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十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十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9 08:27:07

文档简介

第十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2025·镇江模拟)某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有如下几个部分:“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北约成立”“华约成立”。由此推断,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2025·连云港模拟)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北约组织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古巴导弹危机
3.(2025·海门模拟)1959年夏,美国在苏联莫斯科举办博览会,美国明确博览会的动机是“增加苏联民众对美国的了解,反击共产主义对美国的肆意歪曲”,主题是“选择和表达的自由”。这次博览会的举办(  )
A.目的是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
B.迎合了尼克松主义外交思想
C.充满着意识形态斗争的色彩
D.意味着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
4.(2025·徐州模拟)1947年,乔治·凯南写道:“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以下美国采取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态度的是(  )
A.实施“欧洲复兴方案”
B.提出成立“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5.(2025·盐城模拟)苏联某外交官认为这场危机“使他们意识到——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中——核灭绝是真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核边缘政策绝对不能考虑”。这场危机是(  )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第二次柏林危机 D.朝鲜分裂
6.(2025·泰州模拟)1959年,苏美开展了双边交流。苏联在纽约举办博览会,展出的是人造卫星、核动力破冰船等高科技。美国人在莫斯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爵士乐、篮球、高跟鞋、抽象艺术以及加长汽车等。双方的核心意图是(  )
A.学习对方先进技术弥补自身不足
B.证明本国道路具有先进性
C.寻求两国间和平共处的新型方式
D.炫耀国力以此威慑对方阵营
7.(2025·无锡模拟)在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由此推断,战后初期英国的经济政策是(  )
A.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B.主张国际经济协调
C.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D.减少社会服务开支
8.(2025·盐城模拟)从1947年开始,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原子能等产业也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同样,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法国和日本的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缓解了“滞胀”现象
C.仍然坚守自由放任的政策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
9.(2025·射阳模拟)西欧和北欧的福利国家,在1960—1975年福利的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消除了贫富差距
D.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
10.(2024·台州期末)2023年,一封得到科技界众多知名人士支持的《暂停巨型人工智能实验》公开信,试图给人工智能的极速狂飙踩下刹车。2024年,欧盟国家就《人工智能法案》立法正式达成协议,这成为全球首部在人工智能领域实施全面监管的重要法律文件。这说明(  )
A.科技创新的国际环境荡然无存
B.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C.欧洲国家掌控了全球科技发展
D.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
11.(2025·苏州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重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纷纷增加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方面的投入,以保障家庭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可见当时西欧国家致力于(  )
A.增加国民收入 B.发展“新经济”
C.对抗社会主义 D.建立“福利国家”
12.(2024·南通合格考模拟)下面两幅图所示的内容为1950年和1970年日本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情况。据此可知,日本(  )
A.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产业结构适时调整
C.工业发展停滞不前 D.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13.(2024·扬州模拟)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中,相对比较公允的是(  )
A.“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这大山般的倒塌掘了第一锄”
B.“对苏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否定”
C.“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但改革充满复杂矛盾”
D.“提高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
14.(2024·射阳模拟)1956年,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这条总路线。”据此可知,这一路线(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符合人民切身利益
C.利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D.未能突破苏联模式
15.(2024·靖江模拟)二战后的40多年里,世界基本处于两极格局控制之下,但国际秩序却极不稳定,呈现出多变的特征。下列能够佐证材料中“多变”特征的是(  )
A.美苏争锋激烈 B.国际联盟成立
C.第三世界崛起 D.殖民体系建立
16.(2024·扬州合格考一模)下表所示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状况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时间 国民收 入年均 增长率 工业产 值年均 增长率 农业产 值年均 增长率 社会劳 动生产 率年均 增长率
1981— 1985年 3.2% 3.6% 1.0% 2.7%
1986— 1989年 1.8% 2.6% 0.5% 2.0%
1990年 -4.0% -1.2% -2.3% -3.0%
A.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B.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C.戈尔巴乔夫改革成效显著
D.工业始终是改革的重点
17.(2024·南京六校模拟)二战后初期三大经济支柱的形成,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这“三大经济支柱”是(  )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24·启东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属于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权益斗争的是(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纳米比亚独立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19.(2024·南通模拟)以下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重要史事简表。表中这些史事说明二战后世界历史的重要变化是(  )
时间 史事
1947年 印度独立
1956年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0年 非洲17国先后独立,这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9年 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欧美国家社会运动高涨
C.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积极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
B.新兴国家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第三世界崛起已改变国际格局
D.全球化下各国发展路径单一
二、非选择题
21.(2024·盐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苏]赫鲁晓夫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上海市政协编译组译《最后的遗言——
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 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十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D 2.A 3.C 4.A 5.B 6.B 7.C 8.A 9.B 10.B 11.D 12.B 13.C 14.D 15.C 16.A 17.C 18.D 19.A 20.B
二、非选择题
21.(1)特点:激烈的冷战对抗;不放弃协调对话,自我控制机制。
影响: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客观上避免世界战争爆发。
(2)回忆录价值更大。
理由:漫画属于艺术形式,与真实历史有一定距离。回忆录是根据历史当事人回忆写成,与真实历史比较接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