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 2023级
8 考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 8 15
、选择题:本题共 10 题,每 题 4分,共 40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题只有
项符合题 要求,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 要求。全部选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
错的得 0分。
1.物理学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研究 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概念的建 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速度 和加速度 都是利 值定义法得到的定义式
C. 顿、千克、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D. 顿第 定律是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来的 条实验定律
2.某同学使 计算机玩模拟弹道导弹拦截游戏。游戏中弹道导弹甲 坐标原点, 以速度
沿 轴正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拦截弹 轴上
距 点距离 的 点做初速度为 0、加速度
, 向与 轴负 向的夹 为 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若恰好拦截成功,且以甲通过 点时作为计时起点,
则拦截弹 发射的时刻为( )
A. B. C. D.
3.如图所示,滑块 A置于 平地 上,滑块 B在 平 F作 下紧靠滑块 A(A、B接触 竖
直),此时 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 A与 B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A与地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 静摩擦 等于滑动摩擦
,则 A与 B的质量之 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三根光滑轨道 、 、 下端分别为 、 、 , 位于
的正下 , 、 。 圆环从 点由静 分别沿 、 、
滑下,滑到下端的时间分别为 、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5.汽 在平直公路上 驶,发现险情紧急刹 ,汽 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 ,已知汽
刹 时第 1秒内的位移为 13m,在最后 1秒内的位移为 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 在第 1秒末的速度为 10m/s
B.汽 加速度 可能为 3m/s2
C.汽 在第 1秒末的速度为 11m/s
D.汽 的加速度 为 4.5m/s2
6.如图所示,上表 粗糙、倾 的斜 体放在光滑的 平地 上, 物块静 在斜 体上。
现给斜 体 平向左的推 F,发现 论 F多 ,物块均能与斜
体保持相对静 。若最 静摩擦 等于滑动摩擦 ,则物块与斜 体
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满 的条件为( )
A. B. C. D.
7.如图甲所示, 够 的 平传送带以某 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 根轻弹簧两端分别与物块和
竖直墙 连接,将物块在传送带左端 初速度释放,此时弹簧恰处于原 且为 平。物块向右运
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 与物块位移的关系如图 所示。已知物块质量为 ,物块与传送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 加速度为 ,最 静摩擦 等于滑动摩擦 , 为已知量,则( )
A. 过程,物块所受的摩擦
向向左
B. 过程,物块做匀加速
运动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D.物块运动到 处时,物块的加速度 为
8.如图所示,悬绳 OA将 质量为 m的 球悬挂于 O点,OA与竖直 向的夹 为 , F
作 于 球,保持 A点位置不变,现使 F逆时针缓慢旋转 90°,则( )
A. F先减 再增
B. F逐渐减
C. F与 平夹 为 25°时,取到最 值
D.悬绳 OA上的拉 先增 再减
2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9.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的 端固定于倾 为θ=30°的斜 底端,另 端恰好位于斜 上的B点.
质量为 m=2kg的 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 上的 A点由静 开始下滑,下滑过程中滑块下滑
速度 v的平 与其下滑距离 x之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其中Oa段为直线,重 加速度g取10m/s2,
则( )
A.滑块与斜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50N/m
C.滑块运动到最低点 C时,弹簧弹性
势能 为 2.6J
D.滑块从最低点 C 返回时, 定能到
达 B点
10.如图甲,abcd和 a'b'c'd'为在同 平 内的固定光滑平 属导轨,左右导轨间距分别
为 2L、L,整个导轨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左侧导轨间的磁感应强度 为 B0,右侧
导轨间的磁感应强度 按图 规律变化,两根 属杆M、N分别垂直两侧导轨放置,N杆
与 cc'之间恰好围成 个边 为 L的正 形,M杆中点 绝缘细线通过轻质定滑轮与 重物
相连,t=0时释放重物,同时在 N杆中点处施加 平向右的拉 F,两杆在 0~t0时间内均处
于静 状态,从 t0时刻开始,拉 F保持不变,重物向下运动 x距离时(M杆未到达定滑轮
处),速度达到最 ,已知M、N杆和重物的质量都为 m,M、N接 电路的电阻都为 R,不
计导轨电阻,重 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0时间内,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B.0~t0时间内,施加在 N杆上的拉 F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为
C.重物下落的最 速度为
3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D.从 t=0时刻到重物达到最 速度的过程中,回路产 的焦 热为
、实验题(共 16分)
11.某实验 组在探究“物块质量 定,加速度与 的关系”时,在细线的 端安装 传感器来显示
拉 的 (如图甲所示)进 实验。
(1)在物块两侧分别安装上纸带和细线,调节 板处于 平状态,再调整滑轮 度,使细线
与 板表 (选填“平 ”或“不平 ”)。
(2)在轻质滑轮下挂上适量的钩码,使物块匀速运动,此时 传感器示数为 2.0N。若物块与
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则物块的质量M= kg。(g取 ,不计滑轮与细线、纸带与
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
(3)更换纸带,增加钩码个数,重复实验。如图 所示是某次实验得到的 条纸带的 部分,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图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个点未画出,则物块
的加速度是 。(结果保留两位 数)
12.为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 E(约为 3V)和内阻 r(约为 2Ω), 聪同学设计了如图甲、 所示
实验电路图,并完成了图甲电路图的实物连接,如图丙所示。已知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 1Ω,
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 3kΩ,变阻器最 电阻 20Ω、额定电流 1A,定值电阻 。请回答
下列问题:
4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闭合开关 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 P移 最 端。(选填“左”或“右”)
(2)闭合开关 S后,移动滑 P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接 阻值,记录下 组电压表示数 U和对
应的电流表示数 I。
(3)接着在图丙中通过改变 1根导线的 个接线位置,就完成
了图 电路图的实物连接,请问改变的是哪根导线 。(填导线
编号)
(4)重复步骤(1)(2)。把甲、 两组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同
坐标系内描点作出 图像,如图丁所示,可知图中标记为 I的图线
是采 实验电路 (填“甲”或“ ”)测量得到的。
(5)不管是采 图甲还是图 实验电路,实验测出的电源内阻
均存在系统误差,从减 系统误差 度考虑,该实验宜选 图
(选填“甲”或“ ”)实验电路。
(6)利 图丁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修正该实验的系统误差,则修正后被测电源的内阻
( 、 、 、 、 均已知)。
三、解答题(共 44分)
13.(12分)蹦极项 越来越得到 家的 睐。如图甲所示, 个质量为 的游玩者由悬挂
点静 竖直跳下,先后经过了 A、B和 C三点。下落过程中游玩者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图
像)如图 所示,已知游玩者由静 开始下落 A点的时间 (图像 OA段为直线),B
点为图像的最 点,C点的加速度 为 。假设弹性绳的弹 与伸 量的关系符合胡
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 ,忽略空 阻 (g取 )。求:
(1)A点距离悬挂点的 度;
(2)B点距离悬挂点的 度;
(3)悬挂点距离 度的最 值(为了 的安全,蹦极装置 般置于 之上)。
5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4.(14分)质量为 的 板置于 平 上,物块(视为质点)质量 ,初始时刻
物块处于 板右端。 板与 平 间、物块与 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和
。某时刻分别给 板和物块如图所示的初速度, 分别为 ,
向相反。物块在以后运动过程始终没有滑离 板。取 。求:
(1)刚开始运动时 板与物块的加速度 和 ;
(2)从开始运动到物块与 板速度第 次相等所 的时间 ;
(3)到两者都静 时,物块距 板右端的距离。
15.(18分)如图所示, 为 L=5.0m的倾斜传送带以速度 v=2.0m/s沿顺时针 向匀速转动,与
平 向间夹 θ=37°。质量 mA=2.0kg的 物块 A和质量 mB=1.0kg的 物块 B由跨过轻质定滑
轮的轻绳连接,A与滑轮间的绳 和传送带平 。某时刻给 A沿传送带向上的初速度,给 B
竖直向上的初速度,速度 均为 v0=4.0m/s,此时轻绳绷紧,在 A、B获得初速度的同时,
在 A上施加 向沿传送带向上、 恒定的拉 ,使 A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已知 A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 ,最 静摩擦 等于滑动摩擦 ,不计滑轮摩擦,轻绳 够 且不可
伸 ,整个运动过程中B都没有上升到滑轮处,取 sin37°=0.6,cos37°=0.8,重 加速度g=10m/s2,
研究 A沿传送带上升的过程,求:
(1)A、B始终匀速运动时拉 的 F0;
(2)拉 F1=24N,A所受摩擦 的冲量 I;
(3)拉 F2=12N,传送带对 A所做的功 W和 A与传送带摩擦所产 的内能 Q。
6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7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三年级 8 考物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D C A C AC BC AD
1.B【详解】A.质点概念的建 体现了理想模型的思想,故 A错误;B.速度 和加速度
都是利 值定义法得到的定义式,故 B正确;C. 、千克、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故 C错误;D. 顿第 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推理、想像总
结出来的,所以不是实验定律,故 D错误。故选 B。
2.D【详解】若恰好拦截成功,根据 何关系可知甲的位移为 ,解得 , 的位移
为 ,解得 ,所以拦截弹 发射的时刻为 。故选 D。
3.B【详解】B恰好不下滑时,以滑块 B为研究对象, ;A恰好不滑动,以 A、B整体为研
究对象,则 ,所以 ,B正确.
4.D【详解】设 OA与 AC夹 为 ,OA 度为 h,如图,则 圆环在 OC滑动时,有
,解得 , 圆环在 OB滑动时,有
,解得 , 圆环在 OA滑动时,有
,解得 ,综合可知 。故选 D。
5.C【详解】汽 运动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最后 1s,有 ,解得
,设汽 刹 的初速度为 v0,对于第 1s内,由 ,代 数据得 13=v0×1- ×4×12,
可得 v0=15m/s,汽 在第 1秒末的速度为 v1=v0-at=11m/s。故选 C。
6.A详解】当 F=0时,物块能静 在斜 上,可知 得 即 ,当 F特别
时,对物块受 分析,将加速度分解到沿斜 向和垂直斜 向,由 顿第 定律,沿斜 向
垂直斜 向 , ,由于 F可以取 穷 ,加速度 穷
,所以以上各式中的 和 可忽略,联 解得 综合分析
得 故 BCD错误,A正确。
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7.C【详解】AB.物块在刚释放的 段时间内相对传送带向左滑动,受到的滑动摩擦 向右,同时
弹簧弹 逐渐增 ,由题图 可知当 时,摩擦 发 突变,瞬间减 后,随着 x正 例增 ,
考虑到弹簧弹 也是随 x 正 例增 ,由此可推知当 时,物块刚好达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
之后随着传送带继续向右运动,在 过程物块始终相对传送带静 ,弹 和静摩擦 同时增 且
平衡,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 时,弹簧弹 增 与滑动摩擦 相同,故 AB错误;
C.根据 AB选项分析可知,物块在 2x0处滑动摩擦 等于弹簧拉 ,故 ,故 C正确;D.根
据对称性可知,物体可以运动到 3x0处,此时根据 顿第 定律 ,解得 。故 D
错误。故选 C。
8.AC【详解】AB.对 球受 分析,受重 mg、悬绳 OA拉 T、拉 F,由题意可知, 球受
平衡,由平衡条件可得如图所示, F逆时针缓慢旋转时,可知拉 F先减 再增 ,A正确,B
错误;C.由解析图可知, F与 平夹 为 25°时, F最 ,取到最 值,C正确;D.由解析图
可知,悬绳 OA上的拉 T 直减 ,D错误。故选 AC。
9.BC【详解】A.滑块从 A运动到 B的过程,有 v2=2ax,得知图像的斜率等于 2a,即得 2a=5m/s2,
a=2.5m/s2,根据 顿第 定律得 ,解得 。故 A错误;B.在滑块速度最
位置有 ,由图知,弹簧被压缩 x=0.1m,解得 k=50N/m。故 B正确;C.滑块
运动到最低点C时,弹簧弹性势能 为 ,由图知 xAC=0.52m,解得 Ep=2.6J
。故 C正确;D.设滑块返回时上滑的最 距离为 S,则 ,解得
,所以滑块不能返回到 B点,故 D错误;故选 BC。
【点睛】对图像直线段,运 速度位移公式列式,求出加速度,再由 顿第 定律求动摩擦因数.由
图得到最 速度,此时滑块的合 为零,由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结合求弹簧的劲度系数,从开始到最
低点的过程,由功能关系求弹簧弹性势能 .再由返回过程,由功能关系求上升的最 距离.
10.AD【详解】A.0~t0时间内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为 ,根据图 可知 解
得 故 A正确;B.根据图 可知 令 0~t0时间内回路的感应电流为 I,对M有
,对 N有 解得 故 B错误;C.根据上述,t0时刻的拉 为 t0
2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时刻之后,对M与重物整体进 分析有 对 N进 分析有 解得
,可知M、N的加速度 相等,当 时,重物速度最 ,即 其中
解得 故 C错误;D.在 0~t0时间内,有 在 0~t0时间内,产 的热
量为 由 ,M、N杆的速度在任意时刻 均相等,位移 也相等。则从 t0
时刻开始到重物最 速度的过程中有 解得 则回路产 的焦
热为 故 D正确。故选 AD。
11.(1)平 (2)0.4 (3)0.82
【详解】(1)在物块两侧分别安装上纸带和细线,调节 板处于 平状态,再调整滑轮 度,使细线
与 板表 平 ,从 确保细线的拉 为 球的合外 。
(2)由物块受 平衡可知 ,代 数据得
(3)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物块加速度 为
12. 左 ③ 甲
【详解】(1)[1]闭合开关 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 P移 最左端,保证开始时接 电路的滑动
变阻器阻值最 , 以保护电路。
(3)[2]将导线③连接在定值电阻 R0 端改接到电流表负接线柱上,便可实现图 电路图的实物连接。
(4)[3]对图甲 ,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可得 ,整理可得
,可知,对应 U-I图线,当 I为零时,对应 ,对图 ,
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可得 ,可知,对应 U-I图线,当 I为零时,对应 。故
可知标记为 I的图线是采 实验电路 测量得到的。
(5)[4]当采 图甲所示电路时,相对误差 为
3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当采 图 所示电路时,相对误差 为
,该相对误差远 于图甲所示电路,故宜选 图甲所示电路。
(6)[5]曲线 I对应的 U1和 I1满 ,曲线 II对应的 U2和 I2满
,因此可以解得 ,则
13.(1) (2) (3)
【详解】(1)A点距离悬挂点的 度为
(2)设 B点对应弹性绳的伸 量为 ,由 B点对应的加速度为零得 ,求得 ,所以,
B点距离悬挂点的 度为
(3)设 C点对应弹性绳的伸 量为 ,由 顿第 定律得 ,求得 ,所以,悬挂
点距离 度的最 值为
14.(1)2m/s2;1m/s2 (2)2s (3)5.8125m
【详解】(1)对 板受 分析 ,解得 ,
对物块受 分析得 ,解得
(2)对物块与 板的运动情况分析,结合(1)问作出 板与物块的
图像如图,令 平向右为正 向,设经 时间物块与 板的速度 相同,
有 ,解得 ,此时的速度
(3)物块与 板速度达到相等后的运动分析:由于 ,所以接下来物块与 板以不同的加
速度向前减速。对物块受 分析知:物块加速度仍为 ,对 板受 分析得
,解得 , 板从 者速度相等经时间 减速停下 ,解
得 , 板在与物块速度相等前运动的位移为 , 板在 时间内
的位移为 ,可得 ,由图物块的 v-t图可知,物块对地
位移为 ,向右运动两者的相对位移为
4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5.(1)30N;(2)10N·s;(3)16J,
【详解】(1)A、B始终匀速运动时,系统受 平衡,有
代 相关数据解得 (2)拉 F1=24N时,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为 a1,绳中拉 为 T1,取
A研究,根据 顿第 定律有 ,取 B研究有 ,联 解得
,设历时 t1后和 带共速,则 ,运动的距离为 s1,则 ,之后摩擦
突变为静摩擦 ,设为 f,A、B 起向上匀速,则 解得 , 向沿斜 向
下;设匀速过程历时 t2,则 ,可得上升的过程中 A所受摩擦 的冲量 为
解得
(3)拉 F2=12N时,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为 a2,绳中拉 为 T2,取 A研究,根据 顿第 定
律有 ,取 B研究有 解得 ,设历时 t1′后和 带
共速,则 ,运动的距离为 s ′1,则 , 带运动的距离 s 1,则
,之后继续向上减速,设加速度 为 a3,则 ,解得
,设历时 t2′后速度减为 0,则 减速的距离为 s ′2,则 ,该过程 带运动
的距离 s 2,则 ,传送带对 A所做的功 ,A与传送
带摩擦所产 的内能
5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