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7-28 11:22:11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计算的问题。
学生一般会进行计算,但由于计算不够细心,导致失分,有的学生往往不看清题目要求,就进行计算。
2、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
3、不少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算法。
4、学生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马虎、书写不工整、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等不良学习习惯。
5、不少学生不能总结已学知识,一类题多次出现竟然能连连出错。
二、改进的措施:
1、注重良好的习惯培养
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有的甚至不打草稿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2、加强对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
针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辨析、掌握。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期末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我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继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5、继续给学生加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
6、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在教学形式上灵活一些,学习方法多样一些,适当的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效果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课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有几个后进生命题题设结论还不是很理解,在下边的联系中,多多关注。
过程与方法:
(1)整体设计,由浅入深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整体设计是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的前提,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充分把握思想和方法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问题,需要浅教还是深教,也只有从整体出发,面对同类问题,体现逐步加深的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更加有成效地获取完整的认识。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思想”和“方法”
  这里的“数学知识”指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课程标准》说得很清楚,数学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另一方面是指思想和方法,而思想和方法是“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因而应该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并在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
  (3)体现“特殊—般—特殊”的思路
  数学思想和方法属于高级的知识,这些知识应当从具体的解题实践中总结出来,然后通过迁移训练,使学生真正领会这些思想和方法。这个过程常常需要多次反复。知识的掌握往往要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实践过程,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更是如此。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从具体(特殊)的数学问题出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一般性的思想或方法,但要明白这种思想和方法的意义,还需要学生回归到具体(特殊)的数学问题中去,只有这样,思想或方法才能在学生心中比较牢固地建立起来,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时发挥指导作用。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4)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炼、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揣摩、提炼、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的能力,更能使学生从“所知”到“所有”,使学生能够深切领会,对“理解”、“会应用”层次的思想和方法尤其如此。
  由学生来揣摩、提炼、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自然会有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学生可能在不断尝试错误中,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也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树立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学才会“松手”,教师“松手”的教学,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就有了开阔的空间,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的知识因为有了深切的体验过程而成为学生“所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目标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加强。
教学反思
一、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教学中没有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更加注重学生得学习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要让学生通过自愿交流、主动合作、自主探究来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迅速发展,经验得到积累。
二、 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要比得到答案更重要。”爱因斯坦的话 再次说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并以真诚的态度做以解答,在质疑----讨论----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展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要明确数学的教学目的
数学对我国现代化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学生只有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之中,将数学知识以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新的数学教学理念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舞台,而是师生双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在数学的课堂上,我会将学生按照他们的学习基础、性格、表现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考虑,分成小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来获取数学知识,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教学观念的升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更新中求发展,在更新中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 5.3.2命题、定理、证明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掌握命题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
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养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学习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学习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 。
2、填空:①平行线的3个判定方法的共同点是 。
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是 。
二、探索与思考
(一)命题:
1、阅读思考: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定义: 的语句,叫做命题
3、练习: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
(2)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
(3)经过直线AB外一点P,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
请你再举出一些例子。
(二)命题的构成:
1、许多命题都由 和 两部分组成.
是已知事项, 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2、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 ,
"那么"后接的的部分是 .
(三)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 。
(定理: 的真命题。)
假命题: 。
三、应用:
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6)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3)对顶角相等: 。
3、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同位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这两个角互补;
(3)如果两个角互补,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四、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延长线段AB( )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 )
(3)画线段AB的中点( )
(4)若|x|=2,则x=2( )
(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
2、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x与y的和等于0吗? D、对顶角不相等。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B、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3)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b,b∥c,那么a∥c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内错角相等。
5、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b,∴∠1=∠3(_________________);
(2)∵∠1=∠3,∴a∥b(_________________);
(3)∵a∥b,∴∠1=∠2(__________________);
(4) ∵a∥b,∴∠1+∠4=180o (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a∥b(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o,∴a∥b(_______________).
6、已知:如图AB⊥BC,BC⊥CD且∠1=∠2,求证:BE∥CF
证明:∵AB⊥BC,BC⊥CD(已知)
∴ = =90°( )
∵∠1=∠2(已知)
∴ = (等式性质)
∴BE∥CF( )
7、已知:如图,AC⊥BC,垂足为C,∠BCD是∠B的余角。
求证:∠ACD=∠B。
证明:∵AC⊥BC(已知)
∴∠ACB=90°( )
∴∠BCD是∠ACD的余角
∵∠BCD是∠B的余角(已知)
∴∠ACD=∠B( )
8、已知,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
求证:AD∥BE。
证明:∵AB∥CD(已知)
∴∠4=∠ ( )
∵∠3=∠4(已知)
∴∠3=∠ ( )
∵∠1=∠2(已知)
∴∠1+∠CAF=∠2+∠CAF( )
即∠ =∠
∴∠3=∠ ( )
∴AD∥BE( )
课件16张PPT。5.3.2命题,定理,证明王文传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引入12、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
等式。3、同位角相等。分析下列语句: 以上语句都是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引入21、画线段AB= CD。分析下列语句: 以上语句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只是对事情进行了描述。2、点P在直线AB外。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
互余.
(3)内错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引入3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
都是命题。注意:练习1:下列语句是命题吗?①熊猫没有翅膀.
②大象是红色的③同位角相等.④连接A、B两点.⑤你多大了?句子 ① ② ③ 能判断一件事情. 是命题句子 ④ ⑤ ⑥ 不能判断一件事情. 不是命题 ⑥请你吃饭。 练习2: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
互余.( )
(5)内错角相等(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
个角相等。探究2、如果a﹥b ,b﹥c,那么a = c。3、如果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那么结
果仍是等式。。观察下列命题的特征思考:命题是由几部分组成?范例(3)、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平行。(2)、同角的余角相等。例1、(1)、对顶角相等。你能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吗?巩固练习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同位角相等。 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等角的补角相等。以上命题正确吗?4,相等的角是直角。新授1、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3、同位角相等。2、等角的补角
相等。4、相等的角是
直角。正确的命题错误的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巩固练习2、内错角相等。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
出一个例子(满足题设,但不满足结论),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
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课堂小结分享收获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命题形式真假性如果…,那么…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举反例)谢谢学习目标:1、掌握命题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
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养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学习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学习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房茂军老师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6年 4月8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高艳丽老师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优点: 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恰当地创设情境,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
不足:对问题的设定的层次性如果更有梯度,教学效果会更好。

2016年4月 8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华守春老师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教师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教师的语言表达再抑扬顿挫些、再充满激情一点,定能使整堂课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学目标达成度会更高。 2016 年4 月 8 日
命题:(1)若│x│=│y│,则x=y;(2)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3)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假命题是_______.
2.举出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 ?
(1)大于90°的角是钝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典题)如图1所示,工人师傅在加工零件时,发现AB∥CD,∠A=40°,∠E=80°,小芳用学过的知识,得出∠C=______. ? ? ? ?? ?
4.如图2所示,若AB∥CD,∠1=∠2,∠1=55°,则∠3=______.
5.如图3所示,AD∥EF∥BC,AC平分∠BCD,图中和α相等的角有(??) ?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6.(经典题)如图4所示,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60°,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平行于α,则∠1的度数为(??) ? ? A.60°? ?? ?B.45°? ???C.30°? ?? ?D.75°
7.(原创题)如图所示,L1∥L2,CD⊥L2垂足为C,AO与L1交于B,与CD交于点O,若∠AOD=130°,求∠1的度数.
8.(教材变式题)如图,已知B,E分别是线段AC,DF上的点,AF交BD于G,交EC于H,∠1=∠2,∠D=∠C,求证:DF∥AC.
9.(经典题)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8°,求∠BEG度数.
10.(探索题)如图所示,若AB∥CD,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探索∠APC与∠PAB,∠PCD三者等量关系,并选择图(3)进行说明. ??
? ?
答案:1.(1),(2) ? ? 2.(1)210°,不是钝角 ? ? (2)长方形相邻两个角为90°,但不是对顶角. ? ? 3.40°(点拨:∠E=∠C+∠A) ? ? 4.70°(点拨:∠1=55°,∴∠1+∠2=110°,而∠3+110°=180°) ? ? 5.C(点拨:∠FGC=∠FCA=∠BCA=∠DAC) ? ? 6.A(点拨:a∥O′B,∴∠1=180°-60×2=60°) ? ? 7.过O作OE∥L1,∴∠1=∠AOE,而∠AOE=130°-90°=40°,∴∠1=40°. ? ? 思路点拨:作辅助线是关键. ? ? 8.∠1=∠2,∠1=∠3,∴∠2=∠3,∴BD∥EC ? ? ∴∠DBC+∠C+180°,又∵∠D=∠C ? ? ∵∠DBC+∠D=180°,∴DF∥AC ? ? 思路点拨:由∠1=∠2可得DB∥EC,∴∠C+∠DBC=180°,∠C=∠D,∴∠DBC+∠D=180°,得DE∥AC. ? ? 9.∵AD∥BC,∴∠AFE=∠FEC,而EF是折痕 ? ? ∴∠FEG=∠FEC,又∵∠EFG=58° ? ? ∴∠BEG=180°-2∠FEC=180°-2×58°=64° ? ? 解题规律:所求角是平角减去两个对折重合的角. ? ? 10.(1)∠APC+∠PAB+∠PCD=360° ? ? (2)∠APC=∠PAB+∠PCD ? ? (3)∠APC=∠PCD-∠PAB ? ? (4)∠APC=∠PAB-∠PCD ? ? 选(3)说明,设PC交AB于K,则∠PKB=∠PCD而∠PKB=∠APC+∠PAB ? ? 所以∠APC+∠PAB=∠PCD ? 即∠APC=∠PCD-∠PAB. 解题规律:过P作PM∥AB或PM∥CD,运用平行线性质加以探索.?
课程标准分析
(一)定义、命题、定理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3)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参见例75),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参见例64),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5)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二)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