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如何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和运用好这部分知识,这第一堂课很关键,必须要调动好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有基础性的了解,能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但是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思维对象,思维结构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教学思维能力还侧重于感性认识,喜欢从感兴趣和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挑战数学未知领域,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来进行素材的体现,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与产生过程,体验学习兴趣。
效果分析
一、“教”的效果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新知识的获得,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完成,并体会到自己进行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培养了他们在学数学上的自信心,也便于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另外,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彻到位。
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相结合,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直观,贴近生活实际。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运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另外,本节课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很好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为生活服务。
二、“学”的效果分析:
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直观的了解平移,巩固了的平移所具有的性质,掌握了平移作图的基本方法。
2、小组合作讨论积极,活动参与度较高。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但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且感悟到了数学的美及其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了《有序数对》,下面就本节课的上课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我认为对本节课的重点: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教学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把握的很到位。能够完成所制定的四维目标。尤其是在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游戏学习有序数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经历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为达到上面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意在改变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而是采取在游戏中进行教学,寓教于乐,给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上述理念,结合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注重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建不同的情境。情境的创建取决于教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样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本节课的新知构建中,从始至终,我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去获得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相互帮助,互相协作的本领。同时通过合作,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民主的平等关系。??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得课堂的容量很大,学生也感到非常的新颖,在非常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不足之处也是有的,比如对于生活中有序数对的例子举的还不是不够丰富,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是很精准,在与学生的配合上还少一点默契等等。??总之,在今后教学中要及时总结得失,上好每节课
《7.1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有序数对》导学案
执教者 王敏 指导教师 孙凤琴
学习目标:1.掌握有序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学习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学习过程】
预习案
1.找朋友
问题⑴: 在班里老师想找一个学生,你知道是谁吗?
提示一: 只给一个数据“第2组”,你能确定是谁吗?
提示二: 给出两个数据“第2组,第3号”,你能确定是谁了吗?
问题(2): 你认为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
和“第3组,第2号”是同一位同学吗?
2.找位置
老师买了一张4排3号的电影票,怎样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
如果电影票上的“3排6座”记作(3,6),那么“4排3座”可记作( , ),
(6,8)表示________排________ 座。
3.形成概念
把 的 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 。
记作 。
小试身手
1.这是某班几个同学写出来的几个有序数对,谁写对了?
A(5、9) B(x,y) C 4,6
D(a b) E(G,9)
2.七(1)班有35名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队伍共7排5列,如果第1排第4列同学的位置用(1,4)表示,(6,5)表示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么站在队伍最中间的小明的位置用______________ 表示。
探究案
例1:这是我们校某班做国学韵律操时队列示意图,请用有序数对(列在前,排在后)表示图中的座位A ; B ; C .
例2,如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5,2)表示“大”, 按下列要求排列后组成一句话并把它读出来。
(1,5 ) (4,1) (3,4 ) (5,5 ) (2,1) (3,4) (3,2)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 (4,5) (5,5) (5,4) (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林荫道,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写出由A到B的其他路径吗?
例4 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器测得的结果。据图中显示,在A、B、C、D、E处有目标出现,若你是探测员,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分别表示每个目标的位置?
例5 如图是中国象棋一次对局时的部分示意图,若“帅”所在的位置用有序数对(5,1)表示,
(1)请你用有序数对表示“马”和“炮”的位置。
(2)我们知道马行“日”字,图中的“马”下一步可以走到的位置有几个?分别如何表示?
训练案
1.达标测试
同步学习第44页
2.作业巩固
必做题:
?1.整理完善学案和同步学习; 2.完成配套上的相关习题。
选做题:
设计一个容易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然后把这些有序数对告诉给同学,看看他人能否画出你的图形。
学习反思
课件22张PPT。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寅寺镇中学七年级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
2.学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⑴: 在班里老师想找一个学生,你知道是谁吗?问题(2): 你认为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
和“第3组,第2号”是同一位同学吗?提示一: 只给一个数据“第2组”,你能确定是谁吗?提示二: 给出两个数据“第2组,第3号”,你能确定是谁了吗? 老师买了一张4排3号的电影票,怎样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
如果电影票上的“3排6座”记作(3,6),
那么“4排3座”可记作( , ),
(6,8)表示________排________ 座。4 368形成概念有序数对: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作(a ,b)例如“4排3列”可记作可以记作(3,4)吗?(4 ,3)小试身手1.(2分)这是某班几个同学写出来的几个有序数对,谁写对了?A (5、9)B (x,y)C 4,6D (a b)E (G,8)×√××√2.(2分)七(1)班有35名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队伍共7排5列,如果第1排第4列同学的位置用(1,4)表示,(6,5)表示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么站在队伍最中间的小明的位置用_________ 表示。
若规定列在前,排在后,则(1,4)表示位置 第6排第5列(4,3)第1列第4排任务一:展示例3 (2分) 任务二:展示例4(3分)任务三:展示例5(3分)任务四:展示例1并点评例5(1+3分)任务五:展示例2并点评例4(1+3分)谁的反应快任务二(3分)任务五(4分)任务四(4分)任务三(3分)任务一(2分)(2,6)(3,4)
(4,5)(1,5)
(6, 5) (5,6)我为小组争荣誉!任务六:点评例3 (3分) 任务六(3分)5分钟准备时间:
先完成本组任务,并确定好展示者及点评者(不可为同一人)
本组任务完成后抓紧时间做其他例题。期待大家精彩的表现!例1:这是我们校某班做韵律操时队列示意图,请用有序数对(列在前,排在后)表示图中的座位A、B、C。主席台我相信、我能行A例2,如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 按下列要求排列后组成一句话并把它读出来。找一找(1,5 ) (4,1) (3,4 ) (5,5 ) (2,1) (3,4) (3,2)
精 于 勤 荒 于 嬉业 例3.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
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 (4,5)
(5,5) (5,4) (5,3)
表示由A到B的一条林荫道,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写出由
A到B的其他路径吗? 1街 2街 3街 4街 5街 6街6大道
5大道
4大道
3大道
2大道
1大道
AB写一写 例4 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器测得的结果。据图中显示,在A、B、C、D、E处有目标出现,若你是探测员,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分别表示每个目标的位置? 例5 如图是中国象棋一次对局时的部分示意图,若 “帅”所在的位置用有序数对(5,1)表示,
(1)请你用有序数对表示“马”和“炮”的位置。
(2)我们知道马行“日”字,图中的“马”下一步可以走到的位置有几个?分别如何表示?58921123465743(5,1)谁是棋手任务一:展示例3 (2分) 任务二:展示例4 (3分)任务三:展示例5 (3分)任务四:展示例1并点评例5(1+3分)任务五:展示例2并点评例4(1+3分)谁的反应快我为小组争荣誉!任务六:点评例3 (3分) 议一议 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还很常见,你能举例说明吗?
北京的位置:北纬:39.9°,东经:116.3°电影票6排3号123456789123456789101.举例说明有序数对怎么确定物体的位置?
2.“有序数对”中的“有序”能省略吗?归纳总结 必做题:
?整理完善学案和同步学习;
?完成配套上的相关习题。
选做题作业 设计一个容易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然后把这些有序数对告诉给同学,看看他人能否画出你的图形。如果(1,3)表示第
一列,第三排,则这些点位置可以表示为:
(2,7)(3,7)(4,7)
(4,6)(4,5)(4,4)
(4,3)(4,2)(5,5)
(6,7)(7,7)(8,7)
(8,6)(8,5)(7,5)
(6,5)(6,4)(6,3)
(6,2)(7,2)(8,2)蒸蒸日上的7.2班设计意图:希望我们
7.2班在以后的学习和
各项活动中顽强拼搏,
再创佳绩。教材分析
《有序数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起始,它是学习全章的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研究函数的运动变化奠定知识基础。虽是初始内容,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对”表示点或事物的位置的意识很浓,只是谈到“有序”感到陌生。这些知识积淀,为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本节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事物问题的重要工具,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有序数对是学好全章的关键所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孙凤琴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能大胆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开发和运用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以学生活动引领课堂,注重对学生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的情绪再饱满些,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会更热烈,教学效果会更好。
2016年 4月 3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张凯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优点: 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恰当地创设情境,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
不足:对问题的设定的层次性如果更有梯度,教学效果会更好。
2016年4月 3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孔慧芳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教师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数学课的时代特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教师的语言表达再抑扬顿挫些、再充满激情一点,定能使整堂课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学目标达成度会更高。 2016 年4 月 3 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张雪亮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课堂辩论环节开放性强,收放有度,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点评准确到位。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建议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6年4月3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于明贤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数学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数学课的时代特点。
√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的意义。
√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6年4月 3 日
评测练习
1:这是我们校某班做国学韵律操时队列示意图,请用有序数对(列在前,排在后)表示图中的座位A ; B ; C .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点的位置写出有序数对的能力
2,如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5,2)表示“大”, 按下列要求排列后组成一句话并把它读出来。
(1,5 ) (4,1) (3,4 ) (5,5 ) (2,1) (3,4) (3,2)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根据有序数对找出点的位置的能力
3.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 (4,5) (5,5) (5,4) (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林荫道,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写出由A到B的其他路径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运用有序数对简单描述点运动路线的能力
4 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器测得的结果。据图中显示,在A、B、C、D、E处有目标出现,若你是探测员,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分别表示每个目标的位置?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用有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强调学生应注意提前确定好数对的顺序。
5 如图是中国象棋一次对局时的部分示意图,若“帅”所在的位置用有序数对(5,1)表示,
(1)请你用有序数对表示“马”和“炮”的位置。
(2)我们知道马行“日”字,图中的“马”下一步可以走到的位置有几个?分别如何表示?
【设计意图】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考查学生用有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
课标分析
本章在第一节安排了有关有序数对的内容。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看,图形与坐标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有序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是“数”与“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有序数对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键,也是学习函数的基础。本节课的目标是学生能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感受有序数对在确定物体位置的作用,体会有序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并体会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是将数与形建立了联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有序数对这一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