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6 18: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综合思维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观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认识地球面貌的过程,掌握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 ■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图判别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及洋、海、海峡,并掌握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立德树人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感受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各大洲分界线。
教学难点 建立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概念。 成因:学生接触地理时间较短,空间概念较为薄弱。 对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各大洲、大洋的空间位置与联系,并利用地球仪、地图以及通过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架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地球仪;②配套上课PPT。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设计
[ 续表]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导入形式 1:游戏导入 请学生任意投掷地球仪10次,观察接住地球仪时表面手指接触的地方是陆地还是海洋,并分别记录。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同学手指接触海洋的次数更多而接触陆地的次数更少呢 答案:因为世界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学生观察××同学投掷地球仪的游戏过程并记录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导入形式 2: 问题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中看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水球”。为什么他会这么说 加加林的说法正确吗 答案:正确。因为世界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学生思考并自主分析、回答问题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导入形式 3:图片导入 教师展示右侧图片,提出问题:这个图片大家眼熟吗 它的名字叫做“蓝色弹珠”,是1972 年某太空船在距离地球45000千米之处拍下来的照片,当时观看地球的大小就像弹珠一样,因而命名。 为什么地球被叫做“蓝色弹珠”而不是“绿色弹珠”呢 答案:因为世界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分析并回答问题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二)海陆分布 1.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本第44页图3.1“水球 地球 ”,并结合44页至45页的“思与学”材料,指导学生读图文材料,分析出地球表面明显分为陆地和海洋,进一步读图发现陆地被海洋分隔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海洋彼此相连。引导学生归纳出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课本图3.2)及课本第44页内容。提出问题: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面积占比各是多少呢 答案: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71%。 教师总结: 概括地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所以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更像是一个“水球”。 读图文材料,分析、归纳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读 课 本图3.2,分析图中陆地和海洋所占比例,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训练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训练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 续表]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海陆分布 3.教师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请学生读图并观察思考: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 答案:北半球和东半球;南半球和西半球。 教师总结: 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极周围为一片海洋,南极周围为一块陆地。 4.教师出示陆半球和水半球图(课本图3.3),结合动画出示水、陆半球中陆地、海洋所占比例,引导学生分别读出水半球、陆半球中陆地和海洋各自所占比例。 教师总结: 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约占48%;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约占90%。所以,即使是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半球,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的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 分析总结各半球的海陆分布特点 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七大洲 1.教师展示海陆景观图,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并说明这些陆地按照其面积大小及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岛屿、大陆、大洲。请学生观察一下看它们有何区别。 教师总结: 岛屿:四面环海,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著名的岛屿有很多,如马达加斯加岛、台湾岛等。 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世界上有六块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大陆及其周边的岛屿,构成了大洲。 2.教师展示七大洲轮廓与面积图(课本图3.4)和大洲的分布图(课本图3.5),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6页的文字内容,找出七个大洲。 教师总结: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以顺口溜方式记忆大洲名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学生读图理解岛屿、大陆、大洲的定义、特征 学生阅读图文材 料,认识七个大洲 训练学生读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 续表 ]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七大洲 3.教师展示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并与同学们一起在图中画出赤道及东西半球分界线,并提问: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哪个 答案: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特别提醒: 大家还需要特别关注南极洲,这个大洲不仅全部位于南半球,同时还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4.教师展示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并结合课本46页至47页的文字内容和课本图3.6“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中有的大洲陆地是相连的,有的大洲是被海域分开的,并请学生在地图中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教师总结: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地中海一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学生读图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地图并 找出大洲分界线 训练学生读图、识图、分析、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读图能力
(四)四大洋 1.教师展示海陆景观图,并引导学生认识海、洋、海峡的概念。教师总结: 海峡是指沟通两个水体间的狭窄水道,比如白令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 海是洋的边缘部分,近岸,面积较小,深度较浅。比如,中国东部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还有欧洲、非洲之间的地中海,亚洲、非洲之间的红海等。 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远离大陆,面积大,水深。 2.教师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图,说明地球总共有四大洋,引导学生看图并提问: 你能准确填写出四个大洋的名称吗 答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教师总结: 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深,有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大西洋:面积第二大,形状略呈“S”形;印度洋:面积第三大,全部位于东半球; 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 学生读图,理解海峡、海、洋的定义及特征 学生读图,识别四大洋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续表]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四大洋 【学以致用1】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下表所列海峡、运河,将它们沟通的海洋名称分别填入下表,并说说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海上交通线的“咽喉”。 海峡、运河沟通的海洋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归纳总结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海峡或运河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太平洋 印度洋
白令海峡 太平洋 北冰洋
巴拿马运河 太平洋 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 印度洋 大西洋
3.请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的第二段文字内容,归纳总结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1)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2)利用海洋运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海洋运输运量大、成本低。由于海洋具有互联互通的特点,沿海国家对外贸易,特别是全球洲际货物贸易,主要是通过海洋运输完成的。(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学以致用2】阅读海洋影响生活举例图(课本图3.13),结合自身经验,举例说说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课堂小结
结合课本48页至49页的“活动”第4 题——笔画世界,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板图,并请学生在书中一笔画出大洲轮廓简图。师生一起梳理归纳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图、析图的方法学习海陆分布、大洲、大洋,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识记其地理位置。通过顺口溜的方法记忆大洲面积大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美中不足的是整节课课堂节奏较快,以教师主讲为主,没有明显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