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设计(表格式)物理苏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设计(表格式)物理苏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6 09: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物理 课时数 教师
课题 三、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 目标 1.了解热量的概念、单位; 2.探究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4.会进行简单的热量的计算。
教材 分析 在完成“温度、内能、热传递”基础概念学习及“热量”初步认识之后,本节通过实验探究把学生已学的能量守恒思想、热传递规律与具体物质属性相联系,建立“比热容”这一重要物理量,为后续“汽化、凝固及能量转化效率”奠定定量分析工具。教材设计遵循“经验—疑问—实验—概念—应用—反思”逻辑,与新课标强调的“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式学习”高度一致。本教学设计在充分尊重教材与课件流程的同时,进一步突出核心素养“四维目标”,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物理规律的形成与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比热容及其计算; 3.水的比热容较大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温度、热量、能量等概念辨析; 2.比热容的应用; 3.热量计算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如图(a)、(b),同一天盐城的日温差比新疆库尔勒小,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思考并回答问题,进入情境
学习新课 一、热量 1.热量 由上节内容可知,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1)热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用符号Q 表示。 (2)热量的单位: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焦(J)。 (3)温度、热量、能量的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热传递中) ①热量不能说含有(是一个过程量)、温度不能说传递; ②热量与能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 将一壶水放在煤气灶上加热,在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越长,水温越高,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在相同条件下,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长,说明升高相同温度,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有更多的事实说明,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除此以外,是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呢 2.观察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问题情境】初夏的中午,小明和小华去海边游玩,他们赤脚走在干燥的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而走到海水中时,感觉到海水很凉。同样都是在太阳光照射下,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呢 【实验步骤】将质量均为50g的沙子和水分别放在两个瓷盘中,用温度计测出室温,即为此时沙子和水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用红外灯均匀照射两个瓷盘4min后,再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沙子和水的温度。 下图是在红外灯照射一段时间后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的红外照片。仪器显示,此时沙子的温度为55.4℃,水的温度为30.7℃。 【信息快递】如果热源和加热方法相同,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大致相等。 【思考与讨论】1.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哪种物质升温快 沙子 2.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哪种物质需要的加热时间长 水 (拓展实验) 为了进一步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情况”,小明做了下列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min01234温度/℃沙子水
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见下页); 2.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所反映的情况讨论水和沙子吸热性质的差异。 【实验结论】实验表明,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比水升温快。由此推理可知,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加热时间更长,即吸收的热量更多。换用其他不同物质进行实验,所得结果是类似的。由此可见,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或降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结论 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以及物质的种类有关。 知道热量的定义以及单位 明确温度、热量、能量的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拓展)通过定量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知道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新课 二、比热容 1.比热容 (1)比热容描述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性质:为了描述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一物理量。 (2)比热容的定义:物理学中,将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作比热容。 (3)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5)如果用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物质升高或降低的温度,Q表示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c可表示为 (6)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7)研究表明,对于同种物质,相等;对于不同物质,一般不等。 【举例分析】 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读作:4.2× 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意义:1kg水每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为4.2×103 J。 2.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下表给出了常温下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有些物质比热容相同,如冰和煤油; (2)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是4.2×103 J/(kg·℃); (3)物质的比热容与物态有关,如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4)大多数液体比热容大于固体比热容,液态金属水银除外。 【思考与讨论】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了吗 影响比热容有关因素:物质种类、状态; 无关因素:质量、温度、吸收或放热的多少。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例如 1.热水袋:人们常常在热水袋中装入热水用来取暖; 2.汽车发动机水的冷却液:汽车发动机常常用主要成分是水的冷却液来降温; 3.夏季蒸发吸热降温:夏季,城市街道通过洒水降温。 4.调节地表温度:除了蒸发吸热外,水在温度上升时,可以更多地吸收地表的热量。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水所覆盖。白天,来自太阳的热量大多被海水吸收;夜晚,海水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整个地表附近温度变化不大,适合生命生存。 5.航天服的液冷服和通风服:我国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有六层,其中的液冷服和通风服用来帮助航天员出舱活动中散发过剩的体热。通过水在液冷服内部管道中的循环流动,航天员的体温得以及时、有效的调节,对航天员起到保护作用。 知道比热容的定义和意义 明确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记忆水的比热容,了解其物理意义 了解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新课 三、热量的计算 1.热量的计算公式 2.热量和热平衡(拓展) (1)概念: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2)热平衡方程:Q吸=Q放 热量和热平衡问题的计算: (1)如果某物体的比热容为c,质量为m,温度变化为Δt,则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Q=cmΔt。 (2)此公式适用于物体温度改变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物态变化的过程不适用。 (3)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吸=cmΔt升=cm(t-t0 );物体的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Q放=cmΔt降=cm(t0 -t),Δt为物体温度的变化值,即物体高温值和低温值之差。 (4)在热传递过程中,当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热传递而没有热量的损失时,根据热平衡,则有Q吸=Q放。 【例1】初温为20℃、质量为1.5 kg 的一壶水,温度升高到10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例2】使20 g冰的温度从-10℃升高到0℃,但未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5℃降低到0℃的水供给的,需要多少克5℃的水?[冰的比热容2.1×103 J/(kg·℃)] 跟着老师,尝试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 了解热平衡方程并能用热平衡方程解决问题
课 堂 练 习 1.夏季长春南湖的气温会低于市区,这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 C ) A.密度 B.内能 C.比热容 D.沸点 2.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B ) A.汽车发动机用水的冷却液来降温 B.冬天,水缸破裂 C.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人感到凉快 D.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 3.如图中的矿泉水从20℃加热到70℃ , 吸收的热量是( D ) A.5×105J B.4.2×103J C.9×103J D.1.26×105J 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 倍,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 A ) A.1∶2 B.2∶1 C.2∶3 D.3∶2 5.关于热量、内能、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B.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6.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若将一块冰切去一半,则它的比热容将 不变 ;若对它加热使其全部熔化,则它的比热容将 变大 。(两空均选填:变小/变大/不变) 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 a、b 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损失,由图像可知( C ) A.加热相同时间,a 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 B.加热相同时间,a 物质的末温高,比热容大 C.吸收热量相同,b 物质温度升高少,比热容大 D.吸收热量相同,b 物质的末温低,比热容小 8.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J / ( kg·℃)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比热容相同的一定是同种物质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100 g 水的比热容是50 g 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板 书 设 计 三、物质的比热容 一、热量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用符号Q 表示。 2.单位: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焦(J) 3.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以及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比热容 1.定义:物理学中,将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作比热容。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公式: 3.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4.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是4.2×103 J/(kg·℃),以及相关应用 三、热量的计算 1.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为:Q吸=cmΔt升=cm(t-t0 ) 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为:Q放=cmΔt降=cm(t0 -t),Δt为物体温度的变化值 2.热平衡方程:Q吸=Q放
课 堂 小 结 三、物质的比热容
作业布置 1.如图所示,拖拉机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你能说说用水冷却的优点吗 散热装置是利用水吸收热量,达到散热目的的,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一定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 2.质量为10 kg、温度为20℃的水,吸收1.26×106J 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50℃ 3.如图所示,质量为500g的某液体,比热容是c = 4.0 ×103J/(kg·℃),在均匀放热的条件下凝固成固态物质,且质量不变,则第20min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10min的内能;凝固过程中该物质放热 8×104 J;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 2×103 J/(kg·℃)。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