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9 08:29:37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5·连云港模拟)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  )
A.北魏、西晋、北周 B.西晋、前秦、后周
C.西晋、北魏、北周 D.北魏、前秦、西晋
2.(2025·宿迁模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之间接触频繁。“北魏墓葬壁画牛耕图”和“魏晋墓画像砖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图”能够佐证该时期(  )
A.双向性的民族交融
B.士阶层的兴起
C.经济重心南移
D.社会成员地位趋于平等
3.(2025·无锡模拟)魏晋时期,胡饼逐渐成为中原人日常食品,葡萄、大葱、苜蓿在北方大面积种植。人们对外来水果、蔬菜赞不绝口。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交融加速发展 B.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C.百姓饮食水平提高 D.北方局势长期动荡
4.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在复习某一阶段历史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与这一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相符的是(  )
A.从早期国家到大一统国家
B.区域开发与民族交融
C.“盛世”与“危机”并存
D.传统主流思想的巩固
5.(2025·沛县模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书圣”“诗圣”“画圣”等杰出人物。下列人物被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吴道子
C.贾思勰 D.祖冲之
6.(2025·如皋模拟)与陶渊明同属于一个朝代的艺术家是(  )
A.颜真卿 吴道子 B.贾思勰 祖冲之
C.孙思邈 柳公权 D.王羲之 顾恺之
7.(2025·盐城模拟)西晋时期,裴秀在某著作中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指出绘图要考虑比例、方位、里程、高低等要素。该著作是(  )
A.《禹贡地域图》 B.《齐民要术》
C.《海国图志》 D.《瀛寰志略》
8.(2025·泰州模拟)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2025·射阳模拟)《太平广记》载:不论士庶举子,皆以科举“建功树名,出将入相”。该现象始于(  )
A.西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10.(2025·姜堰模拟)科举制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各阶层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根据材料所述,科举制有利于(  )
A.扩大统治基础 B.加强君主专制
C.士族垄断政权 D.提高文官地位
11.(2025·启东模拟)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12.(2025·常州模拟)武则天称制及称帝二十余年,前后任宰相者达75人;唐中宗时,曾有19人同时为相。唐朝群相制的实施(  )
A.导致了冗官问题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完善了监督机制
13.(2025·淮安模拟)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后世出现的一种赋税制度,同时采用了三种征取方式,却被部分史学家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轻徭薄赋、项目分明的赋税制度。这种制度是(  )
A.什一税 B.初税亩
C.租调制 D.租庸调制
14.(2025·金坛模拟)实物史料对于历史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出土于今陕西西安的怀集庸调银饼上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可用于研究(  )
A.地方行政演变 B.抑商政策松弛
C.经济重心转移 D.赋税制度变革
15.(2025·徐州模拟)唐朝两税法规定:每户按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当时征税的标准是(  )
A.军功为主 B.门第为主
C.人丁为主 D.财产为主
16.(2025·兴化模拟)《新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反映出当时       (  )
A.民间资本借贷盛行
B.商业信用程度提高
C.纸币流通职能增强
D.政府加大经济管控
17.下图为陕西长安县韦洞墓出土的彩绘打马球俑。马球运动源于波斯,唐初经西域传入中国,李唐王室因“盖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而大力倡导,马球运动风靡全国。据此可知唐代(  )
A.豪迈进取开放的时代风貌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
C.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
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
18.隋唐时期,科技虽然尚未形成独立体系,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较为成熟。下列属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B.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C.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D.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19.(2024·靖江模拟)唐初贵族女子出门要戴一种长及身的面罩,“不欲途路窥之”。武周朝之后,渐被只遮盖脸部的帷帽替代,玄宗后甚至“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反映了唐朝(  )
A.纺织业技术水平高 B.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C.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D.封建贵族生活奢靡
20.(2025·海门模拟)隋唐时期,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佛教东传来华的重要史实是(  )
A.法显收集大批梵文经典
B.鉴真六次东渡
C.空海携带许多佛经回国
D.玄奘西行取经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隋唐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国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对外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越前代的表现,并说明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
1.C 2.A 3.A 4.B 5.A 6.D 7.A 8.B 9.B 10.A 11.B 12.B 13.D 14.D 15.D 16.B 17.A 18.D 19.C 20.D
二、非选择题
21.(1)海陆并行,辐射范围广;构建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驿路网。
(2)表现:范围广,与东亚的新罗和日本、印度半岛的天竺、西亚的波斯和大食、欧洲的东罗马乃至非洲都有往来;领域宽,突出经济交往,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形式多样,有使节往来、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具有世界影响力;开放的对外政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