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6 18: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地形类型④的颜色是 (  )
A.绿色    B.黄色    C.白色    D.褐色
生物学家密卡尔逊在19世纪末调查地球陆地上蚯蚓分布情况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一种正蚯蚓(蚯蚓的名称)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分布。读图,完成3—5题。
3.甲乙两地之间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
A.位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 B.位于板块俯冲碰撞地带
C.位于板块断裂错动地带 D.大型工程建设
5.题中正蚯蚓的分布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蚯蚓能穿越海洋    B.蚯蚓不能穿越陆地
C.大陆漂移     D.蚯蚓分布范围窄
6.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  )
A.这里地震频繁造成的 B.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
C.这里火山活动剧烈造成的 D.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运动造成的
7.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据此回答。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
A.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8.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①人口的增长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升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的疤痕”,其形成原因是(  )
A.板块张裂 B.冰川刨蚀 C.流水切割 D.风力侵蚀
10.北京时间2022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图中A处)发生里氏8.9级地震。关于这次地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急骤释放 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11.下列半岛位于亚欧板块的是( )
A.索马里半岛 B.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 D.中南半岛
我国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执行载人潜水器7 000米级海试任务的“蛟龙”号顺利返抵青岛。至此,历时44天的“蛟龙”号圆满完成了本次海试任务,也标志着“蛟龙”号10年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据此回答12-13题。
12.本次“蛟龙”号进行7000米海试任务的马里亚纳海沟对应于下面海底地形图中的(  )
A.甲部位 B.乙部位 C.丙部位 D.丁部位
13.下图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图,此次“蛟龙号”进行海试任务的大洋应是其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①②③所在的大洲分别是(  )
A.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B.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C.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D.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15.④⑤⑥三个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读图,回答16-17题。
16.有关图中海陆分布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马来半岛 ②-大西洋 ③-南极洲 ④-太平洋
B.①-中南半岛 ②-南海 ③-南极洲 ④-印度洋
C.①-中南半岛 ②-太平洋 ③-澳大利亚大陆 ④-印度洋
D.①-亚欧大陆 ②-太平洋 ③-新西兰北岛 ④-印度洋
17.图示地区地震、火山发生最频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下图是为了了解地壳的平均厚度而绘出的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序号表示另外四块大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 ②南美大陆 ③北美大陆 ④非洲大陆
B.①南美大陆 ②澳大利亚大陆 ③非洲大陆 ④北美大陆
C.①澳大利亚大陆 ②北美大陆 ③南美大陆 ④非洲大陆
D.①北美大陆 ②南美大陆 ③澳大利亚大陆 ④非洲大陆
19.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的面积与平均高度呈正相关
B.六块大陆构成全球六大板块
C.面积为25×106 km2的大陆平均高度约为500 m
D.南极大陆的高度包括了冰层的厚度
20.2024年3月19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6级地震。关于其成因,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冰岛是位于北大西洋的海岛国家,有“冰火之国”的美誉。境内冰川、温泉、黑沙滩、火山地貌和冰雪资源丰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下图示意冰岛位置及地形。据此完成21—22题。
21.冰岛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22.冰岛的旅游资源中,与板块运动有关的是 (  )
A.黑沙滩、冰雪资源     B.温泉、火山地貌
C.午夜太阳、壮美极光     D.峡湾、冰川地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是无数登山运动员向往的高山之巅。如图为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下列关于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B.内陆地区多于沿海地区
C.集中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D.阿空加瓜山位于北美洲
24.图中乞力马扎罗山和阿空加瓜山所处的两大洲陆地轮廓的吻合性和古生物的相似性特征
证明了 (  )
A.天圆地方说    B.大陆漂移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海底扩张说
25.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发现了一组远古海洋生物菊石的化石标本,由此可以推断出 (  )
A.珠穆朗玛峰会变成海洋
B.菊石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C.珠穆朗玛峰曾经是海洋
D.生物不断死亡、不断进化
二、非选择题
26.2020年“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成为社会热点。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读下面中国粮食进口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我国从大洋洲进口的粮食是  ,橄榄油是从  洲进口的,木薯干和饲草是从  洲进口的。
(2)图中路线①是我国从美国进口粮食的路线,该路线依次经过:  洲、  洋、  运河、  洋、亚洲。
(3)我国未从  洲进口粮食,该大洲在七大洲中纬度最 。
27.下图是按照一定的纬度或经度划分的半球图,根据图中海陆情况完成下面各项内容.
(1)   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图表示的是西半球.
(2)四幅图中,陆地面积最广的是   半球.
(3)完全处于北半球的大洋是   洋,完全处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洲.
28.读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________(半岛),B代表________(洲),C代表________岛,D代表________(国)。
(2)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亚洲和大洋洲的海峡是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____;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______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____;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____;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盛产石油的海峡是______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____。
(3)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给尼泊尔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世界上有两个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材料二 南亚图和世界板块构造图。
(1)尼泊尔位于 火山地震带。此次地震是由亚欧板块和 板块相互 (“碰撞挤压”或“张裂”)造成的,还导致了一些正在攀登中尼边境世界最高山峰 的运动员被困。
(2)南亚是指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B 洋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A是 。华华看了《西游记》后,知道了南亚是 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据报道,2022年5月份,南亚不少地方白天气温超过40℃,造成2000余人死亡,此时正值 季(“热”或“雨”或“凉” )。每年6-10月 季风(“西南”或“东北”)带来丰沛的雨水,由于这种季风的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 灾害。
答案
1-5DAABC 6-10BCAAB 11-15DBBBB 16-20CDADD 21-25ABABC
(1)小麦 欧 非 (2)北美 大西 巴拿马 太平 (3)南极 高
(1)C;A; (2)BC; (3)北冰;南极.
28.(1)小亚细亚半岛 非洲 苏门答腊 伊朗
(2)马六甲海峡 ③ 直布罗陀海峡 ② 土耳其海峡 ① 霍尔木兹海峡 ④
(3)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及其附近,海峡附近有火山、地震活动 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及其附近,这里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29.(1)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印度洋、碰撞挤压珠穆朗玛峰
(2)印度、印度、佛
(3)热、西南、旱涝(或水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