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仿真模拟卷(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仿真模拟卷(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9 08:12:00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1.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青铜大面具宽131厘米,高71厘米,深
66厘米,重131斤,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面具。其分铸技术、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这是三星堆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
2021年6月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面具
①面具的巨大证明蜀地盛产青铜 ②青铜冶炼技术开始于商周时期 ③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④其造型反映古蜀人独特的审美
①② ③④
①④ ②③
2.有学者在描述战国时期一场变革时说道:“驱民‘农战’,‘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则打开平民阶层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缺口,废除贵族把持朝堂的‘世卿世禄’制。”这场变革是(  )
戊戌变法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3.宋朝学者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矫前世之弊矣。”由此可知,西汉为“矫前世之弊”而采取的措施是(  )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4.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这说明当时(  )
儒学独尊 三教并行
儒学式微 理学形成
5.四弦琵琶是源于伊朗的弦乐器,右图的四弦琵琶由唐政府作为礼品赠予了访问中国的日本使节,该琵琶可用于研究唐代(  )
中外交流的状况 海外贸易的繁盛
手工技艺的成熟 民族交融的程度
6.10世纪到13世纪左右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表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
民族 内容梳理
①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②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③ 实行猛安谋克制,后出现“大定之治”
④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党项、女真、鲜卑、蒙古 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女真、吐蕃、契丹、满洲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7.台湾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为了便于对“台湾”的管理,设置的机构是(  )
枢密院 澎湖巡检司
理藩院 台湾府
8.下面为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笔记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政治:出现宦官专权现象 对外:戚继光抗击倭寇 思想:王阳明提出“致良知”
宋 元
明 清
9.明末清初敢于挑战儒学正统思想、批判专制、提倡个性的进步思想代表人物有(  )
李贽 黄宗羲 王守仁 朱熹
王守仁 朱熹 陆九渊 张载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魏源 龚自珍 康有为 梁启超
10.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 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11.《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破坏了中国的(  )
领土主权 司法主权
关税主权 贸易主权
12.下面为中国近代史某著作的部分目录。其中“第三节”标题应为(  )
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爆发 辽东失陷和北洋海军覆灭
军事工业和新式海军的建立 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
13.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为“使馆大街”……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被改名为“克林德街”。与这些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乡邦所作长达十年英勇而坚实的努力,我们便会发现:武昌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据此可知,武昌首义(  )
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受军阀割据的影响
15.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的《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
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6.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大会上通过的纲领中包含“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等内容。据此推知,这次会议是(  )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中共七大
17.为阻止“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  )
革命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领域
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
18.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历史事件是(  )
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19.与下表所列史实最相关的主题是(  )
1933年 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35年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1936年 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
局部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国抗战 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20.1938年,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21.“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这首沁园春词描述的是(  )
渡江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2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这首英雄的战歌折射出当时(  )
列强侵略日益加剧 人民政权亟待巩固
抗日救亡怒潮高涨 外交打开新的局面
23.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
日内瓦会议 中印两国代表会谈
万隆会议 中美建交谈判会议
24.下表展示了1989年与1997年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情况。这表明中国(  )
项目 1989年 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37 52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677 1 163
外交趋于理性 国家实力全面提升
发展多边外交 冲破美国外交孤立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增长,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快速发展。这反映了我国(  )
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基础建设不断发展
26.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这体现了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小国寡民 重视农业
民主政治 对外扩张
27.12世纪,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相继出现,大学内不再只教授神学,也加入了自然科学等世俗教育。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西欧城市的繁荣 理性思想的影响
专制王权的强化 罗马教廷的支持
28.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主要目的在于(  )
便利人们出行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便于征税征兵 传递情报调动军队
29.在很长的时间内球形大地说只能是科学猜想和假定,而今天“地球”这个词已经确凿无疑。“地球”的确定最主要得益于(  )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地图学家的绘制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丝绸之路的开通
30.拉斐尔在《雅典学院》中把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其他不同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画在一起,为的是歌颂古希腊的智慧,歌颂人的灵杰,歌颂人类的知识。他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是(  )
神权至上 信仰得救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31.某文件中记载: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该文件是(  )
《宅地法》 《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2.18世纪,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为了解决过去动力不足、受自然条件限制等问题,英国(  )
改良和使用蒸汽机 广泛应用电力
发明和运用内燃机 兴办化学工业
33.《资本论》在欧洲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但是在第二版出版时,马克思仍对某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
具有科学指导的作用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得到了全世界无产者公认
34.16—18世纪,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阿姆斯特丹、新英格兰出现在美洲大陆。与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早期的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城市化进程加快
35.当意大利发出最后通牒时,孟尼利克二世向全国颁布了《告人民诏书》:“敌人从海外入侵……危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已忍无可忍!我要采取行动捍卫国家,抗击敌人。”其目的是(  )
唤醒民族意识 促进社会转型
发展民族经济 加强军队建设
36.一战后,由于德国经济困难,希特勒在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后不断对外扩张。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英法等国采取牺牲小国的政策是(  )
武器禁运 绥靖政策
经济制裁 集体安全
37.《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做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这体现了联合国的(  )
“全体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原则
强权政治
公平公正
38.1955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这标志着(  )
美苏冷战开始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第三世界兴起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9.下表是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据此推知(  )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农业生产衰退导致了农业人口比重的降低
工业人口比重变化的幅度在三个部门最大
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得益于第三产业发展
同一时期美国工业人口的比重均高于日本
40.有人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民族问题是毁灭苏联的“火药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部分)
材料二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
(1)材料一的诗中反映了何种社会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进入诗歌创作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主流的背景。(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文学艺术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什么。(3分)
4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受到新的全球经济的影响,欧洲提供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18世纪末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从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的日渐增长的需要。因此,在这一时期,欧洲突飞猛进,经济迅速上升到世界首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狂飙时期。”蒸汽船的发明证明了人类更加有效地征服了海洋,使欧洲人的活动从江河、内海迈向了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了保证。
——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1)据材料一,概括“新的全球经济”对欧洲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蒸汽和新的工具机”给工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变化,并指出工业革命为开辟“真正的全球时代”提供的技术支持。(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试仿真模拟卷(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A 6.D 7.B 8.C 9.C 10.C 11.B 12.C 13.D 14.B 15.B 16.A 17.C 18.C 19.A 20.C 21.D 22.B 23.C 24.C 25.B 26.A 27.A 28.D 29.C 30.C 31.D 32.A 33.C 34.A 35.A 36.B 37.B 38.B 39.C 40.A
二、非选择题
41.(1)现象:民族交融。(1分)
原因: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对外交流开放、频繁;科举制推动。(3分,答出三点即可)
(2)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文化知识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娱乐活动丰富。(3分,答出三点即可)
(3)趋势:通俗化。(1分)
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2分)
42.(1)推动欧洲开辟新的外洋航线;为工业革命兴起奠定基础;推动欧洲经济地位的上升。(3分)
(2)变化: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或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工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支持:蒸汽船的发明。(4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冷战结束;跨国公司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确立;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和发展。(3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