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选择题
1.D 2.C 3.D 4.A 5.C 6.D 7.C 8.D 9.B 10.A 11.D 12.D 13.C 14.C 15.B 16.A 17.D 18.C 19.D 20.C
二、非选择题
21.(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事件: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突破:农村。
(2)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民生活有了重大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发展健全。
根本保证:党的全面正确领导。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选择题
1.(2025·连云港模拟)从1978年6月开始,邓小平在多个场合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又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推动了依法治国
C.深化了改革开放 D.有利于思想解放
2.(2025·扬州模拟)流行语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历史发展的轨迹。责任田、民工潮、个体户、经济特区等词语流行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1世纪初
3.(2025·金坛模拟)改革开放之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包括( )
A.参加万隆会议 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美正式建交
4.(2025·宿迁模拟)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签下“分田到各家,包产到户”的保证书。这份保证书体现了小岗人( )
A.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B.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C.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D.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5.(2025·海门模拟)下图所示为“市场”一词在党的历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情况,其中该词在1993年出现频率较高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C.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2025·沛县模拟)某班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作了下面的笔记。该项目聚焦的主题应该是(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交通运输的改进
B.改革开放的进程
C.两岸的经贸关系
D.祖国的统一大业
7.(2024·徐州合格考模拟)观察下图,推断图中所示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应是( )
A.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
B.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8.(2025·镇江模拟)下面是1999—200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百万澳门元)的示意图。它可以用来说明( )
A.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澳门经济的发展领先于世界
C.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D.“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9.(2025·启东模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大政策 B.一个中国原则
C.两岸“三通” D.和平统一方针
10.下图所示的内容主要展示了我国1978—2008年贸易进出口总额及所占GDP比重变化。引起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我国1978—2008年贸易进出口总额及所占GDP比重变化
A.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
B.国企改革的全面开展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明确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2025·扬州模拟)北京冬奥会设计理念突出中国元素(如下图),火种灯以“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为灵感,火种台的造型设计也借用传统青铜礼器——何尊。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12.(2025·南京六校模拟)某班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编制了下面所示的目录。该项目聚焦的主题应该是( )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C.综合国力不断发展提升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3.(2025·兴化模拟)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②“三线建设”的大力开展 ③倡议建设“一带一路” 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4.(2024·淮安模拟)当今世界文明发展面临一系列“全球问题”的挑战,如战争与和平、霸权与均势、发展与均衡等。为了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我国提供的中国方案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可持续发展思想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实现中国梦
15.以下是某老师在历史课堂上展示的一个文本。这一“文本”内容反映了( )
A.科技领域的突破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小康社会的建成 D.国际影响力扩大
16.小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收集到如下素材:《“复兴号”与“和谐号”相会的一瞬间》《“神威·太湖之光”: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走》。据此判断,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C.“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17.(2025·无锡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党的十九大上( )
A.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8.(2025·常州模拟)下表是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量统计情况。这表明中国( )
项目 1989年 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37 52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677 1 163
A.外交趋于成熟 B.国家实力全面提升
C.发展多边外交 D.冲破美国外交孤立
19.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主题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报刊中的热词最有可能出现在2012—2022年的是( )
A.赶英超美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B.市场经济 “九二共识” 港澳回归
C.加入世贸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党和国家( )
A.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C.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
D.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推进改革开放,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张神根、黄晓武《改革开放
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45亿元迅速升至2017年的827 122亿元。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为761.5万人,比1978年增长近19倍。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之后,截至2018年对宪法共进行了5次修改,推动了宪法的与时俱进。
——罗平汉《伟大的改革开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了“伟大转折”的会议。哪一事件为“伟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改革首先在哪里取得突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取得成就的根本
保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