.025 mol·L-1。
(4)若A装置中KCl足量且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则电解后恢复至
常温,溶液的pH为 (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解析:通电5 min后,A装置中放出0.01 mol H2,溶液中生成0.02
mol KOH, c (OH-)= =0.1 mol·L-1,pH=13。
13
学科素养·稳提升
3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如图所示,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若电解过程中
共有0.02 mol电子通过电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 g
C. 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先变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甲烧杯中a极为阳极,有氧气生成,b极为阴极,有铜单
质生成;乙烧杯中c极为阳极,有氯气生成,d极为阴极,有氢气生
成。a极上不可能有铜析出,A项错误;b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u2++
2e- Cu,B项错误;d极周围生成氢气的同时有氢氧根离子生
成,能使酚酞变红,C项正确;c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Cl--2e-
Cl2↑,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
由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 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Ⅱ中消
耗的H2SO4为0.2 mol
D. K闭合一段时间,电流计的指针读数逐渐变小直至为零后不再偏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结合图像可知Ⅰ为原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装置。K闭合
时,a电极作正极,b电极作负极,c电极作阴极,d电极作阳极。故c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PbSO4+2e- Pb+S ,A错误;当电路中
转移0.2 mol电子时,Ⅱ中生成的H2SO4为0.2 mol,B错误;电解池中
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C错误;一段时间后,Ⅰ、Ⅱ两池的电压相等
时,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结束,电路中电流为零,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如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形管中,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
A. 闭合K1构成原电池,闭合K2构成电解池
C. 闭合K2,铁棒不会被消耗
D. 闭合K1,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闭合K1构成原电池,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铁棒上
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B正确;闭合K2构成电解池,铁
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不会被消耗,A、C正确;闭合K1构
成原电池,石墨棒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H2O 4OH
-,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电化学装置能够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利用下列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实现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M→Q,N→P
C. 气体a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 溶液A为饱和食盐水,溶液C为稀食盐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装置Ⅰ为氢氧燃料电池即原电池,通入氢气的M电极是负
极,通入氧气的N电极是正极,装置Ⅱ属于电解池,根据图片知,P
是阳极,Q是阴极。A项,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负极→阴极,
阳极→正极,即M→Q,P→N,错误;B项,N电极是正极,电极反
应:O2+4e-+4H+ 2H2O,错误;C项,P是阳极,氯离子失电
子放出氯气即气体a,所以气体a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正确;D项,Q是阴极,氢离子得电子放出氢气,则钠离子移向Q电
极,则溶液C为浓NaOH 溶液,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室温下,如图装置电解一段时间,当某极析出0.32 g Cu时,Ⅰ、Ⅱ、
Ⅲ中溶液pH分别为(溶液足量,体积均为100 mL且电解前后溶液体
积变化忽略不计)( )
A. 13、7、1 B. 12、7、2
C. 1、7、13 D. 7、1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n (Cu)= =0.005 mol,由电极反应Cu2++2e
- Cu可知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电解时,Ⅰ、Ⅱ、
Ⅲ中溶液电解方程式分别为2KCl+2H2O 2KOH+H2↑+
Cl2↑、2H2O 2H2↑+O2↑、2CuSO4+2H2O 2Cu+O2↑+
2H2SO4。Ⅰ中生成0.01 mol OH-, c (OH-)= =0.1 mol·L-
1,pH=13;Ⅱ中实质是电解水,溶液仍然呈中性,溶液的pH=7;Ⅲ中生成0.01 mol H+, c (H+)= =0.1 mol·L-1,pH=1,A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产生
气体总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欲
使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 )
A. 0.1 mol CuO
B. 0.1 mol CuCO3
C. 0.075 mol Cu(OH)2
D. 0.05 mol Cu2(OH)2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电解CuSO4溶液时,开始发生反应:2CuSO4+2H2O
2Cu+O2↑+2H2SO4,一段时间后,转移相同数目电子时得
到的气体体积增大,说明发生反应:2H2O 2H2↑+O2↑。由题
图可知,第一阶段析出的Cu为 =0.1 mol,放出的氧气为
=0.05 mol,则欲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需要加入0.1 mol CuO;第二
阶段消耗的水为 =0.05 mol,则欲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还需要
加入0.05 mol 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加入0.1 mol CuCO3相当于加入0.1 mol CuO,加入0.075 mol Cu(OH)
2相当于加入0.075 mol CuO和0.075 mol H2O,都不能恢复为电解前的
浓度;Cu2(OH)2CO3可以改写为2CuO·H2O·CO2,加入0.05 mol Cu2
(OH)2 CO3等效为加入0.1 mol CuO和0.05 mol H2O,溶液可恢复为
电解前的浓度,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
溶液中加入19.6 g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过程中阴极没有气体生成
B. 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C. 原CuSO4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1
D. 电解过程中阴、阳极共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8.96 L(标准状况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电解硫酸铜溶液的总反应是2CuSO4+2H2O 2Cu+O2↑
+2H2SO4,现在加入了0.2 mol Cu(OH)2,即相当于加了0.2 mol
CuO和0.2 mol H2O,说明还电解了水。电解的前期反应为2H2O+
2CuSO4 2Cu+O2↑+2H2SO4,转移电子为0.2 mol×2=0.4 mol,
后期反应为2H2O 2H2↑+O2↑,转移电子为0.2 mol×2=0.4 mol。
A项,阴极上开始为Cu2+放电,后来为H+放电,有氢气放出,错
误;B项,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0.4 mol=
0.8 mol,错误;C项,原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浓
度,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项,在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4e- 4H++O2↑,
则 n (O2)= =0.2 mol,阴极Cu2+得到0.4 mol e-,H+得到0.4
mol e-,则 n (H2)= =0.2 mol,故两极共产生气体0.4 mol,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 mol×22.4 L·mol-1=8.96 L,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图是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O2
+Pb+4H++2S 2PbSO4+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K与N连接时,该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K与N连接时,H+向负极移动
C. K与M连接时,a为电源的负极
D. K与M连接时,阳极附近溶液的pH逐渐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K与N连接时,该装置是原电池,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A错误;形成原电池时H+向正极移动,B错误;K与M连接
时,装置进行充电过程,Pb作为原电池的负极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所以a是电源的负极,C正确;K与M连接时,阳极生成PbO2和H+,
附近溶液的pH逐渐减小,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4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 c (N )=0.6 mol·L-
1,用石墨作为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400 mL,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混合溶液中 c (K+)为0.04 mol·L-1
B. 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 mol电子
C. 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D. 电解后溶液中 c (H+)为0.5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水放电生成氧
气和H+:2H2O-4e- 4H++O2↑,阴极上铜离子先放电生成铜
单质:Cu2++2e- Cu,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H+再放电生成氢
气:2H++2e- H2↑,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
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均是0.1 mol,每生成1 mol氧气转移4 mol电
子,每生成1 mol氢气转移2 mol电子,每生成1 mol铜转移2 mol电
子,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电解得到的铜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则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5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0.25
mol·L-1×2=0.1 mol·L-1,当电解硝酸铜时溶液中生成H+,当电解硝
酸钾溶液时,实际上是电解水,所以电解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生
成的铜的2倍, c (H+)= =0.5 mol·L-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K-O2电池结构如图,a和b为两个电极,其中之一为单质钾片。关
于该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隔膜允许K+通过,不允许O2通过
B. 放电时,电流由b电极沿导线流向a电极;
充电时,b电极为阴极
C. 产生1 Ah电量时,生成KO2的质量与消
耗O2的质量比值约为2.22
D. 用此电池为铅酸蓄电池充电,消耗3.9 g钾时,铅酸蓄电池消耗1.8 g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题图可知,b极上O2转化为KO2,则b极为电池正极,
a极为电池负极,K+通过隔膜由a极向b极迁移,为避免O2氧化K电
极,O2不能通过隔膜,A正确;放电时,电流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
极,即由b极经导线流向a极,充电时,b极接外接电源的正极,b
电极为阳极,B错误;产生1 Ah电量时,生成KO2与消耗O2的质量
比为71∶32≈2.22,C正确;消耗3.9 g钾时,转移0.1 mol e-,铅酸
蓄电池消耗0.1 mol H2O,其质量为1.8 g,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图是一套电解装置,两U形管中均盛有50.0 mL电解质溶液,a、
b、c、d为Pt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d电极上析出金属Ag 2.16 g,
没有气体产生,同时在b、c两电极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
气体。请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c电极为 极,写出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c电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
为 L。
阳
2H2O-4e-
4H++O2↑
0.112
解析: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作阴极,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作
阳极,则c电极作阳极,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放电能
力:OH->N ,则OH-先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2H2O-
4e- 4H++O2↑,d电极作阴极,其电极反应为Ag++e-
Ag,析出金属银单质2.16 g,整个电路转移电子的物质
的量为0.02 mol,故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
0.0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V (O2)=0.005
mol×22.4 L·mol-1=0.112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b电极为 极,写出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开始时是
Cu ,后来是 2H2O+2e- H2↑+2OH- 。
解析:b电极作阴极,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Cu2+先得到电子,
其电极反应:Cu2++2e- Cu,根据题目信息,此电极有气
体产生,应是H+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2H2O+2e- H2↑
+2OH-。
阴
Cu2++2e-
Cu
2H2O+2e- H2↑+2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原Cu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解析:b、c两电极产生气体体积相等,即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
为0.005 mol,需得到电子0.01 mol,但整个电路共通过0.02 mol
电子,推得 n (Cu2+)= mol=0.005 mol,故 c (CuCl2)=
mol·L-1=0.10 mol·L-1。
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常温下用惰性电极电解200 mL 氯化钠、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所得
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
题。(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且忽略气体在水中
的溶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曲线 (填“Ⅰ”或“Ⅱ”)表示阳极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阴极上Cu2+首先放电,故开始时,阴极上无气体生
成,故曲线Ⅱ表示阳极产生气体的变化。
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 。
解析:0~ t1时间内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 Cl2↑, n
(Cl2)= =0.01 mol, n (NaCl)= n (Cl-)=2 n
(Cl2)=0.02 mol, c (NaCl)= =0.1 mol·L-1;
0.1 mol·L-1
0.1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阴极上依次发生反应Cu2++2e- Cu、2H2O+2e- H2↑+2OH-,
阳极上依次发生反应2Cl--2e- Cl2↑、2H2O-4e- O2↑+4H+,
由图可知 V (H2)=0.672 L, V (Cl2)=0.224 L, V (O2)=0.448 L,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 ×2+ c (Cu2+)×0.2 L×2=
×2+ ×4,解得 c (Cu2+)=0.1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t2时所得溶液的pH为 。
解析:由4OH-~O2~4H+可得: n (H+)=
×4=0.02 mol,则溶液中的 c (H+)= =0.1 mol·L-
1,pH=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