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2025·宿迁模拟)“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材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需求 B.日本军国主义膨胀
C.转移日本民众视线 D.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2025·连云港模拟)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一报告的出台( )
A.贯彻落实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3.(2024·扬州合格考二模)与下表所列的史实最相关的主题是( )
1933年 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35年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1936年 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
A.局部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全国抗战 D.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4.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该宣言发表时的国内形势是(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全民族抗战开始
C.抗战转入相持阶段 D.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5.抗战期间,华侨的捐献活动遍布世界各地,大量侨汇成为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补充。以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侨胞还在西南积极投资工矿、垦殖、医药等产业。在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抗日的决心及恳请各国援助,获得很好的回响。这主要体现了( )
A.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正在日益恶化
B.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抵御外来侵略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华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6.(2025·徐州模拟)伦敦某报1937年11月28日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作战”( )
A.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7.(2025·淮安模拟)下面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B.打破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封锁
C.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8.(2025·盐城模拟)1945年,刘少奇在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次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9.(2025·兴化模拟)抗战时期,“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反映了( )
A.中华民族意识的高涨
B.抗战反攻阶段的到来
C.抗战悲观论调的出现
D.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10.(2024·徐州合格考模拟)革命歌曲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和《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所弘扬的精神是( )
A.五四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11.(2025·南京六校模拟)下面是1937—1945年中国战场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简表(部分)。
(单位:个)
时间 日本陆军 师总数 在中国 师数 在南太平洋 及东南亚师数
1937年冬 24 21 —
1938年冬 34 32 —
1940年冬 49 38 —
1942年冬 58 37 15
1945年8月 168 57 44
据上表可知( )
A.美苏援助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B.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战场
C.日本侵略重点发生根本转变
D.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2.(2025·镇江模拟)1939年6月,山东抗日根据地鲁迅教导大队“在陡沟村自编自演了小剧《送郎上前线》,当场就有十几个青年报了名,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的参军热潮”。由此可知( )
A.东北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B.抗战文艺宣传动员作用明显
C.正面战场事迹激发参军热潮
D.鲁迅领导了根据地文艺活动
13.(2024·南京六校合格考模拟)1945年8月,《大公报》曾报道:“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地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这则报道中的第三件喜事( )
A.推动了抗战的胜利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D.召开了“国民大会”
14.(2025·金坛模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场军事行动有如下点评:“此战,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直捣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上述点评的军事行动是( )
A.青化砭战役 B.渡江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15.(2024·南京模拟)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心脏”“直接威胁蒋介石长江下游的政治、经济中心,使后方守备力量空虚的蒋军从此转入全面的战略防御”。该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 )
A.刘伯承、邓小平 B.林彪、罗荣桓
C.陈毅、粟裕 D.朱德、彭德怀
16.1948年12月毛泽东发给前线的电报载:“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电报指挥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7.(2024·海门模拟)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事的战场示意图(局部)。这一战事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2025·南菁中学模拟)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这一史实可以说明( )
A.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失败
D.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摧毁
19.(2025·靖江模拟)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2024·南京六校模拟)照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对该照片解释正确的是( )
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
A.打退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宣告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全国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等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联系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
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6.D 7.D 8.C 9.A 10.D 11.D 12.B 13.B 14.C 15.A 16.C 17.C 18.A 19.D 20.D
二、非选择题
21.(1)经济:在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2)反帝反封建。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