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6 15: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 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阳泉一中 2026 届高三 8 月适应性训练物理试题
考试时长: 75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如图(a),在一块很大的接地金属平板的上方固定一负电荷。由于静电感应,在金属平板上表面产生感应电荷,金属板上方电场的等势面如图(b)中虚线所示,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都
相等。若将一正试探电荷先后放于 M 和 N 处,该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分别为 FM 和 FN ,相应的电势能分别为 EpM 和 EpN ,则( )
D.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3.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着 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 时刻和t 0.5s 的波形图,已知波的周期T 0.5s ,则下列关于该列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为5cm B.波速为10cm/s
C.周期为1s D. t 0 时刻,质点M 向下振动 4.在科学实验中可利用激光使原子减速,若一个处于基态的原子朝某方向运动,吸收一个沿相反方向运动的能量为 E 的光子后跃迁到相邻激发态,原子速度减小,动量变为 P。普朗克常量
为 h,光速为 c,则( )
光子的波长为 E
hc
该原子吸收光子后质量减少了 E
c2
h
A. FM FN , EpM EpN
C. FM FN , EpM EpN
B. FM FN , EpM EpN
D. FM FN , EpM EpN
C.该原子吸收光子后德布罗意波长为 p
D.一个波长更长的光子也能使该基态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5.如图(a),一质量为 m 的匀质球置于固定钢质支架
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然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空间站轨道高度低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火箭加速升空失重
宇航员在空间站受到的万有引力小于在地表受到万有引力
的水平横杆和竖直墙之间,并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一个视图如图(b)所示。测得球与横杆接触点到墙面的距离为球半径的 1.8 倍,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不计所有摩擦,则球对横杆的压力大小为( )
3 mg B. 3 mg C. 4 mg D. 5 mg
5 4 3 3
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滑块(视为质点)与水平面上 MN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与其余部
分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且μ1 μ2 。第一次,滑块从 I 位置以速度v0 向右滑动,通过 MN 段后停 在水平面上的某一位置,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的位移大小为x1 ,所用时间为t1 ;第二次,滑块从Ⅱ位置以相同速度v0 向右滑动,通过 MN 段后停在水平面上的另一位置,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的位移大小为 x2 ,所用时间为t2 。忽略空气阻力,则( )
g 10m/s2 。则( )
4s 时物块的动能为零
6s 时物块回到初始位置
3s 时物块的动量为12kg m/s
0 ~ 6s 时间内 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40J
如图,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循环由下面 4 个过程组成:1→2 为绝热
t1 t1 t2
x1 x2
x1 x2
过程(过程中气体不与外界交换热量),2→3 为等压过程,3→4 为绝热过程,4→1 为等容过程。上述四个过程是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存在竖直向上、宽度 d 大于2L 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甲、乙两个合金导线框的质量均为 m,长均为2L ,宽均为 L,电阻分别为 R 和2R 。两线框在光滑水
4B2L3
平面上以相同初速度v0 mR 并排进入磁场,忽略两线框之
间的相互作用。则( ) A.甲线框进磁场和出磁场的过程中电流方向相同 B.甲、乙线框刚进磁场区域时,所受合力大小之比为 1:1
C.乙线框恰好完全出磁场区域时,速度大小为 0
D.甲、乙线框从刚进磁场区域到完全出磁场区域产生的焦耳热之比为4 : 3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质量为1kg 的物块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F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环的主要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 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 B.2→3 过程中,气体向外放热 C.3→4 过程中,气体内能不变 D.4→1 过程中,气体向外放热
如图,与水平面成53 夹角且固定于 O、M 两点的硬直杆上套着一质量为1kg 的滑块,弹性轻绳一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跨过固定在 Q 处的光滑定滑轮与位于直杆上 P 点的滑块拴接,弹性轻绳原长为 OQ,PQ 为1.6m 且垂直于 OM。现将滑块无初速度释放,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滑块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6,弹性轻绳上弹力 F 的大小与其伸长量 x 满足 F kx 。k 10N/m ,g 取10m/s2 ,sin 53 0.8 。则滑块( )
与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始终为1.6N B.下滑与上滑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冲量相同 C.从释放到静止的位移大小为0.64m D.从释放到静止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为2.56J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4 分。
11.(6 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该同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 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s 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
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图中的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为 5cm 。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b)中标出。
小球运动到图(b)中位置 A 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 m/s ,竖直分量大小为 m/s ;
根据图(b)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 。
12.(9 分)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电阻箱 R(最大阻值 999.9Ω),电阻 R0(阻值为 3.0 ),电阻 R1(阻值为
3.0Ω),电流表 A(量程为 200mA,内阻为 RA=6.0Ω),开关S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I 和电阻箱对应的阻值 R ;
1
③以 I
为纵坐标,R
为横坐标,作
1 R 图线(用直线拟合); I
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④求出直线的斜率 k 和在纵轴上的截距 b.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用 E 和r 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 1 与 R 的关系式为 .
I
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 R 3.0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 ,② .
(2)平台距地面的高度。
15.(18 分)如图,虚线 MN 左侧有一个正三角形 ABC,C 点在 MN 上,AB 与 MN 平行,该三角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MN 右侧的整个区域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
场,一个带正电的离子(重力不计)以初速度v0 从 AB 的中点 O 沿 OC 方向射入三角形区域,偏
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 A-1Ω-1,截距b = A-1.
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 E = V,内阻r = Ω.
13.(9 分)一细束单色光在三棱镜 ABC 的侧面 AC 上以大角度由 D 点入射(入射面在棱镜的横截面内),入射角为 i,经折射后射至 AB 边的 E 点,如图所示,逐渐减小 i,E 点向 B 点移动,
当sin i 1 时,恰好没有光线从 AB 边射出棱镜,且 DE DA 。求棱镜的折射率。
6
14.(12 分)如图,一长度l 1.0m 的均匀薄板初始时静止在一光滑平台上,薄板的右端与平台的边缘 O 对齐。薄板上的一小物块从薄板的左端以某一初速度向右滑动,当薄板运动的距离
l l 时,物块从薄板右端水平飞出;当物块落到地面时,薄板中心恰好运动到 O 点。已知物
6
块与薄板的质量相等。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3 ,重力加速度大小 g 10m/s2 。求
物块初速度大小及其在薄板上运动的时间;
转60 后从 MN 上的 Р 点(图中未画出)进入 MN 右侧区域,偏转后恰能回到 O 点。已知离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d:
求三角形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求离子从 O 点射入到返回 O 点所需要的时间;
若原三角形区域存在的是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与原来相等的恒磁场,将 MN 右侧磁场变为一个与 MN 相切于 P 点的圆形匀强磁场让离子从 P 点射入圆形磁场,速度大小仍为v0 ,方向垂直于 BC,始终在纸面内运动,到达 О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 OC 成120 角,求圆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1.A
《开学考试》参考答案
3.D
【详解】A.由图可知波长为 10cm,故 A 错误;
BC. t 0 时刻到t 0.5s 的过程中, t nT 3 T,n 0,1, 2...
4
已知波的周期T 0.5s ,则 n 只能取 0,则T 2 s
【详解】由图中等势面的疏密程度可知
EM EN
3
波速为v λ 15cm / s ,故 BC 错误;
T
根据
F qE
可知
简谐横波沿着 x 轴正方向传播,根据同侧法可知t 0 时刻,质点M 向下振动,故 D 正确。故选 D。
4.C
F F
【详解】A.光子能量公式为
E hc
M N
由题可知图中电场线是由金属板指向负电荷,设将该试探电荷从 M 点移到 N 点,可知电场力做
解得波长
λ
λ hc ,故 A 错误;
E
正功,电势能减小,即
EpM EpN
原子吸收光子后,能量增加 E ,根据质能方程
h
m E ,质量应增加而非减少,故 B 错误;
c2
h
故选 A。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为
λ ,题目明确吸收后原子动量为 p ,因此波长为
p
p ,故 C 正确;
2.B
【详解】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则处于超重状态,故 A 错误;
根据 F GMm ,宇航员与地球的质量不变,宇航员在空间站离地心更远,则受到的万有引
R2
力小于在地表受到万有引力,故 B 正确;
GMm
D.吸收光子跃迁需光子能量严格等于能级差。波长更长的光子能量更低( E hc E ),无法
λ
满足跃迁条件,故 D 错误。故选 C。
5.D
【详解】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设球的半径为 R,根据几何知识可得
根据 R2 mω2 R 可得ω ,可知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
sinα 1.8R R 0.8
星的角速度,即大于地球自转角速度,故 C 错误; R
根据
GMm R2
ma 可得a GM
R2
,可知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
根据平衡条件得
FN cosα mg
星的加速度,故 D 错误。
解得
故选 B 。
F 5 mg
N 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球对横杆的压力大小为
FN FN
5 mg
3
故选 D。
可得t2 >t1 ,故 A 正确,B 错误;故选 A。
7.D
【详解】A.根据楞次定律,甲线框进磁场的过程电流方向为顺时针,出磁场的过程中电流方向
为逆时针,故 A 错误;
B.甲线框刚进磁场区域时,合力为 F
=BI L , I
BLv0
6.A
安1 1 1 R
【详解】CD.对两种运动的整个过程根据能量守恒有 1
mv 2 μmgx
μmg x x ,
乙线框刚进磁场区域时,合力为 F安2
=BI2 L , I
BLv0
2 2R
1 mv 2 μmgx
μmg x x
2 0 1 MN
2 1 MN
可知 F安1 =2 ;
2 0 1 MN
2 2 MN
F安2
可得 x1 x2 ,故 CD 错误;
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μmg ma
可得a μg
由于μ1 μ2 ,故滑块在 MN 上时的加速度大,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两次运动的总位移相等,即两 次运动过程中v t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相等,由于第二次时滑块距离 M 点的距离较近,根据
故 B 错误;
CD.假设甲乙都能完全出磁场,对甲根据动量定理有 BI1L t mv1 mv0 ,
q1 I1 t
公式v 2 v2 2μgx 可知第二次到达 M 点时速度较大,作出整个过程中两种运动状态的v t 图
同理对乙有 BI2L t
2 mv0 ,
2
I2Δt
Δt Δt
2R
ΔΦ
2R
B 4L2
2R
像 解得v1 0
, v 1 v
2 2 0
2B2L3
mR
故甲恰好完全出磁场区域,乙完全出磁场区域时,速度大小不为 0;由能量守恒可知甲、乙线框
从刚进磁场区域到完全出磁场区域产生的焦耳热分别为Q 1 mv 2 ,
1 2 0
Q 1 mv 2 1
m v0
3 mv 2
0 ~ 3 s 物块发生的位移为 x1,由动能定理可得
2 2 0 8 0
(F f )x1
mv2
2
即 Q1 4 ;
Q2 3 即
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8.AD
【详解】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4 2)x1

x1 9m 3s 4s 过程中,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可得
(F f )x
1 1 62
2
0 1 mv2
AC.对物块从0 ~ 3 s 内由动量定理可知
f μmg 2N
2 2 3

(F f )t
mv
(4 2)x
0 1 1 62
1 3 2 2
即 得
(4 2) 3 1 v3
x2 3m 4s ~ 6s 物块开始反向运动,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v3 6m/s
发生的位移为
a F f
m
2m/s2
3s 时物块的动量为 1 2
p mv3 6kg m/s
设 3s 后经过时间 t 物块的速度减为 0,由动量定理可得
(F f )t 0 mv3

(4 2)t 0 1 6
解得
t 1s
所以物块在 4s 时速度减为 0,则此时物块的动能也为 0,故 A 正确,C 错误;
x3 2 2 2 m=4m x1 x2
即 6s 时物块没有回到初始位置,故 B 错误; D.物块在 6s 时的速度大小为
v6 2 2m/s=4m/s 0 6s 拉力所做的功为
W (4 9 4 3 4 4)J 40J
故 D 正确。故选 AD。 9.AD
【详解】A.1→2 为绝热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可知此时气体体积减小,外界
对气体做功,故内能增加,故 A 正确;
B.2→3 为等压过程,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增大时温度增加,内能增大,此时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W <0 ,故气体吸收热量,故 B 错误;
C.3→4 为绝热过程,此时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W <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内能减小,故 C 错误;
D.4→1 为等容过程,根据查理定律可知压强减小时温度减小,故内能减小,由于体积不变
W 0 ,故可知气体向外放热,故 D 正确。
B.下滑与上滑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同,冲量是矢量,则下滑与上滑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冲量不相同,故 B 错误;
C.设滑块从释放到静止运动的位移为 x ,滑块开始向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当沿着杆方向合力为 0 时,滑块速度最大,之后滑块继续向下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当速度为为 0 时,
有mg sin 53 ·x fx 1 k PQ2 x2 1 kPQ2
2 2
由几何关系可得 x 1.28m
故选 AD。 10.AC
此时k
12.8N mg sin 53 f
则滑块会继续向上滑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滑块速度再次为 0 时,有
【详解】A.根据题意,设滑块下滑后弹性轻绳与 PQ 间夹角为θ时,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 k PQ2 x2 1 k PQ2 x x 2 mg sin 53 x fx
解得 x1 0.64m
此时 x ' x x1 0.64m
此时k
6.4N mg sin 53 f
则滑块静止,故从释放到静止,滑块的位移为 x ' 0.64m ,故 C 正确; D.从释放到静止,设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为Wf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g sin 53 x ' 1 k PQ2 x'2 PQ2 W
在垂直杆方向有 FT cosθ mg cos 53 FN
f
解得Wf 3.072J
由胡克定律结合几何关系有 F k PQ
T cosθ
联立解得 FN k PQ mg cos 53 10N
可知,滑块与杆之间的弹力不变,则滑块与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始终为 f μFN 1.6N
故 A 正确;
故 D 错误。故选 AC。
1.0 2.0
9.7
【详解】(1)[1]因小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速度为
RA R1 R R r
v x 0.05 m/s 1.0m/s
RA R1
0 t 0.05
电动势为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因此 A 点的竖直速度可由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求得
3I ( RA R1 R R
r) E ,
vy
(8.6 11.0) 10 2
0.05 2
m/s 1.96 2.0m/s
RA R1
所以
(2)[3]由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可得
1 3 ( RA R1 R R
r) 15 3r 3R
g y3 y4 y2 y1
I E RA R1 E E
代入数据可得
4T 2
(2)[2][3]根据图(b)可得电流表示数为110mA 0.110A ,所以
1 9.09
I
g 9.7m/s2
12.(1) 1 15 3r 3R (2)0.110,9.09(3)1, b 6.0 (4) E 3v ,
I E E
r 1
(3)[4]描点作图如下所示:
【详解】(1)[1]电流表和电阻 R1 并联构成大量程电流表,电流表读数为 I ,根据 RA 6 ,
R1 3
可得电路的总电流为3I ,大量程电流表电阻为
RA R1 RA R1
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线可得斜率
截距b 6.0 。
(4)[5][6]根据
可得
k 13 6 1 7
1 15 3r 3R I E E
电路总电阻为
15 3r b 6
E
3 k 1
E
薄板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 μg 3m/s2
μmg
联立解得
E 3v
对物块
a 3m/s2
2 m
r 1
l l v t 1 a t 2
13.1.5
对薄板
0 2 1
l 1 a t 2
2 2
解得
【详解】
因为当sin i 1 时,恰好没有光线从 AB 边射出,可知光线在 E 点发生全反射,设临界角为 C,
6
物块飞离薄板后薄板得速度
v0 4m/s
t 1 s 3
v2 a2t 1m/s

sin C 1
物块飞离薄板后薄板做匀速运动,物块做平抛运动,则当物块落到地面时运动的时间为
l l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 D 点的折射角为
n
r 90 2C
则平台距地面的高度

t' 2 6 1 s
v2 3

联立可得
sin i n
sin r
【点睛】
B 2mv0
(11π 3 3)d
h 1 gt'2 5 m
2 9
n=1.5
15.(1) qd ;(2) t
3v0
;(3)见解析
14.(1)4m/s; 1 s ;(2) 5 m
【详解】(1)画出粒子运动轨迹如图
3 9
【详解】(1)物块在薄板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运动时间
CP d
DP CP sin 60
t DP 3d
2 v 2v
0 0
粒子在 MN 右侧运动的半径为
r 2d
则有
qB v0
v 2
m 0
r
运动时间
T 2πr
v0
t 5 T 10πd
6 3v0
粒子在三角形 ABC 中运动时,有
qBv0
v 2
m 0
r
故粒子从 O 点射入到返回 O 点所需要的时间
t 2(t1 t2 ) t3
3v0
T 2πr
v0
又粒子出三角形磁场时偏转60 ,由几何关系可知
d
(3)若三角形 ABC 区域磁场方向向里,则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①所示,有
R R cos 60 d d cos 60
2
解得
r
2
联立解得
R 5 d
6
v 2
B 2mv0
qd
T πd
此时根据qB2v0
m 0 有
R
B 6mv0
t1
6 6v0
2 5qd
(2)粒子从 D 运动到 P,由几何关系可知
若三角形 ABC 区域磁场方向向外,则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②所示,有
R R cos 60
解得
d - cos 60 2
此时根据qB3v0
v 2
m 0 有
R
R 1 d
2
B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