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一中景贤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一中景贤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6 15:2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一中景贤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2025年2月,世界首个2千米级坐底式深海载人实验室在广州全面启动建设。该项目研究海洋生物是如何利用海底冷泉中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发育成生态系统的。该实验室在深海开展工作时,内部空间要及时补充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下列物质类别,与甲烷、硫化氢或二氧化碳都无关的是(  )
A. 盐 B. 氧化物 C. 有机物 D. 化合物
3.“含氟牙膏”中的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氟属于金属元素 B. 氟的原子序数是9
C.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D. 氟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氟离子
4.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B.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 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 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60个碳原子:C60 B. 2个镁离子:2Mg+
C. 氢氧化铁:Fe(OH)2 D. ClO2:二氧化氯
6.从实验安全和规范的角度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验满二氧化碳
C. 稀释浓硫酸 D. 检查气密性
7.他在稀土分离提纯及核燃料化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闵恩泽 B. 张青莲 C. 侯德榜 D. 徐光宪
8.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成功举办。运动会期间运动员需要补充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含“钾、钙、镁”等无机盐的碱性饮料以防营养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饮料中“钾、钙、镁”指的是单质
B. 喝纯净水比喝矿泉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 生理盐水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有Na+、C1-和H2O
D. 生理盐水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0.9:100
9.“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等材料制作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可燃性
B 晾晒衣服,湿衣变干 分子不断运动
C 用厨余垃圾制肥料 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D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向煤炉扇风 加快空气流通,提供充足氧气
A. A B. B C. C D. D
10.用Y型试管做化学实验有的可以简化操作步骤,有的增强了对比性。关于以下四个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将右侧溶液倒入左侧后可以分离出木炭和氧化铜
B. 乙实验验证了铁的锈蚀与水有关
C. 丙实验Y型管中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
D. 丁实验高锰酸钾与碘对比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同
11.古代取火的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能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面是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对三种取火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发生了物理变化
B. “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良好的导热性
C. “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 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2.物质甲、乙均可用于杀菌、消毒,杀菌过程有如图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转化①是分解反应
B. 乙溶液应避光保存
C. 转化过程共涉及3种氧化物
D. 转化②分解成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
13.如图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的条形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丙烯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 丙烯酸是氧化物
C. 丙烯酸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72g丙烯酸中所含的碳原子与132g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一样
14.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水区分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C. 用观察法区分纯铜和黄铜 D. 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15.如图是某同学看到的NH4H2PO4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搅拌,可以使溶解度变大
B. 20℃时,在100g水中加33.7gNH4H2PO4形成不饱和溶液
C. 40℃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D. NH4H2PO4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6.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Ⅰ.酱油是我国传统调味品之一,已有3000多年历史。天然晒露法是传统的老法酱油的生产方法。以初夏开始制作为例,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过程中,所取缸内样品呈______(填“酸”、“中”或“碱”)性。
(2)“压榨”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填操作名称)有相似之处。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浸泡”目的是泡胀大豆,并除去杂物
B.铁强化酱油中“铁”指铁单质
C.天然晒露法得到成品的时间会受天气影响
Ⅱ.在我国,以高粱酿酒已有700多年历史,酿酒的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4)将高粱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5)“润糁”的目的是使高粱吸收一定量的水。用热水润糁效果更好,从微观角度分析,用热水的原因是______。
(6)“蒸馏”可将酒精与水、酯类等物质分离,其原理是利用物质的______不同。
(7)将乙醇溶液中含有的水进一步除去,再添加适量的变性剂可形成变性燃料乙醇(C2H5OH)。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某类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Pd(钯,银白色)等金属,如图是项目小组设计的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其中,滤液②与滤液④中都只含有一种溶质且溶质种类相同。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
(1)金属板加入足量稀硫酸,除了铁与硫酸发生反应外,还有______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滤液③中含有的溶质有:H2SO4、______。
(3)由滤液②与滤液④中都只含有一种溶质且溶质种类相同,可知滤渣②中的金属有______。
(4)金属铁、镍、钯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5)金属防锈常用电镀的方法,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___。
(6)某电镀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为了回收金属,项目小组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滤液中最多有两种溶质
②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
③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只有银
④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产生气泡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8.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碳材料,由不同原料经聚合、纺丝、氧化、高温碳化而成,其化学性质与碳相似。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高化学稳定性、抗腐蚀、耐摩擦等优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体育用品等领域,图1为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翼型风帆上的应用。为提高碳纤维的强度,须将碳纤维原丝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在不同高温下与拉伸强度的关系图(见图2)。
(1)碳纤维是否属于碳单质 ______(填“是”或“否”)。
(2)碳纤维的制造经历“氧化”“高温碳化”,这两个环节主要发生 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依据图2,碳化温度1370~1400℃下,碳纤维拉伸强度随碳化温度的增大而 ______。
(3)翼型风帆可以为远洋船舶提供辅助动力,减少船舶的燃油消耗。翼型风帆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是 ______。
a.密度小 b.硬度小 c.耐腐蚀 d.强度高
(4)预测碳纤维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写一点)。
(5)碳纤维主要成分为碳元素,形成过程复杂,其中包括化学反应:2C2H6+2NH3+3O22C2H3N+6X,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产物C2H3N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______(填元素名称)。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9.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硫燃烧剧烈程度和 ______相关。
(2)A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写出用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______。
(4)C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______(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体积是 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若某同学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填序号)。
A.称量时,砝码生锈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0.化学小组以“神奇的洗衣剂”为研究对象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谈古——古代洗衣剂“草木灰”
【小组实验】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探究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
称取一定质量草木灰样品,用热水浸泡并过滤,用滤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分析】
(1)将稀硫酸缓慢注入试管A中,观察到 ______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直接接触,会使测得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 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
任务二:论今——现代洗衣剂“爆炸盐”
超市出售的爆炸盐洗衣剂能轻松洗去顽固污渍,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资料卡片】
①爆炸盐是一种含有过碳酸钠(Na2CO4)的洗涤用品,Na2CO4遇水后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钠的化合物溶液。
②BaCl2溶液呈中性,且与NaHCO3、H2O2均不反应。
【实验探究】
(3)取少量过碳酸钠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将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该试管中,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 ______ ,证明过碳酸钠遇水后有过氧化氢生成。
【提出问题】钠的化合物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可能是Na2CO3、NaOH、NaCl、NaHCO3中的一种或多种。
【讨论交流】
(4)有同学指出,该溶质不可能含有NaCl,理由是 ______ 。
【验证猜想】化学小组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步骤①:取少量过碳酸钠于试管中,加入水后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②:将步骤①得到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
【实验结论】
(5)钠的化合物溶液的溶质为 ______ 。
【反思交流】
(6)步骤①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7)步骤①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现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硝酸银溶液,为测定该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
(2)m= ______。
(3)计算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生成物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g。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酸;
过滤;
AC;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沸点;

17.【答案】镍;Fe+H2SO4=FeSO4+H2↑
硫酸铜
Au、Ag、Pd
Fe>Ni>Pd或铁>镍>钯
氧气和水
银;硝酸锌或Zn(NO3)2;②④
18.【答案】否;
化学;减小;
acd;
可燃性或还原性;
H2O;氢元素
19.【答案】氧气浓度;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①④⑤;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42mL;AC
20.【答案】产生大量气泡;
偏高;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应物中无氯元素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不唯一);
碳酸钠或Na2CO3;
BaCl2+Na2CO3=BaCO3↓+2NaCl;
检验并除去Na2CO3,避免对NaOH、NaHCO3的检验造成干扰
21.【答案】复分解反应;
14.35;
34%;
3.55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