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训练20 硫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训练20 硫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7 09: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硫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组成该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
B.
C.
D.
2.根据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含、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 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C 酸性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D 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
C. 、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 将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4.将分别通入下列溶液,实验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
A 溶液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酸性比强
B 酸性溶液 紫红色溶液褪色 有漂白性
C 溶液 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有氧化性
D 溶液 出现黄色浑浊 有还原性
5.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的非金属性较强,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
B. 可用水溶解过滤分离硝酸钾和硫黄的混合物
C. 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都做氧化剂
D. 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强
6.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
B. ①产生的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可获得无色溶液
C. ②中试管口白雾是盐酸小液滴,说明酸性:>
D. ③中浓硫酸被还原成
7.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的是(  )
A. 溶液过量盐酸、通溶液白色沉淀 B. 溶液过量盐酸溶液白色沉淀
C. 无色溶液稀硝酸溶液白色沉淀
D. 无色溶液过量盐酸无色溶液溶液白色沉淀
8.下列物质的检验中,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也无其他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或
C. 取少量久置的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足量盐酸酸化,然后加溶液,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加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
9.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敞口瓶中的蔗糖滴有少量水,将注射器中的浓硫酸注入其中,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属于酸性氧化物
B. 浸有酸性溶液的滤纸条褪色,说明具有还原性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产生
D. 该实验只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10.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的酸性
B. a处变红,说明是酸性氧化物
C. b或c处褪色,均说明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生成
11.依据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做出的判断合理的是(  )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Ⅰ:浓硫酸滴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中心区变黑,边缘变红
实验Ⅱ:浓硫酸与共热(夹持装置略去)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接近无色(溶液中锰元素仅以存在),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A. 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弱酸性
C. 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 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2.实验室制取少量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取气体
B. 用装置乙制取水溶液
C. 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
D. 用干燥pH试纸检验水溶液的酸性
13.我国科学家被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言人”。某小组同学利用反应(浓)进行如图所示的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①中,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B. 试管②中,溶液褪色,体现价硫元素的氧化性
C. 试管③中,有淡黄色沉淀出现,体现价硫元素的还原性
D. 烧杯中的反应为
14.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不同金属和浓硫酸的反应,向三等份浓硫酸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片,加热,用生成的气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铜 锌 铝
点燃 不燃烧 燃烧 燃烧
通入酸性溶液 褪色 褪色 褪色
通入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出现黑色沉淀
通入品红溶液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已知:(为黑色固体);可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铜片的实验中,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是
B. 加入铝片的实验中,燃烧现象能证明生成气体中一定含
C. 加入锌片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D. 金属与浓硫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15.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氢气
D.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罐储存和运输,因为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钝化
16.进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时,无需标注的实验图标是(  )
A. 护目镜
B. 排风
C. 洗手
D. 用电
17.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可用于制备气体
B. 具有氧化性,工业上可用氨水吸收除去
C.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水中的
D. 难溶于水且不被X射线透过,可用作钡餐
18.下列现象或用途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有关的是(  )
A. 浓硫酸可作氯气的干燥剂
B. 浓硫酸滴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C. 浓硫酸滴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D.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等不活泼金属反应
二、非选择题
19.如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含和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0.Ⅰ. 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试管②用来检验生成的,下列试剂中利用的还原性进行检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酸性溶液
B. 品红溶液
C. 溴水
D. 溶液
(3)试管③中盛放________,用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Ⅱ. 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4)足量与金属铜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5)将通入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碳和的浓溶液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制备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验证的________性,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选用下面的装置和药品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装置连接顺序为A、F、 、 、 、I,其中装置F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4)装置D中全部转化为的标志是________。请设计简单实验测定室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水解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________。
2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请回答:
(1)盛装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盛装木炭粉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
(3)写出木炭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U形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产物中有________(填化学式)。
(5)酸性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6)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
一、单选题
1.B 2.C 3.B 4.A 5.B 6. A 7.C 8.C 9.B 10.B 11. A 12.C 13.C 14.B 15.B 16. D 17.D 18.C
二、非选择题
19.(1)品红溶液;检验是否含有
(2)酸性溶液;除去并检验是否除尽
(3)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含有
(4)酸性溶液的颜色变浅但不褪去
20.Ⅰ.(1)(
(2)AC
(3)溶液
Ⅱ.(4)1
(5)
(6)2:1
21.(1)
(2)还原;
(3);;;除去中混有的气体;中品红溶液不褪色,中产生白色沉淀
(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常温下,测溶液的,若,则;若,则
22.(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
(3)(浓)
(4)白色固体变蓝;
(5)除去混合气体中的
(6)检验混合气体中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