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声与听觉 2课时(课件 16+10张ppt 4个视频文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声与听觉 2课时(课件 16+10张ppt 4个视频文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6 22:02:29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与听觉 第一课时
仔细聆听音频,里面出现了哪些声音?
海浪声、雨声、风吹麦田、脚踩落叶、候鸟叫声、
踩雪声、篝火燃烧、围炉煮茶、猫咪呼噜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1.用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和一把钢尺,试着使他们发出声音。
2.将手指轻轻放在咽喉处,让手指感受讲话时声带是否在振动。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会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发声时物体都在振动
所有物体发声时都会振动吗?
音叉
敲击音叉,发出声音,但是音叉似乎并没有振动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音叉在振动吗?
2.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有什么现象?
水面激起水花。表明音叉在振动。
总结: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用一个细线吊着的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有什么实验现象(结果)?
音叉将悬吊的乒乓球弹开,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
正在发声的物体被称为声源。
除了固体,液体和气体是否也能作为声源?请举例说明
泉水叮咚、 潺潺流水
液体振动发声
北风呼啸、唢呐、笛子
气体振动发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1、蝉又名知了。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那么,蝉是怎样发声的呢?
蝉近腹的基部有鼓膜,震动膜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2、那你知道蜜蜂、苍蝇、蚊子在飞舞时如何发出“嗡嗡”声音吗?
它们是靠翅膀高速振动发出声音的。
声源发出声音后,在液体、固体中能传播吗?请举例说明。
鱼儿能听见拍手声
播放音乐,进行花样游泳
伏地听声
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预制板等物体而获得营救的
隔墙有耳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名同学轻轻敲桌面,另一名同学把耳朵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另一只耳用手捂紧),能听到敲击声吗?
能听到敲击声
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课桌
2.将两张桌子移开一条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还能听到敲击声吗?
微弱地听到敲击声
3.如图1.2-4所示,将两块铁块或石块在玻璃缸里的水中互相撞击,能听到撞击声吗?
能,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的吗?
1.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2.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 结论
空气充足
抽掉一部分
几乎被抽尽
若完全抽尽
少量进入
空气充足
听得到
铃声减弱
几乎听不到
听不到
铃声增强
听得到





真空不能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结论:
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这种物质称为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空气完全消失,声音还能否传播?
实验+推理法
我们在观看科幻电影时,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太空中有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听到了爆炸。这样的场景合理吗?
不合理,在太空中不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因为太空
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月球上______(有/没有)空气,航天员们面对面大喊也听不见彼此说的话,他们只能通过_______ 设施进行交流。
没有
无线电
2、两名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拉紧棉绳。当一名同学对着纸杯讲话时,另一名同学将纸杯罩在耳朵上,这时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音吗?
“土电话”
1、将两个纸杯底各钻好一个小孔,将一根长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细木条上,并用胶带纸将细木条粘在杯底上,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
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
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为什么绳子需要拉紧?
松弛的绳子无法振动
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
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只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此时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原地附近上下浮动
2.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
分析以上两个实验,有何相同之处?
铅笔点击水面
水面波动
软木塞浮动
音响喇叭发声
空气波动
烛焰晃动
声音的传播形式和水波波动形式很相似。
音叉振动
以喇叭发声为例,当喇叭的纸盘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纸盘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喇叭纸盘面的不断振动,使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这种波叫做声波。
声波将声音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其实它传递的是能,而非物质。例如,
雷电发生后,雷声以声波形式将能向四面
八方传播,到达我们周围,使我们周围的
空气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雷声,但
雷电发生处的空气并没有到达我们的周围。
铁道游击队员趴在铁轨上能听见远处的火车声,而站在旁边的人却还听不到,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物质 温度(℃) 速度(米/秒) 物质 温度(℃) 速度(米/秒)
空气 -10 325 水 0 1450
0 331 铁 0 4900
15 340 铜 0 3800
30 349 松木 0 3320
固体
>液体
>气体
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温度越低,传播速度越慢。
同温:
同介质:
读表,分析声音在怎样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更快?
如图是声音在干燥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干燥的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成正比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温度升高1℃,声速增加约0.6米/秒。
能及早听到夜攻敌人的马蹄声,能及时地发现敌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1、北宋时代的沈括,据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总是在看到闪电几秒钟后才能听到雷声?
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要小得多(共10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与听觉 第二课时
我们是通过哪个器官感受声音的呢?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咽鼓管
阅读书本11页耳的结构图,进行识记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内有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外耳
中耳
内耳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振动)
(振动并放大)
(液体振动,听觉感受器产生信息)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
1.耳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把手掌放到耳后,可以使声音听得更清楚?
耳郭能够收集声波
把手掌放在耳朵后面听到的声音变大的原因是手掌形成的弧形结构增大了耳朵的接收面积,使更多原本无法被耳朵直接接收的声波进入外耳道。
2.坐飞机时,会感觉到耳鸣,此时可以吞咽、咀嚼、张口来缓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咽鼓管功能
内耳
前 庭
半规管
内有位觉
感受器
感知旋转
感知位置、速度变化
你知道人为什么会晕车吗?晕车贴为什么贴在耳后?
耳蜗
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所说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 郭
收集声音
外耳道
传导声波
鼓 膜
把声波转换振动
听小骨
传导并放大振动
鼓 室
内有听小骨
咽鼓管
耳 蜗
内充满了液体,有听觉感受器
前 庭
半规管
连通鼓室和咽部,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内有位觉
感受器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二) 听觉器官的损伤。
(失聪)
A、鼓膜或听小骨损伤等受损(传导性障碍)
B、耳蜗或听神经传导系统受损(神经性障碍)
1、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潜水过深
药物影响
因为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一)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自然原因)
佩戴各种助听器
助听器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并转化为电信号,经数字芯片处理放大后输出至耳道或通过骨传导方式传递至内耳,以改善听力障碍者的听觉体验。
器官损伤,安装人工耳膜或耳蜗。
鼓膜穿孔
人工耳膜
人工耳蜗
耳的卫生保健
1、不要用尖锐的器物挖耳。
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张口,或者双手堵耳。
3、预防中耳炎。如游泳时需
戴防水耳罩。
4、避免长时间收听耳机,音量亦应调至适中。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
5、预防外耳道疖,主要是不要损伤外耳道,
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避免感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