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5.A 6.C 7.D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B 15.D 16.A 17.C 18.A
二、非选择题
19.(1)东北受到美国的侵略;朝鲜请求;苏联的建议;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参加了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3)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历史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巩固了新生政权。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2025·常州模拟)1949年6月,上海人民政府断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逮捕进行非法交易的投机巨头和银元贩子,武汉、广州等地也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些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稳定物价 B.巩固政权
C.建立国营经济 D.解决财政困难
2.(2025·宿迁模拟)1951年中国发行了某一分发土地的宣传画,名为《发地照》。该宣传画反映了( )
A.抗日根据地逐渐稳固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行
3.(2025·海门模拟)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材料意在强调( )
A.社会各界支援抗美援朝
B.正确的领导比装备重要
C.冷战思维威胁国家安全
D.人民群众左右战争走向
4.(2025·江苏模拟)新中国的几代人,都把自己对抗美援朝的感受,把一个民族的尊严,浓缩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浓缩进了《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下列属于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是( )
A.杨靖宇 B.左权
C.邱少云 D.雷锋
5.(2025·连云港模拟)某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为战役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关于这场战争正确的历史认识是( )
A.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B.推动了新中国开始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D.涌现出诸如黄继光、赵一曼等众多英雄人物
6.(2025·南京六校模拟)1950年4月,交通部颁布《关于外籍轮船进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取缔外国侵犯中国领水的引水权,引水员一律由中国人担任。该规定旨在( )
A.禁止外籍轮船内河航运
B.建立水陆交通运输网络
C.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培养本国引水技术人员
7.(2025·如皋模拟)1955年,美国某记者对某国际会议发表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求同存异的建议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8.(2025·射阳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中国在外交活动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C.中美两国结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D.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成立
9.(2025·宿迁模拟)周恩来在某次会议的闭幕大会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有成就的”,“对于我们在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彼此之间友好合作的共同任务上将有很大帮助。”该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0.(2025·南通模拟)下面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产业结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1.(2025·盐城模拟)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这个宪法颁布于( )
A.1912年 B.1949年
C.1954年 D.1982年
12.(2024·南京六校合格考模拟)某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其本质是团结和合作,各政党之间既不争权夺利,也不互相倾轧。”材料中“这一制度”指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2024·无锡模拟)某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把1956—1966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概括为“338”三个数字,即“三年困难”“三线建设”和“八字方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照搬苏联模式
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C.市场经济确立
D.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4.(2025·泰州模拟)从1965年开始,云南动工兴建了一批工业交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建成地方军工常规兵器企业、军用通信设备电子企业以及核工业企业二十多个。到改革开放初期,云南共建设了164个企事业单位。这反映了当时云南( )
A.适应了“一五”计划的需要
B.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调整需要
C.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已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中心
15.(2025·扬州模拟)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全国近1 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三线建设( )
A.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国企改革
B.形成了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
C.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改善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布局
16.(2025·苏州模拟)1964—1978年,国家投资2 053亿元、调动数百万人开展“三线建设”,在广大西南地区建立起“小而全”的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信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在此期间,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建设了10个电子厂。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改变了中西部的落后面貌
C.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D.确立了中西部的核心地位
17.(2025·徐州模拟)《人民日报》的某篇报道标题为“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恢复我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依据报道标题可以判断,这期《人民日报》出版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8.(2024·盐城模拟)漫画《梅开三度》中有“中日建交”“中英建交”“联合国”等字,反映了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主要外交成就。这些外交成就( )
A.拓展了我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B.体现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C.推动了全方位外交政策成熟
D.标志着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19.(2024·南京六校合格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0年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对我国东北城乡不断进行轰炸、扫射。10月
1日,朝鲜关于中国出兵给予援助的请求传到了北京。同一天,斯大林关于建议中国组成志愿军援助朝鲜的电报也发到了北京。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摘编自杨晴《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丧权辱国的外交遗产,抵御和破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争取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地位重返国际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三 1950年,浙江嘉兴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如下图所示)。
(1)据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的原因。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请列举1953—1955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3)指出与材料三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